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当今社会,家庭、学校要更加重视对中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本文针对中学生责任感的现状分析了中学生责任感淡薄的原因,提出了培养中学生责任感的对策。
【关键词】 责任感 中学生 培养
纵观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我们会发现:个体自身要对自己负责;每个人要对其家庭成员负责;要对集体的团结负责;要对社会的和谐负责;要对国家的发展负责等等。这里的“负责”,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责任,要心中怀有一种责任感。从而可以看出,小至个人,大至国家,每个人都应具备责任感。本文对中学生责任感的界定是中学生对国家、社会、集体、家庭、他人和自己,主动的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精神。
1 中学生责任感现状
为了了解中学生责任感的现状,我对中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有些数据让人深思。有关集体责任感方面,有51.5%的中学生怕影响学习成绩,不关心班级事务,也不愿意担当班级干部;有关家庭责任感方面,有39.8%的中学生会饭后主动帮父母收拾碗筷或洗碗,有52.4%的中学生认为父母为他们花钱是应该的;有关社会责任感,方面有51.5%的中学生看见有人横穿马路时也会跟着做;有关国家责任感方面,有35.5%的中学生不同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说法。从调查和了解中不难看出,中学生责任感弱化问题普遍存在。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当前的中学生责任感淡薄甚至是缺失呢?
2 中学生责任感淡薄的原因
2.1 个体自身原因。在调查中发现被试的中学生90%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家里的“独苗”倾注过多的关爱,使得他们缺乏基本生存技能,不能承担起自己应该负的责任。另外随着中学生年龄的增长,逐渐进入青春期,大部分的中学生开始封闭自己,会使一些中学生对道德规范有错误的认识,遇事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在调查数据中,50.5%的中学生认为自己的行为规范,举止文明视自己的心情而定;有51.5%的中学生看见有人横穿马路时也会跟着做;有27.2%的中学生不常会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可见他们的义务感和责任感薄弱甚至缺失。
2.2 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结构是否完整,将影响孩子责任感的强弱。由于从小得不到父母双方的关爱,中学生自身对于责任感的体会不深,自然孩子对于其他人的关心和责任意识就会相应减弱。还有些家长对子女往往重视物质上的满足,而轻精神上的教育。很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而缺乏情感和心灵上的互动交流,长此以往,孩子与外界的沟通也会产生困难,不会甚至不会去帮助和关怀他人,极可能产生责任感淡薄甚至缺失。
2.3 学校教育的弱化。虽然国家早就提出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但大多数学校更注重的还是学生的成绩,往往忽视了对他们责任感的培养。由于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学校还是会给教师下达教学指标、升学率指标等等,使得教师没有精力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慢慢的就忽视了对中学生本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的培养。
3 培养中学生责任感的对策
3.1 重视家庭教育。在调查问卷中,我对中学生关于家庭责任感的具体行为做了调查,具体如下:
根据此表的调查结果,对于家庭教育我提出以下几点意见。首先要培养中学生的家庭意识。家长要使孩子懂得在一个家庭中尊重父母,懂得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当父母生病时,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帮父母分担解忧。家长要锻炼孩子的意志,让他们学会吃苦耐劳,学会乐于助人。同时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会到自己的社会价值,产生成为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的强烈愿望。此外家长还应多采纳孩子有价值的意见,并多鼓励让他们亲自解决自己的一些问题。由上表可见当家里发生令人忧愁的事情时,仅仅会有25.2%的中学生会尽自己的力量为家庭分忧,所以建议家长要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多采纳他们有价值的建议,并及时的进行表扬和赏识,逐步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让他们逐渐懂得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是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3.2 强化学校教育。
3.2.1 在认识上强化责任感的价值导向。学校可通过开展“我希望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主题的校园活动,引发中学生的思考。通过培养并加强中学生的价值观,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自我认识,形成产生责任感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动力。因为只有中学生自身意识到一件事情他们应该做并值得做时,即把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要求内化为自我要求时,取得的效果才是最佳的。
3.2.2 在德育工作中强调榜样的引领示范。通过调查可知,有51.5%的中学生看见有人横穿马路时也会跟着做。可见中学生的行为易受他人的影响,所以树立正确的学习榜样很关键。通过对于榜样人物事例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他们的思想观念、道德取向,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在校园中还要多观察学生的良好行为,并及时树立为典型模范,展开全校范围内的责任意识培养。
3.2.3 在实践中努力践行。学校应尽可能的为中学生创造培养他们责任感的条件与机会,充分发挥中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培养中学生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多组织爱心服务活动等。另外教师要充分发掘每一个学生身上的优点,让他们在班级管理中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样可以产生多重的效果,既培养了能力又形成了集体意识和责任感。学校应定期开展责任感主题教育活动,教育中学生一个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并表彰责任感强或是有进步的中学生,使得学校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逐步让中学生懂得在享受别人的关爱的同时也要懂得回报,养成对他人、对集体、社会、国家的责任心。
经过学校整体环境的熏陶,中学生会渐渐具备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过学校教育也只是一方面,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任重而道远,还得由中学生自身、家庭、社会、国家等各方面的努力,这样才能使我们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建设者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秦贺联.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4)
2 刘兴翠.从培育责任心开始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J].思想政治课
教学,2002(1):52~53
3 鲍聪晓.当代中学生需要什么、缺乏什么、又该拥有什么.科教文
汇,2007.1
【关键词】 责任感 中学生 培养
纵观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我们会发现:个体自身要对自己负责;每个人要对其家庭成员负责;要对集体的团结负责;要对社会的和谐负责;要对国家的发展负责等等。这里的“负责”,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责任,要心中怀有一种责任感。从而可以看出,小至个人,大至国家,每个人都应具备责任感。本文对中学生责任感的界定是中学生对国家、社会、集体、家庭、他人和自己,主动的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精神。
1 中学生责任感现状
为了了解中学生责任感的现状,我对中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有些数据让人深思。有关集体责任感方面,有51.5%的中学生怕影响学习成绩,不关心班级事务,也不愿意担当班级干部;有关家庭责任感方面,有39.8%的中学生会饭后主动帮父母收拾碗筷或洗碗,有52.4%的中学生认为父母为他们花钱是应该的;有关社会责任感,方面有51.5%的中学生看见有人横穿马路时也会跟着做;有关国家责任感方面,有35.5%的中学生不同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说法。从调查和了解中不难看出,中学生责任感弱化问题普遍存在。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当前的中学生责任感淡薄甚至是缺失呢?
2 中学生责任感淡薄的原因
2.1 个体自身原因。在调查中发现被试的中学生90%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家里的“独苗”倾注过多的关爱,使得他们缺乏基本生存技能,不能承担起自己应该负的责任。另外随着中学生年龄的增长,逐渐进入青春期,大部分的中学生开始封闭自己,会使一些中学生对道德规范有错误的认识,遇事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在调查数据中,50.5%的中学生认为自己的行为规范,举止文明视自己的心情而定;有51.5%的中学生看见有人横穿马路时也会跟着做;有27.2%的中学生不常会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可见他们的义务感和责任感薄弱甚至缺失。
2.2 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结构是否完整,将影响孩子责任感的强弱。由于从小得不到父母双方的关爱,中学生自身对于责任感的体会不深,自然孩子对于其他人的关心和责任意识就会相应减弱。还有些家长对子女往往重视物质上的满足,而轻精神上的教育。很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而缺乏情感和心灵上的互动交流,长此以往,孩子与外界的沟通也会产生困难,不会甚至不会去帮助和关怀他人,极可能产生责任感淡薄甚至缺失。
2.3 学校教育的弱化。虽然国家早就提出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但大多数学校更注重的还是学生的成绩,往往忽视了对他们责任感的培养。由于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学校还是会给教师下达教学指标、升学率指标等等,使得教师没有精力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慢慢的就忽视了对中学生本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的培养。
3 培养中学生责任感的对策
3.1 重视家庭教育。在调查问卷中,我对中学生关于家庭责任感的具体行为做了调查,具体如下:
根据此表的调查结果,对于家庭教育我提出以下几点意见。首先要培养中学生的家庭意识。家长要使孩子懂得在一个家庭中尊重父母,懂得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当父母生病时,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帮父母分担解忧。家长要锻炼孩子的意志,让他们学会吃苦耐劳,学会乐于助人。同时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会到自己的社会价值,产生成为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的强烈愿望。此外家长还应多采纳孩子有价值的意见,并多鼓励让他们亲自解决自己的一些问题。由上表可见当家里发生令人忧愁的事情时,仅仅会有25.2%的中学生会尽自己的力量为家庭分忧,所以建议家长要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多采纳他们有价值的建议,并及时的进行表扬和赏识,逐步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让他们逐渐懂得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是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3.2 强化学校教育。
3.2.1 在认识上强化责任感的价值导向。学校可通过开展“我希望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主题的校园活动,引发中学生的思考。通过培养并加强中学生的价值观,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自我认识,形成产生责任感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动力。因为只有中学生自身意识到一件事情他们应该做并值得做时,即把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要求内化为自我要求时,取得的效果才是最佳的。
3.2.2 在德育工作中强调榜样的引领示范。通过调查可知,有51.5%的中学生看见有人横穿马路时也会跟着做。可见中学生的行为易受他人的影响,所以树立正确的学习榜样很关键。通过对于榜样人物事例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他们的思想观念、道德取向,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在校园中还要多观察学生的良好行为,并及时树立为典型模范,展开全校范围内的责任意识培养。
3.2.3 在实践中努力践行。学校应尽可能的为中学生创造培养他们责任感的条件与机会,充分发挥中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培养中学生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多组织爱心服务活动等。另外教师要充分发掘每一个学生身上的优点,让他们在班级管理中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样可以产生多重的效果,既培养了能力又形成了集体意识和责任感。学校应定期开展责任感主题教育活动,教育中学生一个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并表彰责任感强或是有进步的中学生,使得学校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逐步让中学生懂得在享受别人的关爱的同时也要懂得回报,养成对他人、对集体、社会、国家的责任心。
经过学校整体环境的熏陶,中学生会渐渐具备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过学校教育也只是一方面,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任重而道远,还得由中学生自身、家庭、社会、国家等各方面的努力,这样才能使我们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建设者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秦贺联.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4)
2 刘兴翠.从培育责任心开始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J].思想政治课
教学,2002(1):52~53
3 鲍聪晓.当代中学生需要什么、缺乏什么、又该拥有什么.科教文
汇,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