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等技能人才的需要不断增加,同时也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和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建议。
關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指导下,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人才培养活动的组织样式和运行方式。其包括有: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评价、培养制度五个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对人才要求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随之,培养高水平高技能人才的重担自然而然的落到了高等职业院校身上,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也由原有培养“智慧型”人才模式向培养“技能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目标进行转化,已达到适应社会需求的目的。
二、我国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大部分职业院校采取这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具体表现是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教学,学生毕业前最后一个学期进行顶岗实习。
2.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与企业合作,以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应用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以合作开发研究实际技术问题为辅,理论 教学主要以学校为主,技能培训和实践教学主要以企业为主,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3.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目标,以市场需要人才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建立与社会就业价值趋向相适应的教学体系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4.“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形式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合同,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双方共同负责学生招生和培养,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一种教学模式。
三、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多元化办学风格尚未形成,体制性障碍比较突出。目前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机制、模式等方面比较单一,主要还是政府投入、教育部办学、全日制的学历教育,这种状况,离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还有很大差距。
2.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
(1)高职院校依旧以知识的传授为主倾向严重。高职院校不安分与在职教育上的办学特色,使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仿照本科教育,使培养的学生没有一技之长,体现不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
(2)普教化影响。学校扩招导致人才的泛滥,学历越来越成为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标准。这样使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急剧下降,在课程设置上向本科看齐,从而失去自己的教育特色,同时与本科院校相比技能上优势不突出,知识上还相对较弱,直接导致就业竞争力下降。
3.师资力量薄弱,结构不合理
(1)“双师型”教师严重短缺。实践型人才培养需要“双师型”教师来承担教学任务,但现在高职院校中基本都是传统型教师居多,大部分时间都局限在学校内实践经验较弱。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还需要时间。
(2)师资来源不合理。高职院校教师有一半之上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很少,“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这种情况和高职教学模式的任务不相称。
(3)师资队伍不稳定。由于人们对高职人士存在偏见,以及高职院校教师的生活待遇低等方面原因,很多高学历的人不愿意到高职院校工作。毕竟社会对高职的认可度还不是很高,因此高职院校很难引进能力较强的人才,师资力量不雄厚,师资队伍相对不稳定。
四、实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的几点建议
1.突破体制障碍。改革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制度保障,同时在政策和体制上给予关注,如:政府投入,社会力量办学,师资队伍的选拔和培养等方面。
2.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导向,他直接决定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规格、等级和人才培养的质量等。只有正确的定位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才能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3.构建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阵容
(1)直接引进“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聘请一些水平较高的教师,他们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高的能力水平、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充分的胜任教学工作和指导学生实践。
(2)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快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化。高职院校招聘的老师一般是刚毕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缺乏企业工作和经历,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缺乏锻炼。因此,高职院校要完善培训制度,经常组织老师去深造。同时要有计划地派一些专业教师到企业的生产第一线进行调查、学习,或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把学科的前沿知识应用到教学中,向“双师型”教师发展。
(3)选用一些优秀的兼职教师。高职院校可以从企业事业单位选聘一些专业技术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使他们通过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后担任教学工作,优化教师结构。同时与高职教师一起工作的同时也能带动高职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化。
(4)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西方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经验来看,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实现其教学模式的一个关键环节。同时校企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最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学校和企业双赢的很好手段。
但是目前我国的校企合作还不是很理想,还只是停留在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层面上,没能很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机制还是不够完善。想要改变这种现状,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培养首先要充分的发挥政府的调控职能,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最后高职学校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转变政府办学的观念,完善内在机制,主动寻求与企业合作的结合点,充分使学生从中得到锻炼,促进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05.
[3]李宗尧,黄春麟.当前我国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职业教育特别计划.
作者简介:康舒(1989-6-21),女,籍贯:吉林长春,单位:延边大学师范学院,专业:教育学硕士2013级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学。
關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指导下,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人才培养活动的组织样式和运行方式。其包括有: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评价、培养制度五个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对人才要求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随之,培养高水平高技能人才的重担自然而然的落到了高等职业院校身上,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也由原有培养“智慧型”人才模式向培养“技能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目标进行转化,已达到适应社会需求的目的。
二、我国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大部分职业院校采取这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具体表现是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教学,学生毕业前最后一个学期进行顶岗实习。
2.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与企业合作,以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应用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以合作开发研究实际技术问题为辅,理论 教学主要以学校为主,技能培训和实践教学主要以企业为主,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3.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目标,以市场需要人才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建立与社会就业价值趋向相适应的教学体系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4.“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形式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合同,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双方共同负责学生招生和培养,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一种教学模式。
三、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多元化办学风格尚未形成,体制性障碍比较突出。目前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机制、模式等方面比较单一,主要还是政府投入、教育部办学、全日制的学历教育,这种状况,离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还有很大差距。
2.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
(1)高职院校依旧以知识的传授为主倾向严重。高职院校不安分与在职教育上的办学特色,使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仿照本科教育,使培养的学生没有一技之长,体现不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
(2)普教化影响。学校扩招导致人才的泛滥,学历越来越成为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标准。这样使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急剧下降,在课程设置上向本科看齐,从而失去自己的教育特色,同时与本科院校相比技能上优势不突出,知识上还相对较弱,直接导致就业竞争力下降。
3.师资力量薄弱,结构不合理
(1)“双师型”教师严重短缺。实践型人才培养需要“双师型”教师来承担教学任务,但现在高职院校中基本都是传统型教师居多,大部分时间都局限在学校内实践经验较弱。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还需要时间。
(2)师资来源不合理。高职院校教师有一半之上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很少,“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这种情况和高职教学模式的任务不相称。
(3)师资队伍不稳定。由于人们对高职人士存在偏见,以及高职院校教师的生活待遇低等方面原因,很多高学历的人不愿意到高职院校工作。毕竟社会对高职的认可度还不是很高,因此高职院校很难引进能力较强的人才,师资力量不雄厚,师资队伍相对不稳定。
四、实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的几点建议
1.突破体制障碍。改革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制度保障,同时在政策和体制上给予关注,如:政府投入,社会力量办学,师资队伍的选拔和培养等方面。
2.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导向,他直接决定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规格、等级和人才培养的质量等。只有正确的定位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才能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3.构建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阵容
(1)直接引进“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聘请一些水平较高的教师,他们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高的能力水平、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充分的胜任教学工作和指导学生实践。
(2)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快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化。高职院校招聘的老师一般是刚毕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缺乏企业工作和经历,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缺乏锻炼。因此,高职院校要完善培训制度,经常组织老师去深造。同时要有计划地派一些专业教师到企业的生产第一线进行调查、学习,或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把学科的前沿知识应用到教学中,向“双师型”教师发展。
(3)选用一些优秀的兼职教师。高职院校可以从企业事业单位选聘一些专业技术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使他们通过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后担任教学工作,优化教师结构。同时与高职教师一起工作的同时也能带动高职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化。
(4)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西方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经验来看,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实现其教学模式的一个关键环节。同时校企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最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学校和企业双赢的很好手段。
但是目前我国的校企合作还不是很理想,还只是停留在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层面上,没能很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机制还是不够完善。想要改变这种现状,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培养首先要充分的发挥政府的调控职能,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最后高职学校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转变政府办学的观念,完善内在机制,主动寻求与企业合作的结合点,充分使学生从中得到锻炼,促进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05.
[3]李宗尧,黄春麟.当前我国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职业教育特别计划.
作者简介:康舒(1989-6-21),女,籍贯:吉林长春,单位:延边大学师范学院,专业:教育学硕士2013级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