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真倾听是高效课堂上每位老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这势必要求老师也需要认真倾听。只有认真倾听,才能了解学情,获取学生真实的想法,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只有认真倾听,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励学生敢想、敢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笔者有幸参加了十堰市小学数学省级课题研究实验研讨及小学数学优质课活动,其中的部分教学片段触发了笔者的一些思考。
1.倾听,需要细心
在高效课堂学生发言时,笔者认为要细心倾听学生的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因为学生回答问题时,结果可能是正确的,还有很多时候是错误的。当学生的发言有错时,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否则会不能及时纠正甚至放大学生的错误。 例如笔者执教《假设的策略》时,非常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学生出错时,教师及时引导他们找错、析错、纠错,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示例1:出示了这样一道题:5元、2元人民币共100张,共320元,两种钱各几张?学生列出算式(320-100×2)÷(5-2)=40(张),并解释自己的想法:假设100张都是2元的,100×2求的是100张2元币的钱数。320-100×2求的是相差的钱数,5-2求的是用一张5元替换一张2元增加的钱数,再用120÷3=40(张),求的是2元的张数。最后用100-40=60(张)求的是5元的张数。学生计算正确,思路分析流畅、完整,可惜最后的结论是错的。教师在听出学生的错误后,及时引领全班学生展开讨论:120÷3=4(张),求的是几元币的张数?为什么?学生在交流中不断澄清对错误的认识,达到了巩固新知、提升思维的目的。
2.倾听,需要耐心
课堂上当学生的发言偏离教师的预设时,有些教师可能会打断学生的发言,或强行要求学生按自己的思路回答问题,改变学生原本很有价值的思考。这看似是一件小事,但却容易给学生造成伤害,在不经意间还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笔者在执教《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时,先引导学生学会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学生建构的概念比较清晰速。可是在教学用几分之几表示可能性时,由于教师没有耐心听完学生的发言,致使刚刚点燃的创新火花破灭。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摸到红桃的可能性应该用多少表示呢?学生回答:摸到红桃的可能性应该用表示。因为一共有6张牌,其中红桃3张,黑桃也是3张。摸到的结果不是红桃就是黑桃……;如果未等学生说完,教师就迫不及待地问学生:一共有6张牌,你认为所有情况是几,符合要求的情况又是几?显然,教师没有领会学生的思考过程,学生的思维被迫改道,只好“从头再来”。如果我们接着学生的思路往下想,就不难发现他的解法简捷而又新颖:一共有6张牌,其中红桃3张,黑桃也是3张。摸到的结果不是红桃就是黑桃,也就是最后的结果只有两种情况,其中摸到红桃的可能性就是。这是一种多么有创新的解题思路!虽然教师的解题方法对中下等学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在用几分之几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时,还是应该鼓励学生探究多种不同算法,然后从中选优,达到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3.倾听,需要用心
由于师生之间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异,学生在表述时容易漏掉某些关键性的细节或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在倾听时要认真揣摩和分析,推断出学生的“言外之意”“未达之意”。 例如笔者执教五年级(下册)《找规律》时,通过操作引领学生探究规律。在板書分别框出2个数、3个数、4个数,平移次数和得到几个不同的和之后,教师突然问学生:如果每次框7个数,结果又怎样呢?一般学生都从“总个数、框中的个数和平移的次数”之间的规律入手进行思考。就在答案出来后,有一个学生举手发言了:框中的个数是2时,平移了8次,得到9个不同的和;如果框中3个,平移就是7次,得到8个不同的和……现在框中7个,平移就是3次,那么就应该得到4个不同的和。虽然这位学生的发言比较啰嗦,表达也不十分清楚。但教师用心琢磨学生的思路:“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从上向下看,框中的个数依次增加1,平移的次数就依次少1,不同和的个数也依次减少1。是吗?”学生高兴地连连点头。教师用简洁的语言帮助学生表达难以表述的意思,不仅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而且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位教师教学这一内容,一个学生表达规律时说:如果拿2张连号的,就有9种拿法,算式是10-1;如果拿3张连号的,就有10-2种拿法;如果……“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教师进一步追问。学生解释说:“因为拿2张的时候,可能有1和2、2和3、3和4……一共只有9种情况,10不能在前面,所以要减去1。”教师用一句非常形象的语言表述了学生的想法:“我知道了,你的意思是如果拿2张,只有10不能打头,如果拿3张,9和10不能打头……”学生连连点头。可见,教师的倾听既能让发言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也能激发其他学生的创新愿望。
倾听,对教师而言,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品德。
收稿日期:2014-04-12
1.倾听,需要细心
在高效课堂学生发言时,笔者认为要细心倾听学生的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因为学生回答问题时,结果可能是正确的,还有很多时候是错误的。当学生的发言有错时,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否则会不能及时纠正甚至放大学生的错误。 例如笔者执教《假设的策略》时,非常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学生出错时,教师及时引导他们找错、析错、纠错,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示例1:出示了这样一道题:5元、2元人民币共100张,共320元,两种钱各几张?学生列出算式(320-100×2)÷(5-2)=40(张),并解释自己的想法:假设100张都是2元的,100×2求的是100张2元币的钱数。320-100×2求的是相差的钱数,5-2求的是用一张5元替换一张2元增加的钱数,再用120÷3=40(张),求的是2元的张数。最后用100-40=60(张)求的是5元的张数。学生计算正确,思路分析流畅、完整,可惜最后的结论是错的。教师在听出学生的错误后,及时引领全班学生展开讨论:120÷3=4(张),求的是几元币的张数?为什么?学生在交流中不断澄清对错误的认识,达到了巩固新知、提升思维的目的。
2.倾听,需要耐心
课堂上当学生的发言偏离教师的预设时,有些教师可能会打断学生的发言,或强行要求学生按自己的思路回答问题,改变学生原本很有价值的思考。这看似是一件小事,但却容易给学生造成伤害,在不经意间还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笔者在执教《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时,先引导学生学会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学生建构的概念比较清晰速。可是在教学用几分之几表示可能性时,由于教师没有耐心听完学生的发言,致使刚刚点燃的创新火花破灭。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摸到红桃的可能性应该用多少表示呢?学生回答:摸到红桃的可能性应该用表示。因为一共有6张牌,其中红桃3张,黑桃也是3张。摸到的结果不是红桃就是黑桃……;如果未等学生说完,教师就迫不及待地问学生:一共有6张牌,你认为所有情况是几,符合要求的情况又是几?显然,教师没有领会学生的思考过程,学生的思维被迫改道,只好“从头再来”。如果我们接着学生的思路往下想,就不难发现他的解法简捷而又新颖:一共有6张牌,其中红桃3张,黑桃也是3张。摸到的结果不是红桃就是黑桃,也就是最后的结果只有两种情况,其中摸到红桃的可能性就是。这是一种多么有创新的解题思路!虽然教师的解题方法对中下等学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在用几分之几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时,还是应该鼓励学生探究多种不同算法,然后从中选优,达到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3.倾听,需要用心
由于师生之间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异,学生在表述时容易漏掉某些关键性的细节或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在倾听时要认真揣摩和分析,推断出学生的“言外之意”“未达之意”。 例如笔者执教五年级(下册)《找规律》时,通过操作引领学生探究规律。在板書分别框出2个数、3个数、4个数,平移次数和得到几个不同的和之后,教师突然问学生:如果每次框7个数,结果又怎样呢?一般学生都从“总个数、框中的个数和平移的次数”之间的规律入手进行思考。就在答案出来后,有一个学生举手发言了:框中的个数是2时,平移了8次,得到9个不同的和;如果框中3个,平移就是7次,得到8个不同的和……现在框中7个,平移就是3次,那么就应该得到4个不同的和。虽然这位学生的发言比较啰嗦,表达也不十分清楚。但教师用心琢磨学生的思路:“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从上向下看,框中的个数依次增加1,平移的次数就依次少1,不同和的个数也依次减少1。是吗?”学生高兴地连连点头。教师用简洁的语言帮助学生表达难以表述的意思,不仅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而且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位教师教学这一内容,一个学生表达规律时说:如果拿2张连号的,就有9种拿法,算式是10-1;如果拿3张连号的,就有10-2种拿法;如果……“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教师进一步追问。学生解释说:“因为拿2张的时候,可能有1和2、2和3、3和4……一共只有9种情况,10不能在前面,所以要减去1。”教师用一句非常形象的语言表述了学生的想法:“我知道了,你的意思是如果拿2张,只有10不能打头,如果拿3张,9和10不能打头……”学生连连点头。可见,教师的倾听既能让发言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也能激发其他学生的创新愿望。
倾听,对教师而言,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品德。
收稿日期:2014-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