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在课堂上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通过课堂提问,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多种能力。然而,课堂提问要想发挥以上一系列的作用,保证提问的有效性是基本前提。针对当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现象,作为初中生物教师,我们在设计课堂提问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要注意提问用词的准确性
提问是为了把信息传递给学生,通过问题的设计与回答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如果提问的语言颠三倒四,缺乏逻辑性,用语含糊不清,学生就难以领略问题的精髓,从而无法给出准确的答案。因此,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笔者曾经在一节公开课上遇到一位教师这样提问:“同学们,请思考一下,鲫鱼的身体是怎样的?”问题一提出,学生的第一反应是沉默,接下来有个别学生开始给出各种各样的回答,但很少有学生回答到点子上。这样的问题太过笼统,范围过大,学生不知从何下手。我们可把问题稍微改变一下:“鲫鱼的身体呈现什么颜色?它主要分为几大部分?在鲫鱼身体的表面有什么物质?”这样准确而具体的提问可以把学生直接引向本节课要讨论的内容,使得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从而有效保证了提问的效果。
二、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层次性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由于知识基础、学习习惯、思维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客观上造成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可以说,在任何的班级中,都存在高、中、低不同层次的学生。那么,如何针对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恰当的问题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设计,可以给每个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提问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提问获得收获和提升。例如,对于成绩一般的基础层学生甚至学困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浅显的记忆性的问题上,如“什么是组织”“细胞分裂过程是怎样的”等问题这种记忆性的知识不需要他们进行较深刻的思考,比较容易找出答案,从而逐渐培养他们回答问题的信心;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把重点放在一些需要学生通过思维加工的问题上,如,“为什么输血前需要先鉴定血型?”这种带有一定思考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和思考,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拔高训练;对于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尖子生”,简单的甚至是具有一定思考性的问题已经难以满足他们的思维需求了。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给他们设计一些探索性的、开放性的综合问题,或者是一些实践类问题,这对于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时机
在课堂提问环节,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固然很重要,但是在什么时机进行提问也十分重要。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把握提问的时机,在恰当的时间进行恰当提问:在一节课中,什么时候才适合提问呢?一般来说,在课堂教学中,有三个时间段比较适合用来提问:第一个时间段是上课的一开始,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针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式提问,也可以围绕着本节课即将学习的新内容进行引导性提问,这时候的提问可以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新内容的讲授做铺垫的目的;第二个时间段是课堂教学进入后半段的时候,一般来说,这个时间段,主要的教学内容已经讲完,并且学生也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疲惫期,这个时候进行适当的提问,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解一些重难点知识,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提个神”;第三个时间段是课堂教学结束之前,这时候的提问主要目的是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把握住这三个关键时间段进行恰当的提问,是提高提问有效性的“法宝”。
四、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课堂时间宝贵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不能因为课堂时间的宝贵而把应该花的时间都省略掉。在课堂提问环节,一些教师在提出问题以后,往往立刻就请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导致学生在没有充足思考时间的情况下,回答问题的质量也不高。事实上,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之前应当有一个时间差,我们把这个时间段称为候答时间。在提出问题以后,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给予学生相应的思考和语言组织时间,当遇到学生答不出来的情况时,教师要尽可能地给予引导。这样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还能通过候答期间的语气、神态、眼神等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师生进行互动交流的主要途径,它的质量高低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所以作为初中生物教师,我们既要把握生物的学科特征,又要熟练运用一般性的提问技巧,通过有效的提问来更好地实现生物学科的教学目标,提升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要注意提问用词的准确性
提问是为了把信息传递给学生,通过问题的设计与回答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如果提问的语言颠三倒四,缺乏逻辑性,用语含糊不清,学生就难以领略问题的精髓,从而无法给出准确的答案。因此,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笔者曾经在一节公开课上遇到一位教师这样提问:“同学们,请思考一下,鲫鱼的身体是怎样的?”问题一提出,学生的第一反应是沉默,接下来有个别学生开始给出各种各样的回答,但很少有学生回答到点子上。这样的问题太过笼统,范围过大,学生不知从何下手。我们可把问题稍微改变一下:“鲫鱼的身体呈现什么颜色?它主要分为几大部分?在鲫鱼身体的表面有什么物质?”这样准确而具体的提问可以把学生直接引向本节课要讨论的内容,使得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从而有效保证了提问的效果。
二、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层次性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由于知识基础、学习习惯、思维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客观上造成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可以说,在任何的班级中,都存在高、中、低不同层次的学生。那么,如何针对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恰当的问题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设计,可以给每个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提问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提问获得收获和提升。例如,对于成绩一般的基础层学生甚至学困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浅显的记忆性的问题上,如“什么是组织”“细胞分裂过程是怎样的”等问题这种记忆性的知识不需要他们进行较深刻的思考,比较容易找出答案,从而逐渐培养他们回答问题的信心;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把重点放在一些需要学生通过思维加工的问题上,如,“为什么输血前需要先鉴定血型?”这种带有一定思考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和思考,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拔高训练;对于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尖子生”,简单的甚至是具有一定思考性的问题已经难以满足他们的思维需求了。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给他们设计一些探索性的、开放性的综合问题,或者是一些实践类问题,这对于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时机
在课堂提问环节,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固然很重要,但是在什么时机进行提问也十分重要。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把握提问的时机,在恰当的时间进行恰当提问:在一节课中,什么时候才适合提问呢?一般来说,在课堂教学中,有三个时间段比较适合用来提问:第一个时间段是上课的一开始,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针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式提问,也可以围绕着本节课即将学习的新内容进行引导性提问,这时候的提问可以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新内容的讲授做铺垫的目的;第二个时间段是课堂教学进入后半段的时候,一般来说,这个时间段,主要的教学内容已经讲完,并且学生也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疲惫期,这个时候进行适当的提问,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解一些重难点知识,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提个神”;第三个时间段是课堂教学结束之前,这时候的提问主要目的是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把握住这三个关键时间段进行恰当的提问,是提高提问有效性的“法宝”。
四、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课堂时间宝贵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不能因为课堂时间的宝贵而把应该花的时间都省略掉。在课堂提问环节,一些教师在提出问题以后,往往立刻就请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导致学生在没有充足思考时间的情况下,回答问题的质量也不高。事实上,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之前应当有一个时间差,我们把这个时间段称为候答时间。在提出问题以后,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给予学生相应的思考和语言组织时间,当遇到学生答不出来的情况时,教师要尽可能地给予引导。这样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还能通过候答期间的语气、神态、眼神等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师生进行互动交流的主要途径,它的质量高低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所以作为初中生物教师,我们既要把握生物的学科特征,又要熟练运用一般性的提问技巧,通过有效的提问来更好地实现生物学科的教学目标,提升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