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培养与优化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其自觉投身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建设与复兴事业之中,已经成为十分必要的教育目的,便于发展初中生的核心素养。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着55个少数民族,而每一个少数民族都在历史的沉淀下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体系。对此,初中語文教师要积极整合并渗透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切实改善学生的文化意识,以便及时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本文将从全面开发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组织丰富的文化体验实践活动、实施跨界教学策略三个角度来分析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要如何渗透少数民族文化。
关键词:初中语文、少数民族文化、渗透策略
随着国际交流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许多外来文化都涌入到我国的文化产业之中,而青少年的文化意识是在特定的社会风气与环境下形成的,也逐渐形成了对外来文化如数家珍、对本土文化“一问三不知”的不良局面。然而,民族文化是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团结力的基本前提,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如果一味流失,也必然会影响我国国民的民族认同感与荣誉感,从而直接影响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地位与竞争力。针对这些问题,我国近些年来提出了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改善学生文化意识,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等改革建议,而这就便于初中语文教师积极渗透民族文化教育,关注学生的精神发展。
一、全面开发少数民族文化资源
在新课改下,为了切实拓展学科内容,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教育部重新定义了课程资源观,希望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从“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合理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课程资源。对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全面开发以少数民族文化有关的课程资源,切实拓展学生的文化信息储备,使其形成开放的文化视野,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
就如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本班学生对于各地方言很感兴趣,而各地方言本就是随着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而形成的,所以笔者便鼓励本班学生以“中国方言体系”进行实践调查,合理开发本地乡土资源,便于学生积极实现学习进步。其中,有的学生选择通过互联网技术去整理本地方言的语音资料,积极利用了信息技术的重播、暂停、回放等功能学习了本地方言的发音技巧。再如,有一部分学生却选择通过采访本地土著民去学习本地的方言知识,重点整理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词汇、句子等等,在实践中了解了本地方言。其中,有不少学生发现,本地方言会随着地域差别而有轻微的发音差异,这就让本班学生对方言知识更感兴趣,也积极投入了自己的精力,及时传承了方言文化。
二、组织丰富的文化体验实践活动
客观来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实则是对学生的精神层面进行优化与丰富的过程,而要想全面渗透文化教育,就需要切实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等多种器官能力,使其全身心地感受少数民族文化内涵。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积极组织丰富的文化体验教学活动,丰富综合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思维认知。
在文化传承的教育工作中,笔者会经常组织一些语文实践活动,希望学生可以在特定的文化情境下内化本地的民族文化。比如,本地的文化体验馆会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学习一些传统文化的工艺技术,了解这些文化的发展史。对此,笔者会与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员沟通,积极确定参观时间,让学生在文化馆的参观与学习活动中了解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另外,家长在此过程中也有巨大作用,所以笔者会对家长解释渗透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希望家长可以主动创设一些文化体验、学习机会,与初中生一同感受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与精髓。
三、实施跨界教学策略
不得不承认的是,渗透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仅需要初中语文教师的自我努力,同时还需要跳出学科界限,以跨学科、多交叉的学习活动去优化学生的素养结构。为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组织跨界教学,合理开发与利用语文学科之外的课程资源,以便全面改善学生的文化意识,引导学生主动传承我国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
比如,在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体系中,有不少民族都形成了民歌资源,而这些资源本身属于音乐学科的研究领域,但是同时也体现着方言知识,与语文教育也有密切关联。因此,笔者会与音乐教师一同合作,引导初中生学习民歌,借此完成民族文化传承教育任务。再者,各个地域的文化内涵、民族特点与地域风情都会影响着本地的建筑物的造型、颜色等等,所以笔者便鼓励本班学生积极借助美术学科所学去分析本地的建筑物特点,比如通过写生描述建筑物造型,或者是通过美工活动制作建筑物的模型。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十分重要,因为语文学科本就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一举动也可进一步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全面开发、利用与整合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根据文化特性引导学生实现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兴沙.“凉山彝族文化”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7.
[2]李云.让初中语文挑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担[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0):64.
关键词:初中语文、少数民族文化、渗透策略
随着国际交流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许多外来文化都涌入到我国的文化产业之中,而青少年的文化意识是在特定的社会风气与环境下形成的,也逐渐形成了对外来文化如数家珍、对本土文化“一问三不知”的不良局面。然而,民族文化是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团结力的基本前提,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如果一味流失,也必然会影响我国国民的民族认同感与荣誉感,从而直接影响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地位与竞争力。针对这些问题,我国近些年来提出了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改善学生文化意识,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等改革建议,而这就便于初中语文教师积极渗透民族文化教育,关注学生的精神发展。
一、全面开发少数民族文化资源
在新课改下,为了切实拓展学科内容,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教育部重新定义了课程资源观,希望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从“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合理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课程资源。对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全面开发以少数民族文化有关的课程资源,切实拓展学生的文化信息储备,使其形成开放的文化视野,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
就如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本班学生对于各地方言很感兴趣,而各地方言本就是随着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而形成的,所以笔者便鼓励本班学生以“中国方言体系”进行实践调查,合理开发本地乡土资源,便于学生积极实现学习进步。其中,有的学生选择通过互联网技术去整理本地方言的语音资料,积极利用了信息技术的重播、暂停、回放等功能学习了本地方言的发音技巧。再如,有一部分学生却选择通过采访本地土著民去学习本地的方言知识,重点整理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词汇、句子等等,在实践中了解了本地方言。其中,有不少学生发现,本地方言会随着地域差别而有轻微的发音差异,这就让本班学生对方言知识更感兴趣,也积极投入了自己的精力,及时传承了方言文化。
二、组织丰富的文化体验实践活动
客观来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实则是对学生的精神层面进行优化与丰富的过程,而要想全面渗透文化教育,就需要切实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等多种器官能力,使其全身心地感受少数民族文化内涵。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积极组织丰富的文化体验教学活动,丰富综合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思维认知。
在文化传承的教育工作中,笔者会经常组织一些语文实践活动,希望学生可以在特定的文化情境下内化本地的民族文化。比如,本地的文化体验馆会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学习一些传统文化的工艺技术,了解这些文化的发展史。对此,笔者会与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员沟通,积极确定参观时间,让学生在文化馆的参观与学习活动中了解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另外,家长在此过程中也有巨大作用,所以笔者会对家长解释渗透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希望家长可以主动创设一些文化体验、学习机会,与初中生一同感受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与精髓。
三、实施跨界教学策略
不得不承认的是,渗透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仅需要初中语文教师的自我努力,同时还需要跳出学科界限,以跨学科、多交叉的学习活动去优化学生的素养结构。为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组织跨界教学,合理开发与利用语文学科之外的课程资源,以便全面改善学生的文化意识,引导学生主动传承我国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
比如,在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体系中,有不少民族都形成了民歌资源,而这些资源本身属于音乐学科的研究领域,但是同时也体现着方言知识,与语文教育也有密切关联。因此,笔者会与音乐教师一同合作,引导初中生学习民歌,借此完成民族文化传承教育任务。再者,各个地域的文化内涵、民族特点与地域风情都会影响着本地的建筑物的造型、颜色等等,所以笔者便鼓励本班学生积极借助美术学科所学去分析本地的建筑物特点,比如通过写生描述建筑物造型,或者是通过美工活动制作建筑物的模型。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十分重要,因为语文学科本就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一举动也可进一步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全面开发、利用与整合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根据文化特性引导学生实现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兴沙.“凉山彝族文化”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7.
[2]李云.让初中语文挑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担[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