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儿童诗在诗歌的体裁中是最自由的,文字简单,又不会缺乏纯真与趣味,既蕴含了诗歌的各种性质,又同时具有本身其独特的属性。它闪耀着孩子们想象到的火花,迸发着无限的吸引力,引起了孩子们的共鸣。
在本文中,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建立小学中段童诗微课程,希望以此可以给孩子们种上一棵关于“诗”的种子。
关键词:童诗;小学中段;微课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认识儿童诗
学生在三四年级期间,会在课程中安排20分钟的微课程,利用这20分钟时间来引导儿童朗诵诗歌,而诗歌的选择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儿童诗
儿童诗是在儿童的视角下进行创作,拥有儿童的生活视角与趣味。比如郭风创作的《童话》:小野菊坐在篱笆的后面,侧着头,想到:“我长大了,要有一把蓝色的遮阳伞;那时候,我会很好看,我要和蜜蜂谈话!”/站在她旁边的蒲公英,插嘴道:“可是,那有什么好呢?”小野菊马上问道:“可是,你会比我好吗?”,“我长大了,会有一顶”,旅行用的,黄色的小便帽;“我要带一只白羽毛的毽子,旅行到很多的地方!”小野菊沉思地说:“那真的很好,可是,我不要像你!”这首诗就是在儿童视角下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力,以花儿之间的对话引出儿童内心纯真的想法,让他们感同身受,对于向往大自然的感觉跃然于纸上。
(2)具有文学气息
诗词的创作应注重修辞手法、遣词造句与结构章法,使其整体有文学的味道。如曾卓写的《生活的颜色》:一个小朋友问我/生活是什么颜色/有时是闪闪桂冠的银色/有时是长夜漫漫的黑色/……/我无法告诉你生活是什么颜色/我不能想象生活只是单一的颜色/它旋转着,旋转着向前/闪射着灿烂的彩色。“桂冠”“浩瀚”“无垠”这一系列词汇的运用,使读者感受到生活的多变,感同身受。
(3)具有想象力
具有想象力的诗篇在学生中广为欢迎,可以使他们在视觉与听觉上感到强烈的震撼。如穆旦的《春天》:春天是人间的保姆,带领一切到秋天成熟,劝服你用温暖的阳光,用风和雨,使土地重复。林间的群鸟于是欢叫,村外的小河也开始忙碌。这首诗将春天想象成保姆,用辛勤的双手劳作出秋天的收获,万物的轮回,使儿童自然的展开无穷的想象力。
基于以上几点,笔者重点推荐谢尔·希尔弗斯坦创作出的《阁楼上的光》,这首诗集里面有各种童年幻想,同时作者还恰到好处的给诗作添加了有趣的插画,使儿童读起来倍感放松快乐,在增加阅读一些更具天马行空的诗歌,使得写起诗歌来更加流畅且优美。这套书也可以使得兒童能够在集中地阅读诗歌的各种形态,知道一首诗歌的内容多样化,从而为小读者们带来关于每首诗的更丰富的阅读感受,从而达到培养诗意的目的。而且,在阅读优质诗歌达到一定量之后,便可以培养出原汁原味的文学气息;要多读好诗,便可以读出各种文学和艺术中的绝美和绝妙之处,且为之后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增加词汇量,引导儿童创作
在经历了第一阶段认识诗歌之后,儿童对诗歌创作有了初步的认知。这是便可以引导儿童增加自己的词汇量。如教师在讲解韵脚的时候,可让他们自己发散自己的思维,思考出与之相同的词语或者韵脚。接着在教学写作技巧的时候,儿童通过自己身边的事物来简单创作出一首诗,如将教室比作海洋、课桌比作小船、黑板比作船帆,,以此引领儿童从中获得了美感、提高了语感,且进一步地体会到了这首诗中的人性和韵味,丰富了学生的思想和文化品质。
在丰富词汇量之后可以进一步引导儿童创作,可以用一些儿童感兴趣的方式,如隔周进行一次班级诗会,将自己收集来的或者创作出来的诗歌在班里进行朗诵。朗诵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单人吟咏或者双人对唱,抑或是采用飞花令的形式将采集来的诗歌进来传令,此举也可激发儿童的即兴创作。这种形式可以引领孩子在创作与朗诵中找到写作的规律,掌握写作的方法,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还可以在班级里将学生创作出的优秀诗词,装订在公共作业本里以达到鼓励学生吟咏创作的目的,同时教师还需在朗诵写作中的错误及时更正,避免学生引用错误词汇。
三、于生活中发现灵感,创作诗歌
在经过上述两个阶段之后,儿童已经掌握了诗歌基本的创作技巧。此时可以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现诗歌的美,打开他们思维的大门,乘上创作的小船,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记录下他们的童言无忌与童真的想法,记录下自己的心情与看到的世界,把多姿多彩的儿童生活写在纸上留下美好的回忆。例如一篇在微博上很火的诗:
灯光没收了黑暗,
学习没收了无知。
吉他没收了我的无聊,
音乐没收了我的寂寞。
工作没收了爸爸的陪伴,
我和哥哥,
没收了妈妈的时间。
----没收。
这是一位不到10岁的小学生写出来的。他用短短的几行字便写出了家长的辛苦和操劳,写出了童年的欢心与笑语,获得了老师与网友的高度评价。儿童有着天生的诗感,他们喜欢用自己的诗歌来反应看到的世界,心中的梦想亦或是愿望。他们用自己敏锐的观察和非凡的想象,来描述生活中的所见所得。
四、结语
为将学生领入的童诗世界,笔者就“微课堂”展开了三个方面。总结得出,儿童诗是多样的、优美的、富有生活趣味的诗作,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引导儿童阅读名师佳作,积累技巧词汇,及时纠正语法与语感的错误,最终达到儿童喜欢读诗、喜欢创作的目的。而儿童也将在诗歌的创作中,发现生活的趣味,获得文化底蕴,健全了自己的人格,涵养了文化风度,并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最终我们要以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目标,不断完善“微课堂”的方方面面,让儿童得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健.以儿童的方式遇见——儿童诗微课程设计初探[J].小学语文教师,2019(Z1):96-97.
[2]吴静.“童诗轻悦读”微课程的建构与实施[J].江苏教育,2018(49):24-28.
[3]朱国忠.养护儿童诗心的“《诗经》生活”微课程——基于诗化哲学的儿童诗心养护实务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6(10):12-14.
在本文中,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建立小学中段童诗微课程,希望以此可以给孩子们种上一棵关于“诗”的种子。
关键词:童诗;小学中段;微课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认识儿童诗
学生在三四年级期间,会在课程中安排20分钟的微课程,利用这20分钟时间来引导儿童朗诵诗歌,而诗歌的选择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儿童诗
儿童诗是在儿童的视角下进行创作,拥有儿童的生活视角与趣味。比如郭风创作的《童话》:小野菊坐在篱笆的后面,侧着头,想到:“我长大了,要有一把蓝色的遮阳伞;那时候,我会很好看,我要和蜜蜂谈话!”/站在她旁边的蒲公英,插嘴道:“可是,那有什么好呢?”小野菊马上问道:“可是,你会比我好吗?”,“我长大了,会有一顶”,旅行用的,黄色的小便帽;“我要带一只白羽毛的毽子,旅行到很多的地方!”小野菊沉思地说:“那真的很好,可是,我不要像你!”这首诗就是在儿童视角下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力,以花儿之间的对话引出儿童内心纯真的想法,让他们感同身受,对于向往大自然的感觉跃然于纸上。
(2)具有文学气息
诗词的创作应注重修辞手法、遣词造句与结构章法,使其整体有文学的味道。如曾卓写的《生活的颜色》:一个小朋友问我/生活是什么颜色/有时是闪闪桂冠的银色/有时是长夜漫漫的黑色/……/我无法告诉你生活是什么颜色/我不能想象生活只是单一的颜色/它旋转着,旋转着向前/闪射着灿烂的彩色。“桂冠”“浩瀚”“无垠”这一系列词汇的运用,使读者感受到生活的多变,感同身受。
(3)具有想象力
具有想象力的诗篇在学生中广为欢迎,可以使他们在视觉与听觉上感到强烈的震撼。如穆旦的《春天》:春天是人间的保姆,带领一切到秋天成熟,劝服你用温暖的阳光,用风和雨,使土地重复。林间的群鸟于是欢叫,村外的小河也开始忙碌。这首诗将春天想象成保姆,用辛勤的双手劳作出秋天的收获,万物的轮回,使儿童自然的展开无穷的想象力。
基于以上几点,笔者重点推荐谢尔·希尔弗斯坦创作出的《阁楼上的光》,这首诗集里面有各种童年幻想,同时作者还恰到好处的给诗作添加了有趣的插画,使儿童读起来倍感放松快乐,在增加阅读一些更具天马行空的诗歌,使得写起诗歌来更加流畅且优美。这套书也可以使得兒童能够在集中地阅读诗歌的各种形态,知道一首诗歌的内容多样化,从而为小读者们带来关于每首诗的更丰富的阅读感受,从而达到培养诗意的目的。而且,在阅读优质诗歌达到一定量之后,便可以培养出原汁原味的文学气息;要多读好诗,便可以读出各种文学和艺术中的绝美和绝妙之处,且为之后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增加词汇量,引导儿童创作
在经历了第一阶段认识诗歌之后,儿童对诗歌创作有了初步的认知。这是便可以引导儿童增加自己的词汇量。如教师在讲解韵脚的时候,可让他们自己发散自己的思维,思考出与之相同的词语或者韵脚。接着在教学写作技巧的时候,儿童通过自己身边的事物来简单创作出一首诗,如将教室比作海洋、课桌比作小船、黑板比作船帆,,以此引领儿童从中获得了美感、提高了语感,且进一步地体会到了这首诗中的人性和韵味,丰富了学生的思想和文化品质。
在丰富词汇量之后可以进一步引导儿童创作,可以用一些儿童感兴趣的方式,如隔周进行一次班级诗会,将自己收集来的或者创作出来的诗歌在班里进行朗诵。朗诵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单人吟咏或者双人对唱,抑或是采用飞花令的形式将采集来的诗歌进来传令,此举也可激发儿童的即兴创作。这种形式可以引领孩子在创作与朗诵中找到写作的规律,掌握写作的方法,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还可以在班级里将学生创作出的优秀诗词,装订在公共作业本里以达到鼓励学生吟咏创作的目的,同时教师还需在朗诵写作中的错误及时更正,避免学生引用错误词汇。
三、于生活中发现灵感,创作诗歌
在经过上述两个阶段之后,儿童已经掌握了诗歌基本的创作技巧。此时可以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现诗歌的美,打开他们思维的大门,乘上创作的小船,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记录下他们的童言无忌与童真的想法,记录下自己的心情与看到的世界,把多姿多彩的儿童生活写在纸上留下美好的回忆。例如一篇在微博上很火的诗:
灯光没收了黑暗,
学习没收了无知。
吉他没收了我的无聊,
音乐没收了我的寂寞。
工作没收了爸爸的陪伴,
我和哥哥,
没收了妈妈的时间。
----没收。
这是一位不到10岁的小学生写出来的。他用短短的几行字便写出了家长的辛苦和操劳,写出了童年的欢心与笑语,获得了老师与网友的高度评价。儿童有着天生的诗感,他们喜欢用自己的诗歌来反应看到的世界,心中的梦想亦或是愿望。他们用自己敏锐的观察和非凡的想象,来描述生活中的所见所得。
四、结语
为将学生领入的童诗世界,笔者就“微课堂”展开了三个方面。总结得出,儿童诗是多样的、优美的、富有生活趣味的诗作,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引导儿童阅读名师佳作,积累技巧词汇,及时纠正语法与语感的错误,最终达到儿童喜欢读诗、喜欢创作的目的。而儿童也将在诗歌的创作中,发现生活的趣味,获得文化底蕴,健全了自己的人格,涵养了文化风度,并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最终我们要以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目标,不断完善“微课堂”的方方面面,让儿童得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健.以儿童的方式遇见——儿童诗微课程设计初探[J].小学语文教师,2019(Z1):96-97.
[2]吴静.“童诗轻悦读”微课程的建构与实施[J].江苏教育,2018(49):24-28.
[3]朱国忠.养护儿童诗心的“《诗经》生活”微课程——基于诗化哲学的儿童诗心养护实务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6(1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