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hai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美的,人的爱美天性在青少年时期表现尤为突出。数学教师理应抓住这个最佳时期,在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揭示数学之美,进行审美教育,充分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
  【关键词】数学教学 美育教育 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人们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了美育的渗透。不善于发掘数学本身所特有的美,不注意用数学美来感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重视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鉴赏数学美,更谈不上引导学生创造数学美,以致使一些学生感到数学抽象枯燥,失去学好的信心。那么初中数学教学如何渗透美育呢?
  
  一、展示数学之美,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思维的动因之一,兴趣是强烈而又持久的学习动机。只有学生热爱数学,才能产生积极而又持久的求学劲头。因此,教师应充分运用数学美的诱发力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具体方法如下:(1)通过生动的学生熟悉的实际事例、形象的直观教具,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等引入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2)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发展史和进展情况以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看到数学的用处,明确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应用;(3)根据教材内容,经常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形象生动的数学典故、趣闻轶事和中外数学家探索数学思维王国的奥妙的故事;(4)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提出一些趣味性思考性强的数学问题,等等。
  
  二、融贯数学之美,加深知识理解
  
  数学美是美的高级形式,它的特点在于抽象的理性形式中包含着无限丰富的感性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大量生动的感性材料给学生以美感直觉,把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先给学生以具体的直观形象,再上升为理性形象,成为字母与运算符号间的造型艺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易于接受,便于理解。教师通过严密的推理,生动的语言,优美的图形,科学的板书等作出审美示范,创设思维情境,把数学美的简单统一、和谐对称等特征融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获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在潜移默化中理解数学美的真正含义。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前后比较,归纳总结,揭示内在规律,形成有序结构体系,并教给学生归纳整理的方法等手段融贯数学之美,既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也能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带领学生把正棱柱内接于圆锥、圆柱内接于圆锥、圆柱内接于球、圆锥内接于球、圆台内接于球、球内切于圆柱、球内切于圆锥、球内切于圆台以及球内切于正方体、球和正方体的所有棱都相切与球外接于正方体等等常见的特殊多面体与旋转体的相“接”相“切”问题,画出图形、分析比较,区别异同。根据多面体与旋转体的定义和性质,归纳总结各种情况下“接”与“切”的空间位置关系和各个元素之间的相互数量关系,寻觅解决问题的截面和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解决的途径。这些优美对称的图形使学生看到美的形象,领略到美的神韵。在感受美、鉴赏美的过程中建立起“知识链”,形成了知识的有序结构和解题的方法体系,巩固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创造数学之美,培养思维能力
  
  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在传授数学知识和培养技能。技巧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青少年“好想”、“好动”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一题多解(证)、一题多变。一法多用、一图多变等数学的奇异美,鼓励学生多向思维,标新立异,找出最优方法。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机制,创设思维境界,用数学美的进力启迪学生思维,当学生对数学美感受最灵敏、最强烈、最深刻的时候,他们的思维也进入最佳时期,逻辑思维和灵感思维交融促进,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一旦“灵感”出现,他们就会感受到创造数学美的喜悦和成功后的乐趣。毫无疑问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得到培养和提高。
  多数同学能用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和反证法给出四种证明(证明略),初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抓住时机,及时点拨,促进学生思维发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引导学生观察式子的整体结构特征,发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寻求其它证法。数学美的诱发力唤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启迪了他们的思维活动,经过观察、分析、联想,有的同学给出了一些新颖证法,其中提出了一种三角证法。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的奇异之美,陶醉到创造数学美的愉悦之中。
  这个对学生来说,可视为创造性发现。此时,师生情感交融,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深刻性、独创性等诸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
  
  四、发掘数学之美,陶冶思想情操
  
  数学中的审美教育同文学艺术一样,具有潜在的思想教育功能。不过,数学美是美的高级形式,对缺乏数学素养的人来讲,特别是青少年受阅历、知识和审美能力的局限,不可能像文学艺术那样轻易地感受和意识到,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美学修养,认真钻研教材,深入发掘和精心提炼教材中蕴含的美育因素,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优美、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引导学生按照美的规律去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意识。它的核心是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开启心灵,以自己的知、意、情去追求客观世界的真、善、美,引起精神上的升华,产生情感共鸣,起到美化心灵,净化感情,陶冶情操的效果,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形成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完美的世界观也能起积极作用。例如,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祖国现代化建设和最新科学技术中的广泛应用,既激励了他们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努力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也美化了学生的心灵;向学生介绍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杰出成就和现代数学家对数学发展的巨大贡献,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对他们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又如,数学美的严谨性可以培养学生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高尚品德;寻觅数学结论完美和解题方法最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勇于探索、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坚强意志。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把握数学美的特征,掌握渗透美育的机会,就能发挥美育的功能,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又受到了美的熏陶。
其他文献
[摘要] 针对当前社会不断出现的自杀事件,部分学生中也存在着不爱己的状况。本文通过综合概述了不爱己的表现,及爱己的必要性,提出爱己的具体要求和相应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爱己教育 学生 教师 关爱     最近,富士康因为员工一次又一次的自杀事件,多次无奈地在诸多媒体上“被聚焦”,而且十分诡异地在媒体猜测下一个自杀者是否出现时,居然发生了所谓的“十二跳”。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瞬时消逝
[摘要]现代学生生活在网络时代,对于网络特别沉迷。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怎样正视这一问题?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应抓住学生喜欢网络的这一特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己动手操作、演练,与老师共同制作课件,赏析名著,观看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及影片等,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力,引导学生把对网络的沉迷转变为对语文课的积极主动学习。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从而学好语文。  [关键词]网络资源 语文教学 学
[摘要] 中职德育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实用性很强的教育,但中职的德育教育长期存在脱离实际的情况。本文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入手,通过笔者的自身教学实践,以期找到德育教育与实用性的切合点。  [关键词] 货币 通货膨胀 避险    刚刚过去的两年,堪称中国的经济年。从2007年的基金火爆、全民炒股,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国人在这场过山车式的经济形势的變化中,第一次惊觉经济
[摘要] 一篇好的文章,大都离不开修辞手法的运用。文章分析了《秋天的雨》这篇课文中所运用的拟人、反复、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对文章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关键词] 秋雨 修辞手法 效果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语文上册中,有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秋天的雨》,这篇文章名为写秋雨实则写秋天,内容丰富多彩,文字优美抒情,语言富有诗意,谴词含蓄有味,层次清晰分明。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
[关键词] 写作教学 创造性思维 素质教育    新课程趋向重在素质教育,迫切要求作文教学必须改革,改变那种只局限于课本上每单元的作文训练,只重视“范文”,依样画葫芦,或只使用各种资料上的作文题的程式化的写作训练方式,因为那样只能使学生越写越不愿写,越写越不会写,熄灭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更何谈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呢?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写作模式,以下是我在写作教学方面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注
【摘要】就大多数所谓“学困生”而言,他们认识不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主动地去帮助和引导学生,特别是所谓的“学困生”,对他们要有正确的认识,做到因材施教。  【关键词】英语教学“学困生”兴趣    一、对“学困生”的认识    长期以来,我们大多数教师习惯用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好”或“差”的标准,认为“学困生”的差距是在知识方面,因而补充知识的方式成了转化“差”
【正】 作者比埃尔·兰贝尔生于1909年,是法国高等院校社会主义研究所的积极活动家。他毕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和研究工作。本书是他在该研究所的杂志上发表的著作和未
人一生中积累的知识是各种各样知识的集合,有的从书本上学到的,有的从课外书籍搜集到的,有的从别人那里请教到的,有的从课堂上学到的,有的则是自己钻研得到的。总而言之,作为一个知
[摘要] 小学教育是我们国家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重要的一环。由于小学生特殊的心理与身理的发展,为他们营造一个和谐的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我们的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责任。  [关键词] 小学生 学习环境 营造    21世纪的竞争实质是科学技术水平的竞争,而归根结底又是人才的竞争。在这一时代潮流中,世界各国都在重视加强教育,把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人才教育根基的小学教育,更是引起了许多有识
[摘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总趋势。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切入点,发掘一切可以调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 创新思维能力 思维空间 创新潜能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21世纪是一个知识、科技、理论、观念全面创新的时代,创新教育已成为我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