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五个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孩子敢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能干;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多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孩子能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解放孩子的时间,使孩子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在新课程的理念中,语文课堂不再是教师的“讲堂”,而应该是学生的“学堂”,我们要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自己去读,自己去讨论。如何发挥“学堂”的优势?我觉得语文课学生应该动起来,老师也要动起来,进而使语文课堂成为一个师生之间展示无限生命活力的动态发展过程。
1 我觉得让学生动起来就是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与教学环境、教学文本、教师以及同学的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课堂教学才能不断“动态生成”
1.1 动口。动口是指学生认真阅读,积极回答,主动提问。它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选择时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动口。
首先,书要让学生去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说明了读书就是要读,而且要认真读、反复读,读得滚瓜烂熟,这样不理解的内容、意思就会自然明白。因此,阅读教学中的“读”应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来处理。读的形式可以有: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朗读、默读、诵读、背读等。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经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后,许多学生对课文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其次,疑点要让学生问、议。陶行知先生说:“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小学生生动活泼,好奇心强,对新鲜、稀奇的事物、问题都喜欢问个为什么,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要正确引导学生,大力鼓励学生问,绝对不能抑制他们的特点。牛顿不是从小就爱问个为什么,后来成了科学家?因此,我在教学时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且无论是教师提的问,还是学生提的问,都要让学生“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讨论,我绝不剥夺学生对问题见解的权力。例如:我讲《两个小狮子》一课时,有个学生问道:“为什么两只小狮子是一个妈妈生的,却一个懒一个勤呢?”对于这个问题,我完全可以用“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句俗语解释后继续进行教学。但我没有这样做,而是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分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学生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不仅解决了这个问题,还引起了他们对懒狮子“懒”的成因的分析、对勤狮子将来的推测。随着这样的动态生成,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进一步加深了
1.2 动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时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态生成才能得以实现。同时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才能得到体现,思维才能得到拓宽。如我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我只引导学生对“春”的段落进行了分析,“复、秋、冬”则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通过这样既节约了教学时间,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情节的理解,同时也促进了课堂的动态生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含义。
1.3 动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学与思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思考,人的智力才能不断地提高,思维才能不断地发展。因此,教师要认真备课,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好不同程度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动脑,同时也要启发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我在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会设计一些开放式的问题,让不同程度的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积极思考、动脑。长期坚持不懈,使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思考习惯,以后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时,就会迎刃而上,而不坐而待之。
2 语言性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所以让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动起来,就是让老师转变观念,以学生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生学习过程中,深入到文本中去挖掘课堂动态生成的生成点
2.1 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语言现象为生成点。这些语言现象,往往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具有鲜明的示范性。例如课文中的中心词、中心句,体现文章中心的重点段,牵动上下文的过渡句、过渡段等。在处理教材时,要善于深钻教材的内容,紧紧把握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然后以此为突破点组织教学。例如,我在执教的《草船借箭》中,其中的一个片段就是牢牢抓住重点词“诡计多端”这个生成点,让学生充分理解周瑜的形象。
2.2 以带规律性的新的语言现象为生成点。这种新的语言现象,既适应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又可以概括、类化和迁移,学生学了可以举一反三地运用。例如新的句式、段式等。在钻研教材时,首先要看看课文的语言文字有什么特点,出现了哪些新的语言现象。然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好生成点,以获得“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效果。例如,我在《长城》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就抓住了“扶着……踏着……想到……”这个新的句式为生成点展开教学的。
2.3 以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语言现象为生成点。这种语言现象往往是学生在阅读时最容易激发思维火花的爆点、最感兴趣的疑点和最容易忽略的盲点。所以教师要选择这些点,让学生充分参与全程训练,再给予恰当的引导点拨,这样才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我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中,就是抓住“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这一最容易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爆点来组织教学。
总之,要让小学语文教学动起来,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避免行为的盲目性,让学生在动中学习知识,在动中创新,从而达到在动态的学习中获取静态的知识培养创造性能力的目的。
1 我觉得让学生动起来就是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与教学环境、教学文本、教师以及同学的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课堂教学才能不断“动态生成”
1.1 动口。动口是指学生认真阅读,积极回答,主动提问。它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选择时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动口。
首先,书要让学生去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说明了读书就是要读,而且要认真读、反复读,读得滚瓜烂熟,这样不理解的内容、意思就会自然明白。因此,阅读教学中的“读”应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来处理。读的形式可以有: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朗读、默读、诵读、背读等。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经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后,许多学生对课文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其次,疑点要让学生问、议。陶行知先生说:“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小学生生动活泼,好奇心强,对新鲜、稀奇的事物、问题都喜欢问个为什么,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要正确引导学生,大力鼓励学生问,绝对不能抑制他们的特点。牛顿不是从小就爱问个为什么,后来成了科学家?因此,我在教学时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且无论是教师提的问,还是学生提的问,都要让学生“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讨论,我绝不剥夺学生对问题见解的权力。例如:我讲《两个小狮子》一课时,有个学生问道:“为什么两只小狮子是一个妈妈生的,却一个懒一个勤呢?”对于这个问题,我完全可以用“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句俗语解释后继续进行教学。但我没有这样做,而是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分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学生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不仅解决了这个问题,还引起了他们对懒狮子“懒”的成因的分析、对勤狮子将来的推测。随着这样的动态生成,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进一步加深了
1.2 动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时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态生成才能得以实现。同时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才能得到体现,思维才能得到拓宽。如我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我只引导学生对“春”的段落进行了分析,“复、秋、冬”则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通过这样既节约了教学时间,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情节的理解,同时也促进了课堂的动态生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含义。
1.3 动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学与思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思考,人的智力才能不断地提高,思维才能不断地发展。因此,教师要认真备课,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好不同程度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动脑,同时也要启发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我在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会设计一些开放式的问题,让不同程度的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积极思考、动脑。长期坚持不懈,使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思考习惯,以后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时,就会迎刃而上,而不坐而待之。
2 语言性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所以让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动起来,就是让老师转变观念,以学生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生学习过程中,深入到文本中去挖掘课堂动态生成的生成点
2.1 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语言现象为生成点。这些语言现象,往往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具有鲜明的示范性。例如课文中的中心词、中心句,体现文章中心的重点段,牵动上下文的过渡句、过渡段等。在处理教材时,要善于深钻教材的内容,紧紧把握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然后以此为突破点组织教学。例如,我在执教的《草船借箭》中,其中的一个片段就是牢牢抓住重点词“诡计多端”这个生成点,让学生充分理解周瑜的形象。
2.2 以带规律性的新的语言现象为生成点。这种新的语言现象,既适应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又可以概括、类化和迁移,学生学了可以举一反三地运用。例如新的句式、段式等。在钻研教材时,首先要看看课文的语言文字有什么特点,出现了哪些新的语言现象。然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好生成点,以获得“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效果。例如,我在《长城》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就抓住了“扶着……踏着……想到……”这个新的句式为生成点展开教学的。
2.3 以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语言现象为生成点。这种语言现象往往是学生在阅读时最容易激发思维火花的爆点、最感兴趣的疑点和最容易忽略的盲点。所以教师要选择这些点,让学生充分参与全程训练,再给予恰当的引导点拨,这样才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我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中,就是抓住“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这一最容易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爆点来组织教学。
总之,要让小学语文教学动起来,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避免行为的盲目性,让学生在动中学习知识,在动中创新,从而达到在动态的学习中获取静态的知识培养创造性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