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校园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cb26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川高级中学是一所以寄宿为主的学校,学校90%以上的学生是住校生。“住校生大多数时间都在校园,学校应该给他们创造更多读书的机会。”银川高级中学副校长邹良才介绍,学校在每间教室搭建起“图书馆”。
  在银川高级中学,每个班都有图书角,人均图书4册左右。图书角的图书由学生自己选购,自己管理,定期更新,毕业时谁买的就归谁,也可以捐赠留给下一届新生。
  “让学校成为一个读书的好地方”是銀川高级中学打造“书香校园”的初衷。迄今为止,已经有近70位作家进该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读书体会。
  “倡导学生的读书应该去功利化,让他们更容易在阅读中得到享受。”邹良才说,在学校承办的一些作家进校园讲座交流活动中,每次都有不同主题,分别从哲学、文学等角度讲述作家对生命的体悟。
  “书香校园一定是内外兼修的。”学校除了给学生创造读书氛围和机会,还不忘给老师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学校每学期都要给老师发几本书,其中《课堂密码》《给教师的建议》《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和教师的谈话》《返璞归真说教育》等书籍纷纷进入了老师的书架,让老师首先做到拾起书本、书香萦绕。
  素材点击
  1.良好的读书氛围。“学校90%以上的学生是住校生。”那如何安排这些学生的课余时间呢?让学生多阅读。这样不仅使学生“有事可做”,而且在校园里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2.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作家进校园,文学接地气。作家进校园,本身就是一件很接地气的事情。这样,学生可以近距离接触作家,并向作家请教作文、做人等问题。反过来,作家进校园与学生交流思想,对自己日后的创作也是很有帮助的,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也许能越来越接地气。
  4.老师以身作则。校园中,学生和老师都是主体。“书香校园”也包括老师们对读书的热情。当学生们看到老师们也在不断“充电”时,他们的读书热情也一定会更加高涨。
其他文献
我眼中的《老王》,写的是一个善良人、不幸人的故事。老王的善良,是对杨绛夫妇的热情与付出。他认为杨绛先生把他视作亲人,给了他温暖和慰藉,就不惜一切想要对她好。他的不幸也从此衍生。生活上的不幸自不必多说,他更深层次的不幸,是他一厢情愿地把杨绛视作亲人,在死前一天,苦心却全都破碎了。他仍想死死攥着杨绛给他的钱,仿佛他仍想把这钱视作一开始的温暖,仿佛只要这样攥着,温暖就永远不会从手中流走。可惜杨绛没有明白
期刊
第一次读《老王》,只觉得这是一篇打动人心的散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各种人性的美德:善良、关爱、悲天悯人的情怀……但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文章的结尾:“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我提出自己的两个观点:首先,读过杨绛先生的作品就很容易知道她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她作为一个文化水平颇高的知识分子,却处处关照着老王这个平凡的三轮车夫。“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
期刊
黎明的雾气掠过树梢,和煦的阳光染红了几片树叶。我和妈妈、弟弟来到了自家的红芋地。想着今天要把这片绿油油的叶子一扫而光,我内心的成就感满满的。  眺望远处,一群男孩子弓着身子,屏住呼吸,侧耳倾听蟋蟀的声音,都不敢大步向前,唯恐一不小心踩着玉米秆,弄出声响,惊动了蠢蠢欲动的“小精灵”。看着这群“谦卑”的孩子,再想想他们平时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样,我的双颊瞬间潮热起来。  突然,两个高个子男孩停下来,半蹲着
期刊
爱心是佛前的一缕清香,纤指一拈,便将善念传递给芸芸众生了;爱心是寒夜里的一袭薄衫,随手一披,便将温暖传送给他人;爱心是疲惫时的一曲绝唱,琴弦一拨,便瞬间将轻松传递给每一个人。传递爱心,让爱无处不在,生活处处可见爱的身影。  清晨起床,看看窗外懒洋洋的太阳,望着远方熠熠生辉的树叶,一周的疲劳瞬间消失殆尽。  “妈,这件蓝色大衣不是已经扔了吗?怎么还在这里?”我挠着“鸡窝头”,疑惑地问。  老妈立马板
期刊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登上了盛名已久的蓝岩山。登此山,犹如品一坛窖藏多年的美酒,香甜醇厚,耐人寻味。  山间清新的空气,不时夹杂着泥土的芳香,亲切而又自然。山脚下,一块长约两米,宽约半米的巨石映入眼帘,它是一块蓝紫色的岩石,在太阳的照耀下,像一块散发着妖艳蓝紫色的玛瑙,美丽而又神秘。蓝岩山,顾名思义,正是因为蓝岩石的奇特美丽而闻名。  前行不久,耳边听到阵阵溪水流动的声音,“叮叮咚咚”,此刻,听起来犹
期刊
师:大家刚才在描述照片中的杏花时,很细致,有进步。不过,我还要给大家看一句古人描绘杏花的名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你们说说,这两句诗,哪里好?  生:“春意闹”好,写出了春天的特点。  师:说得不错。不过有个问题,你们刚才也看到了,杏花是红色的吗?  生:不是,是白色的,或者是淡粉色的。只有花萼是红的。  师:那我改一下,改成“粉杏枝头春意闹”,或“白杏枝头春意闹”,你们觉得怎
期刊
古代诗歌中的“山”,看似不经意,实则匠心独运。山,是经过情感滋润、心灵洗涤的山。山,使诗篇别具神韵,情趣盎然。  【名家诗歌】  陶渊明之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  诗人在自己的庭院中随意地采摘菊花,自赏自得之际,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悠然见南山”,既可解释为“悠然地见到南山”,也可解释为“见到悠然的南山”。所以,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
期刊
孩提时代,曾随父母赴天下之秀峨眉山,峨眉似娇娥黛眉,如诗如画。夜半时凭栏斜倚,只见明月残挂,如破碎之玉。月光皎皎,清辉如水洒下,为本就迷人的夜色添了一番神秘的气息。正是深秋时节,微风轻拂,寒气逼人,天宇中的那弯月亮也透着寒意。妈妈似有感触,便教了我一句诗:“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我并不理解,却深深地记住了这峨眉的“半轮秋”。  稍大些,对峨眉的月印象更为深刻,那首诗也背完,对峨眉的认识
期刊
主题导入  明月万古如一,而人类世代更替。月,见证了无数优秀的华夏儿女的艰辛跋涉,凝聚着我们古老民族的深厚感情和审美体验。自古至今,人们吟咏月亮,寄托自己的主观思考或情怀。  范文引路  河西走廊的月亮  就这样升起来了,这千里河西走廊的月亮,这西北戈壁滩的月亮。  没有一声寒暄,也用不着预告,一轮圆润而又皎洁的月亮,就这样贴着车窗,朝你灿然一笑,而后缓缓地升上中天。全车的人都又惊又喜,不约而同地
期刊
师:刚刚给大家看了几张我在校园拍摄的照片,大家一致认为,这几张照片中的景物最能代表春天来了。可是当我要求你们用语言来形容这些春天的景物时,几位同学似乎说不出太多的东西。就拿照片中的柳树来说吧,我给大家一点小提示,贺知章在《咏柳》中如何形容新春的柳树?  生(齐):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很好,诗人将柳树比作了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这个美人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尤其是她穿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