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地方非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地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繁衍意义重大。武宣《壮欢》是壮族的文化特色,是壮族诗歌文化的代表,代代相传,具有浓厚的民族情怀和民族文化历史,其传承和保护很受重视,且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受文化环境、经济开放等因素影响,当前武宣壮欢传承和保护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是武宣壮欢进一步发展的保障,也是促进地方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必要措施。
【关键词】 非遗文化;传承;《壮欢》;保护建议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6-0033-0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是我国文明发展的历史证据和载体。《壮欢》是壮族的特色文化,是壮族人民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的传承,其传承和保护对于研究壮族历史、文化、经济等意义重大。也是体现壮族文化特色,践行民族特色发展的需要,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发展观。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文化的不断开放,传统文化继承和传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非物质文化项目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洪流中被淹没,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损失重大。鉴于此,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
第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具有认识历史价值。在我国古代,很多民族没有“史书”,一些代代相传的文化项目就成为记录其历史文明的重要载体,记载着这些民族先民的生活习惯、精神信仰等。例如,武宣《壮欢》是壮族生产、生活的真实记录,勤劳、勇敢的壮族人民将种田、婚嫁等习俗、过程编入《壮欢》,形成独特而丰富的壮族文化。
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文化创新的需要。一方面,社会的发展需要文化、经济等的推动,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丰富文化信息资源,推动当地科学、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另一方面,文化创新需要根基,非遗文化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是传统文化的创造和积累,对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和支持作用。
第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确保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使人类社会发展具有更多的选择。例如,人们在武宣《壮欢》的传承和保护中发现很多古老的民俗文化,其中有些在当今的壮族地区已经消失,但人们可以根据《壮欢》这类民族山歌记忆和重温这些风土人情,从而更深刻的感受壮族的特色和民族魅力。
第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弘扬和发展。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大众文化审美的转变,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空间变小,一些文化逐渐被社会所遗忘,甚至成为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拓展了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优化了传统文化发展、创新的环境,使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使非遗文化所承载的民族信仰、民族精神等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弘扬。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欢》概述
《壮欢》是壮族人民的“史歌”,“诗歌”常见的有五言句、七言句,句式规整,带有很强的韵律。常见的有“腰脚韵”,押韵的字出现在句子中间;“头脚韵”,押韵的字出现在句子的开头或结尾。《壮欢》的内容丰富,是壮族人民用独特的山歌形式记录自己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况,蕴含了壮族人民的精神、思想、情感等,是壮族的民歌也是壮族的民间文学。在新中国成立后,武宣壮族仍然保留着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壮欢》代代相传。随着经济的发展,年轻人走进城市,丰富的现代文化影响着大多数人的文化審美,武宣《壮欢》逐渐衰落。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重视,上世纪80年代,武宣《壮欢》的传承和发展受到重视,一方面,当地政府和民间艺人加强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武宣《壮欢》的发展。另一方面,一部分专业人士积极参与武宣《壮欢》的传承和保护,结合现代音乐形式,使武宣《壮欢》的内容更丰富,唱腔更加立体化,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武宣《壮欢》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直到今天,还是一直在探索武宣《壮欢》发展的更好途径,使其传承和保护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更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其具有更强的传承和保护意义。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当中存在不少问题,但大多数都要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性特点来分析、解决,以确保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有效性。武宣《壮欢》的传承和保护,前期工作做得很好,一方面,政府、民间艺人、学校等都在积极地宣传武宣《壮欢》,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武宣《壮欢》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武宣《壮欢》的继承和创新,武宣《壮欢》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其发展局势一片大好。但武宣《壮欢》的传承和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思考和研究。
第一,武宣《壮欢》传承队伍建设不足。在其传承和保护当中,一部分传承者非常专业,但其年龄较大,专业强的年轻后生较少,这对武宣《壮欢》未来的发展影响较大。一部分人虽然热爱武宣《壮欢》这一艺术形式,也积极地参与其传承和保护,但专业能力有限。这就形成了武宣壮欢传承和保护队伍中人员专业素养的参差不齐,影响了武宣《壮欢》的传承和保护,也影响到其创新和发展。此外,武宣《壮欢》传承和保护中专家较少,大多数民间艺人虽然艺术专业水平过硬,但对文化的发觉、宣传等能力不足,武宣《壮欢》传承和保护的水平要进一步提升,就要提升其传承和保护队伍的专业性,增强“专家”类人才在其中的作用。
第二,武宣《壮欢》的传承、保护和发展规划不足。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一方面,为迎合大众的文化消费观念,部分传承和保护人志在强化武宣《壮欢》的商业性,过于重视在武宣《壮欢》传承和保护中追求利益,曲解了艺术“创新”的内涵,过度的商业化使武宣《壮欢》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另一方面,在武宣《壮欢》传承和保护中,部分传承和保护者不尊重文化本身,对武宣《壮欢》进行过度的包装和推销,以至于对大众造成认知误区,影响武宣《壮欢》的传承和保护,使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意义难以实现。 第三,武宣《壮欢》传承和保护的宣传创新不足。当前,武宣《壮欢》的宣传在新媒体应用、活动开展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对于其宣传创新的研究能够有效利用新媒体、现代技术和宣传策略,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而宣传的创新不足,导致武宣《壮欢》宣传方式陈旧,新技术、新手段、新理念、新策略的应用滞后,影响了武宣《壮欢》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使其传承和保护受到限制,其发展传承和发展难以突破,难以持续。
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欢》的保护建议
武宣《壮欢》作为非遗文化的珍贵文化项目,其传承和保护受到了广泛关注,针对当前武宣《壮欢》传承和保护的现状,应从以下方面思考其传承和保护的策略,促使其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第一,加强专业的武宣《壮欢》传承和保护队伍建设。一方面,提高《壮欢》传承和保护队伍的专业水平,吸收和培养更多专业的《壮欢》繼承人和保护人,注重非遗文化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使武宣《壮欢》传承和保护中有更多的“专家级”人才加入。另一方面,提高《壮欢》传承和保护宣传专业人才的培养,强化传承和保护队伍的内部合作,使武宣《壮欢》的民族特色、文化特色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扬。这就需要建立系统的人才培训体系,规划好专业人才培训方案,同时注重相关人员对传统文化的情感培养、专业知识培养等,使其在深厚的情感影响下,热爱《壮欢》,继承和保护《壮欢》,创新和发扬《壮欢》,使武宣《壮欢》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第二,强化武宣《壮欢》的传承、保护和发展的规划意识。注重传统文化的特色和创新特点,要围绕文化传承和发展使《壮欢》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底蕴得以继承和发扬。同时,注重《壮欢》与当地文化的融合,将其与农村改革、民族发展等结合创新,突出新时代武宣《壮欢》的特色,使其更具包容性和民族特征,使这一传统的艺术形式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第三,重视武宣《壮欢》宣传的创新和发展。一方面,将武宣《壮欢》的宣传与新科技发展、新媒体发展相结合,用新的理念去宣传《壮欢》。例如,建立武宣《壮欢》的公众号,利用短视频进行宣传等,不仅要让大众了解武宣《壮欢》的特色,还要让更多人知道武宣《壮欢》传承和保护的意义,使更多人投身武宣《壮欢》的传承和保护当中来,形成武宣《壮欢》良好的传承和保护环境,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注重武宣《壮欢》传承形式和保护活动的创新,依托现代教育,让武宣《壮欢》更深入地走进校园,融入校园教育,以达到宣传和普及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的目的。同时,利用各种活动的开展,强化大众对武宣《壮欢》传承和保护的重视,让大众在活动参与中体验传统文化,感受《壮欢》魅力。
五、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其过程曲折、漫长,需要在实践中探索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的策略,同时明确非遗文化创新和发展的意义,把握好非遗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途径,使民族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武宣《壮欢》作为壮族特色文化,是壮族发展的“史诗”,承载着壮族千年的历史文化,要在现代的文化环境下谋求《壮欢》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也要继承其文化特色,保留其背后的文化、历史底蕴,使后来人能够真切地感受这一文化特色,使我们的传统文化在代代相传中更加灿烂、辉煌。
参考文献:
[1]覃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山歌“武宣壮歌调”进课堂初探[J].亚太教育,2019,(7):148-149.
[2]吴益增.壮欢酒歌[J].歌海,2018,(3):154-155.
[3]包小玲.大众文化对壮欢文化的侵袭与影响[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5,(1):135-137.
作者简介:
覃家盼,男,壮族,广西武宣人,广西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音乐学。
【关键词】 非遗文化;传承;《壮欢》;保护建议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6-0033-0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是我国文明发展的历史证据和载体。《壮欢》是壮族的特色文化,是壮族人民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的传承,其传承和保护对于研究壮族历史、文化、经济等意义重大。也是体现壮族文化特色,践行民族特色发展的需要,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发展观。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文化的不断开放,传统文化继承和传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非物质文化项目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洪流中被淹没,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损失重大。鉴于此,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
第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具有认识历史价值。在我国古代,很多民族没有“史书”,一些代代相传的文化项目就成为记录其历史文明的重要载体,记载着这些民族先民的生活习惯、精神信仰等。例如,武宣《壮欢》是壮族生产、生活的真实记录,勤劳、勇敢的壮族人民将种田、婚嫁等习俗、过程编入《壮欢》,形成独特而丰富的壮族文化。
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文化创新的需要。一方面,社会的发展需要文化、经济等的推动,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丰富文化信息资源,推动当地科学、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另一方面,文化创新需要根基,非遗文化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是传统文化的创造和积累,对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和支持作用。
第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确保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使人类社会发展具有更多的选择。例如,人们在武宣《壮欢》的传承和保护中发现很多古老的民俗文化,其中有些在当今的壮族地区已经消失,但人们可以根据《壮欢》这类民族山歌记忆和重温这些风土人情,从而更深刻的感受壮族的特色和民族魅力。
第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弘扬和发展。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大众文化审美的转变,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空间变小,一些文化逐渐被社会所遗忘,甚至成为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拓展了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优化了传统文化发展、创新的环境,使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使非遗文化所承载的民族信仰、民族精神等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弘扬。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欢》概述
《壮欢》是壮族人民的“史歌”,“诗歌”常见的有五言句、七言句,句式规整,带有很强的韵律。常见的有“腰脚韵”,押韵的字出现在句子中间;“头脚韵”,押韵的字出现在句子的开头或结尾。《壮欢》的内容丰富,是壮族人民用独特的山歌形式记录自己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况,蕴含了壮族人民的精神、思想、情感等,是壮族的民歌也是壮族的民间文学。在新中国成立后,武宣壮族仍然保留着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壮欢》代代相传。随着经济的发展,年轻人走进城市,丰富的现代文化影响着大多数人的文化審美,武宣《壮欢》逐渐衰落。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重视,上世纪80年代,武宣《壮欢》的传承和发展受到重视,一方面,当地政府和民间艺人加强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武宣《壮欢》的发展。另一方面,一部分专业人士积极参与武宣《壮欢》的传承和保护,结合现代音乐形式,使武宣《壮欢》的内容更丰富,唱腔更加立体化,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武宣《壮欢》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直到今天,还是一直在探索武宣《壮欢》发展的更好途径,使其传承和保护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更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其具有更强的传承和保护意义。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当中存在不少问题,但大多数都要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性特点来分析、解决,以确保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有效性。武宣《壮欢》的传承和保护,前期工作做得很好,一方面,政府、民间艺人、学校等都在积极地宣传武宣《壮欢》,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武宣《壮欢》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武宣《壮欢》的继承和创新,武宣《壮欢》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其发展局势一片大好。但武宣《壮欢》的传承和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思考和研究。
第一,武宣《壮欢》传承队伍建设不足。在其传承和保护当中,一部分传承者非常专业,但其年龄较大,专业强的年轻后生较少,这对武宣《壮欢》未来的发展影响较大。一部分人虽然热爱武宣《壮欢》这一艺术形式,也积极地参与其传承和保护,但专业能力有限。这就形成了武宣壮欢传承和保护队伍中人员专业素养的参差不齐,影响了武宣《壮欢》的传承和保护,也影响到其创新和发展。此外,武宣《壮欢》传承和保护中专家较少,大多数民间艺人虽然艺术专业水平过硬,但对文化的发觉、宣传等能力不足,武宣《壮欢》传承和保护的水平要进一步提升,就要提升其传承和保护队伍的专业性,增强“专家”类人才在其中的作用。
第二,武宣《壮欢》的传承、保护和发展规划不足。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一方面,为迎合大众的文化消费观念,部分传承和保护人志在强化武宣《壮欢》的商业性,过于重视在武宣《壮欢》传承和保护中追求利益,曲解了艺术“创新”的内涵,过度的商业化使武宣《壮欢》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另一方面,在武宣《壮欢》传承和保护中,部分传承和保护者不尊重文化本身,对武宣《壮欢》进行过度的包装和推销,以至于对大众造成认知误区,影响武宣《壮欢》的传承和保护,使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意义难以实现。 第三,武宣《壮欢》传承和保护的宣传创新不足。当前,武宣《壮欢》的宣传在新媒体应用、活动开展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对于其宣传创新的研究能够有效利用新媒体、现代技术和宣传策略,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而宣传的创新不足,导致武宣《壮欢》宣传方式陈旧,新技术、新手段、新理念、新策略的应用滞后,影响了武宣《壮欢》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使其传承和保护受到限制,其发展传承和发展难以突破,难以持续。
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欢》的保护建议
武宣《壮欢》作为非遗文化的珍贵文化项目,其传承和保护受到了广泛关注,针对当前武宣《壮欢》传承和保护的现状,应从以下方面思考其传承和保护的策略,促使其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第一,加强专业的武宣《壮欢》传承和保护队伍建设。一方面,提高《壮欢》传承和保护队伍的专业水平,吸收和培养更多专业的《壮欢》繼承人和保护人,注重非遗文化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使武宣《壮欢》传承和保护中有更多的“专家级”人才加入。另一方面,提高《壮欢》传承和保护宣传专业人才的培养,强化传承和保护队伍的内部合作,使武宣《壮欢》的民族特色、文化特色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扬。这就需要建立系统的人才培训体系,规划好专业人才培训方案,同时注重相关人员对传统文化的情感培养、专业知识培养等,使其在深厚的情感影响下,热爱《壮欢》,继承和保护《壮欢》,创新和发扬《壮欢》,使武宣《壮欢》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第二,强化武宣《壮欢》的传承、保护和发展的规划意识。注重传统文化的特色和创新特点,要围绕文化传承和发展使《壮欢》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底蕴得以继承和发扬。同时,注重《壮欢》与当地文化的融合,将其与农村改革、民族发展等结合创新,突出新时代武宣《壮欢》的特色,使其更具包容性和民族特征,使这一传统的艺术形式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第三,重视武宣《壮欢》宣传的创新和发展。一方面,将武宣《壮欢》的宣传与新科技发展、新媒体发展相结合,用新的理念去宣传《壮欢》。例如,建立武宣《壮欢》的公众号,利用短视频进行宣传等,不仅要让大众了解武宣《壮欢》的特色,还要让更多人知道武宣《壮欢》传承和保护的意义,使更多人投身武宣《壮欢》的传承和保护当中来,形成武宣《壮欢》良好的传承和保护环境,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注重武宣《壮欢》传承形式和保护活动的创新,依托现代教育,让武宣《壮欢》更深入地走进校园,融入校园教育,以达到宣传和普及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的目的。同时,利用各种活动的开展,强化大众对武宣《壮欢》传承和保护的重视,让大众在活动参与中体验传统文化,感受《壮欢》魅力。
五、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其过程曲折、漫长,需要在实践中探索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的策略,同时明确非遗文化创新和发展的意义,把握好非遗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途径,使民族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武宣《壮欢》作为壮族特色文化,是壮族发展的“史诗”,承载着壮族千年的历史文化,要在现代的文化环境下谋求《壮欢》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也要继承其文化特色,保留其背后的文化、历史底蕴,使后来人能够真切地感受这一文化特色,使我们的传统文化在代代相传中更加灿烂、辉煌。
参考文献:
[1]覃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山歌“武宣壮歌调”进课堂初探[J].亚太教育,2019,(7):148-149.
[2]吴益增.壮欢酒歌[J].歌海,2018,(3):154-155.
[3]包小玲.大众文化对壮欢文化的侵袭与影响[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5,(1):135-137.
作者简介:
覃家盼,男,壮族,广西武宣人,广西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