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核大国”的狠招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xin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中央情报局是知道以色列的底细的,它估计以色列有100件核武器,有的专家估计它有300件或更多的核武器,其中包括一些低当量的中子弹。据透露,这些核武器包括核炮弹、核地雷和飞机投掷的原子弹。氢弹也已经研制出来了,有一种氢弹已小型化到可装进手提箱的地步。
  近日,美联社有这样的报道:以色列暗示它将采取军事行动终结伊朗核计划,现在正等待美国对伊朗的外交压力是否奏效。有媒体分析,如果美国的外交斡旋未果,位于伊朗西面600英里的以色列肯定会采取军事行动。以色列安全部官员称,伊朗核项目是以色列军队五年战略计划的焦点,以色列总理沙龙已经命令以色列特工摩萨德密切关注伊朗核项目发展的一举一动。
  可能有人会问,以色列为什么对伊朗的核计划那么“感兴趣”?其实道理很简单:那就是以色列要成为中东惟一的核国家。那么,以色列是不是一个已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呢?以色列政府从不正面回答这一问题,但也从不做否定回答,或者支支吾吾、三缄其口,或者由一些领导人出面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暗示以色列已有了核武器。国际社会称此为以色列的“模糊核政策”。设在华盛顿的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核不扩散项目主任约·西林西奥告诉人们说:“模糊核政策的含义,就是让人们尽情地去猜想以色列是否有核武器,结果会怎么样。
  
  三个难关:核技术、核材料、运载工具
  
  以色列经历了一个不算长的核武装之路。首先,以色列为发展核武器,摆出了种种“理由”:犹太人有种族灭绝经历;阿拉伯国家一直想消灭它,它必须依靠核武器自救;以色列没一个可以依靠的强大盟国。接着,以色列开始启动核计划。以色列启动核计划的时间不算晚,它在1955年就动手了,但有三个难关必须通过:核技术、核材料、运载工具。
  到什么地方去搞核技术呢?以色列本国科技水平不低,它的工程师还过剩呢!但他们不太熟悉核武器。靠美国也不行,当时以色列还没跟美国挂上钩,它们之间还经常有些不愉快,例如在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战争中,美国是站在阿拉伯国家一边的,从美国人那里搞不到核技术。这时,被称为“以色列核武器之父”的西蒙·佩雷斯提议靠法国帮忙,他当时是以色列国防部办公厅主任,与当时的法国总理居伊·莫努里的关系不错。结果,以色列于1958年获得了法国援建迪莫纳24兆瓦核反应堆的允诺。这样一来,以色列的核技术问题基本解决了。当然此事也不是那么顺利。1959年时戴高乐总统撕毁了法以核协议,以色列在核技术上有难以为继的危险。但此时以色列已把迪莫纳核反应堆搞到手了,它开始了自主性开发。以色列对外讲,建设迪莫纳核反应堆,总共只花了8000万美元,其中一半还是国外犹太人给的。实际上,它花了5亿美元才建成了反应堆,以色列为发展核武器是舍得花大本钱的。
  接下来的问题是搞核材料。具体地说,是搞到制造原子弹的浓缩铀。在以色列本土想办法不可能,只有一个办法———偷。以色列在这一点上是毫不犹豫的。于是,美国某化工厂的几百磅浓缩铀莫名其妙地“失踪”了,一查,厂长是个同情以色列的美籍犹太人;欧洲一艘装满氧化铀的船也神秘地“失踪”了,上面足有200吨氧化铀,明眼人都知道这些铀被以色列偷走了,它们足以让以色列造出好几百颗原子弹。
  最大的难题是运载工具。在这方面,以色列的航天科技人员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成功研制射程为500公里的杰里科-I型导弹、射程为1500公里的杰里科-II型导弹,把核弹头发射出去是没问题了。后来,国际大气候也变了,以色列跟美国结了盟,而且关系还特别铁。现在美国每年给它30亿美元援助,还公开说不准人们打败以色列或消灭它,对它施以核保护是不言而喻的。而且,美国还向以色列提供了几百架可携带核弹的F-4和F-16型战机,使它的核威慑力量十足。德国人也不甘落后,他们在1999年向以色列提供了三艘航程为4500公里的潜艇,可供以色列在近海对敌国发射核导弹。
  
  美国没有和以色列较真
  
  水滴石穿。据说以色列人终于在20世纪60年代搞出了原子弹。美国人是知道这点的,只不过他们不像现在对待朝鲜那样大呼小叫而已。早在艾森豪威尔总统执政时期,美国就察觉出以色列有研制核武器的意图,于是派那个后来被苏联人打下来的鲍里斯及其同事,驾驶着U-2型侦察机在迪莫纳上空盘旋。到1960年美国政府综合各方面的信息,确信以色列正在研制核武器,这下美国人可坐不住了。于是艾森豪威尔总统找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面谈,要求以色列做出既不谋求也不研制核武器的保证。本-古里安连眼皮都没眨就答应了。接着他花了很长的时间诉苦说,以色列的安全受到了很大威胁,美国必须伸出手来援助才行。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本-古里安最后同意了美国每年派一名核专家前来迪莫纳视查。
  但接下来的故事就滑稽了:本-古里安派人连夜在迪莫纳赶修了一个假控制室和假现场,并设法使那位美国专家相信,他在迪莫纳看到的不过是正常的学术研究!艾森豪威尔之后是年轻气盛的肯尼迪,他在核不扩散问题上态度特别坚决,他于1963年4月把佩雷斯找来不客气地询问以色列是否在搞核武器。佩雷斯回答说:“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我们不会把核武器引入中东地区,当然我们不会是第一个有核国家。”以色列政府采取这个态度道理很简单:正式承认自己有核武器可能会遭到全面抵制,以不明确承认为好;承认了,阿拉伯人也会跟苏联人要核武器,那时以色列便失去拥有核武器的意义;半遮半掩最好,让阿拉伯人明白以色列已拥有核武器就行,它可以保障以色列的生存权。以色列的迪莫纳核设施外形上像个足球,是以色列的最高机密区,外人不准靠近。有一架以色列战机迷途飞近迪莫纳,这个核设施的防空部队未加警告便用导弹击落了它。
  到1968年美国人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但打落的门牙只能往肚里咽。在美国是没人敢跟以色列较真的。约翰逊政府不想再当傻瓜,干脆停止了每年一次的核视察,也没对以色列施加什么压力。随后的尼克松总统也没说什么,他的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博士是赞同以色列拥有核武器的。那么,美国人究竟在这个问题上起了什么作用呢?1994年在美国出版的一本书认为:“美国政府对这个问题视而不见,或者纵容以色列发展核武器。尽管华盛顿拒绝向以色列提供现成的核武器,但它几乎做了一切它能做到的事,以确保以色列人能研制成正好是他们需要的核武器。”
  
  原子弹在传说中的威力
  
  有个传说不知是真是假。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初期以军失利,情况危急,以色列国存亡难卜。此况下以色列人把储存的原子弹搬了出来,准备用飞机投掷,以阻止敌人进攻。结果扭转了战局。对此有两种分析。一种是美国人看到以色列真的要玩命,赶紧把情况通知了叙利亚人,叙军不久便撤退了,所以叙军不是在战场上被打败的。另一种是这些原子弹不是用来威胁叙利亚人的,而是用来吓唬美国人的。以色列人明知头顶上有美国的间谍卫星在侦察,便故意让美国人看清他们的“决心”:你们要是再不运来好武器,我可要扔原子弹了,我什么都不管了!于是美国赶紧运来了大量以色列急需的武器,扭转了战局,美国为此差点跟苏联人打起来。
  以色列不愿明说自己是否有了核武器,并不意味它对此是无所谓的。实践证明,以色列奉行的原则是:只准自已有核武器,绝不允许中东其他人有,中东只许有一个核国家。于是,法国卖给伊拉克的名为“塔穆兹”两个核反应堆芯,1979年在法国土伦被炸毁;伊拉克的一流核专家、很可能搞出原子弹的叶海亚·马什哈德,1980年被人杀死在巴黎的旅馆里;`1981年以色列出动空军,穿越几个国家,悍然炸毁了伊拉克核设施……
  还有些可信可不信的故事。1986年前迪莫纳技术人员摩迪纳·瓦努努把以色列核机密出售给了英国的《星期日泰晤士报》。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很快在意大利罗马抓获了这位“摄影爱好者”,以叛国、间谍、出卖国家机密罪判了他18年监禁,目前他正在以色列一座监狱里服刑。让人感到奇怪的是:保密措施森严、摄像镜头遍布的迪莫纳,居然会允许像瓦努努这样一个级别不高的工作人员四处走动,而且还可以随便拍照?还有,到了英国的瓦努努还能自愿回以色列,并且在被抓后居然可以当着摩萨德特工的面,用笔在手掌上写出他的关押地点?让人们知道他的下落?这一切的确很奇怪,不像是以色列的作风。很可能,是以色列想用这种方式让人知道,它确确实实有了核武器,是当今世界上名副其实的第六核大国。有实力就得显露一下,不然怎么能威慑别人呢。
其他文献
前不久闭幕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一项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八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受外国使节;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
期刊
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中国在亚太地区贸易地位的上升,反映出中国在地区内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愈来愈大。  目前,亚洲仍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亚洲金融危机后,亚洲地区的贸易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中国在地区贸易中的地位日趋上升,美国的贸易地位逐渐下降,中国在亚太地区经济增长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副研究员赵江林。    中国成为
期刊
今年3月6日,李肇星外长在记者会上提到了工作、生活在艰苦地区的中国外交官李建国、符华强、邵关福。其实,他们只是这个群体的几名代表,更多的外交官的经历是不为人所知的,他们敬业、奉献、默默无闻。  上个世纪70年代末,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与乌干达两国之间发生了一场为期半年的全面战争。中国驻乌干达大使馆的全体外交人员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血与火的考验,在坎帕拉外交界树立起了一个整体英雄形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期刊
进入4月以来,伊拉克反美抵抗运动声势炽盛。临近6月30日美军交权前的两个多月里,伊拉克局势扑朔迷离,美国会按时交权吗?联合国会介入吗?今后是两支军队还是一支军队?临时政府的组建方式、规模、权限是什么?谁来推举总统候选人?是由目前临管会和各省临管会派代表吗?什叶派为何发泄不满?有没有可能由逊尼派和库尔德人组建联合政府?美国对逊尼派的态度是否有所改变……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
期刊
前几天,国内媒体对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公司以许振超为队长的桥吊队创造出每小时381自然箱的码头装卸世界新记录这一事迹,进行了广泛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许振超本人则被誉为当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全国各地掀起学习许振超的高潮。  许振超的事迹何以值得关注?一个简单的理由可能是:像许振超这样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人太少了。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对于本职工作所投入的精力太少,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本职工作之外,
期刊
平心而论,非洲的苏丹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陌生的。然而,2004年3月接连发生的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遇害事件,一下子将遥远的苏丹拉到了眼前。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这样一个疑问:中国工人为什么到苏丹去?这要从中国和苏丹之间的经济关系谈起。    “醒得早起得晚”    比起人们熟知的坦桑尼亚、赞比亚,苏丹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可谓是“醒得早起得晚”。两国1959年建交,第一个贸易协定早在1962年就签订了,
期刊
西巴尔干五国如果没有明确的欧洲前景,这些国家的内部改革有可能停滞不前,如果走向欧洲的道路过于漫长和艰辛,巴尔干地区合作将没有支撑物,巴尔干国家固有的“弱性”将死灰复燃,各种民族主义将卷土重来。    只有一个欧洲    今年5月1日,八个中东欧国家———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与塞浦路斯和马耳他一起正式加入欧盟。地处东南欧的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有望在200
期刊
“特保”条款,即“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条款,是中国在入世协议书第16条中所承诺的。即:对于由于从中国进口的某一产品激增、从而对WTO成员国内市场上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造成市场扰乱所采取的保障措施。它与中国入世工作组报告中针对纺织品的第242段———纺织品特保条款一起,构成了专门针对中国入世而设立的两个过渡性保障条款,时限分别为12年和7年,目的是保证中国出口增加不对相关国家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伤害
期刊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反倾销”成为美国频频动用的贸易报复手段。这并非偶然,而是与美国贸易政策的转变相关联的。随着国际贸易竞争的加剧,美国国内有些产业?穴以加工制造业为典型代表?雪受到来自其他国家竞争力的威胁;而在打开全球市场方面,其进展却不如想象顺利。在这样的条件下,美国开始奉行“公平贸易”,即继续致力于推进全球贸易自由化,要求贸易伙伴也同样打开国内市场,并对所谓“不公平”的贸易做法实行严厉报复。
期刊
十年前的卢旺达大屠杀夺去了上百万人的生命,酿成一部20世纪的人类悲剧。十年后的4月7日,卢旺达国民隆重纪念“卢旺达大屠杀”十周年,联合国也为首个“卢旺达大屠杀国际反思日”举行纪念活动。  1994年4月6日,卢旺达总统、胡图族人哈比亚利马纳和布隆迪总统恩塔里亚米拉乘坐的飞机准备在首都基加利机场降落时坠毁,两总统和机上人员全部遇难。早有屠杀预谋的总统卫队有了实施计划的机会。数小时后,他们和以图西族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