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如何才能让老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这就需要一些技巧与策略,本文就从以下方面加以阐述;一是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二是培养观察能力,积累作文素材;三是培养观察能力,积累作文素材。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激发兴趣 快乐作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强调的就是对于事物的兴趣。许多研究证明,人的情绪对认知活动的作用很大。它可以调节人的认知加工过程和行为表现。当然,不同的情绪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如:积极的情绪可以起到协调、促进作用,而消极的情绪则会起到破坏、阻碍的作用。在作文教学中,怎样做到老师“乐教”,学生“乐学”呢?首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地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亲身经历的事不但易于写成文,而且能体现出真情实感,为了解决“难写”的问题,最好是先获得切身体验。学生其实不是没有激情写作,可能是我们没有开掘他们激情的泉眼。一次考试出了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学生的选材很老套,没有什么新意,甚至模式化到几乎千篇一律,寫的都是在暴风雨之夜母亲如何抱着他到医院看病。针对这种情况,我意识到学生没有带着情感写作,相反是一种敷衍了事的态度。于是我决心重新要他们写一次,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在一个晚自习,我要学生每人准备一只红蜡烛。学生感到很新奇,不知道老师要他们做什么,他们的好奇心空前膨胀起来,带着这种疑惑我要他们点起红蜡烛。眼睛聚精会神地看着烛光,耳边响起了我为他们准备的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当舒缓的音乐响起的时候,当那感人的歌声深入他们心灵的时候,我知道他们的心灵受到了母爱的震撼:“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你的双眼是否已经失去了光华,你的两鬓是否增添了白发——妈妈,相信我,女儿自有女儿的报答,我不愿牵着您的衣襟走过春秋冬夏。”我说:“眼前这温馨的烛光,就像妈妈的眼睛在凝视着你,你感受到了吗?”然后我关掉音乐在安静祥和的气氛中用舒缓的语调为他们娓娓道来:母亲如何从一位窈窕少女成长为一位母亲,如何十月怀胎的辛劳,如何含辛茹苦哺育,如何不厌其烦地教育,如何在受到委屈时强忍泪水……这时的孩子有的已经泪流满面,有的也已泫然欲泣,这时写作的时机已到,学生感情的闸门已经打开,我于是说:“那么现在就用你的笔,用你的真情,用你的爱给妈妈写一篇颂歌吧!”学生的写作欲望喷薄而出,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在笔端凝聚成爱,主题也在爱中升华,这次写出来的文章因为多了真情实感,佳作妙句自然就多起来了。与上次考试的作文相比,提高了很多。恰当的情境创设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写作的“磁场”,这种“磁场”氛围感染着他们,使他们真情流露,妙笔生花。
二、培养观察能力,积累作文素材
观察是学生写作的重要前提,教师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告诉他们要带着着感情观察。如我在教学写“一个熟悉的人”时,先让学生明确选定观察的对象,布置他们贴近人物生活观察他们肖像、衣着、举止、言谈等,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深入细致地感知,从而获得对人物立体鲜活的印象,写起来不至于无话可说。再如指导学生写有关水果的习作,通过视觉观看水果的形状、颜色;通过嗅觉,闻到水果香;通过触觉,摸到它的实体;通过味觉,尝到它的滋味。学生在亲自体验的观察过程中,获得了对物体形象的感知,既引发了兴趣,写起来又游刃有余。如何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呢?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当一个人心情愉快时,他对任何事都会很感兴趣,这时让他做一件自己平时不愿意做或没有做过的事情也会表现得十分认真、出色。小学生容易受个人情绪影响,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将注意力全部放在被关注的事物上。他们会产生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的念头,并会通过多种方式细心观察,如:看、听、闻、尝、摸、想……从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这时教师最应该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让他们产生愉悦的心情,达到学生通过细心观察写出有特色的作文的教学目的。
如在组织学生完成习作《美丽的校园》时,在布置观察作业前,我问学生:“你喜欢咱们学校的校园吗?你认为校园的哪一点最吸引你?”因为学生与自己所在的学校朝夕相处,所以很容易激起他们热爱学校、热爱校园的情感,于是教师可以利用一节语文课,给学生充分观察校园的时间,然后以集体讨论的形式汇报自己的发现。这次观察的结果可以说是内容丰富,出人意料。有的学生认为学校的新教学楼最吸引人,因为大楼不仅美丽,而且气派;有的学生认为操场上的参天青松最感动人,不管春夏秋冬,不管严寒酷暑,它们总是挺直胸膛,体现出刚强不屈的顽强作风;有的学生发现校园中腊梅最美丽,尤其是到了寒冬时节,在满苍黄与灰暗中点缀着一朵朵鲜黄色的小花,芬芳扑鼻,尤为美丽……一堂课下来,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时几乎说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景物。望着满满一黑板的汇报内容,不仅仅是老师,甚至连学生自己也难以相信他们眼中的校园居然这么美。这无疑是学生的愉快心情促使他们产生兴趣,进行细致观察的结果。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三、树立学生信心,鼓励自主作文
学生产生了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之后,如何引导他们写作文就成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首先,帮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很重要,所以作文的命题范围应比较宽泛,要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自由发挥。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总体特点,选择合适的题目,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要使学生觉得有话想写,有话可写。其次,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教师应引导他们从中挖掘合适的写作素材。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和家里度过,接触外界的机会不多,所以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善于引领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体会,深入发掘题材,要给学生创设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给学生以真实感受,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挖掘素材。最后,“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有感情的作文才显充实,才有内涵。
要解决“作文难写,怕写”的现象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信只要我们找对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将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学生的作文也将更贴近生活,表现生活。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参考,2013,2、3、4.
[2]课外语文,2014,5、6.
[3]现代语文,2014,7、8.
[4]语数外学习,2012,10、11.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激发兴趣 快乐作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强调的就是对于事物的兴趣。许多研究证明,人的情绪对认知活动的作用很大。它可以调节人的认知加工过程和行为表现。当然,不同的情绪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如:积极的情绪可以起到协调、促进作用,而消极的情绪则会起到破坏、阻碍的作用。在作文教学中,怎样做到老师“乐教”,学生“乐学”呢?首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地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亲身经历的事不但易于写成文,而且能体现出真情实感,为了解决“难写”的问题,最好是先获得切身体验。学生其实不是没有激情写作,可能是我们没有开掘他们激情的泉眼。一次考试出了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学生的选材很老套,没有什么新意,甚至模式化到几乎千篇一律,寫的都是在暴风雨之夜母亲如何抱着他到医院看病。针对这种情况,我意识到学生没有带着情感写作,相反是一种敷衍了事的态度。于是我决心重新要他们写一次,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在一个晚自习,我要学生每人准备一只红蜡烛。学生感到很新奇,不知道老师要他们做什么,他们的好奇心空前膨胀起来,带着这种疑惑我要他们点起红蜡烛。眼睛聚精会神地看着烛光,耳边响起了我为他们准备的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当舒缓的音乐响起的时候,当那感人的歌声深入他们心灵的时候,我知道他们的心灵受到了母爱的震撼:“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你的双眼是否已经失去了光华,你的两鬓是否增添了白发——妈妈,相信我,女儿自有女儿的报答,我不愿牵着您的衣襟走过春秋冬夏。”我说:“眼前这温馨的烛光,就像妈妈的眼睛在凝视着你,你感受到了吗?”然后我关掉音乐在安静祥和的气氛中用舒缓的语调为他们娓娓道来:母亲如何从一位窈窕少女成长为一位母亲,如何十月怀胎的辛劳,如何含辛茹苦哺育,如何不厌其烦地教育,如何在受到委屈时强忍泪水……这时的孩子有的已经泪流满面,有的也已泫然欲泣,这时写作的时机已到,学生感情的闸门已经打开,我于是说:“那么现在就用你的笔,用你的真情,用你的爱给妈妈写一篇颂歌吧!”学生的写作欲望喷薄而出,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在笔端凝聚成爱,主题也在爱中升华,这次写出来的文章因为多了真情实感,佳作妙句自然就多起来了。与上次考试的作文相比,提高了很多。恰当的情境创设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写作的“磁场”,这种“磁场”氛围感染着他们,使他们真情流露,妙笔生花。
二、培养观察能力,积累作文素材
观察是学生写作的重要前提,教师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告诉他们要带着着感情观察。如我在教学写“一个熟悉的人”时,先让学生明确选定观察的对象,布置他们贴近人物生活观察他们肖像、衣着、举止、言谈等,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深入细致地感知,从而获得对人物立体鲜活的印象,写起来不至于无话可说。再如指导学生写有关水果的习作,通过视觉观看水果的形状、颜色;通过嗅觉,闻到水果香;通过触觉,摸到它的实体;通过味觉,尝到它的滋味。学生在亲自体验的观察过程中,获得了对物体形象的感知,既引发了兴趣,写起来又游刃有余。如何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呢?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当一个人心情愉快时,他对任何事都会很感兴趣,这时让他做一件自己平时不愿意做或没有做过的事情也会表现得十分认真、出色。小学生容易受个人情绪影响,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将注意力全部放在被关注的事物上。他们会产生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的念头,并会通过多种方式细心观察,如:看、听、闻、尝、摸、想……从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这时教师最应该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让他们产生愉悦的心情,达到学生通过细心观察写出有特色的作文的教学目的。
如在组织学生完成习作《美丽的校园》时,在布置观察作业前,我问学生:“你喜欢咱们学校的校园吗?你认为校园的哪一点最吸引你?”因为学生与自己所在的学校朝夕相处,所以很容易激起他们热爱学校、热爱校园的情感,于是教师可以利用一节语文课,给学生充分观察校园的时间,然后以集体讨论的形式汇报自己的发现。这次观察的结果可以说是内容丰富,出人意料。有的学生认为学校的新教学楼最吸引人,因为大楼不仅美丽,而且气派;有的学生认为操场上的参天青松最感动人,不管春夏秋冬,不管严寒酷暑,它们总是挺直胸膛,体现出刚强不屈的顽强作风;有的学生发现校园中腊梅最美丽,尤其是到了寒冬时节,在满苍黄与灰暗中点缀着一朵朵鲜黄色的小花,芬芳扑鼻,尤为美丽……一堂课下来,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时几乎说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景物。望着满满一黑板的汇报内容,不仅仅是老师,甚至连学生自己也难以相信他们眼中的校园居然这么美。这无疑是学生的愉快心情促使他们产生兴趣,进行细致观察的结果。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三、树立学生信心,鼓励自主作文
学生产生了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之后,如何引导他们写作文就成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首先,帮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很重要,所以作文的命题范围应比较宽泛,要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自由发挥。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总体特点,选择合适的题目,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要使学生觉得有话想写,有话可写。其次,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教师应引导他们从中挖掘合适的写作素材。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和家里度过,接触外界的机会不多,所以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善于引领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体会,深入发掘题材,要给学生创设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给学生以真实感受,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挖掘素材。最后,“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有感情的作文才显充实,才有内涵。
要解决“作文难写,怕写”的现象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信只要我们找对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将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学生的作文也将更贴近生活,表现生活。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参考,2013,2、3、4.
[2]课外语文,2014,5、6.
[3]现代语文,2014,7、8.
[4]语数外学习,201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