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突出教育“明理”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ks1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心理理论认为,只有建立正确的道德认识才能产生良好的道德动机,也就是说“明理”是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只有“明理”明得透,“激情”才能激得真,“导行”才能导得实。小学思想品德教材中出现的道德观点和道德概念大多浅显易懂。然而教师只是机械地传授,粗疏地讲解,仍然难以达到“明理”的目的。“明理”不是指简单的知晓,而是要透彻的领悟,要使学生真正透彻地领悟,就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一步一步地引导。
  一、设置悬念,激发“明理”欲望
  悬念本来是文学作品、影视、戏剧中为吸引读者、观众而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联系实际,巧设悬念,能较好地激发学生“明理”的欲望。如在教《珍惜集体荣誉》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星期一下午学校进行卫生大扫除检查评比,当检查人员来到四(2)班门前时,王小红发现墙角还有垃圾未倒,连忙用畚箕遮住;后墙上的几点墨水眼看就要被发现,李小华眼疾手快,赶紧用身体去挡祝结果他们班得了“最清洁”。第二天晨会上,老师却出人意料,严厉地批评了他俩。这是为什么呢?他们错在哪里呢?怎样才算珍惜集体荣誉呢?这样一问,造成悬念,学生产生了学习主动性,“明理”的欲望油然而生。
  二、创设情境,放缓“明理”坡度
  道德情感是道德品德内化的动力。《大纲》明确指出思品课要以情感人,情理交融,以情载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因此,创设一定情境,可以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为帮助学生“明理”作铺垫。常用的方法有:讲故事、听录音、看幻灯、演小品等。如教学《学习、做事讲效率》时,学生光从书上的例子中寻找如何讲效率的答案比较困难,我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在两张课桌的桌面上乱七八糟的放满了书本、文具。我请两名同学上台整理一下(让一个同学事先进行训练),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我喊开始,按下了秒表,教室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只见经过训练的那位同学先打开文具盒,把零散的橡皮、小刀、铅笔等小件物品迅速放好,接着把书一本一本摞好,最后再把作业本从小到大收拾起来,动作麻利快捷,有条不紊,看看时间,才用了45秒;另一位同学则洋相百出,书本、作业本一起收,中途才想起分类,又不小心把橡皮碰到地上,忙得头上冒汗,足足用了一分多钟才把散乱的东西整理好。学生们看得很过瘾,自然而然地明白做事讲效率除了要全神贯注、集中精力外,还应采用科学的方法。
  三、讨论辨析,增强“明理”感受
  理越辩越明。思想品德教材中的一些道理如果只是凭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印象仍不会太深。只有让学生自己介入其中,畅所欲言地谈观点、说看法,理才能明得透。如在教《拜佛不灵》时,我让学生围绕三个问题进行讨论:(1)奶奶为什么带“我”去拜佛?(2)佛祖为什么不能保佑“我”身体健康?(3)要想身体健康、成绩优良,该怎么办?通过讨论,逐步引导学生明白“佛祖”是不存在的,拜佛是一种迷信活动。奶奶相信迷信,是因为她没有文化知识。要想身体健康、成绩好,必须肯锻炼、勤学习。从而进一步认识到,要想人生旅途一帆风顺,靠相信迷信是没有用的,只有勤奋学习,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懂得许多科学道理才行。
  四、当堂演练,强化“明理”效果
  “明理”的目的是为了“导行”,对道理的理解只停留在口头上和字面上是远远不够的。教学实践证明当堂演练,能促进道德观点内化,强化“明理”效果。如教学《要有警惕性》接近尾声,我用幻灯打出两幅图:一幅画的是一个小朋友手拿一个钱包,面对前来认领的失主,显出一副无所适从的样子;第二幅图画的是一扇门,门里有一个小朋友,满脸惊诧,屋外是一个陌生人在敲门。我让学生为画上的这两个小朋友解围,许多同学踊跃举手,献计献策。这样一来“要有警惕性”在学生头脑中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如教《批评别人要诚恳》时,我安排一个同学上台演一个在公共场合乱抛果皮的细节,分别请四个小组派代表上来批评,假戏真做,妙趣横生,个别同学不光批评的语气诚恳,表情态度也很诚恳,令人信服。
  总之,在“明理”的过程中,要运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辨是非,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讨、去分析,从而使他们自己能够透彻地领悟。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祁家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不仅能反映出其语文功底,是其语文综合素质的具体表现,也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然而,不少初中学生写作能力很差,提起作文头就疼,常常把作文叫做“憋文”。写作文大多是为了完成任务,到处去“借鉴”别人的作品,东拼西凑,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有新意的文章更是少之又少。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已迫在眉睫。  初中学生大脑渐
期刊
[摘要]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基础性、重要性的地位。本论文以当前就业形势与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为背景,以“本原性问题驱动”研究型教学模式、元认知理论为基础,探讨“本原性学科问题驱动”的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模式。  [关键词]离散数学 本原性学科问题 教学模式    一、新形势下的离散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研究型教学从18世纪开始就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关注,20世纪
期刊
[摘要]通过分析目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坚持专业与职业兴趣与热爱的长期性教育、现代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与平台构建、创新实践培养平台的系统化开放管理及网络化教育,完善创新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等有效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工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 大学生 创新 实践能力    能力是人们在认识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工程硕士教育事业的发展及全球工程硕士质量保障运动的日益深入,教育评估成为促进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行政管理改革、推动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抓手之一。本文对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评估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欧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标准的宝贵经验,创造性的设立了中国工程硕士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以期保证工程硕士的教育质量水平。  [关键词]工程硕士 评估 外部质量保障体系    工
期刊
[摘要]随着《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成为许多教育专家和广大一线教师的普遍关心的话题。本人认为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关键必须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和前人的经验谈谈如何通过有效备课达到提高课堂的效率的目标。  [关键词]备课 效率 提高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教与学领域
期刊
[关键词]语文教育 急功近利与升学率 局限性 泛语文化     我是一位在基层执教八年的教育工作者,期间正逢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学习与实践应用。但似乎收效甚微,尤其令人担忧的是语文教育,实在是让人痛彻心扉。人们对语文教育和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在急功近利与升学率的紧密结合之下,语文教师自身又被“应试”所绑架,难以放开手脚。语文教育与其他科目的教育相比更为尴尬。于是社会上出现了“泛语文化”
期刊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现代社会正在步入信息时代,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刻不容缓。小学生阅读能力尚在形成阶段,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总结课堂上所学到的阅读方法,提供适合其阅读的读物,创设真实、生动、有趣的阅读环境,激发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一、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课外
期刊
[摘要]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以后很难适应社会和单位的需求,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满足社会对外经贸人才的需求,我们需要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本文首先介绍了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弊端,其次从理论角度介绍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理想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出需要对现有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的结论。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 “123”人才教学模式 “以证定课”   [中图分类号]G4[文
期刊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年的语文教学更让我充分认识到,兴趣不但是最好的老师,还是最好的向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得到激发,就能唤起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主动投身于学习,从而达到忘我乐学的境界。随着兴趣的产生,他们的学习意愿也在发生改变,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变到“我要学”的主动状态,使学习不再成为负担,反而是一种享受,乐在其中。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善于抓住契机,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那么,他的学生
期刊
[摘要]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善于学习和运用音乐教学中已揭示的教学规律去指导教学实践,还要用科学的方法去开展教学艺术的研究,从而达到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提高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 音乐课 兴趣 教学模式    一、激发音乐学习的趣味  音乐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间知识的交流,同时也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