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快时尚年代,几百元就可以在零售店内觅得一件时髦美衣或一双潮流美鞋。但设计师品牌的衣服鞋包,动辄上万,过去几年内每一季都在不停地、看不到尽头地、令人咋舌地节节攀升。奢侈品究竟有多贵?在精品购物网站 Net-a-Porter 上,超过 1000 美元(约合人民币 6120 元)的鞋子有将近 200 双,其中 Christian Louboutin 的水晶缀饰高跟鞋标价达 6395 美元(约合人民币 4 万元);另一家奢侈品网站 Luisa Via Roma 上,Dolce & Gabbana 一条绣花连衣裙售价则超过 8 万元;Chanel 那支著名的 2.55 包,在香港的售价已然超过 4 万港币(约合人民币 3 万元)。
奢侈品的涨价问题已成为业内不成文规定,每年调价一两次,每次涨幅3%-5%左右,正是这样看似小踏步的前进,让奢侈品也成为一种实在可靠的投资品。
□许诺
涨价的经济学怪圈
《欲望都市》中的 Carrie 告诉我们,她花了 485 美元(约合人民币 3000 元)购买那双心爱的 Manolo Blahnik。十年过后,同一双鞋在 Bergdorf Goodman 网站上标价 775 美元(约合人民币 4700元)。
如果七年前,你有魄力和眼光购买了“LADYDIOR”包包,你肯定比其它投资赚的更多。因为七年后的今天,它的价格已经从1.4万元飙升到3.2万元。然而,在价格上调12%后,迪奥的“LADYDIOR”款皮包仍处于“不一定有货”的热销状态中。
这样超过50%的价格增幅,即便在CPI普涨的时代也不可思议,却是奢侈消费品的常态:Céline、Bottega Veneta、Gucci 等,近一两年内进行过多次提价,每次涨幅3%-5%左右,正是这样看似小踏步的前进,让奢侈品也成为一种实在可靠的投资品。
当然,这里面首先包含着闭着眼睛都能背出的经济学原理。尽管一件设计师产品的利润加成高得离谱,大约在六成以上,却也说明,一支 3 万元的手包,其成本就占到万元以上,用于设计人力、原材料购买、制作物流、广告投放、到店铺店员等等一系列环节。过去十年间,尤其是 2008 年后,这些成本直线上升,导致了奢侈品行业的普涨。
在牛皮、棉花等普通材质不断涨价时,奢侈品赖以生存的稀有皮革也更为稀缺,Louis Vuitton 和 Hermès 不惜买下澳洲的鳄鱼场以保证供应。劳动力密集型国家是许多奢侈品牌的制造地,曾经开创“中国制造”神话的天朝,工人的平均工资相比去年有了 12% 的升幅。同样的增长也发生在其他亚非拉国家。就连资本主义也未能“幸免”:OECD 的数据显示,法国工人今年的平均工资达到了历史新高。
可是,在奢侈品行业里,经济学原理就像段誉有时管用有时掉链子的六脉神剑,说不上什么时候就成了悖论而非真理。
“赛琳的mini型号笑脸包刚上市的时候才1.1万元,短短几年时间就飙涨到了目前的近1.8万元,一直是我们的爆款,甚至要等3-6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货。”一位奢侈品销售人员这样告诉记者。其原因在于作为一个新秀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攀高,越来越受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涨幅大也就不足为奇了。
价格与销售量之间成正比关系,这明显违背了普通的经济学常识,但这似乎在奢侈品行业太正常不过了。就连很多奢侈品从业者也很惊讶这个“越涨越买”的奢侈品怪圈。
贵代表稀缺,是一个策略,也是一种杀手锏
近期美国相关数据显示,过去的13年里,爱马仕凯利包的售价从4800美元(约合人民币30240元)上涨到7600美元(约合人民币47880元),而时尚女王Carrie Bradshaw最爱的Manolo Blahniks高跟鞋也从485美元(约合人民币3000元)上涨到755美元(约合人民币4700元),基本都在原价的基础上上涨了60%。
尽管有许多业内人士解释称,价格上涨是由于原料成本价格的日益走高,但也有人说设计师之所以提高售价,不过是为了增加品牌吸引力,让奢侈品成为名副其实的“奢侈品”。例如,奢侈品牌巴宝莉(Burberry)就于2013年3月声称将提高价格,用“专享”产品来吸引一些更具购买力的新客户。
而对于另外一些品牌来说,换季打折也是原价上涨的重要因素。设计师必须考虑到打折后的售价来保证品牌利润。尽管某些大牌,比如爱马仕、路易·威登等,从来不或者很少参与打折,但大多数品牌仍然设有打折季,例如普拉达、亚历山大·王、伊莎贝尔·玛兰、赛琳等,这些品牌都将对过季产品进行打折销售,以此来清理库存。
供职于海外奢侈品集团的Bensonsung介绍说,高端品牌在中国的价格很坚挺,但在国外的价格要优惠得多。常年在美国的Bensonsung说,这些高端品牌每年都会在伦敦、米兰、巴黎、纽约等城市举行两到三次特卖,价格低到令人咋舌的1~2折。一般在国内销售的大牌每年年底会给员工有1~2折的福利价,且不会采取限购。
其他人就没那么幸运了。
九派咨询管理总经理邵立刚解释,在中国,奢侈品作为进口高档消费品,依据商品类别的不同,一般需要交纳6.5%~18%的进口关税、17%的增值税,以及30%的消费税。也就是说,商品CIF价格为2560元人民币时,完成进口所要支付的税金总额为2145元人民币,已经达到了商品CIF价格的80%以上。这件CIF价格为400美元的奢侈品,最后在中国的售价至少是4705元。
邵立刚指出,目前国内的奢侈品价格远远高于中国境外的价格水平:平均比法国高72%,比美国高51%,比香港高45%左右……高税率确实成为导致进口奢侈品价格高的一个关键要素。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奢侈品在中国除了送礼大军之外,另一些购买奢侈品的主力军本身并不具备追求奢华的经济能力。数据显示,中国奢侈品的消费主流群体过于年轻化,集中于25到45岁之间,平均比欧洲的奢侈品消费者年轻了15岁,比美国年轻了25岁。而世界上奢侈品消费的平均水平是个人财富的4%,但中国的一些消费者,却用40%甚至更大的比例去购买奢侈品。 在他们看来,奢侈品消费代表着一种文化,一种生活观念,一种休闲娱乐,一种时尚品位。这些人往往具有高学历、高收入与高品位,他们对休闲娱乐场所、化妆品、音像制品、饮食、穿着佩饰等都具有非常挑剔与独到的眼光。而相应的,主导他们消费的往往是源自一种文化的熏陶,他们要求与众不同、他们要求彰显个性与时尚、他们热爱生活并热衷消费,他们更代表着文化消费的尖端。这些人并不会因为昂贵的价格而退缩。甚至一些人会忍饥挨饿来购买这些并不能真正消费得起的商品,来满足他们对时尚的热情与虚荣心。
不涨价就意味着贬值,也意味着拥护者的流失
其实,奢侈品成本的计算公式里,原材料和加工成本相对来说比较低,而品牌价值则是出乎意料的重要。在他们看来,奢侈品“高价位”这一特性,不仅是奢侈品精神价值的体现,也是品牌价值的体现,更是使用者显示其身份和地位的重要手段。在汇率变化、通货膨胀的经济形势下,不涨价就意味着贬值,也意味着拥护者的流失。
有数据显示,欧洲奢侈品集团的价格战略很清晰,就是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直保留品牌的高价值形象,一旦有任何影响奢侈品牌形象缩水的因素出现,都会导致奢侈品涨价。如果不及时调价,可能会走向皮尔卡丹和梦特娇的悲惨境地,沦为一个普通品牌,其形象价值更是一落千丈。
同时,奢侈品品牌通过涨价提高排名。比如香奈儿上调零售价格造成了购买体系的变化:“从去年2月起,waiting list,Classic系列从预订到拿货最少六周,现货越来越少,购买也越来越困难。”一位国际买家表示,照这样发展下去,Chanel都快赶上Hermes(爱马仕)了。
当然,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负担起高昂的商品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根据凯捷咨询的调查,全球高净值富人在 2012 年达到 1.2 亿,比去年增长 9.2%,其中多数在北美地区,亚太地区的增幅则最高。也就是说仅在2012年一年,全球富豪的数量就增加至1200万人。
后金融危机时代,有钱人仍在变得更加有钱,奢侈品的区区涨幅一点也不能阻止他们的购买欲望。这些富豪拥有自己的私人飞机,而他们也多为自己的私人飞机配备爱马仕的皮革以及顶级的骆马毛。这些需求是真实存在的,品牌价格上涨也便合情合理了。事实上,目前在英国奢侈品网商Net-a-porter就有超过100双售价在1000美元(约合人民币6120元)以上的鞋子在线销售,其中有两双法国品牌克里斯提·鲁布托(Christian Louboutin)的高跟鞋售价竟超过6000美元(约合人民币4万元)。
也许,只要还有富豪,就没有“太贵”一说。
奢侈品的涨价问题已成为业内不成文规定,每年调价一两次,每次涨幅3%-5%左右,正是这样看似小踏步的前进,让奢侈品也成为一种实在可靠的投资品。
□许诺
涨价的经济学怪圈
《欲望都市》中的 Carrie 告诉我们,她花了 485 美元(约合人民币 3000 元)购买那双心爱的 Manolo Blahnik。十年过后,同一双鞋在 Bergdorf Goodman 网站上标价 775 美元(约合人民币 4700元)。
如果七年前,你有魄力和眼光购买了“LADYDIOR”包包,你肯定比其它投资赚的更多。因为七年后的今天,它的价格已经从1.4万元飙升到3.2万元。然而,在价格上调12%后,迪奥的“LADYDIOR”款皮包仍处于“不一定有货”的热销状态中。
这样超过50%的价格增幅,即便在CPI普涨的时代也不可思议,却是奢侈消费品的常态:Céline、Bottega Veneta、Gucci 等,近一两年内进行过多次提价,每次涨幅3%-5%左右,正是这样看似小踏步的前进,让奢侈品也成为一种实在可靠的投资品。
当然,这里面首先包含着闭着眼睛都能背出的经济学原理。尽管一件设计师产品的利润加成高得离谱,大约在六成以上,却也说明,一支 3 万元的手包,其成本就占到万元以上,用于设计人力、原材料购买、制作物流、广告投放、到店铺店员等等一系列环节。过去十年间,尤其是 2008 年后,这些成本直线上升,导致了奢侈品行业的普涨。
在牛皮、棉花等普通材质不断涨价时,奢侈品赖以生存的稀有皮革也更为稀缺,Louis Vuitton 和 Hermès 不惜买下澳洲的鳄鱼场以保证供应。劳动力密集型国家是许多奢侈品牌的制造地,曾经开创“中国制造”神话的天朝,工人的平均工资相比去年有了 12% 的升幅。同样的增长也发生在其他亚非拉国家。就连资本主义也未能“幸免”:OECD 的数据显示,法国工人今年的平均工资达到了历史新高。
可是,在奢侈品行业里,经济学原理就像段誉有时管用有时掉链子的六脉神剑,说不上什么时候就成了悖论而非真理。
“赛琳的mini型号笑脸包刚上市的时候才1.1万元,短短几年时间就飙涨到了目前的近1.8万元,一直是我们的爆款,甚至要等3-6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货。”一位奢侈品销售人员这样告诉记者。其原因在于作为一个新秀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攀高,越来越受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涨幅大也就不足为奇了。
价格与销售量之间成正比关系,这明显违背了普通的经济学常识,但这似乎在奢侈品行业太正常不过了。就连很多奢侈品从业者也很惊讶这个“越涨越买”的奢侈品怪圈。
贵代表稀缺,是一个策略,也是一种杀手锏
近期美国相关数据显示,过去的13年里,爱马仕凯利包的售价从4800美元(约合人民币30240元)上涨到7600美元(约合人民币47880元),而时尚女王Carrie Bradshaw最爱的Manolo Blahniks高跟鞋也从485美元(约合人民币3000元)上涨到755美元(约合人民币4700元),基本都在原价的基础上上涨了60%。
尽管有许多业内人士解释称,价格上涨是由于原料成本价格的日益走高,但也有人说设计师之所以提高售价,不过是为了增加品牌吸引力,让奢侈品成为名副其实的“奢侈品”。例如,奢侈品牌巴宝莉(Burberry)就于2013年3月声称将提高价格,用“专享”产品来吸引一些更具购买力的新客户。
而对于另外一些品牌来说,换季打折也是原价上涨的重要因素。设计师必须考虑到打折后的售价来保证品牌利润。尽管某些大牌,比如爱马仕、路易·威登等,从来不或者很少参与打折,但大多数品牌仍然设有打折季,例如普拉达、亚历山大·王、伊莎贝尔·玛兰、赛琳等,这些品牌都将对过季产品进行打折销售,以此来清理库存。
供职于海外奢侈品集团的Bensonsung介绍说,高端品牌在中国的价格很坚挺,但在国外的价格要优惠得多。常年在美国的Bensonsung说,这些高端品牌每年都会在伦敦、米兰、巴黎、纽约等城市举行两到三次特卖,价格低到令人咋舌的1~2折。一般在国内销售的大牌每年年底会给员工有1~2折的福利价,且不会采取限购。
其他人就没那么幸运了。
九派咨询管理总经理邵立刚解释,在中国,奢侈品作为进口高档消费品,依据商品类别的不同,一般需要交纳6.5%~18%的进口关税、17%的增值税,以及30%的消费税。也就是说,商品CIF价格为2560元人民币时,完成进口所要支付的税金总额为2145元人民币,已经达到了商品CIF价格的80%以上。这件CIF价格为400美元的奢侈品,最后在中国的售价至少是4705元。
邵立刚指出,目前国内的奢侈品价格远远高于中国境外的价格水平:平均比法国高72%,比美国高51%,比香港高45%左右……高税率确实成为导致进口奢侈品价格高的一个关键要素。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奢侈品在中国除了送礼大军之外,另一些购买奢侈品的主力军本身并不具备追求奢华的经济能力。数据显示,中国奢侈品的消费主流群体过于年轻化,集中于25到45岁之间,平均比欧洲的奢侈品消费者年轻了15岁,比美国年轻了25岁。而世界上奢侈品消费的平均水平是个人财富的4%,但中国的一些消费者,却用40%甚至更大的比例去购买奢侈品。 在他们看来,奢侈品消费代表着一种文化,一种生活观念,一种休闲娱乐,一种时尚品位。这些人往往具有高学历、高收入与高品位,他们对休闲娱乐场所、化妆品、音像制品、饮食、穿着佩饰等都具有非常挑剔与独到的眼光。而相应的,主导他们消费的往往是源自一种文化的熏陶,他们要求与众不同、他们要求彰显个性与时尚、他们热爱生活并热衷消费,他们更代表着文化消费的尖端。这些人并不会因为昂贵的价格而退缩。甚至一些人会忍饥挨饿来购买这些并不能真正消费得起的商品,来满足他们对时尚的热情与虚荣心。
不涨价就意味着贬值,也意味着拥护者的流失
其实,奢侈品成本的计算公式里,原材料和加工成本相对来说比较低,而品牌价值则是出乎意料的重要。在他们看来,奢侈品“高价位”这一特性,不仅是奢侈品精神价值的体现,也是品牌价值的体现,更是使用者显示其身份和地位的重要手段。在汇率变化、通货膨胀的经济形势下,不涨价就意味着贬值,也意味着拥护者的流失。
有数据显示,欧洲奢侈品集团的价格战略很清晰,就是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直保留品牌的高价值形象,一旦有任何影响奢侈品牌形象缩水的因素出现,都会导致奢侈品涨价。如果不及时调价,可能会走向皮尔卡丹和梦特娇的悲惨境地,沦为一个普通品牌,其形象价值更是一落千丈。
同时,奢侈品品牌通过涨价提高排名。比如香奈儿上调零售价格造成了购买体系的变化:“从去年2月起,waiting list,Classic系列从预订到拿货最少六周,现货越来越少,购买也越来越困难。”一位国际买家表示,照这样发展下去,Chanel都快赶上Hermes(爱马仕)了。
当然,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负担起高昂的商品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根据凯捷咨询的调查,全球高净值富人在 2012 年达到 1.2 亿,比去年增长 9.2%,其中多数在北美地区,亚太地区的增幅则最高。也就是说仅在2012年一年,全球富豪的数量就增加至1200万人。
后金融危机时代,有钱人仍在变得更加有钱,奢侈品的区区涨幅一点也不能阻止他们的购买欲望。这些富豪拥有自己的私人飞机,而他们也多为自己的私人飞机配备爱马仕的皮革以及顶级的骆马毛。这些需求是真实存在的,品牌价格上涨也便合情合理了。事实上,目前在英国奢侈品网商Net-a-porter就有超过100双售价在1000美元(约合人民币6120元)以上的鞋子在线销售,其中有两双法国品牌克里斯提·鲁布托(Christian Louboutin)的高跟鞋售价竟超过6000美元(约合人民币4万元)。
也许,只要还有富豪,就没有“太贵”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