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探索之路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fee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活动,作为一种独特的活动样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价值,近几年也成为幼儿园的一项重要研究工作。根据市教发中心工作计划以及幼教中心工作要求,本学期我园也将区域活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开展。为引导全园教师转变观念,开展有效的区域活动,我园通过一系列的相关活动,为全体教师提供学习、研讨、展示的平台,以推动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主要做法如下:
  一、强化学习,深刻理解区域活动的价值
  尽管老师们创设了不同功能的区域,如科探区、美工区、语言区、生活区等,但在实践中会因为种种的困惑感到束手无策,使得区域活动流于形式,发挥不出应有的效应,甚至还走进了一些误区。有的教师将区域的功能视为课前准备与课后延伸;有的教师视为桌面游戏;有的教师视为自由活动;有的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时,仅仅是腾出几个空间,投放一些材料让孩子能玩即可,忽略孩子在操作过程中的体验,对孩子兴趣、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不够重视。基于以上问题,我们从不同角度对老师开展了各类学习活动。利用知微论坛活动,组织全体老师学习了黄琼老师的文章《对学习性区角活动的性质、功能及指导方法的再认识》,明确了区域活动的性质定位、特点、功能价值等理论知识。在知微论坛活动中,我们还组织老师一起学习了各个区域活动的总目标、该区小中大各年齡段的阶段目标。通过研究区域目标,帮助教师提高开展区域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避免盲目性、冲动性,从而使区域的创设更适合幼儿发展的需要。安排骨干老师外出参加培训活动,如《幼儿园活动区游戏与材料设计集训营》;安排教研组长及年级组长到苏州天域幼儿园实地参观,回来后给全园老师开展培训活动,通过照片介绍天域幼儿园在区域环境创设及材料投放中的做法;利用“三叶草”读书活动,指导教师阅读相关书籍。通过不同的活动夯实教师对区域活动的理论认识,指明正确的方向。
  二、增进合作交流,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
  教研组是一个有效的学习共同体。教研组围绕幼儿园业务工作重点合理安排了关于区域环境创设的主题研讨活动。如学期初教研组长提供了班级教室平面图,请老师将自己班级的区域布置画出来,然后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大家互相寻找问题,同伴互助商讨调整方案。紧接着教研组又安排了关于区域材料投放的研讨活动,每一次围绕一个区,每位老师将自己在投放材料环节中遇到的问题填写在“问题收集”卡上,然后由教研组长整理归类,梳理出共性问题与特殊问题,如科探区的问题:“小班幼儿可投放哪些材料引发幼儿自主探索?”“科探区中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实验,老师怎样指导让幼儿了解实验的过程?”“科探区怎样和自然角有效结合?”“在科探区中怎样解决老师在幼儿在,老师不在幼儿也不在的现象?”根据问题组织教研组老师共同答疑解惑,归纳出在投放材料、教师指导方面的注意事项及策略。“学习共同体”广泛的交流和分享,对于教师的学习与成长是非常有益的,教师不仅因为有大家的互相支持、帮助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而且也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水平。
  幼儿园有六位骨干老师参加了中心的“新蕊工作室”活动,学习了区域活动的相关理论。如:空间布局的质量不仅会影响区域活动的有效性,也直接影响着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和持久性。无论在哪个年龄阶段、无论班级的空间有多大、无论把活动室分割成几个区域,空间的布局都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进行具体规划。因此利用中心新蕊工作室这一骨干教师“学习共同体”,在园内选择了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共同设计区域空间。六位工作室成员在布置前首先展开了讨论,空间布局时每个区要注意些什么?经过理论联系实际的讨论,总结出了每个区域的不同特点与要求:阅读区应该是所有区域中最安静的,并且应有充足的光线,因此,适合靠窗而设,远离表演区、建构区等较为嘈杂的地方;益智区、美工区同为较安静的区域,宜相邻或相对而设,既可产生联系又互不影响;建构区较为嘈杂,和其他区域联系不多,可以设置在离其他区域较远一点的地方,如具有相对独立空间的走廊,一方面保证了较宽敞、平整的搭建空间,避免幼儿因来回走动破坏搭建的物品,另一方面又保证了搭建活动的连续性,可以将上午没有搭完的作品下午继续搭。有了具体的思路后,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根据讨论结果将每个区域设置出来,将实验班内的橱柜、桌椅重新摆放,以保证每个区都有区域材料柜和幼儿活动的场地。在考虑如何使有限的空间最大化这一问题时,老师们巧妙使用了墙面与柜面,利用科探区墙面设置了“小珠滚落”游戏;利用KT板将益智区的区域柜一面封起来,设计“铺墙砖”的游戏;利用纸箱、KT板设计立体游戏,方便在活动室中间空地开展。这些看似很小的举措,大大提高了活动室空间的使用率,老师不会再为教室空间小而烦恼。当实验班完成环境创设后,我们组织全园老师进行观摩,重点观摩区域空间的布置与环境的创设,将这些好的做法在全园进行学习、推广。
  三、深入实践研究,提高区域活动实效性
  开展区域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和
其他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同时,《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也指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这就对每一位教师实施新课程提出
坏民主:薛涌美国社会观察笔记,薛涌著,凤凰出版社,2012  近代中国民主观念之生成与流变:一项观念史的考察,闾小波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寻求中国民主,[澳]冯兆基著,刘悦斌、徐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通往民主之路:民主转型的政治经济学,[美]詹姆斯·F·霍利菲尔德著,[美]加尔文·吉尔森主编,何志平、马卫红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威权统治的转型:关于不确定民主的试探性结
我们的数学学习是为了生活,数学内容也源于生活,因此,数学从生活中来,理应回归生活。教数学,就要教出数学的生活味。  一、教材应该与生活实际一致  教材是绝对权威吗?在生活、工作实际操作层面,未必。  在教四年级数学中的“平均数”一课时,我们都是按照教材意图用画“正”字的方法逐一在对应的分数段中画“正”字,根据笔画数统计人数,再求平均数,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数学并不是这样的。  老师都要统计学生的
科学教育从儿童抓起,是“科教兴国”国策在学前教育落实的体现。近年来,我园以“科技”为特色,围绕着“两小科技活动”制订了一系列具有我园特色的课程,以大班年龄段幼儿为主体,以科技小制作为载体,开展了幼儿看流程图、设计流程图等多种形式的科技活动。在使用各种流程图中,幼儿在活动中能自主参与,老师也不断地尝试,探索出多种适合幼儿年龄的可观察、利操作的流程图,有效地把教材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真正体现“从生活走
2011年,日本人加藤嘉一《中国的逻辑》一书出版,其中《帅男的逻辑》一章言辞尖锐,以“第三眼”的角度直指“相对于中国女人的时尚感和审美观,中国男人实在太差,真不希望看到‘美女与野兽’共存的场面”。此后,对于中国男性与女性审美差距问题的讨论蔓延至其相关的主体方——2014年4月12日,侯虹斌在腾讯网“大家”专栏发表文章《中国男人为什么这么丑》,代表女性发声:“近年来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西方男性获奖者,从
自然学习力是指个体在学习和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受自然本性的驱动作用所形成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是生命的本能,是人固有的自然本性显露的过程,达到自然学习的状态,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然学习力,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原有的潜能。学习不是新经验的获得,而是原有内在潜能的展开。学生自然学习力的发展是自内向外的,是儿童自然本性的外化过程,在此过程中,自然学习力就像一粒种子,植物的形状和特
<正>如皋市江安镇江安小学地处革命老区如皋市江安镇,是一所历经百年风雨的老校。学校秉承"恒&#183;实"的校训,以科技教育作为学校重点打造的特色品牌。在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
全球经济陷入金融危机泥淖已逾四年,发达国家仍然深陷低增长、高失业和高负债的窘境。解读和反思这场金融危机依然是近年经济学界研究的重点。在发达国家经济步履维艰之时,新兴市场经济却很快实现了复苏。二战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但仍有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在总结发展过程中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经济学家们不断对经济发展与政策的理论框架进行思考。全球金融危机再一次引发了经济学
带灯,贾平凹,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无疑,对于2013年来说,贾平凹又是最大的赢家。其长篇小说《带灯》先在《收获》连载,接着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单行本,而后《当代作家评论》推出“贾平凹专号”,并与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联合举办了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还接连斩获了“《当代》长篇小说年度最佳奖”“中国小说学会年度小说排行榜奖”等奖项。可以说,《带灯》在各方面所受到的待遇之高、赞誉之高,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