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在细读中感悟生命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mesleehp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充分感悟,给孩子以充足的时间
  课堂上,为了体现自己的新课程理念,在阅读拓展延伸环节,我往往会链接许多文本,可由于时间关系,转瞬即逝,学生连短暂的视觉停留时间都没有,因而内心文本的图景是模糊的,思考自然流于肤浅。事实上,不管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怎样的感受,都必须以文本为依据,只有让学生用相对充裕的时间仔细推敲文本,才能达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见解,有时学生字句都尚未读通,他处于朦朦胧胧的浅阅读状态,就让他谈自己的感悟,无异于囫囵吞枣。特别欣赏窦桂梅老师的《秋天的怀念》,课堂上她紧紧抓住三个句子,让孩子好好朗读: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生病的儿子,还有那未成年的女儿……”我懂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窦老师紧紧抓住这三句话,让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自己从文本自身中体会,显得扎扎实实,学生理解就特别透彻。结课时,窦老师又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来感悟史铁生的其他相关作品,将学生的认识推向更深处。
  二、潜心品味,在文字中品味徜徉
  一位老前辈曾意味深长地对我说:“现在的老师真幸福,什么样的课件都有得卖。”細细思量这句话,除了羡慕,似乎应该还有一层更深刻的意义。君不见,有些阅读课中,课件制作唯美而丰富,在应接不暇的文本与超文本的切换过程中,容不得学生的目光停留片刻,让思绪拓展开来,潜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的孩子们沉浸于光怪陆离的画面之中,兴奋点集中于悦耳动听的音乐声中,回答大多是浮于表面的应景式的对答,很少有闪耀思想火花的语言。鉴于此,有特级教师指出:静下心来,品读文字,在文字中徜徉,在文字中给孩子精神营养。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朋友》片段也许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师:联系上文,请你进一步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但,茫茫人海,就有一个人不怕死,而且真的愿意替别人坐牢,他就是皮斯阿斯的朋友——达蒙)。
  生:这句话上面用了一个“但”字,证明为了朋友要去做意想不到的事,皮斯阿斯住进死牢后,想回家看看母亲,但是没有人替他坐牢,可是,达蒙却替他坐牢。
  师:所以你想突出这个意思。带着你的体会读读吧。
  生读
  师:他读出了对这段话的理解,着重突出了“但”字,还有没有同学想谈一谈?(没有学生举手)
  师:这样吧,老师再给你们读一遍,同学们,你们能听出些什么呢?(教师朗读,注意突出了“茫茫人海”这个词)
  生相继发言
  师:那请你读读这段话,让人听出达蒙是那样的勇敢。(学生读这句话)
  师:这次,我再读这句话,你有听出了什么?(突出“真的愿意”这个词语)
  师:那就请你再读一读,体会达蒙是“心甘情愿”为皮斯阿斯坐牢。
  师:还是这句话,我再读读。(教师三读这句话,这次突出的是“皮斯阿斯的朋友”)
  师:你还听出了什么?
  师:你在说这段话时用了停顿是什么意思?
  生:表示强调。
  师: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这句话。
  师:其实,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只要读出自己的感受来就行,谁来试试?
  学生同文本真真切切地畅谈,获得的是对生命的感悟,由此昂扬其率真而灵动的生命激情。书读到这份上,不能不说精彩!
  三、尊重文本,引导孩子正确的价值取向
  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首先应该做到尊重文本,然后才是这个基础上的个性化阅读。换言之,当学生的理解与文本所要表达的意图出现偏颇时,甚至是相背离时,作为语文老师有责任和义务好好谨慎而认真地引导,而不是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给予简单而廉价地肯定和赞扬。
  曾经执教过《刻骨铭心的国耻》这一篇课文,文中最后一段写道:“30万同胞被屠杀,这是我们民族的奇耻大辱!历史,不仅仅记载着过去,还给现在和将来以深刻启迪,这刻骨铭心的国耻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段话不仅是文章的文眼,同时也阐述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记住这民族的奇耻大辱,并能从中得到深刻教训。结课时,我充满激情地说:“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说?你的心情怎样呢?”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的发言很踊跃,当有学生说:“我要好好学习,将来为死去的30万同胞复仇。”学生群情激昂,纷纷表示:“我们要研制出更先进的武器,让日本人血债血还。”听了学生的发言,我心里“咯噔”一下,却没有细想,作了总结:“时至今日,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仍在掩饰那段历史,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吧!”课后细细反思,在本课教学时,让学生深刻领悟“这是我们民族的奇耻大辱”方面,我做得十分到位,却忽略了“还给现在和将来以深刻启迪”。而这恰恰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如何排解学生心中被激起的悲伤与愤怒,帮助学生化悲痛为力量?如何引导学生痛定思痛,汲取历史的教训?这是每个老师的责任与义务。
  愿我们的阅读课堂少一点热闹,多一点涵泳,如春雨润花,清渠灌稻,还文字以声音,在朗读中找回生命的气息,找到心灵的感觉。愿我们的阅读课堂真正焕发活力,充满智慧,成为师生生命意义增值的所在。
其他文献
在以知识经济为主的新世纪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各个领域,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始在各个领域显示它的威力。为此我们的教学手段也必须相应的地进行改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与学双方互相依存、不可分割。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与标准的示范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术,学生在积极的身体练习中,伴之以积极的思维
期刊
一、充分准备教材知识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  众所周知,教学工作涵盖了“备、讲、批、辅、考”等一系列过程,其中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也就是说,备课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由于初中化学知识相对简单,教师要想达到高效的教学,就应该立足于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之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地分析,并制订出周密的教学计划,指出教学重点及难点。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不足,并体现在教案中,以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期刊
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还不在义务教育的范围内,在教学资源的分配方面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导致幼儿教育出现了非均衡发展。如何解决幼儿教育专业教学与幼儿园幼儿教学有效衔接,使幼师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好掌握幼儿专业知识与学习方法,为胜任幼儿园幼儿新课程的教学服务,做好与幼儿园幼儿教学有效衔接等幼师教学实践中需要研究与解决的重点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改善对策和意见。  一、幼儿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1
期刊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通过有趣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获取知识时,只有借助于直观具体的实验现象,从现象出发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维加工,从而形成正确结论,教师采取多种手段,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培养自主探究的实验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兴趣 学习环境 方法 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能力的基础。《物理
期刊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那么在教育的实施中学生应如何在学习上主动学习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情感  兴趣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要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为学生设计适合教学内容的情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
期刊
写字教学是贯穿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认真上好写字课,矫正学生的写字姿势,指导学生写字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很有必要。然而,低年级学生写字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如果教师不加以指导,或指导抓不着要领,会致使学生写字姿势随便,字写得不规范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那么,如何教学生写好字呢?笔者在长期的语文写字教学中总结了自己的做法,现与同行共勉。  一、观察字
期刊
摘要:数学实验是指为了获得某些数学知识,形成或检验某个数学猜想,解决某类数学问题,学生运用有关工具(如纸张、剪刀、模型、测量工具、作图工具以及计算机等),在数学思维活动的参与下进行的一种以学生人人参与的实际操作为特征的数学验证或探究活动。它与理、化、生学科实验的共同点是有参与者亲身的实践、操作、需要对实验结果亲身的观察、实际测算,并根据实验实际出现的结果、提供的数据进行观察归纳、分析演算、猜想推证
期刊
初二第一学期期末的时候,一个女生放了学之后来办公室找我,非常真诚地问我:“老师,离中考还有一年半时间,我怎么样才能把英语学好?”听到这个问题,我既惊讶又欣慰。  驚讶是因为据我了解这个女生一向不喜欢英语。初一开学刚接手这个班级时,为初步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我了解过班里每个学生小升初的英语成绩。这个女生的成绩让我印象尤为深刻。她的语文和数学科目成绩都不错,尤其是数学,但英语成绩却只有二十几分。当
期刊
一、阅读朗诵,品味感悟,加深理解  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训练与培养学生阅读与理解的能力。其中,朗读是阅读的重要形式之一,它通过眼、脑、口等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将无声、静止的语言变为有声、灵动的语言。尤其是有效朗读与文字语言、思想情感紧密相连,需要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交流对话,激活已有的经验与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这就增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文章的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摒弃琐碎的讲解,以诵读带动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诵读,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分析、鉴赏语言的前提,是积累语言、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诵读,必须加强学生诵读习惯的培养。  一、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  古人十分重视诵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诵数以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