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农作物绿色防控理念

来源 :新农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p172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控能力大大增强,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目前病虫害防治工作仍然存在着植保防控体系不健全、农民绿色防控意识差、病虫草害发生程度严重回升等许多问题,因此要转变思路,更新观念,树立绿色防控理念,大力倡导生态调控、生物防控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最大限度的保障农业生产及产品安全。本人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经验,结合生产实际提出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作物绿色防控对策。
  [关键词] 农作物;绿色防控理念;防控对策
  
  一、当前我县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控工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药使用不合理,滥用农药现象严重
  目前,农民防治病虫害仍以化学农药为主,操作粗放,大多不知道病虫草害的最佳防适期,往往错过了最佳施药时期,为了达到防治目的盲目用药,成倍加大药量,肆意增加防治次数 ,甚至乱用国家明文禁止的农药,不仅增加了成本,造成了农作物减产,而且导致了药害的发生,给环境和产品造成了污染。
  2.施药技术落后,污染严重
  目前工农—16型手动喷雾器的使用仍占一定的数量,大型机械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和发挥,导致统防统治进展缓慢。如我县2005年工农—16型手动喷雾7.7万台,小麦统防面积20万亩;2010 年工农—16型手动喷雾施药机械为6.8万台,统防面积为23万亩,增长速度极慢,且“跑、冒、滴、漏”问题十分严重,大量农药残留在作物、土壤、水体里,污染十分严重。
  3.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小
   利用频振式杀虫灯或害虫黄板、性诱剂诱杀等是防治植物病虫害的好方法。但这类防治措施操作起来比较麻烦,防治效果不太明显,目前还没有广泛应用。另外目前提倡推广毒性小、污染少的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由于存在着品种少、见效慢等原因,农民不愿采用,推广应用几率低。
  4.农民绿色防控意识低,植保措施单一,效果差
  主要表现在一是用药品种单一,长期在蔬菜上使用氰戊菊酯、敌敌畏;果树上使用水胺硫磷、氧化乐果;玉米上使用氰戊菊酯,使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降低了防治效果;二是施药方式单一,据统计35%的农户很少采用深翻、拌种、灌根、撒毒土等方法控制病虫害,而是在病虫草害盛发期大量施药,人为增加了农药次数和使用量,如我县的蔬菜种植户,每年用药次数最低为8次,最高为32次,平均为16.5次,果树种植户最低施药4次,最高达12次,平均为8.5次,防治效果不理想,污染严重。
  5.病害发生种类增多,虫害发生面积居高不下
  据统计2000年以来全县病害发生面积占全年病虫害发生面积的20%~40%,且新的病害不断增加,如过去很少发生的小麦全蚀病,2009年以来已成为我县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逐渐扩大。同时如蛴螬、金针虫、玉米螟、蚜虫等常发性虫害虽然连年大面积防治,基本控制了当年的危害,但由于其繁殖力增强,第二年仍然大面积发生,情况十分严重,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损失。
  二、防控对策
  1.以防为主,防控结合
  (1)选用良种、药剂拌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控病虫害既经济又有效的安全措施,特别是对一些目前用其他手段难以防治的土传病害和大区域流行的气传病害,它能充分发挥作物自身对有害生物的调控作用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减少农药对农产品及环境的污染,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种植抗病品种是一条较为理想的途径。采取高效低毒药剂或生物药剂如适乐时、吡虫啉、白僵菌进行拌种和土壤处理来控制地下害虫和一些土传病的发生和发展,不但效果达到85%以上,而且减少了用药次数,降低了污染。
  (2)合理轮作,正确间作套种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造成病虫害的年生活史或侵染循环系统中某一段时间的食料或寄主缺乏,从而显著减少害虫的发生量,达到降低虫害的发生的目的。
  (3)调整播期。适当晚播或早播可以使作物易受损害期与病虫的发生期错开,从而减轻甚至避免危害,如近年来一些农民由于推迟了玉米麦垄套种的播期,错过了传毒媒介蚜虫的发生高峰期,减轻了玉米病毒病的发生危害。
  (4)深耕细耙。整地时进行深翻细耙可以机械损伤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掩盖了菌杆,杀死菌源。
  (5)精量播种。适当地控制播量,不但使作物群体健壮、整齐、通风透光能力强,而且可以提高作物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抑制某些病害的发生。 
  2.对症用药,减量优化
  田间发生的病、虫、草害种类多种多样,每一种类对不同药剂的反应都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种类,不同种群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别,选择农药时,要按照防治对象的生理机制和危害特点以及农作物的品种、生育时期等,经综合评价选择出适宜的高效低度农药品种,并按要求用量正确施药,优化农药结构、减少农药投入、提高农药使用效率。
  3.大力开展以生物防治为主的防治技术
  (1)利用天敌来控制病虫害。主要是利用七星瓢虫、草蛉、赤眼蜂等防治病虫害。这种防治措施的优点是成本小,污染少,但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作用缓慢,绝对防效低,因此防治时应在保护天敌的基础上错过发生盛期,选用高效低毒农药科学地进行化学防治。
  (2)利用生物微生物农药防治害虫。主要是指用真菌、细菌、线虫等制成各种制剂来防治病虫害。如用白僵菌防治地下害虫、玉米螟,阿维菌素防治螨类,井冈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等。
  (3)利用物理防控技术防控病虫害。利用害虫的趋性,用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高压汞灯等诱杀害虫成虫;放置黄板诱杀蚜虫、斑潜蝇等,避蚜防病毒病;利用防虫网阻隔防虫。
  4.利用植保合作社的优势,大力开展统防统治 
  由于传统的农业防治方法不仅难以控制病虫害,而且很容易污染生态环境和危害食品安全,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施药方式,大力发展以企业、经济实体和科技示范户为依托的多元化植保服务组织,充分利用植保合作社的优势,大面积推行统一防控,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病虫危害造成的损失。在此基础上建立病虫害防控样板田,尤其在病虫害发生的关键时期,组织农民现场观摩,展示统防统治效果,提高农民科学防控意识,引导农民大面积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最大限度的减少农药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从而促进统防统治工作的快速发展,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5.推广以绿色防控为主体的多种防控措施进行有效防控
  随着科技的进步,植保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农民绿色防控意识和植保施药技术进一步增强,以生物防控技术为主的多种高效绿色防控技术会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促使机械及各种有效绿色防控关键技术更加配套。因此在强化对绿色防控示范推广能力建设、大力开展多层次、大范围的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的基础上,多法并举,全面开展以生物控制、物理控制等为主的绿色防控工作,是以后植保发展的大趋势,前景更加广阔。
其他文献
[摘要] 白菜软腐病分布较广、危害较大,称为十字花科蔬菜的三大病害之一。本文主要从其症状识别、病原物、病害循环、发病因素以及监测和预报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为从事植物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工作的同行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白菜;软腐病;症状;发病因素;监测预报    一、症状识别  软腐病的症状因受害组织和环境条件的不同,略有差异。一般柔嫩多汁的组织受侵染后多呈浸润半透明状,后渐呈明显的水渍状。颜色
期刊
一、病害  1.栗苗立枯病(土传真菌病害)  症状:幼苗出土后,根茎部尚未木质化以前,在根茎地表处出现褐色凹陷长形病斑,病皮呈黑褐色,病部以下根部正常,地上部叶片失水萎蔫,后期枯萎,病株直立。  适宜环境:病菌主要靠土壤及带菌栗苗传播。苗圃土壤粘重,排水不良,土壤板结,透气不良,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过量施用氮肥。如:今年西三里乡邢庄子村5亩栗园因使用过量的鸡粪做基肥,加之土壤粘重,立枯病苗占全田8
期刊
一、黑胫病  1.症状  主要侵染根茎部和薯块,受侵植株的茎呈现墨黑色腐烂。幼苗染病一般株高15~18cm出现症状,病株矮小,节间短缩,叶片上卷,褪绿黄化,腹部变黑,萎蔫而死。薯块染病始于脐部,呈放射状向髓部扩展,病部黑褐色,横切可见维管束呈黑褐色,用手压挤皮肉不分离,湿度大时,薯块变为黑褐色,腐烂发臭。  2.防治  (1)农业防治  ①选用适合当地栽培的抗病品种。②选用无病种薯,淘汰带病种薯。
期刊
近年来随着马铃薯产业发展迅猛,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在逐年扩大。但由于马铃薯生产者选、用种薯的观念不强,随意调换种薯,品种引进和调运过程中忽视检疫把关;在种植过程中对病害的防治措施落实的不认真。种种原因,致使马铃薯病害日趋严重,马铃薯丝核菌溃疡病(也称马铃薯黑志病)在我们区域内有发生迹象,此病会严重的影响马铃薯的品质和商品性。为此将此病症状特点及防治方法介绍一下。以便在生产中进行有效的防治。  一、丝核
期刊
一、生活形态  栗瘿蜂是板栗生产的重要害虫,广泛分布于迁西县板栗产区、兴隆县、河北邢台、山东等地也有分布。属膜翅目、瘿蜂科,又称栗瘤蜂。严重时树势衰弱,可引起枝条或全株枯死。成虫体长2.5~3.5mm,呈黑褐色,具有金属光泽;触角丝状,14节,柄节、梗节为黄褐色,鞭节褐色,前胸背板有4条纵线。翅膜质透明,前翅脉呈黑褐色,后翅脉无色。足黄褐色,后足较发达。雌蜂尾部具有产卵器。卵小,椭圆形,乳白色,一
期刊
玉米螟是危害玉米等乔本科作物的主要害虫,是农业生产上历年来重点防治对象之一,被农民称为“哑巴灾”,防治难度较大。近两年我们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获得成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玉米螟防治开辟了新的途径。  一、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原因  锦州地区是玉米螟危害重灾区,一年发生两代,一般发生年减产15%以上,重灾年减产达30%左右。多年来,推广颗粒剂防治一代玉米螟,收到过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是,由于
期刊
硼肥是棉花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肥料,通过棉花硼肥试验表明,缺硼土壤(土壤有效硼低于0.5mg/kg)和潜在缺硼土壤(土壤有效硼低于0.8mg/kg),棉花施硼肥都可获得较显著的增产效果。  一、棉花的硼营养特点  含量与分布:棉花是需硼的中等作物,根、茎枝和叶柄中含硼量较低,花中的含硼量最高。  硼肥对棉花生态反应:  1.壮苗早发  硼供应充足时真叶出生速度较快,叶片和叶绿素增加,从而有
期刊
一、玉米丝黑穗病发生情况  经调查,近几年来全市玉米丝黑穗病发生非常严重,2002年面积在50万亩左右,严重的2万亩左右,感病品种发病率在10%~62%,抗病品种发病率在3%以下,其中兰家、甜水、西大窑、铧子、罗台、王家、鸡冠山等乡镇,改良沈试29最高发病率为62%;铁单12最高发病率为46%;东单60最高发病率为36%;新铁10、铁单13的发病率为29%~31.9%;丹413、富友1号等品种的发
期刊
现今社会,电子等高科技产品.精美的小区环境和室内环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舒适便利,让我们的生活不在枯燥无味,但是无孔不入的电磁波辐射已经悄无声息的开始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将电磁辐射波列为21世纪四大污染源之一。  今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级地震引发的福岛核电站爆炸,全球核威胁一触即发。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定级别不断上升,人们对辐射所带来的危害的担忧不断加剧,其威胁
期刊
玉米是我县第一大主栽作物,播种面积近170万亩。随着紧揍型玉米品种的推广,播种密度增大,玉米空杆率有上升的趋势,但并没有引起农民的足够重视。2007年我县出现了历史罕见的伏旱,玉米空杆率急剧上升。同一地块38个品种中,空杆率由5%~60%不等,给农民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及时查找原因,提出科学的防治对策,对指导农业生产将起到致关重要的作用。  一、玉米空杆率提高的原因  1.品种抗性差  就玉米品种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