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年级上期,科学科目中有饲养蜗牛一节。为了让学生喜欢上科学这门课程,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我用发现式教学策略;精心设计了这一节的教学内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共八课时)。
三年级的学生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观察品质尚处于形成的初级阶段,尤其是观察的目的性、有序性不强,而且语言概括表达能力较弱,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的障碍。
但蜗牛是日常见的小动物,在花台,菜园,草丛中随处可见,学生们对于其生活环境、活动方式有所了解,听说要讲蜗牛,小朋友们都有很高的学习兴趣。
采用发现式教学策略,通过确立研究目标一选择研究方法一实验、研究、发现、讨论一推导结论等程序进行教学,有机地渗透科学方法论的教育,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具体使用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演示实验法、探究一研讨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让同学们提前去找蜗牛并小心带回家饲养。
课堂教学中,第一步,让学生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和初步认识各种各样的蜗牛。
学生汇报找蜗牛的情况。结合学生的汇报,实物投影仪显示各种各样的蜗牛。教师注意启发学生归纳出蜗牛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地方。通过学生自己找到蜗牛的地点,直观地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
第二步,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
老师:今天让我们来做一个小科学家,研究一下蜗牛,好不好?我的小科学家们,你们想了解蜗牛的什么问题?
学生:(答略)[教师对学生想知道的知识点概括地板书](板书:外形、运动、吃)
老师: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蜗牛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我们今天先了解蜗牛的外形、运动、喜欢吃什么东西(食性)这三个问题。
通过学生自行选择探究的内容,让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并且在老师的指导,对探究的内容进行概括。
第三步,学生认识蜗牛的外形特征。
1、学生选择研究蜗牛外形的方法。
(1)老师:我们现在先研究第一个问题。小科学家,你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知道蜗牛的外形特征?
(2)学生说出研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归纳出研究蜗牛外形的方法。
蜗牛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小动物之一,通过学生的描述配合教师现场的简笔画来展示出蜗牛的外形,让学生把直观的物体用语言描述出来,再通过把图画形象描述,让学生感受学习科学知识的趣味性。①用眼睛观察。(学生演示放大镜的操作方法。)②用手触摸。(老师强调观察的顺序:整体一局部、外一内、前一后)
2、学生分组观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代表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画出蜗牛的外形图。
老师:你观察到蜗牛的外形有什么特征?
4、学生看图小结:蜗牛身体外面有一个螺旋形的贝壳,(很硬,有保护身体的作用)身体柔软,头部有两对触角,前面一对较短,后面一对较长,顶端有一对小眼。(板书:贝壳、触角、身体)
5、学生自己说说研究蜗牛外形的方法。(小组讨论)
(四)认识蜗牛的运动。
1、选择研究方法。
(1)老师:请同学们带着以下两个问题观察蜗牛是怎样运动的?
学生齐读问题。(投影显示)①蜗牛是靠身体的哪个部位运动?②它是怎样运动?运动的速度怎样?
(2)老师:经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已经知道研究蜗牛外形的一些方法,除了用观察的方法以外,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小实验来了解蜗牛的运动。你可以设计哪些小实验来研究蜗牛的运动呢?
(3)老师:同学们提出的方法都很好,也可以尝试设计了一些小实验。
2、学生实验、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3、汇报实验结果(1)学生按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汇报观察结果。(板书:爬行)(2)教师注意提醒学生观察蜗牛爬过的地方留下的痕迹。
观察和研究蜗牛的运动是本课的难点,但因为有了学生课前的观察,再配合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一些小实验来进行探究,探究中小组内进行交流,化难为简。
(五)认识蜗牛的食性。
1、老师:现在我们研究最后一个问题:蜗牛到底喜欢吃什么东西?老师课前准备了一些物品让你们独立研究,可不可以?
通过现场的观察,验证学生们的猜测,在观察蜗牛的食性的同时,要这个时间还可以再一次观察蜗牛的运动前和外形,而且观察的时间内进行前两个活动的小结,进一步巩固。
2、学生分组做蜗牛观察食性的实验。
3、学生汇报蜗牛观察食性的实验结果并由实验小结蜗牛的食性。(板书:植物的茎、叶)
4、认识蜗牛是危害农作物的动物,学会化害为利。(1)学生简答。(2)教师通过电脑显示,讲述人们利用蜗牛为生活服务,人们学会对蜗牛化害为利民。
(六)归纳小结
活动小结可以使学生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和探究方法进行归纳,形成学习的方法,从而拓展运用到其他学习活动中去。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什么新知识?
2、老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用手触摸、用眼睛观察和通过做小实验学习了蜗牛的外形(触角、外壳)、运动、吃食等三个问题,还学到一些研究小动物的方法,同学们课后可以继续观察研究蜗牛,你们会发现许多更有趣的问题,活动课时我们比一比谁做得最好。
通过对蜗牛的饲养,培养了他们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在课程中,我有机地渗透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渗透环保意识。养蜗牛,亲历生命过程,体验生命价值。使学生感悟生命的短暂和存在的意义,培养学生珍爱生命意识。
三年级的学生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观察品质尚处于形成的初级阶段,尤其是观察的目的性、有序性不强,而且语言概括表达能力较弱,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的障碍。
但蜗牛是日常见的小动物,在花台,菜园,草丛中随处可见,学生们对于其生活环境、活动方式有所了解,听说要讲蜗牛,小朋友们都有很高的学习兴趣。
采用发现式教学策略,通过确立研究目标一选择研究方法一实验、研究、发现、讨论一推导结论等程序进行教学,有机地渗透科学方法论的教育,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具体使用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演示实验法、探究一研讨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让同学们提前去找蜗牛并小心带回家饲养。
课堂教学中,第一步,让学生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和初步认识各种各样的蜗牛。
学生汇报找蜗牛的情况。结合学生的汇报,实物投影仪显示各种各样的蜗牛。教师注意启发学生归纳出蜗牛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地方。通过学生自己找到蜗牛的地点,直观地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
第二步,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
老师:今天让我们来做一个小科学家,研究一下蜗牛,好不好?我的小科学家们,你们想了解蜗牛的什么问题?
学生:(答略)[教师对学生想知道的知识点概括地板书](板书:外形、运动、吃)
老师: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蜗牛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我们今天先了解蜗牛的外形、运动、喜欢吃什么东西(食性)这三个问题。
通过学生自行选择探究的内容,让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并且在老师的指导,对探究的内容进行概括。
第三步,学生认识蜗牛的外形特征。
1、学生选择研究蜗牛外形的方法。
(1)老师:我们现在先研究第一个问题。小科学家,你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知道蜗牛的外形特征?
(2)学生说出研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归纳出研究蜗牛外形的方法。
蜗牛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小动物之一,通过学生的描述配合教师现场的简笔画来展示出蜗牛的外形,让学生把直观的物体用语言描述出来,再通过把图画形象描述,让学生感受学习科学知识的趣味性。①用眼睛观察。(学生演示放大镜的操作方法。)②用手触摸。(老师强调观察的顺序:整体一局部、外一内、前一后)
2、学生分组观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代表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画出蜗牛的外形图。
老师:你观察到蜗牛的外形有什么特征?
4、学生看图小结:蜗牛身体外面有一个螺旋形的贝壳,(很硬,有保护身体的作用)身体柔软,头部有两对触角,前面一对较短,后面一对较长,顶端有一对小眼。(板书:贝壳、触角、身体)
5、学生自己说说研究蜗牛外形的方法。(小组讨论)
(四)认识蜗牛的运动。
1、选择研究方法。
(1)老师:请同学们带着以下两个问题观察蜗牛是怎样运动的?
学生齐读问题。(投影显示)①蜗牛是靠身体的哪个部位运动?②它是怎样运动?运动的速度怎样?
(2)老师:经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已经知道研究蜗牛外形的一些方法,除了用观察的方法以外,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小实验来了解蜗牛的运动。你可以设计哪些小实验来研究蜗牛的运动呢?
(3)老师:同学们提出的方法都很好,也可以尝试设计了一些小实验。
2、学生实验、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3、汇报实验结果(1)学生按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汇报观察结果。(板书:爬行)(2)教师注意提醒学生观察蜗牛爬过的地方留下的痕迹。
观察和研究蜗牛的运动是本课的难点,但因为有了学生课前的观察,再配合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一些小实验来进行探究,探究中小组内进行交流,化难为简。
(五)认识蜗牛的食性。
1、老师:现在我们研究最后一个问题:蜗牛到底喜欢吃什么东西?老师课前准备了一些物品让你们独立研究,可不可以?
通过现场的观察,验证学生们的猜测,在观察蜗牛的食性的同时,要这个时间还可以再一次观察蜗牛的运动前和外形,而且观察的时间内进行前两个活动的小结,进一步巩固。
2、学生分组做蜗牛观察食性的实验。
3、学生汇报蜗牛观察食性的实验结果并由实验小结蜗牛的食性。(板书:植物的茎、叶)
4、认识蜗牛是危害农作物的动物,学会化害为利。(1)学生简答。(2)教师通过电脑显示,讲述人们利用蜗牛为生活服务,人们学会对蜗牛化害为利民。
(六)归纳小结
活动小结可以使学生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和探究方法进行归纳,形成学习的方法,从而拓展运用到其他学习活动中去。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什么新知识?
2、老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用手触摸、用眼睛观察和通过做小实验学习了蜗牛的外形(触角、外壳)、运动、吃食等三个问题,还学到一些研究小动物的方法,同学们课后可以继续观察研究蜗牛,你们会发现许多更有趣的问题,活动课时我们比一比谁做得最好。
通过对蜗牛的饲养,培养了他们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在课程中,我有机地渗透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渗透环保意识。养蜗牛,亲历生命过程,体验生命价值。使学生感悟生命的短暂和存在的意义,培养学生珍爱生命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