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学生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加强对于学生的阅读教学。需要注意的是,不仅要加强课内的阅读,还要加强课外的阅读。对此,本文从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的角度对于阅读教学进行了探讨,主要从“结合课内阅读的需要,拓展课外阅读”“开展主题阅读,提高阅读的针对性”“丰富活动形式,提高阅读的兴趣”三方面展开,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内;课外
在很多时候,语文教师都忽视了课外阅读的拓展,导致学生的语文阅读比较片面,难以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视野得到提升。而如今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实现语文课内外阅读的结合是对相关教学工作者所提出的重要要求,是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措施。为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切实思考如何将课内外阅读结合起来,双管齐下,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下面,本文也尝试对此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一、结合课内阅读的需要,拓展课外阅读
在课内阅读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的需要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课外阅读材料,既促使学生对于课内阅读内容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又促使学生得到了课外阅读的拓展,实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可以说,教科书中的文章是许多文学作品的精髓,但是在课堂上的阅读教学中可以发现,很多时候学生单凭教材中的某一篇文章难以对于作者和文章内容产生更为深入的了解,比如对于杜甫诗词的一些特点,教师单凭教材中的某一首诗难以促使学生有效了解,必要时需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课外阅读材料,借助课内外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对于某一背景、故事、人物有更加充分的了解,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
例如,在教学《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部分的时候,可以发现这首诗描写的是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但是题目中却有“四时”二字。为此,教师在这方面需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课外阅读资料,促使学生了解到这首诗是诗人组诗60首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同时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为了促使学生去了解作者对于乡村生活的全面描写,体会作者清新的笔调,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来为学生展示范成大组诗中的其他几首,让学生去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田园”这个主题,为学生拓展其他田园诗人的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如陶渊明的诗作、王维的诗作等,从而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的阅读知识得到拓展,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二、开展主题阅读,提高阅读的针对性
在课下,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针对一定的主题进行课内外阅读的结合。主题阅读也是阅读的一种方式,是实现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的途径。并且,主题閱读也可以促使学生的阅读更加有针对性,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让学生加深对课内阅读的有关内容的理解。为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就需要思考应该为学生设计什么样的阅读主题了。笔者认为,教师所提出了阅读主题既要能够符合语文教学的需求,又要能够切实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提高主题设计的有效性。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育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为学生设计“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这一阅读主题。对这一主题,学生需要去阅读一些传统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百家姓》《弟子规》《论语》等,寻找有关于传统文化的书籍。同时,学生也需要对课内的一些相关文章进行整理。在课内外阅读的结合中,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带动。最后,还可以在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评比,评一评哪个小组所搜集的课外书籍最多,所阅读的内容更为广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对于一定的阅读材料进行摘抄积累,避免阅读流于形式,同时教师也需要鼓励学生进行交流探讨。
三、丰富活动形式,提高阅读的兴趣
对于好奇心强而十分活跃的小学生来说,仅仅枯燥地读对他们来说“不够有趣”。真正的课内外阅读不是让学生一个劲儿地闷着头看书,而是能够促使学生在课内外阅读的过程中将语文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得到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内外阅读结合教学中,要十分注重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如角色扮演、小品表演、演讲等,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三国演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选取适当的片段进行一定的表演,再现相关的人物角色。同时,学生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改编,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此可以促使学生在课下自主进行《三国演义》的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加强课内外阅读间的联系。又如,在教学一些古诗词的时候,教师还可以模仿《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形式,在班级中开展知识竞答活动,从而促使学生去积极阅读。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兼顾课堂内外的阅读,将两者有机结合,以课内精讲为主,同时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视野,使学生可以深入阅读,有效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并促使学生将阅读融入自己的个人习惯中。
参考文献:
[1]陈风兰.谈课外阅读与课内知识的有效结合[J].甘肃教育,2015(6):100.
[2]杨晶.学海无涯“读”做舟——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与整合[J].当代教研论丛,2017(02):55-56.
作者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实验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内;课外
在很多时候,语文教师都忽视了课外阅读的拓展,导致学生的语文阅读比较片面,难以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视野得到提升。而如今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实现语文课内外阅读的结合是对相关教学工作者所提出的重要要求,是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措施。为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切实思考如何将课内外阅读结合起来,双管齐下,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下面,本文也尝试对此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一、结合课内阅读的需要,拓展课外阅读
在课内阅读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的需要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课外阅读材料,既促使学生对于课内阅读内容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又促使学生得到了课外阅读的拓展,实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可以说,教科书中的文章是许多文学作品的精髓,但是在课堂上的阅读教学中可以发现,很多时候学生单凭教材中的某一篇文章难以对于作者和文章内容产生更为深入的了解,比如对于杜甫诗词的一些特点,教师单凭教材中的某一首诗难以促使学生有效了解,必要时需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课外阅读材料,借助课内外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对于某一背景、故事、人物有更加充分的了解,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
例如,在教学《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部分的时候,可以发现这首诗描写的是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但是题目中却有“四时”二字。为此,教师在这方面需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课外阅读资料,促使学生了解到这首诗是诗人组诗60首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同时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为了促使学生去了解作者对于乡村生活的全面描写,体会作者清新的笔调,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来为学生展示范成大组诗中的其他几首,让学生去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田园”这个主题,为学生拓展其他田园诗人的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如陶渊明的诗作、王维的诗作等,从而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的阅读知识得到拓展,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二、开展主题阅读,提高阅读的针对性
在课下,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针对一定的主题进行课内外阅读的结合。主题阅读也是阅读的一种方式,是实现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的途径。并且,主题閱读也可以促使学生的阅读更加有针对性,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让学生加深对课内阅读的有关内容的理解。为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就需要思考应该为学生设计什么样的阅读主题了。笔者认为,教师所提出了阅读主题既要能够符合语文教学的需求,又要能够切实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提高主题设计的有效性。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育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为学生设计“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这一阅读主题。对这一主题,学生需要去阅读一些传统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百家姓》《弟子规》《论语》等,寻找有关于传统文化的书籍。同时,学生也需要对课内的一些相关文章进行整理。在课内外阅读的结合中,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带动。最后,还可以在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评比,评一评哪个小组所搜集的课外书籍最多,所阅读的内容更为广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对于一定的阅读材料进行摘抄积累,避免阅读流于形式,同时教师也需要鼓励学生进行交流探讨。
三、丰富活动形式,提高阅读的兴趣
对于好奇心强而十分活跃的小学生来说,仅仅枯燥地读对他们来说“不够有趣”。真正的课内外阅读不是让学生一个劲儿地闷着头看书,而是能够促使学生在课内外阅读的过程中将语文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得到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内外阅读结合教学中,要十分注重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如角色扮演、小品表演、演讲等,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三国演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选取适当的片段进行一定的表演,再现相关的人物角色。同时,学生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改编,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此可以促使学生在课下自主进行《三国演义》的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加强课内外阅读间的联系。又如,在教学一些古诗词的时候,教师还可以模仿《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形式,在班级中开展知识竞答活动,从而促使学生去积极阅读。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兼顾课堂内外的阅读,将两者有机结合,以课内精讲为主,同时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视野,使学生可以深入阅读,有效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并促使学生将阅读融入自己的个人习惯中。
参考文献:
[1]陈风兰.谈课外阅读与课内知识的有效结合[J].甘肃教育,2015(6):100.
[2]杨晶.学海无涯“读”做舟——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与整合[J].当代教研论丛,2017(02):55-56.
作者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