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扭”的椅子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quan_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5月至8月,北京海淀博物馆展出了来自颐和园的60多件家具。这些“皇室遗珍”绝大部分工精艺美、皇家气韵浓厚,体现了明清家具制作的最高水平,也是皇家园林深厚文化的缩影。然而,在这些缩影中却有两把“别扭”的椅子。
  其中一件是“明黄花梨南官帽禅椅”。其形体硕大、主体结构疏朗,应为目前所见存世的明黄花梨南官帽椅中尺寸最大的一个。不过,笔者对这把“明黄花梨南官帽禅椅”有三点疑问:
  第一,厚重的搭脑尺寸过大,其中部造型跃起过高,此造型在以往所见的南官帽椅中从未出现过。
  第二,搭脑和靠背板衔接不协调:搭脑上凸和靠背板下垂均尺寸过度,风格笨拙突兀,与此椅委婉舒展的整体风格相违背。
  第三,此椅通体采用黄花梨制作,然硕大的靠背板颜色和纹理却不是黄花梨,更像染了色的紫属花梨(俗称草花梨)。
  另外一把“黄花梨素面灯挂椅”的问题与“明黄花梨南官帽禅椅”类似:
  第一,靠背板仿佛装反了。搭脑下本应向后弯曲的部位反向前凸起;靠背板与椅盘衔接的下端应向前突出的“托腰”却向后弯曲,完全违背明式家具靠背板呼应人体脊椎“S”曲线设计的惯例。
  第二,搭脑造型呆滞,其与靠背板衔接的转弯处额外出现两个淤垂臃肿的凸起,违背明式家具线条流畅的要求,与其婉约之美格格不入。
  第三,此椅主体材料采用黄花梨,靠背板却也生硬地采用了一块疑似紫檀的材料,同样不符合明式家具用材惯例。
  作为皇室家具,如此做法不免让人心生疑问。况且在已知的明式家具做法中,这两把椅子的造型手法及材料运用罕有先例。
  按照明清时期的家具设计原理,一把椅子,若搭脑丢失,靠背板、联帮棍、扶手也易丢失,因为这几个部件都受搭脑安装牵制。那么,“明黄花梨南官帽禅椅”搭脑过于硕大且与靠背板连接不协调,与整椅格调格格不入,很有可能原搭脑丢失,现存搭脑为修复时后配。而搭脑后配就保不齐靠背板也是后配的。
  众所周知,紫属花梨即草花梨的流行是在清末及民国时期。因此材料多出大材,旧时修复家具的庸匠针对黄花梨家具上丢失的较大部件,便常采用此材料冒充补配。在一款名贵的黄花梨椅子上突然出现一大块草花梨靠背板—另一把“黄花梨素面灯挂椅”问题与此雷同,想必与颐和园历史上几经劫难有关,或许这是在经历劫难后通过不正确的修复所致。
  据史料记载,颐和园遭遇八国联军掠夺时,很多家具被破坏或掠走。慈禧太后大寿时重修颐和园,有的家具因零部件丢失而重新装配,这算是较好的结局。更为糟糕的是,有些家具干脆被抢走,无奈需从民间另外采买,一些家具不免鱼龙混杂。可能有的椅子搭脑及靠背板丢失,工匠就找了另外一把椅子上的搭脑安装。因没有完整的黄花梨靠背板与之相配,就用一大块草花梨板取而代之了。
  就是这样,良莠不齐的椅子被买办送进颐和园,造成今天看到的古家具展上有“别扭”的椅子。其实,这种草率无奈的修复方法在旧家具修复史上也是常见的现象。
  同理,违背人体脊椎“S”曲线的“黄花梨素面灯挂椅”,在修复中也可能因找不到原件而使用其他家具遗留的靠背板拼装而成,这正应了旧京鲁班馆老匠师的行话—“插帮车”活,即用散装零部件混搭拼揍成的劣质家具。
  盛世出精品,乱世多磨难。历史的变迁、朝代的更替,不但给百姓带来伤害,而且珍贵文物更是难逃厄运。部件的丢失、损坏是常见现象。只是,家具遭到破坏,修复者在复原时不应背离复原法则,应尊重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的修复原则,这才是传承文化的根本。但上述两把古董座椅,因制式和材料与明清古家具做法相悖,所以看起来别别扭扭。
  以上述两把椅子为鉴,收藏爱好者鉴定或欣赏古家具,除了要看材料之外,更应注重个中部件的制式及造型。因为家具的造型及制作方法都蕴含着一个历史时期的工艺特色。依据这些原则,或可看出相关纰漏。历史并不掩藏真相,“皇室遗珍”也不愧殊名。只是,后来的修复者不能尊重原作,是手艺不精或对明清家具文化的理解不深刻有关。此文不妥之处,还望专业人士分析指正。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都在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6月14日至7月14日在江苏常州博物馆举办的“常州留青竹刻精品展”,不仅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也对常州竹刻这一国家级“非遗”的传承与保护起到了推动作用。  笔者为该项目惟一国家级传承人,对常州竹刻的发展情况历历在目。看到今天这样的大好形势,心情激动,自然唤起我许多回忆,最使我难忘的是在刻竹苦途中遇到的几位贵人。  来自北方的爱竹人  1977年,我
期刊
“每次看到艺术家受骗或者陷入纠纷,都感觉很郁闷……到底是我们搞艺术的人太年轻、太纯真,还是这个社会太复杂、太险恶?这样的事件到底应该由谁来负责呢?”  这是近日HIHEY维权事件经媒体曝光后,一位艺术院校的网友在网络讨论中的留言。实际上,这一担忧也道出了绝大部分“圈内人”的心声,尤其是那些新生代、市场地位尚不成熟的艺术家。同时,也在无形中折射出一个现实—当习惯了“野生状态”的艺术家遭遇严肃的法律,
期刊
钢琴收藏一直以来都是少有人从事和接触的领域。钢琴作为古典家具、艺术品、乐器的完美结合,因其过强的专业性,一直是相对冷僻的收藏门类,钢琴的制造、结构、保养、选购等方面的技术和知识也不大为人所知。不过,在当下的中国,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对孩子的音乐教育,而且家中拥有一架钢琴更能彰显文艺气息,因此钢琴作为一个收藏类别开始逐渐走进富裕家庭。一架历史悠久、造型精美绝伦的钢琴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本身的艺术价值
期刊
北京匡时拍卖公司在6月4日的春拍中,林散之赠予南京栖霞寺的《草书十一言联》以644万元成交,创下了林散之书法拍卖的最高记录。然而,这副对联的“出身”却引起了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玄奘寺负责人传真法师的质疑,认为栖霞寺有人“盗卖”这副对联,并向相关部门举报。一时间,林散之的《草书十一言联》站在了风口浪尖之上。  7月24日,南京佛教协会给出了确定的答复:林散之为南京栖霞寺所写的对联仍在寺内,保存完好
期刊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面对中秋佳节之圆月美景,南宋词人范成大发出过这样的感悟。中秋赏月,成就了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共鸣。自南北朝萌发赏月习俗伊始,每逢中秋来临,赏月谈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这些情景,在自古以来的中国古画中就有鲜明的体现。  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描绘过赏月的诗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而在唐李白的《月下独酌》中,赏月的诗句有了更生动的
期刊
这件明洪武剔红花卉纹盏托,纹饰精雅,雕工娴熟,集明初官作众艺之大成,稀世佳器无疑。此御出之品,缘结三帝,尽皆赏惜,尤为难得。大明一朝,官作源源未绝,时逢帝王更迭,前朝旧器多有遗存。雕漆等器,费时费工,弥足珍贵,方可世代递传。此件盏托,始制洪武,永乐一朝,镌以年款,款纤如针,后至宣德,继以本朝金款覆之。  永、宣二帝,善艺好雅,在位数十载,所制珍品美器无数,名扬古今。署永、宣年款者,多有佳器,然洪武
期刊
由于祥瑞被用来表达某种政治企图或理想,因此整个社会,无论是朝廷还是民众,都对祥瑞文化充满了热爱,而一些祥瑞题材也被运用到陶瓷、玉器及服饰等人们日常所需物品的装饰内容中,位于湘江中下游的唐代长沙窑便是其中一例。  釉下彩绘多祥瑞  与长沙窑瓷上的其他装饰题材表现手法一样,祥瑞题材在长沙窑瓷上的运用主要也是以釉下彩绘、雕塑及模印贴花为主,其装饰内容以动物类居多,比如龙、凤凰、狮子及鹿等。  釉下彩绘是
期刊
明代以后,在壁画、地画、雕塑、版画、工艺美术等作品中开始流行一种称为“博古图”的装饰图案。尤其是在工艺美术领域中的陶瓷、织绣、金工、漆器、木雕、砖雕等器物纹样上大量运用,那么纹样中大量出现的“博古图”像是源于何处呢?  两种类型  “博古图”像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人物故事画。纹样中出现的人物故事画较之明代卷轴博古图更加丰富,出现了帝王和宫女等鉴藏主体。这类“博古图”主要是以明代卷轴画为粉本,并夹杂着
期刊
明清以来,随着文人印的兴起,书画与印章的结合日益紧密,印借画而抒情,画凭印而显致。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作为近现代中国书画的大家,他们也是治印名家,他们在治印方面的造诣,也极好地阐释了中国书画的特质。  技高而貌朴  今年是吴昌硕诞辰170周年,大家都在纪念他。一位艺术家去世已经八九十年了,后人不但没有淡忘他,反而越发缅怀,这不是谁都能够做到的,可见艺术能够深入人心,可以历久弥新。  以大
期刊
玉带钩是最常见的玉带饰,战国早期开始流行,样式也有多种。从使用的情况来看,带钩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横钩,用来系结绦带;另外一种是纵钩,使用时钩头向下,钩挂其他物品。  元、明、清三代玉带钩大量出现,这一时期的玉带钩完成了由实用器向玩赏器的转变。其总体特征为大量使用动植物造型,采用浮雕、透雕技法。选材讲究,构图精当,造型优美,雕琢技艺高超。纹饰寄托了人们渴求福、禄、寿、喜等美好的愿望,体现出复杂的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