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习新课时,开门见山、单刀直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硬死板。一些教师的课堂导入没有重点,导入部分与教学部分没有衔接,显得十分突兀,这些情况直接导致了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其实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主要条件是教学氛围,如果教师在一节课开始就成功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这节课无疑是成功的,既然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导入这一环节就是不能忽视的,教师利用有效地、合理地方法进行课堂导入,帮助学生掌握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多媒体;设置悬念;思考探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新课程已经进行改革多年,新课程的变更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带来了新动力。然而,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一门新课前对所讲内容感兴趣呢?这里的问题跟课堂导入有很大的关系,课堂导入的最主要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调动课堂的教学气氛,也是为一节课顺利进行打下基础,接下来笔者将从多媒体、设置悬念、思考探究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地阐述。
一、多媒体教学法
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多媒体的出现给教学课堂带来了焕然一新的感觉,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教师可以选择相关的影视片段进行授课。教师可以选择多媒体作为重要的辅助教学工具,其实多媒体的运用赋予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新的活力,也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影视片段进行课前导入,而选择的片段一定要具备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独有的特殊性,利用影视片段作为课前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容易找到学习的状态,对提高学生学習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以学习《我”和“我们”》这一课为例,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什么是集体,知道生活在集体中的“我们”与集体之间是什么关系,让学生明白集体力量是强大的。在学习这一课时,我将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我会利用课下的时间搜集相关资料,在正式上课时我将这样为学生们进行讲解:“梁启超曾说过‘人者固非可孤立生存于世界也,必有群然后人格始能力。’这句话说明了集体对人的作用,什么是集体呢?集体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群人凝聚在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现在我们通过一个片段来学习一下什么叫集体吧!”通过这个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接下来的学习中,让学生更加明白集体的意义。
二、设置悬念教学法
设置悬念是启发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课堂上可以合理地、适当地设置悬念,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刚开始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还在刚刚结束的课间,并没有回到课堂里,这时需要根据教材内容设置一个悬念,把学生的思绪带到课堂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挥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以学习《学会共处》这一课为例,在正式上课时我将这样为学生们进行讲解:“在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位门客叫蔺相如,他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后当上了上卿,结果武将廉颇不服气,还扬言说要羞辱蔺相如,而蔺相如的一番言论却让廉颇自愧不如,廉颇还特意去蔺相如的府上负荆请罪,蔺相如究竟说了些什么呢?”这样设置悬念的方式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不仅可以主动思考问题的答案,还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思考探究教学法
如果教师不能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的探究兴趣,就盲目的传播知识,那么学生就没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为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以学习《法律在我们身边》这一课为例,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接触法律,并且学会尊重法律,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在学习这一课时,我将采用思考探究教学法。在正式上课时,我将这样为学生们进行讲解:“小明在晚上十点半准备睡觉时听见隔壁邻居家开了很大声的音乐,吵得自己和家人根本无法入睡,于是他就出门找邻居协商,但是邻居却不以为然,这时小明对邻居说了一句话,小明说:‘您这属于违法行为,已经影响到了我自身的合法权益。’邻居听到后就关掉了自己的音乐。那么邻居的行为是否违法?而小明所说的合法权益又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通过学习本文的内容来了解一下吧!”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课前导入这一环节是一堂课的主要环节,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接下来的教学中,通过上述几点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逻辑。现如今,有许多教师认为课堂导入的存在没有必要,但是课堂导入的存在不仅仅是让学生的思维进入课堂,还是一节课是否能顺利进行下去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的教学设计时,需要设计的新颖、有趣,这样才会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魏业娣.劳于始则事无繁——小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导入法[J].江苏教育研究,2019(17):55-57.
[2]李晓微.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导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多媒体;设置悬念;思考探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新课程已经进行改革多年,新课程的变更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带来了新动力。然而,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一门新课前对所讲内容感兴趣呢?这里的问题跟课堂导入有很大的关系,课堂导入的最主要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调动课堂的教学气氛,也是为一节课顺利进行打下基础,接下来笔者将从多媒体、设置悬念、思考探究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地阐述。
一、多媒体教学法
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多媒体的出现给教学课堂带来了焕然一新的感觉,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教师可以选择相关的影视片段进行授课。教师可以选择多媒体作为重要的辅助教学工具,其实多媒体的运用赋予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新的活力,也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影视片段进行课前导入,而选择的片段一定要具备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独有的特殊性,利用影视片段作为课前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容易找到学习的状态,对提高学生学習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以学习《我”和“我们”》这一课为例,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什么是集体,知道生活在集体中的“我们”与集体之间是什么关系,让学生明白集体力量是强大的。在学习这一课时,我将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我会利用课下的时间搜集相关资料,在正式上课时我将这样为学生们进行讲解:“梁启超曾说过‘人者固非可孤立生存于世界也,必有群然后人格始能力。’这句话说明了集体对人的作用,什么是集体呢?集体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群人凝聚在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现在我们通过一个片段来学习一下什么叫集体吧!”通过这个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接下来的学习中,让学生更加明白集体的意义。
二、设置悬念教学法
设置悬念是启发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课堂上可以合理地、适当地设置悬念,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刚开始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还在刚刚结束的课间,并没有回到课堂里,这时需要根据教材内容设置一个悬念,把学生的思绪带到课堂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挥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以学习《学会共处》这一课为例,在正式上课时我将这样为学生们进行讲解:“在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位门客叫蔺相如,他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后当上了上卿,结果武将廉颇不服气,还扬言说要羞辱蔺相如,而蔺相如的一番言论却让廉颇自愧不如,廉颇还特意去蔺相如的府上负荆请罪,蔺相如究竟说了些什么呢?”这样设置悬念的方式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不仅可以主动思考问题的答案,还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思考探究教学法
如果教师不能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的探究兴趣,就盲目的传播知识,那么学生就没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为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以学习《法律在我们身边》这一课为例,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接触法律,并且学会尊重法律,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在学习这一课时,我将采用思考探究教学法。在正式上课时,我将这样为学生们进行讲解:“小明在晚上十点半准备睡觉时听见隔壁邻居家开了很大声的音乐,吵得自己和家人根本无法入睡,于是他就出门找邻居协商,但是邻居却不以为然,这时小明对邻居说了一句话,小明说:‘您这属于违法行为,已经影响到了我自身的合法权益。’邻居听到后就关掉了自己的音乐。那么邻居的行为是否违法?而小明所说的合法权益又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通过学习本文的内容来了解一下吧!”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课前导入这一环节是一堂课的主要环节,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接下来的教学中,通过上述几点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逻辑。现如今,有许多教师认为课堂导入的存在没有必要,但是课堂导入的存在不仅仅是让学生的思维进入课堂,还是一节课是否能顺利进行下去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的教学设计时,需要设计的新颖、有趣,这样才会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魏业娣.劳于始则事无繁——小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导入法[J].江苏教育研究,2019(17):55-57.
[2]李晓微.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导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