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在不断进步,对教育的要求也在随之提高,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提出就是其中之一。如今,越来越重视学生受到的教育程度,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适应现在的课堂要求。因此,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跟上时代的潮流,才能够适应新时期历史课堂教学的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多鼓励学生,鼓励学生要在学习时多进行质疑,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对所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思考。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也应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以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教学研究
学生学习成长的阶段有很多,初中三年是其中的重要阶段之一,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对此保持高度的重视,而初中历史课程是塑造学生的优秀品格和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课程。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这一阶段的历史课程教学,不断地创新历史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样,既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又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实现高效课堂。下面,我们先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来进行分析,然后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设计进行研究,以期可以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长久发展。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
(一)学生学习兴趣低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及学习兴趣对于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而教师如果想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首先就需要结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但是,目前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环境是比较松散的,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内容的积极性比较低,教师在知识讲述的过程中也只是单方面地传递和搬运课本上的历史知识,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比较差,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教学方式落后
我们可以看到,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有相当部分的教师采用的仍旧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的教育,既不利于学生学习、发展历史知识,又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占“主体”地位的不是学生,而是教师,我们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这就会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距离感,从而无法进行有效沟通。其次,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够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学生只是一味地听,一味地记笔记,而很少有机会表达。这就不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此外,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只顾着将理论性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而忽略了历史也有讲述史实,无法与生活脱离联系的一面。这就导致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缺乏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历史是国家和民族的记忆,因此,教师应当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以一种更贴近学生实际的方式传递知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历史的意义。
(三)教学观念滞后
新课程改革要有新的教学理念,而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难于做出及时的调整,因此,其教学理念仍旧较为滞后,比如,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仍旧是为应试而“划重点”的做法等等,不改变这种理念,是达不到新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
(四)教学手段固化
现在的学生是出生于网络时代的一代,因此,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旧只采取口头向学生讲解历史知识内容的方式来展开的话,则会让学生觉得历史课堂枯燥无味,影响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理解历史史实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或者影片片段,重现当时的情境,让学生有亲临现场的感觉,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某一历史史实所要表达的内容。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现状进行分析之后,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我们的历史教学。
(一)新颖的教学设计
历史看似是一门跳脱于学生生活的课程,但实际上,学生在生活中遇见的许多问题都与历史息息相关。新颖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更主动、更轻松地学习历史知识内容。因为历史的知识内容向学生传输过去发生过的事实,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很多的朝代和年代,而各个年代又很容易混淆,这就会导致学生记混记乱。这时,教师就应当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来帮助学生梳理朝代的更迭、时代的发展。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有关于朝代顺序的知识内容时,就可以向学生展示每个朝代的服饰來让学生进行区分,或者是通过不同朝代的妆发来让学生进行区分,从而来使学生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历史知识内容,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又例如,教师在讲述儒家思想内容时,可以将其与现在的一些优秀的道德品质来进行对比,从而使学生了解儒家思想的优点与弊端,知晓为什么某些儒家思想会消失于现代的思想中;在讲述科举制度时,可以将其与现代的高考制度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科举制度的利与弊。教师还可以把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编成曲子或者顺口溜等,使学生可以更加轻松地记忆,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内容的了解。这样就会拉近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学生就不会觉得历史是枯燥乏味的,而更多的是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二)情景化历史教学
实际上,相较于其它课程而言,历史这门课程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历史是一些史实记载,如果单纯按照课本上的内容展开讲述的话,课堂气氛会死气沉沉,毫无活力,从而导致学生毫无兴趣学习历史,这就会打消学生学习历史的欲望,进而不利于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而将情景化教学融入到历史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创设一种亲临现场的感觉,激发其产生深入研究的欲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因为历史实际上是既与学生生活联系又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的一门学科,所以通过给学生创建合适的情景来展开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所学习的知识内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既学得轻松,又学到历史知识,提升了历史核心素养。就以《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这一课为例,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先播放一些抗日战争的片段,然后再播放国歌,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好地理解当时的历史情景,激发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又例如,在讲述九年级历史下册《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一课中的“经济全球化”内容时,我们可以设计如下情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某同学早上起床后打开松下冰箱(日本品牌),从里面拿了一杯荷兰乳牛牛奶(荷兰乳品品牌),穿上锐步运动鞋(英国品牌),带上自己的苹果手机(美国品牌),去到离家不远的肯德基(美国)买了几只麦乐鸡腿就去上学了。通过这段描述,学生能清晰地体会什么是商品全球化,进而推广到劳务全球化、资本全球化等。 (三)历史知识串联方式多样化
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的,都有一个前因后果,正如我们经常说的“历史长河”。历史是按先后的顺序顺延着发展下来的,每一个朝代都不可能单独存在的,而朝代之间的更迭也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联系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当充分地借助历史之间的联系,以历史的朝代更迭顺序为纵向的联系,以每一个朝代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等作为横向的联系,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张历史知识体系网,这样就能更加深入地了解相关历史知识的内容,增强自身的历史核心素养。学生有了历史知识体系网之后,就能更容易发现历史事件之间的纵横联系,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学历史的乐趣。对于涉及历史事件多,时序性比较强的课文,如,八年级下册第十六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的道路》和十七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包含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两次武装起义(南昌、秋收)、八七会议、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长征,我们还可以通过历史故事的形式将涉及到的主要时间节点串起来,利用故事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欲望,打造高效课堂,达到既训练思维,又避免出现“历史是枯燥乏味背诵”的错误认识的效果。
(四)创设新情景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的教学发展,因此,教师就应当及时做出改变,改变旧有的教學理念和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构建历史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将课堂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等,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思维能力来展开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历史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
例如,当教师在讲解二战时法西斯的暴行的相关知识时,由于学生不是生活在那个年代,所以可能不能很好地体会到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如何的。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些历史影片来加深学生对这一时期历史知识的理解。比如,给学生播放《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让学生了解二战时期法西斯主义者的残暴冷血,了解二战时期的集中营等历史真实情况,然后再让学生就此问题分组进行讨论,最后派出小组代表来分享本组的观点。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还使学生学会了合作,提升了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进而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高效的课堂教学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当及时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以新颖的设计、情景化的手段等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乐于学习,主动学习,从而让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初中阶段的历史知识是整个历史学科教育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初中阶段的历史知识,才能够更好地掌握整个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相信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及时地做出教学调整,一定可以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使历史学科教学有依托,使历史学科教学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单晓艳.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科幻画报,2020(11):58.
[2]薛彬华.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的融合思路探索[J].名师在线,2020(18):91-92.
[3]袁金燕.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1):166.
[4]杨惠.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
【关键词】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教学研究
学生学习成长的阶段有很多,初中三年是其中的重要阶段之一,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对此保持高度的重视,而初中历史课程是塑造学生的优秀品格和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课程。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这一阶段的历史课程教学,不断地创新历史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样,既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又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实现高效课堂。下面,我们先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来进行分析,然后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设计进行研究,以期可以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长久发展。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
(一)学生学习兴趣低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及学习兴趣对于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而教师如果想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首先就需要结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但是,目前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环境是比较松散的,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内容的积极性比较低,教师在知识讲述的过程中也只是单方面地传递和搬运课本上的历史知识,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比较差,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教学方式落后
我们可以看到,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有相当部分的教师采用的仍旧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的教育,既不利于学生学习、发展历史知识,又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占“主体”地位的不是学生,而是教师,我们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这就会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距离感,从而无法进行有效沟通。其次,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够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学生只是一味地听,一味地记笔记,而很少有机会表达。这就不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此外,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只顾着将理论性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而忽略了历史也有讲述史实,无法与生活脱离联系的一面。这就导致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缺乏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历史是国家和民族的记忆,因此,教师应当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以一种更贴近学生实际的方式传递知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历史的意义。
(三)教学观念滞后
新课程改革要有新的教学理念,而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难于做出及时的调整,因此,其教学理念仍旧较为滞后,比如,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仍旧是为应试而“划重点”的做法等等,不改变这种理念,是达不到新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
(四)教学手段固化
现在的学生是出生于网络时代的一代,因此,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旧只采取口头向学生讲解历史知识内容的方式来展开的话,则会让学生觉得历史课堂枯燥无味,影响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理解历史史实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或者影片片段,重现当时的情境,让学生有亲临现场的感觉,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某一历史史实所要表达的内容。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现状进行分析之后,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我们的历史教学。
(一)新颖的教学设计
历史看似是一门跳脱于学生生活的课程,但实际上,学生在生活中遇见的许多问题都与历史息息相关。新颖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更主动、更轻松地学习历史知识内容。因为历史的知识内容向学生传输过去发生过的事实,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很多的朝代和年代,而各个年代又很容易混淆,这就会导致学生记混记乱。这时,教师就应当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来帮助学生梳理朝代的更迭、时代的发展。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有关于朝代顺序的知识内容时,就可以向学生展示每个朝代的服饰來让学生进行区分,或者是通过不同朝代的妆发来让学生进行区分,从而来使学生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历史知识内容,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又例如,教师在讲述儒家思想内容时,可以将其与现在的一些优秀的道德品质来进行对比,从而使学生了解儒家思想的优点与弊端,知晓为什么某些儒家思想会消失于现代的思想中;在讲述科举制度时,可以将其与现代的高考制度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科举制度的利与弊。教师还可以把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编成曲子或者顺口溜等,使学生可以更加轻松地记忆,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内容的了解。这样就会拉近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学生就不会觉得历史是枯燥乏味的,而更多的是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二)情景化历史教学
实际上,相较于其它课程而言,历史这门课程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历史是一些史实记载,如果单纯按照课本上的内容展开讲述的话,课堂气氛会死气沉沉,毫无活力,从而导致学生毫无兴趣学习历史,这就会打消学生学习历史的欲望,进而不利于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而将情景化教学融入到历史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创设一种亲临现场的感觉,激发其产生深入研究的欲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因为历史实际上是既与学生生活联系又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的一门学科,所以通过给学生创建合适的情景来展开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所学习的知识内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既学得轻松,又学到历史知识,提升了历史核心素养。就以《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这一课为例,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先播放一些抗日战争的片段,然后再播放国歌,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好地理解当时的历史情景,激发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又例如,在讲述九年级历史下册《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一课中的“经济全球化”内容时,我们可以设计如下情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某同学早上起床后打开松下冰箱(日本品牌),从里面拿了一杯荷兰乳牛牛奶(荷兰乳品品牌),穿上锐步运动鞋(英国品牌),带上自己的苹果手机(美国品牌),去到离家不远的肯德基(美国)买了几只麦乐鸡腿就去上学了。通过这段描述,学生能清晰地体会什么是商品全球化,进而推广到劳务全球化、资本全球化等。 (三)历史知识串联方式多样化
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的,都有一个前因后果,正如我们经常说的“历史长河”。历史是按先后的顺序顺延着发展下来的,每一个朝代都不可能单独存在的,而朝代之间的更迭也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联系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当充分地借助历史之间的联系,以历史的朝代更迭顺序为纵向的联系,以每一个朝代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等作为横向的联系,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张历史知识体系网,这样就能更加深入地了解相关历史知识的内容,增强自身的历史核心素养。学生有了历史知识体系网之后,就能更容易发现历史事件之间的纵横联系,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学历史的乐趣。对于涉及历史事件多,时序性比较强的课文,如,八年级下册第十六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的道路》和十七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包含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两次武装起义(南昌、秋收)、八七会议、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长征,我们还可以通过历史故事的形式将涉及到的主要时间节点串起来,利用故事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欲望,打造高效课堂,达到既训练思维,又避免出现“历史是枯燥乏味背诵”的错误认识的效果。
(四)创设新情景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的教学发展,因此,教师就应当及时做出改变,改变旧有的教學理念和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构建历史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将课堂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等,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思维能力来展开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历史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
例如,当教师在讲解二战时法西斯的暴行的相关知识时,由于学生不是生活在那个年代,所以可能不能很好地体会到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如何的。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些历史影片来加深学生对这一时期历史知识的理解。比如,给学生播放《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让学生了解二战时期法西斯主义者的残暴冷血,了解二战时期的集中营等历史真实情况,然后再让学生就此问题分组进行讨论,最后派出小组代表来分享本组的观点。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还使学生学会了合作,提升了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进而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高效的课堂教学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当及时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以新颖的设计、情景化的手段等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乐于学习,主动学习,从而让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初中阶段的历史知识是整个历史学科教育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初中阶段的历史知识,才能够更好地掌握整个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相信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及时地做出教学调整,一定可以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使历史学科教学有依托,使历史学科教学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单晓艳.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科幻画报,2020(11):58.
[2]薛彬华.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的融合思路探索[J].名师在线,2020(18):91-92.
[3]袁金燕.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1):166.
[4]杨惠.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