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加强设施建设、强化队伍建设、狠抓设施应用、实施课题带动、建立评价体系等方面介绍了数字化学校建设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建设
在新世纪,以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社会许多领域中正在引发各种深层变革,从而加速了人类迈向信息社会的步伐,也引起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建设数字化教育,促进教育的科学、均衡发展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精神,各级各类学校都在努力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的开展,
一、建设数字化校园的重要意义
信息化带动基础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实现现代化,教育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冲击,从教育环境、教育模式到教育理念、教育目标,都在这场冲击中发生着变革。建设数字化,应用数字化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认识和实践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发现:单纯的教师办公自动化是不足以满足当前学校信息化发展的,不能实现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对全新教育模式的构建,要想发挥基础设施的作用,促进信息化设施的有效利用,必须建设以网络为基础,其他相关硬软件相互配套的数字化校园。
虽然各级各类学校在信息设施建设、信息化配套项目、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现实情况是:信息化设施建设的高投入,并没有带来教育效益的高产出。建设数字化学校园正是从改善信息化建设投资结构、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适用的教育资源、建立效益评估长效机制以及建设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等方面入手,以提高信息化建设效益。
二、数字化学校建设的举措
数字化学校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做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鼓励全体师生积极参入,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有步骤、分层次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化学校建设奠定硬件基础
一是计算机的配备。通过政府投入、社会各界赞助和园校共建等方式,筹措资金,购买计算机,奠定硬件基础。二是建设校园网,将网络建设作为实现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三是建设多媒体教室,为课堂教学建立信息化基础。四是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库及资源管理平台、数字图书馆等软件,为资源共享建好平台。
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为数字化学校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数字化学校建设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积极参与、通力合作。因此,必须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建立领导机制。学校应该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数字化学校工作的领导、组织、管理与协调。二是建立工作机制。成立技术保障和建设应用两个项目组,建立以相关业务科室为第一责任人的项目小组责任制。技术保障组由电教站技术人员和学校网管员组成,负责网络的安全、维护、更新及软件平台的开发、应用和培训等,为其他科室和学校的数字化建设与应用提供服务。建设应用组由教学部、教务处、职教处和电教中心等业务科室组成。教学部负责教研网站的管理及各学科网上教研工作:教务处主要负责网上学籍管理、教务运行等;职教处开展网上教师学历进修、业务技能培训;电教中心开展信息技术学科网上教研。三是建立培训机制。为抓好全方位的培训工作,依托教学部成立了教学研究培训中心:依托电教中心成立信息技术培训中心;依托进修学校成立了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中心。各培训中心在每学期的开始,通过教育网发布本学期培训菜单,教师可以自主选择培训内容,通过面授或网络课堂进行学习。学校还应该提供其他各方面的培训,内容应涉及数字化管理与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件制作、网站建设、常用软件的使用等内容。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为数字化学校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3.狠抓设施应用,增强数字化学校建设的实效性
以数字化学校建设为抓手,本着“边建边用,以用促建”的原则,在抓好信息化常规应用的同时,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主题资源网站建设与应用。采取“面向一线教师,立足教学实际,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建设思路,成立了由教学部、教务处、职教处和电教中心和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资源建设工作小组。电教中心负责主题网站建设软件、网站发布系统的培训、资源建设任务的分工、收集及合格资源的编目、入库和发布。教学部负责主题资源内容的审查和评比。骨干教师负责组织本学科教师根据新课标要求制作主题资源。运用阶段性评价和重点点评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完善主题资源网站建设与应用。先后多次召开点评会和研讨会,解决了栏目设置不科学、资源内容不全面、网站整体质量不高的问题,使主题资源网站建设工作达到了较高水平。在完成建设任务的基础上,狠抓了主题资源网站应用工作。大部分教师利用主题资源网站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中青年骨干教师利用主题资源网站进行了常态课堂教学,许多学生借助主题资源网站进行了网上自主学习,发挥了主题资源网站在教育教学中作用。
(2)做好网上教研工作。依托校园网建设校本教研网站和学科教研专栏。通过专栏宣传学科课程标准,报道学科教研活动,展示共享教学方法、教学论文、案例、课件、优质课等教研成果。教师可通过建立博客,开设网上专题研究,实现教师之间的随时随地沟通,使上级的教育教学方针、政策能够及时贯彻到基层,同时学校领导也能得到来自一线教师的教学信息反馈,发掘教育教学中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推广或纠正,弥补了传统教研模式的不足,提高了教研工作的时效性,促进了教研员和一线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数字化学校的创建,带动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高了教育信息化的水平,逐步实现了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现代化,优化了学校教育决策与管理,提升了传统校园的效率,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安新吴晓霞穆荣.数字化校园建设初探[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05):3-5
[2]皇甫斌.浅谈数字化校园的网络安全建设[J].中国科技信息2009(18):63-64
[3]郭静.对高校“数字化校园”数据中心建设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23):19-20
[4]张明杨路明.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安全性[J].长沙大学学报2008(05):76-78
[5]查贵庭,彭其军等.校园网安全威胁及安全系统构建[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22(3):150-152
[6]孙强,樊仰月,李欢欢,王楠,赵杏梅.高校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01):10-12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建设
在新世纪,以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社会许多领域中正在引发各种深层变革,从而加速了人类迈向信息社会的步伐,也引起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建设数字化教育,促进教育的科学、均衡发展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精神,各级各类学校都在努力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的开展,
一、建设数字化校园的重要意义
信息化带动基础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实现现代化,教育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冲击,从教育环境、教育模式到教育理念、教育目标,都在这场冲击中发生着变革。建设数字化,应用数字化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认识和实践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发现:单纯的教师办公自动化是不足以满足当前学校信息化发展的,不能实现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对全新教育模式的构建,要想发挥基础设施的作用,促进信息化设施的有效利用,必须建设以网络为基础,其他相关硬软件相互配套的数字化校园。
虽然各级各类学校在信息设施建设、信息化配套项目、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现实情况是:信息化设施建设的高投入,并没有带来教育效益的高产出。建设数字化学校园正是从改善信息化建设投资结构、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适用的教育资源、建立效益评估长效机制以及建设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等方面入手,以提高信息化建设效益。
二、数字化学校建设的举措
数字化学校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做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鼓励全体师生积极参入,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有步骤、分层次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化学校建设奠定硬件基础
一是计算机的配备。通过政府投入、社会各界赞助和园校共建等方式,筹措资金,购买计算机,奠定硬件基础。二是建设校园网,将网络建设作为实现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三是建设多媒体教室,为课堂教学建立信息化基础。四是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库及资源管理平台、数字图书馆等软件,为资源共享建好平台。
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为数字化学校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数字化学校建设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积极参与、通力合作。因此,必须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建立领导机制。学校应该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数字化学校工作的领导、组织、管理与协调。二是建立工作机制。成立技术保障和建设应用两个项目组,建立以相关业务科室为第一责任人的项目小组责任制。技术保障组由电教站技术人员和学校网管员组成,负责网络的安全、维护、更新及软件平台的开发、应用和培训等,为其他科室和学校的数字化建设与应用提供服务。建设应用组由教学部、教务处、职教处和电教中心等业务科室组成。教学部负责教研网站的管理及各学科网上教研工作:教务处主要负责网上学籍管理、教务运行等;职教处开展网上教师学历进修、业务技能培训;电教中心开展信息技术学科网上教研。三是建立培训机制。为抓好全方位的培训工作,依托教学部成立了教学研究培训中心:依托电教中心成立信息技术培训中心;依托进修学校成立了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中心。各培训中心在每学期的开始,通过教育网发布本学期培训菜单,教师可以自主选择培训内容,通过面授或网络课堂进行学习。学校还应该提供其他各方面的培训,内容应涉及数字化管理与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件制作、网站建设、常用软件的使用等内容。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为数字化学校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3.狠抓设施应用,增强数字化学校建设的实效性
以数字化学校建设为抓手,本着“边建边用,以用促建”的原则,在抓好信息化常规应用的同时,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主题资源网站建设与应用。采取“面向一线教师,立足教学实际,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建设思路,成立了由教学部、教务处、职教处和电教中心和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资源建设工作小组。电教中心负责主题网站建设软件、网站发布系统的培训、资源建设任务的分工、收集及合格资源的编目、入库和发布。教学部负责主题资源内容的审查和评比。骨干教师负责组织本学科教师根据新课标要求制作主题资源。运用阶段性评价和重点点评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完善主题资源网站建设与应用。先后多次召开点评会和研讨会,解决了栏目设置不科学、资源内容不全面、网站整体质量不高的问题,使主题资源网站建设工作达到了较高水平。在完成建设任务的基础上,狠抓了主题资源网站应用工作。大部分教师利用主题资源网站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中青年骨干教师利用主题资源网站进行了常态课堂教学,许多学生借助主题资源网站进行了网上自主学习,发挥了主题资源网站在教育教学中作用。
(2)做好网上教研工作。依托校园网建设校本教研网站和学科教研专栏。通过专栏宣传学科课程标准,报道学科教研活动,展示共享教学方法、教学论文、案例、课件、优质课等教研成果。教师可通过建立博客,开设网上专题研究,实现教师之间的随时随地沟通,使上级的教育教学方针、政策能够及时贯彻到基层,同时学校领导也能得到来自一线教师的教学信息反馈,发掘教育教学中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推广或纠正,弥补了传统教研模式的不足,提高了教研工作的时效性,促进了教研员和一线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数字化学校的创建,带动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高了教育信息化的水平,逐步实现了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现代化,优化了学校教育决策与管理,提升了传统校园的效率,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安新吴晓霞穆荣.数字化校园建设初探[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05):3-5
[2]皇甫斌.浅谈数字化校园的网络安全建设[J].中国科技信息2009(18):63-64
[3]郭静.对高校“数字化校园”数据中心建设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23):19-20
[4]张明杨路明.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安全性[J].长沙大学学报2008(05):76-78
[5]查贵庭,彭其军等.校园网安全威胁及安全系统构建[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22(3):150-152
[6]孙强,樊仰月,李欢欢,王楠,赵杏梅.高校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0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