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却仍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英语教师只有通过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科研能力等途径,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
关键词:英语教师;教育思想;专业技能
在新时代进行的英语教学改革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变革,它在教育目标的设计、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是推行课程改革的关键。英语教学标准的实施,对广大的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必须不断学习和探究本专业的教学,全面提升自身素养,在观念、知识和能力等方面为新课程的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英语素质教育
我国目前英语教育水平、教学方法普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很多学生经过8年或12年的外语学习,却不能较熟练地阅读外文原著书籍,尤其听不懂、讲不出、难以与外国人直接交流[1]。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以前的英语教育都是应试教育,很多学校都把英语教学的重点放在了书面语言表达,语法及词汇上,而不重视英语口语和听力的训练。只是片面地追求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总的来说,过去的英语教学没有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去理解英语课程的性质,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英语学习的过程要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要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学习策略和价值观念等素养上都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克服英语教学中的功利主义思想,改变应试教育的倾向,“以人为本”,关注学生情感因素,帮助学生拓展视野、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树立主体性的学生观
学生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对象,更重要的是具有内部主动发展机制的生命体。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对学生进行单向的知识灌输,教学带有浓厚的“专业个人主义”色彩,师生关系习惯于控制与管理,缺少对话、沟通和尊重。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必须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要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程的目标和学习过程及学生的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教学的过程成为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互动过程。
三、提高专业素养,建构全面的知识结构
英国学者斯滕豪斯曾这样评价了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课程的发展即是教师的发展”。为了回应课程改革的挑战,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探究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修养。教师知识是指教师所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及其掌握程度,包括各种文化科学的基础知识,专业学科知识,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英语教师不仅要具有适应发展所需要的熟练言语技能和教学技能,以及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要具有不断改进的教学能力和理解世界变化的能力[2]。只有这样,英语教师才能积极地在教学中求发展,通过改革来寻求自我的持续发展,完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从国内外的研究资料中,英语教师的知识建构体系大体包括三方面的知识类别:英语学科知识、教育专业知识、人文科学和科学知识[3]。
英语学科知识包括英语语言学、英语听说、阅读、写作、语义学等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知识不仅要求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基本内容有深入透彻的了解,还要了解学科的架构,发展脉络及学科信念等内容。教育专业知识包括教育理论知识、英语学科教学知识、实践性知识、课程知识、学生知识等。英语是一门语言,要较好这门语言,教师必须了解语言教学的规律和学生语言学习的规律必须了解本学科的各种教学法,以便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经验,设计出最佳的教育教学方案,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人文科学和科学知识包括哲学、逻辑学、文学、美学等文化性知识。“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的内容标准的描述远远超出了英语学科知识本身,它不但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而且对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标准。英语教师只有自身具备了较为广博而精深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才可能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教材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文化,在欣赏中有所感受,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对这三类知识的建构,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英语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而且决定着教师个体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教师知识基础的内在改变及对实践的反思,崭新教学策略的形成,对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有重要的意义。
四、增强教育科研能力,创造性地实施英语教学
传统的教学观念都认为教育领域的研究是那些教育专家的事情,教师只要能教好书就可以了,通常都认为教师是教育研究的“旁观者”,无法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未来的英语教师成长的道路是向着成为研究教育、创造教育科学的主体发展的道路,所以,英语教师要不断增强自身教育教学的科研能力是其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之一,课程中的教育观念只有通过教师的理解注释后才能转化为实际。教师只有通过基于研究的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不断的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反复的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批判性的总结,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才能保证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并使其在学校、在课程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和不断完善。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终身发展能力。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更好的发展。要使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所长足的发展,教师必须具备批判性的学习能力。又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和勇气。教师必须不断地通过批判性的学习来充实和扩大自己的知识量,并形成独立的,个性化的思维模式。其次,英语教师还必须具有自我反思的能力。在备课时做到准备充分,不仅要背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有充足的准备;在课程授课的时候,能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来有效地改变教学方法,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后还要自觉总结自身的教学实践,改进自身的不足,以便对今后的教学有所提高。与此同时,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也是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形成开发的教学和研究的工作方式,借助教师间的合作与研究,共同反思,相互支持和学习,才能不断提升教师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不断找到专业发展的新基点,从而适应社会及科技发展提出的新挑战。
总之,英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与发展对我国英语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课程的发展就是教师的发展,新的课程改革为广大的英语教师提供了创新的平台,英语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多动脑筋,勇于探索,用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武装自己,建构出较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以及不断钻研思考,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相互交流,才能完成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任务,成为时代需要的新型英语教师。
[参考文献]
[1]张正东 李少伶.英语教师的发展.课程•教材•教法.,2003,(11)
[2]张延宜.从知识建构的角度评价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与职业. 2007 (24)
关键词:英语教师;教育思想;专业技能
在新时代进行的英语教学改革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变革,它在教育目标的设计、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是推行课程改革的关键。英语教学标准的实施,对广大的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必须不断学习和探究本专业的教学,全面提升自身素养,在观念、知识和能力等方面为新课程的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英语素质教育
我国目前英语教育水平、教学方法普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很多学生经过8年或12年的外语学习,却不能较熟练地阅读外文原著书籍,尤其听不懂、讲不出、难以与外国人直接交流[1]。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以前的英语教育都是应试教育,很多学校都把英语教学的重点放在了书面语言表达,语法及词汇上,而不重视英语口语和听力的训练。只是片面地追求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总的来说,过去的英语教学没有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去理解英语课程的性质,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英语学习的过程要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要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学习策略和价值观念等素养上都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克服英语教学中的功利主义思想,改变应试教育的倾向,“以人为本”,关注学生情感因素,帮助学生拓展视野、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树立主体性的学生观
学生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对象,更重要的是具有内部主动发展机制的生命体。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对学生进行单向的知识灌输,教学带有浓厚的“专业个人主义”色彩,师生关系习惯于控制与管理,缺少对话、沟通和尊重。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必须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要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程的目标和学习过程及学生的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教学的过程成为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互动过程。
三、提高专业素养,建构全面的知识结构
英国学者斯滕豪斯曾这样评价了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课程的发展即是教师的发展”。为了回应课程改革的挑战,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探究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修养。教师知识是指教师所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及其掌握程度,包括各种文化科学的基础知识,专业学科知识,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英语教师不仅要具有适应发展所需要的熟练言语技能和教学技能,以及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要具有不断改进的教学能力和理解世界变化的能力[2]。只有这样,英语教师才能积极地在教学中求发展,通过改革来寻求自我的持续发展,完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从国内外的研究资料中,英语教师的知识建构体系大体包括三方面的知识类别:英语学科知识、教育专业知识、人文科学和科学知识[3]。
英语学科知识包括英语语言学、英语听说、阅读、写作、语义学等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知识不仅要求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基本内容有深入透彻的了解,还要了解学科的架构,发展脉络及学科信念等内容。教育专业知识包括教育理论知识、英语学科教学知识、实践性知识、课程知识、学生知识等。英语是一门语言,要较好这门语言,教师必须了解语言教学的规律和学生语言学习的规律必须了解本学科的各种教学法,以便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经验,设计出最佳的教育教学方案,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人文科学和科学知识包括哲学、逻辑学、文学、美学等文化性知识。“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的内容标准的描述远远超出了英语学科知识本身,它不但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而且对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标准。英语教师只有自身具备了较为广博而精深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才可能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教材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文化,在欣赏中有所感受,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对这三类知识的建构,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英语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而且决定着教师个体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教师知识基础的内在改变及对实践的反思,崭新教学策略的形成,对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有重要的意义。
四、增强教育科研能力,创造性地实施英语教学
传统的教学观念都认为教育领域的研究是那些教育专家的事情,教师只要能教好书就可以了,通常都认为教师是教育研究的“旁观者”,无法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未来的英语教师成长的道路是向着成为研究教育、创造教育科学的主体发展的道路,所以,英语教师要不断增强自身教育教学的科研能力是其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之一,课程中的教育观念只有通过教师的理解注释后才能转化为实际。教师只有通过基于研究的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不断的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反复的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批判性的总结,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才能保证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并使其在学校、在课程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和不断完善。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终身发展能力。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更好的发展。要使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所长足的发展,教师必须具备批判性的学习能力。又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和勇气。教师必须不断地通过批判性的学习来充实和扩大自己的知识量,并形成独立的,个性化的思维模式。其次,英语教师还必须具有自我反思的能力。在备课时做到准备充分,不仅要背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有充足的准备;在课程授课的时候,能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来有效地改变教学方法,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后还要自觉总结自身的教学实践,改进自身的不足,以便对今后的教学有所提高。与此同时,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也是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形成开发的教学和研究的工作方式,借助教师间的合作与研究,共同反思,相互支持和学习,才能不断提升教师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不断找到专业发展的新基点,从而适应社会及科技发展提出的新挑战。
总之,英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与发展对我国英语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课程的发展就是教师的发展,新的课程改革为广大的英语教师提供了创新的平台,英语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多动脑筋,勇于探索,用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武装自己,建构出较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以及不断钻研思考,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相互交流,才能完成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任务,成为时代需要的新型英语教师。
[参考文献]
[1]张正东 李少伶.英语教师的发展.课程•教材•教法.,2003,(11)
[2]张延宜.从知识建构的角度评价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与职业. 2007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