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保证。实行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已成为高校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行并完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更好地为培养人才服务,是每个高校管理者应该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校院两级教学管理;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管理权限
教学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中心,教学管理是围绕着教学活动而开展的一系列计划、组织、监督、服务等工作,目的是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和最优化的教学过程,从而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教学管理体制与模式也都在适应形势的变化,两级教学管理体制与模式逐渐建立与发展,成为目前高校管理普遍应用的管理模式。
一、理顺关系,明确职责
学校和学院作为不同层次的教学管理主体,在教学管理活动中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也是不同的,只有明确了双方的职责,工作中各负其责,才能构建出完善的教学责任体系,做到教学各环节紧密衔接,出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不会有推诱扯皮的现象发生。
在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下,学校一级教学管理部門应该着眼于教学工作的长期发展,从全局的角度对学校的教学资源进行调配、对教学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而学院一级教学管理部门则更多是从事基层的、具体的、操作性的工作,他们面对的主要是本学院的教师和学生,为本学院的教学工作服务。
二、完善各种教学及管理规章制度
教学规章制度是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规章、规定和规范的总称,是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建立完善的教学规章制度体系是实现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基础,严格执行教学规章制度则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关键。
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要遵循科学性、整体性、适用性原则,同时需要长时间的发展和完善,每一项规章制度的制定都需要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师生对教学规章制度也都需要经历服从、反馈、认同、自我约束的过程。所以教学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订需要成立专门的教学顾问团进行论证与起草,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通过反馈的意见进行修订、确立。
三、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没有好的教学管理工作就不能有好的教学质量、好的办学水平,也就没有学校良好的社会声誉,而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在教育走向市场的情况下,学校实际上是一个特殊的企业,没有好的员工也就培养不出适合市场需要的学生,这些员工除了教师外还包括所有为教学服务的人员。学校各级领导不仅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还要把教学管理队伍的发展与建设提到日程上来。根据学校教学工作的现状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对教学管理队伍的状态合理测定,从而制订出这支队伍建设的目标和具体的发展规划,包括近期和远期的规划,努力建设一支与本校教学工作相匹配的教学管理队伍。
1.采取措施,激发教学管理人员尤其是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内在潜力 。(l)流动管理。教学管理工作是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如果教学管理人员仅在一个部门、一个岗位上工作,就会导致其工作积极性下降、效率不高,而且会使其视野拘泥于某一方面,没有全局观念和开阔的思路。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可以尝试进行人员流动管理,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在校级、院级之间流动,也可以在不同岗位之间流动,流动周期不应少于一个学年。教学管理队伍的有序流动,客观上产生了竞争,有利于整体素质的提高。 (2)培训与开发。培训是提高教学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管理能力、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可以给个人提供发展的空间。可目前各高校对教学管理人员的长期培训机制还没有建立,到外地进行调研、交流的机会就更少。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培训的方式要多样化包括岗前培训、在职人员的进修、调研、交流等。培训内容要不断拓宽,除了原有知识的更新,还要进行知识结构的调整,学习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基础知识,更要熟练掌握现代化办公的基本技能。 (3)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而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只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有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2.构建科学、规范的考评与激励机制 。(l)坚持正确的原则。首先本着客观、实事求是的原则,增加可信度和透明度,还要考虑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的背景、工作量的大小,包括学生数量、教师数量、专业数量等。 其次要本着既要看工作的实效,更要注重创新性工作能力;不仅看工作的结果,更要强调管理过程的原则。教学管理人员最忌讳的就是忙于事务性工作,而忽略了总结和思考,不进行理论研究,没有发展的潜力。 最后要本着全面听取意见、着重服务意识的原则。教学管理工作岗位实际上是窗口岗位,工作的效果重要,可给工作的对象带来满意、树立榜样更重要,也就是说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要“全面育人”。 (2)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首先要采取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定期考核一般为两年较好,因为如果有新加人的教学管理人员,第一年完成了整个教学管理过程的熟悉,第二年才能真正看出工作的态度与水平。平时考核可以根据工作阶段来划分,例如开学初的教学计划管理、平时的教学运行管理、期末的考务管理等,这些根据具体工作内容的考核表现可以看出教学管理人员更适合哪个岗位,同时也是定期考核的重要依据,甚至可以把平时的成绩累加得出定期考核的成绩。 其次要采取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但要以定量考核为主。定性考核的意思是要注重工作过程评价,不要因为一次失误而抹煞全部成绩。定量考核是要把考核指标进行量化,根据得分来评定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成绩。那么考核指标的制定和所占的权重就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我们认为考核指标应该除了思想道德品质、教学工作态度等之外,要涵盖教学工作的所有环节,包括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档案管理、实验实践教学管理、考试工作管理等,其中每个部分又涵盖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这需要高校的管理者进行详细的工作分析,才能科学地制定。同时指标的分数还要根据学生数量、教师数量、专业数量等进行加权才能合理。最后定量考核还要通过多方面的评定主体认定,例如要由学校教学主管部门领导、学院领导评定、教师评定、学生评定、教学管理人员互评等综合得出分数。
高校的教学工作是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服务的,高校教学管理的工作状况和管理效能如何,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素质教育的实现。进一步理顺教学管理关系,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对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l]李小红,刘志成.校院两级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体系探讨[J].高教高职研究,2007,(9).
[2]朱向梅.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创新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08,(7).
[3]胡春光,黄文彬.关于我国高等教育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11,(10).
作者简介:丁静(1982-),女,山东济南人,山东英才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助教。
高强(1983-),男,山东济宁人,山东英才学院商学院,讲师,工程硕士,研究方向:软件工程。
关键词:校院两级教学管理;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管理权限
教学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中心,教学管理是围绕着教学活动而开展的一系列计划、组织、监督、服务等工作,目的是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和最优化的教学过程,从而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教学管理体制与模式也都在适应形势的变化,两级教学管理体制与模式逐渐建立与发展,成为目前高校管理普遍应用的管理模式。
一、理顺关系,明确职责
学校和学院作为不同层次的教学管理主体,在教学管理活动中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也是不同的,只有明确了双方的职责,工作中各负其责,才能构建出完善的教学责任体系,做到教学各环节紧密衔接,出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不会有推诱扯皮的现象发生。
在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下,学校一级教学管理部門应该着眼于教学工作的长期发展,从全局的角度对学校的教学资源进行调配、对教学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而学院一级教学管理部门则更多是从事基层的、具体的、操作性的工作,他们面对的主要是本学院的教师和学生,为本学院的教学工作服务。
二、完善各种教学及管理规章制度
教学规章制度是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规章、规定和规范的总称,是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建立完善的教学规章制度体系是实现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基础,严格执行教学规章制度则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关键。
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要遵循科学性、整体性、适用性原则,同时需要长时间的发展和完善,每一项规章制度的制定都需要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师生对教学规章制度也都需要经历服从、反馈、认同、自我约束的过程。所以教学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订需要成立专门的教学顾问团进行论证与起草,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通过反馈的意见进行修订、确立。
三、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没有好的教学管理工作就不能有好的教学质量、好的办学水平,也就没有学校良好的社会声誉,而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在教育走向市场的情况下,学校实际上是一个特殊的企业,没有好的员工也就培养不出适合市场需要的学生,这些员工除了教师外还包括所有为教学服务的人员。学校各级领导不仅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还要把教学管理队伍的发展与建设提到日程上来。根据学校教学工作的现状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对教学管理队伍的状态合理测定,从而制订出这支队伍建设的目标和具体的发展规划,包括近期和远期的规划,努力建设一支与本校教学工作相匹配的教学管理队伍。
1.采取措施,激发教学管理人员尤其是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内在潜力 。(l)流动管理。教学管理工作是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如果教学管理人员仅在一个部门、一个岗位上工作,就会导致其工作积极性下降、效率不高,而且会使其视野拘泥于某一方面,没有全局观念和开阔的思路。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可以尝试进行人员流动管理,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在校级、院级之间流动,也可以在不同岗位之间流动,流动周期不应少于一个学年。教学管理队伍的有序流动,客观上产生了竞争,有利于整体素质的提高。 (2)培训与开发。培训是提高教学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管理能力、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可以给个人提供发展的空间。可目前各高校对教学管理人员的长期培训机制还没有建立,到外地进行调研、交流的机会就更少。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培训的方式要多样化包括岗前培训、在职人员的进修、调研、交流等。培训内容要不断拓宽,除了原有知识的更新,还要进行知识结构的调整,学习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基础知识,更要熟练掌握现代化办公的基本技能。 (3)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而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只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有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2.构建科学、规范的考评与激励机制 。(l)坚持正确的原则。首先本着客观、实事求是的原则,增加可信度和透明度,还要考虑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的背景、工作量的大小,包括学生数量、教师数量、专业数量等。 其次要本着既要看工作的实效,更要注重创新性工作能力;不仅看工作的结果,更要强调管理过程的原则。教学管理人员最忌讳的就是忙于事务性工作,而忽略了总结和思考,不进行理论研究,没有发展的潜力。 最后要本着全面听取意见、着重服务意识的原则。教学管理工作岗位实际上是窗口岗位,工作的效果重要,可给工作的对象带来满意、树立榜样更重要,也就是说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要“全面育人”。 (2)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首先要采取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定期考核一般为两年较好,因为如果有新加人的教学管理人员,第一年完成了整个教学管理过程的熟悉,第二年才能真正看出工作的态度与水平。平时考核可以根据工作阶段来划分,例如开学初的教学计划管理、平时的教学运行管理、期末的考务管理等,这些根据具体工作内容的考核表现可以看出教学管理人员更适合哪个岗位,同时也是定期考核的重要依据,甚至可以把平时的成绩累加得出定期考核的成绩。 其次要采取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但要以定量考核为主。定性考核的意思是要注重工作过程评价,不要因为一次失误而抹煞全部成绩。定量考核是要把考核指标进行量化,根据得分来评定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成绩。那么考核指标的制定和所占的权重就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我们认为考核指标应该除了思想道德品质、教学工作态度等之外,要涵盖教学工作的所有环节,包括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档案管理、实验实践教学管理、考试工作管理等,其中每个部分又涵盖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这需要高校的管理者进行详细的工作分析,才能科学地制定。同时指标的分数还要根据学生数量、教师数量、专业数量等进行加权才能合理。最后定量考核还要通过多方面的评定主体认定,例如要由学校教学主管部门领导、学院领导评定、教师评定、学生评定、教学管理人员互评等综合得出分数。
高校的教学工作是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服务的,高校教学管理的工作状况和管理效能如何,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素质教育的实现。进一步理顺教学管理关系,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对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l]李小红,刘志成.校院两级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体系探讨[J].高教高职研究,2007,(9).
[2]朱向梅.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创新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08,(7).
[3]胡春光,黄文彬.关于我国高等教育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11,(10).
作者简介:丁静(1982-),女,山东济南人,山东英才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助教。
高强(1983-),男,山东济宁人,山东英才学院商学院,讲师,工程硕士,研究方向:软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