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本文以课堂教学与课后反思为基础,以部编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秦统一中国》为例,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课堂教学效果的若干小技巧。
关键字:综合素养;初中历史;学习兴趣;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本文以教学实践为例,浅析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减少“填鸭式”教学带来的枯燥,提高课堂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一、合理创设情境,让导入生动起来
2011年版初中课标对秦统一中国内容标准具体要求如下: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本课重点是秦统一中国及其历史意义,难点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如何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成了有效课堂教学关键点所在。紧扣教学内容又具有吸引力的导入,能串联整节课的主线,又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
在导入部分,预设有三个版本。一是利用日常教学最常见教材资源,即课前导读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古风》组诗中的诗句,描述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其实。秦是如何灭掉六国的?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了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又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课件展示秦统一六国战争插图。此导入图文并茂,直白简洁,但不够新颖。
二是在《初中教案与教学设计》中得到的启发。“战国时期群雄割据纷争,不断发动兼并战争,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秦灭六国,才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秦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秦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什么朝代?秦始皇又是怎样进行统治的呢?”教师连续设疑,以激起学生兴趣,较为自然地导入新课。但实践发现效果不够理想。
最终导入电影《英雄》剧情简介:战国末年,秦国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横扫六国,为了阻止秦国灭赵,赵国刺客“无名”决定刺杀秦王嬴政。然而,正在计划顺利进行之时,同为赵国刺客的“残剑”却劝“无名”放弃刺杀计划。提问同学们知道为何面对国破家亡残剑要劝无名放弃刺杀秦王的计划吗?电影剧情简介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可以回答出“因为残剑知晓即使秦王嬴政被杀死,也无法阻挡秦灭六国”。
二、合理使用地图与知识框架,让知识生动起来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情分析,结合教学目标:了解秦灭六国基本史实;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通过对秦朝统一中国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由此引出秦统一中国的原因和条件。
首先,结合前三课知识点,教师适当引导,学生不难理解秦统一中国的原因为:经过春秋战国长期的动荡纷争,人民希望早日结束战争,过上安定的生活;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秦王嬴政为灭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引导学生归纳分析并做好笔记后,就可以开始进入到秦灭六国的过程的教学。通过PPT课件,学生对其顺序有直观了解。在讲解统一中国的意义时,同样可以结合地图进行引导分析,在此不进行此环节赘述。
其次,在讲秦始皇所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时,学生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理解有一定难度,但具體内容,如设立皇帝制度,设置中央政权机构以及在地方上建立郡县制这些内容,学生可以理解。故可利用课本上的“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内容:中央集权指的是将地方政府权利,收归中央,中央政府的领导权集中于最高统治者皇帝手中,这种政治建制称之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三、利用模拟场景,让氛围活跃起来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之后,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并采取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加强统一的措施。但从教材的编写特点及学情分析,如果只由学生从教材归纳概括,或教师导入史料引导概括,相比起场景模拟,效果要更差。
因此,在讲述巩固统一的措施时,可以设置“始皇帝出巡记”,通过秦始皇在管辖疆域内遇到的各种问题(文字不同,各国百姓对政令的颁布反映不一;原六国货币各异,商人经商时兑换货币麻烦;各地长度、容量、重量标准不一,引发买卖纠纷;出行途中因马车宽度大,所经之处或因道路问题受阻等等),设置场景,让学生来寻找对策,这样不仅更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且通过课件创设的场景,能够让学生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印象更加深刻,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四、合理调整顺序,让框架完整起来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将下一课“相关史事”中的“焚书坑儒”一节,作为思想文化方面的巩固统一的措施,穿插在本课归纳总结中,会更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以下为本课知识点的归纳小结之一,由学生自行填写,教师引导归纳共同完成。
结语
历史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青少年对于古代史有一定的距离感和陌生感,但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形式多样,让学生在兴趣推动下,自觉参与课堂学习,提升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老师应该坚持做的事情。
参考资料
1. 广州市从化区第三中学陈福宁·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高高一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人教版必修2《开辟新航路》的教学实践为例·历史教学园地
2.游作斌·浅谈如何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进行初中历史教学,考试周刊,2020年第92期,第149-150页
3.张文怡·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年11期,第272页
关键字:综合素养;初中历史;学习兴趣;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本文以教学实践为例,浅析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减少“填鸭式”教学带来的枯燥,提高课堂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一、合理创设情境,让导入生动起来
2011年版初中课标对秦统一中国内容标准具体要求如下: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本课重点是秦统一中国及其历史意义,难点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如何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成了有效课堂教学关键点所在。紧扣教学内容又具有吸引力的导入,能串联整节课的主线,又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
在导入部分,预设有三个版本。一是利用日常教学最常见教材资源,即课前导读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古风》组诗中的诗句,描述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其实。秦是如何灭掉六国的?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了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又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课件展示秦统一六国战争插图。此导入图文并茂,直白简洁,但不够新颖。
二是在《初中教案与教学设计》中得到的启发。“战国时期群雄割据纷争,不断发动兼并战争,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秦灭六国,才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秦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秦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什么朝代?秦始皇又是怎样进行统治的呢?”教师连续设疑,以激起学生兴趣,较为自然地导入新课。但实践发现效果不够理想。
最终导入电影《英雄》剧情简介:战国末年,秦国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横扫六国,为了阻止秦国灭赵,赵国刺客“无名”决定刺杀秦王嬴政。然而,正在计划顺利进行之时,同为赵国刺客的“残剑”却劝“无名”放弃刺杀计划。提问同学们知道为何面对国破家亡残剑要劝无名放弃刺杀秦王的计划吗?电影剧情简介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可以回答出“因为残剑知晓即使秦王嬴政被杀死,也无法阻挡秦灭六国”。
二、合理使用地图与知识框架,让知识生动起来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情分析,结合教学目标:了解秦灭六国基本史实;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通过对秦朝统一中国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由此引出秦统一中国的原因和条件。
首先,结合前三课知识点,教师适当引导,学生不难理解秦统一中国的原因为:经过春秋战国长期的动荡纷争,人民希望早日结束战争,过上安定的生活;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秦王嬴政为灭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引导学生归纳分析并做好笔记后,就可以开始进入到秦灭六国的过程的教学。通过PPT课件,学生对其顺序有直观了解。在讲解统一中国的意义时,同样可以结合地图进行引导分析,在此不进行此环节赘述。
其次,在讲秦始皇所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时,学生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理解有一定难度,但具體内容,如设立皇帝制度,设置中央政权机构以及在地方上建立郡县制这些内容,学生可以理解。故可利用课本上的“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内容:中央集权指的是将地方政府权利,收归中央,中央政府的领导权集中于最高统治者皇帝手中,这种政治建制称之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三、利用模拟场景,让氛围活跃起来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之后,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并采取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加强统一的措施。但从教材的编写特点及学情分析,如果只由学生从教材归纳概括,或教师导入史料引导概括,相比起场景模拟,效果要更差。
因此,在讲述巩固统一的措施时,可以设置“始皇帝出巡记”,通过秦始皇在管辖疆域内遇到的各种问题(文字不同,各国百姓对政令的颁布反映不一;原六国货币各异,商人经商时兑换货币麻烦;各地长度、容量、重量标准不一,引发买卖纠纷;出行途中因马车宽度大,所经之处或因道路问题受阻等等),设置场景,让学生来寻找对策,这样不仅更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且通过课件创设的场景,能够让学生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印象更加深刻,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四、合理调整顺序,让框架完整起来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将下一课“相关史事”中的“焚书坑儒”一节,作为思想文化方面的巩固统一的措施,穿插在本课归纳总结中,会更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以下为本课知识点的归纳小结之一,由学生自行填写,教师引导归纳共同完成。
结语
历史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青少年对于古代史有一定的距离感和陌生感,但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形式多样,让学生在兴趣推动下,自觉参与课堂学习,提升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老师应该坚持做的事情。
参考资料
1. 广州市从化区第三中学陈福宁·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高高一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人教版必修2《开辟新航路》的教学实践为例·历史教学园地
2.游作斌·浅谈如何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进行初中历史教学,考试周刊,2020年第92期,第149-150页
3.张文怡·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年11期,第2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