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议程”处理突发事件

来源 :班主任之友·中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ianhua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才刚下课一两分钟,班长就火急火燎地跑来报告:“老师,不好了不好了,狄又在那儿折腾了,你快去楼下看看,他不顾其他同学劝阻,非要爬上自行车棚顶拿书。”我大吃一惊,这可了得,一不小心就会危及生命安全。跟着班长火速下楼,班长一边走一边描述着具体情况。原来狄上数学课时,一如既往没有心思,无聊地在前座真的后背用手指画圈圈,虽被反复警告却仍然乐此不疲。到了下半节课还揪起了真的辫子梢,真无奈至极,恶狠狠地回头瞪眼,却遇上狄讪笑的脸,这可彻底把真激怒了。因此一下课,真就抓过狄的数学书狠狠扔出窗外,书自由落体到了自行车棚顶。而狄也不恼,屁颠颠冲下楼,爬墙,攀车棚,取书。我一边听,心里一边抱怨着。当冲下楼看着狄在车棚顶一副逍遥自在的样子,我气急败坏,铁着脸把狄吼下来。看着狄仿佛做成了啥大事似的挂着些许微笑的脸,我的头隐隐发疼发胀。真不依不饶地跟在我后头,反复颠三倒四说着相同的话:“老师,你把他放教室最后吧,我真的受不了了。一节数学课,都浪费了,今天我啥也没听到,只顾着生气了。”我摆摆手:“知道了,你先把事件提交到班级合议记录本吧,在班级进行合议时我们一起慎重处理,在合议之前大家都先冷静一下。”转头愤怒地瞟了狄一眼,丢下一句:“敬请你安分点,好好想想同学们对你一次次地原谅和接纳!”
  开学一个半月以来,狄总是干扰周边同学(尤其是在数学课上):要么像今天这样在前面同学的背后涂涂画画,弄得人家心烦意乱;要么喃喃自语不断地重复老师说的话,让同桌不堪其扰;要么一节课桌椅吱吱哑哑制造出扰乱课堂的噪音;要么一次次跑来办公室跟我报告这报告那,即使平安无事。狄仿佛无视我与他每天的日记谈心和课后谈话,每次在谈话后都乐滋滋低眉顺眼地回答:“我知道了!”然后转过身又故伎重演。
  之前,每逢涉及狄的此类事件,在全班合议点评发表意见的环节,我总是引导其他孩子理解狄,尽量提出尊重的、友善的、合理的、有帮助的非惩罚性的解决方案企图来感化狄。但今天,我忍不住怀疑自己是不是大错特错,是不是太纵容狄了,以至于我们一步步地退让和关照让他更加肆无忌惮,并隐隐觉得:狄对于把他所做的不良事件放到全班讨论视为一种荣耀。
  事发后我一直陷在气愤烦乱的情绪中,放学前,我提出全班当天日记内容可就狄与真的冲突事件及狄爬车棚顶为内容,发表各自的看法,以备明天班级合议此事件时讨论得更充分、科学、全面。
  这样的延时处理是我惯常使用的。处理突发事件,要有一定的冷静期。一方面,事件发生当时最不适宜解决问题,因为人在生气的时候,接通的是“原始脑”——其选择只有“战”(争夺权力)或者是“逃”(后撤,并且无法沟通)。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人格中最早,也是最原始的部分,是冲动和欲望的贮存库,它按快乐原则行事,不理会道德等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避免痛苦。综上,突发事件后,当事者情绪未平复之时,不可能用“原始脑”做出理性的思考。另一方面,哪怕是非常有经验的老师,如果怀着气愤、抱怨的情绪来处理事件,都有可能说些损伤学生或令自己后悔不已的话。所以,处理突发事件,需有一段时间的冷静,直到能够理性思考时再解决问题才有意义,这也是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为人处世的一项重要技能。
  面对一些比较重要或者棘手的突发事件,我提倡要预留至少一天以上的冷静期。
  初中阶段,我觉得两天冷静期是比较适合的,超过三天就没有了即时性,也会让当事者等待太长而觉得不被重视而失望,同时,纷繁复杂的学校生活很容易把三天前的事件挤出学生的视野。如果是小学低年级,我则建议半天时间的等待就已经足够长。所以突发事件后,我只是让真把事件提交到“班级合议”记录本上,既给彼此一个冷静的时间,又悄无声息地作出了承诺:你的事我会郑重处理的。可以想见,当真怀着怒气在记录本上写完她的苦恼,并笃定不久就会被全班提出来讨论,这对她来说就已经是一种安慰。果不出所料,她在合议制度记录本上提交过事件后就平静地离开了,理性地等待班级合议的到来。
  第二天,我迫不及待地浏览全班学生的日记。让人紧张的是,全班几乎90%以上的学生对狄进行了讨伐(说实话,有些斥责之语和我内心的不满声如出一辙),有学生甚至罗列了开学以来狄同学一次次的无厘头之举。总之,对狄的表现,申明这次要换个路线,严格惩罚是大部分学生的心声。他们和我一样,开始怀疑之前对狄一次次原谅一次次善意帮助的意义所在!当然,在日记批阅时,我也在中肯有价值甚至在表达适当的不满词句上,都进行了一些特别标注:用波浪线一一划出,再在旁边画个简笔笑脸——以此暗示学生在放学前班级合议时可以重点发表该意见。与狄同一个小区的成在日记中提到了一些让我深感诧异的信息,也颠覆了我之前对狄所作出的一些判断。我根据学生们提供的信息,进行了更深更全面的再思考。古诗说“横看成岭侧成峰”,其实我只看到了小狄的一个面而已。这同时也提醒我,处理一些突发事件,仅凭老师个人“亲眼所见”,有可能并不为实,需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耳听八方”,要尊重当事人和他的同辈群体的独特意见。有句话说,学生才是最有能力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解决方式应“从学生中来,再运用到学生中去”。
  每天放学前15分钟的班级常规总结时间经常是我们班级合议时间,合议有八大议程:
  一、当事人陈述事情经过。
  二、目击者讲述所见所闻。
  三、当事人进行解释辩解或讲述困惑。
  四、全班同学点评并致力寻找非惩罚性弥补方案。
  五、班主任总结发表个人意见(尽可能客观中立,无须评判)。
  六、当事人挑选弥补或接受奖励方式。
  七、当事人反省并实施弥补。
  八、当事人相互道歉、握手或感谢。
  以下,我将按照我班“班级合议制度”的八大议程,来基本还原处理此次突发事件的过程:
  一、当事人陈述事情经过
  一般来说,我们在班级合议时,不会谈论一个不在场的孩子,但这件事有点特殊,且通过日记我知道班级原有的积极气氛有所打破,普遍存在对狄的一些不满情绪,我不想冒险让事情走向更难以处理的地步。所以,在班级合议时,我事先委托好数学老师,把狄支到了办公室。这次突发事件的讲述经过这一环节就少了一位主要当事人。也许是狄不在现场,另一当事人真把事情发生经过进行了畅快淋漓的描述,结束时还顺带补充了狄的其他令其烦恼的不良表现。   二、目击者讲述所见所闻
  这次事情,班里有两位目击者:狄的同桌和坐在后排的一位学生。他们如实地反映了当天上数学课的一些片段,基本和真的描述相吻合。
  三、当事人进行解释辩解或讲述困惑
  因为狄不在场,所以解释辩解环节略过,随后真反复表达了她的困惑,她的不满。微微地带着责备建议我是否可以把狄放在教室最后做一定隔离。
  四、 全班同学点评发表意见
  我始终认为班级合议中这一环节是最最重要的。它为班级每一个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去学会合作,学会相互尊重,学会专注于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向当事人责难,学生们完全有能力自己通过协商解决属于他们自己的问题。当然,我也会在合议时鼓励学生们提出尊重的、友善的、合理的、有帮助的非惩罚性的解决方案,以寻找弥补方案建立当事人的责任感为主。在头脑风暴时会产生许多有效且独特的解决方法,学生们一直被允许和鼓励发表意见,所以他们的想法会源源不断。最终,许多突发事件就在讨论中完满解决了。更多时候,我也发现,当学生们——无论是当事者还是参与讨论的其他学生,被倾听并被认真对待时,就有了更强的动力也同时获得了主人翁的感觉,会受到鼓励去维护他们自己参与制订或讨论得出的解决方案。让学生们共同发表意见还有一些其他好处,如经常进行这样的合议,我们会惊讶于孩子们在班会上学到的这种方式会被他们频繁运用于解决那些与他们自己相关的问题,这使得提交到班级合议的议事大幅减少。同时,学生们在平时生活中也学会了友善地表达,必要的倾听,沟通的技巧,开阔的思路,全面地思考。
  可是这一次,全班学生发表意见时,却不再那么友善、不再专注于非惩罚性的方案。我清楚地知道学生们有权表达不满也需要表达他们内心积攒起来的负面情绪。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还特意二次暗中阻止了与狄同一小区的成发言——他们需要解气,需要被理解,也需要适当的发泄(我也一样)。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静下心来想更多的解决方案。随着情绪的释放而集思广益出来的,是以下若干种具有些许惩罚意味的解决方案:
  1.把狄的桌子搬到教室最后面,不给其干扰其他同学的机会。
  2.扣除狄课后休息时间,让他去数学老师那补课,避免课间再次干扰其他同学。
  3.以天计算,如果狄课上再影响其他同学,则第二天课间禁足,取消课间休息。
  4.把家长叫来,全班表决通过,根据校规直接让其停课。
  ……
  等大家都说得差不多后,我默许了等待已久的成发言。我批阅过日记,我知道他的发言会带来些什么。他环顾教室四周,轻轻地问出了声:“同学们,你们认为狄一而再再而三地这样做,为的是什么?”有说他有点神经大条,有说他喜欢使坏,有答非所问说他从五年级开始就一直是全班同学的困扰,很不幸到了初中还是和他同班,天知道他到底为的是什么。成轻轻地自问自答:“可能是因为他,没有朋友。我和他是同一个小区的,大家在下面玩时,谁都不愿意和他玩,就像我们现在一样。说实话我也觉得他有点烦,但是他真的是蛮可怜的。”班级陷入了沉默。过了好久,一个学生站起来:“我小学和他同班,四年级下学期,他妈妈去世了。”接着就有学生说在体育课曾看到他拿着他妈妈照片定定地看。又陷入沉默……学生们也许是在想象狄没有妈妈的痛苦,或是想着狄没有朋友的孤单,或是他们内心的天平又开始往理解狄的一边倾斜,心中有的不再仅仅只是敌意……
  五、 班主任总结发表个人意见
  在学生发表意见的同时,我的情绪也波动着,思绪到处乱窜:难道我上次家访见到的是狄的后妈?为什么家访时他爸爸不和我说说家庭情况?四年级前狄失去妈妈时又是什么样的情况?他爸爸说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管理孩子,难道孩子如此作乱只是需要一些关注?随着学生们讨论激发的新信息,一个个问题在我头脑里盘旋。
  大家沉默了好一会,我说出了我的想法:“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找到合适的方法,看到大家如此认真地讨论,学习着如何解决问题,提出了各种意见,真的感觉很欣慰。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推测狄不是故意要这么折腾打扰我们,也许他需要的只是一些关注;因为如果他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的话,我和大家一样都没有想着要主动关心他。像昨天,我感觉他好像很乐意把这些惹我们心烦的突发性事件提交到班级合议程序上来,因为这样他就获得了最高的关注度。而且过去一个多月来,我们一直包容帮助理解他,也无意中强化了他的这些行为。站在他的角度讲,他会默默看已经过世的妈妈的照片,说明了他可能想找个人说说话,同时在家里他爸爸很忙,他也不和新妈妈交流,对他来说即使获得负面的一些关注,也总比在家没有任何关注要好。他用了很多不好的方式和我们交流交往,或许是因为他缺乏交朋友的技能,缺少群处的能力。他面临现在这样的困境,想来也许是因为家里没有人教他。所以,我提倡,我们每人献出一点主动正向的关注,也许他就反而不再这样了。当然,也许他仍然会隔三岔五干扰大家,但是我们已经理解这是他过去的很多特别经历造成的,理解到这是他已经用尽了所能想到的办法。我们这么去想的时候,自己的情绪也会好一点。”
  说完我的这些感想,我把合议程序又推回到“全班同学点评发表意见”环节,接着问道:“你们有多少人愿意再来试试帮助狄?”慢慢地,班里的好些孩子都举起了手,有些表示可以中午和他一起用餐,有些表示可以让狄多分担点班级的公益事,如排课桌椅来分散他的注意力,也有学生说课间做活动时可以集体叫上他,也有人说狄的作文很好,可以让他负责班刊培养责任感,也有人说把狄座位放置在教室的最后方,看起来好像要把他驱逐出去,但如果狄自己愿意控制自己,便可以向老师申请坐最前排的某个座位。
  这就是大家需要的幸福温馨的班集体!学生们是多么希望让狄好过一点,多么希望狄能加强责任感,多么希望狄能通过努力获得归属感,多么希望狄能用正确的方式获得他在班级应有的地位。
  六、 当事人自主弥补或接受鼓励(事后进行)   当然,班级合议流程的记录者对学生们所提的所有积极的解决方案也进行了整理。然后我们把狄喊回了教室。当着全班的面,我告诉他,在他去数学老师办公室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已经合议了昨天的事。我故意板着脸,让他猜有没有同学会愿意再帮助他时,他眼睛盯着脚尖说:“可能没有人再原谅我了。”我转过身,向全班挤了挤眼睛宣布:“放学!”然后告诉低着头的狄:“你整理好书包到我办公室来。”
  当他听说好多同学愿意帮助他,并已经准备好了一份建议清单让他选择时,他不敢相信地拿过了记录本。最终,他主动选择了调到教室后排(这和被胁迫被调到最后排有着显著的区别),他还说担心坐在第一排会影响大家,他更担心的是自己还是会在数学课上控制不住自己。另外,他还主动选择了课间帮大家排课桌的义务工作,我心想:这真的是一项可以和大家都接触到的好差事,更肯定了这就是可以获得正面关注的好方式。
  在这里,之所以要把建议交给当事人选择,是因为只有当事人才有可能结合自身资源,去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当突发事件中犯错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方案,而不是被指令去弥补做某件事,会极大地促进犯错学生的责任感的建立。鼓励犯错学生做出弥补是教会其用适合的方式建立责任感。
  七、当事人反省并实施弥补
  鉴于狄是作文能力比较强的孩子,我建议他回家对这次事件前前后后做出一份总结,突出心理活动。并嘱咐他把主动选择坐在最后一排的感受和想法写下来,还有对课间排课桌的新任务做一定的规划,争取做好来获得同学们对他的认可。他满口答应。接下来,我需要追踪的,就是狄有没有在第二天开始真正有效地去实施。
  八、当事人相互道歉、握手或感谢
  第二天,我看到狄主动把座位搬在了最后一排。在中午吃饭的空当,我把真喊到教室后,笑着说对他俩说:“来,你们握个手吧!”
  突发事件,让我们有机会带领学生们在不良行为中获得反思,建立责任感、习得群处能力和沟通技能。我一直认为,如果老师太严格和控制过多、管理过强,学生们将培养不出责任感。格伦博士的一本书中,提出了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所必需的“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其中五项是:1.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2.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3.内省能力强:有能力理解个人的情绪,并能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4.很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并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5.整体把握能力强:以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为后果。我认为,用“班级合议制度”来处理突发事件,使得班上的孩子有更多机会感受到自己被需要以及自己的重要性。同时,也发展了格伦博士所说的有能力的人所必需的感知力和技能。五年多来,无数次事实证明:每一桩突发事件都完全可以变成强大的成长资源。
  (江苏无锡市蠡园中学 陶春芳)
其他文献
那是教上一批孩子的事情。我像往常一样护送学生路队走出教学楼。刚出教学楼,眼前的一幕把我惊呆了:班里刚才报告去厕所的学生小田被一个学生紧紧追赶。还没等我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两人已相互揪住对方的衣领,厮打到一起。旁边已有孩子围观,谁也没法靠近他们。来不及多想,我疾步走到跟前:“住手!站好!”只见两双发红的眼睛依然怒视着对方,不肯放下手中的衣领。“放下手!马上站好!”我提高了嗓音。在我再一次的高声呵斥下
期刊
正午时分,学生食堂热闹非凡,排队长龙一条条。一个平头小个子,嘟着嘴巴,左右晃荡着,眼看就要到窗口了,却是按捺不住了,对着窗口师傅吼叫:“给爷们儿快点,别磨磨蹭蹭了!”打饭的师傅五十多岁,两鬓已经花白,这刺耳的话传到了老师傅的耳朵里。她停下手中的活儿,大声回嚷:“你这娃子,咋说话的,我比你妈年龄都大好多,你咋这么不懂礼貌!”小家伙也不示弱:“要你管!爷们儿愿意!”老师傅忍不住了,掂了个扫把就冲了出来
期刊
昨天晚上,宿舍扣分了,因为几个女孩子在熄灯之后讲话,被宿管老师逮了个正着。  我强忍着怒气,找她们谈话,她们却告诉我,谈话的不止她们几个,开“卧谈会”的现象几乎每个宿舍都有发生,只不过没被老师发现而已。私密的宿舍空间给他们带来了心理上的安全感,喜欢开“卧谈会”,我理解,但是深夜长谈必然会影响休息和健康。看事态的发展,堵,也堵不住;禁,也禁不了。怎么办?  利用班会课,我和孩子们一起商议。  开“卧
期刊
我曾用班级群议的方法对个别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那时我还没有给这种教育方式找到合适的名字,就沿用了毛主席的原话,美其名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当然,当时的工作重点在批评上,怕学生接受不了别人的批评,所以打了个烟幕弹。用班级议事的方式来教育学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可跨越的雷区,班主任们一定要多观察多思考,把准备工作做足。  首先,这个活动的开展要安排具体的时间。这个时间
期刊
一、事件回述  那天吃完午饭,就有一个孩子气喘吁吁地跑来叫我:“蒯老师,教室里出事了!”我赶紧跟他回到教室,眼前的一幕把我惊呆了:只见小A的课桌翻倒在地,撕破的本子、摔断的钢笔一片狼藉,他情绪异常激动;同桌小B正蹲在地上,整理自己的书包,其他孩子也正帮着他们收拾残局。两个孩子嘴里还不停地指责、争吵,直到我出现,他们才安静下来。  二、议事背景  再优秀的班集体都会有意外的情况出现,面对这种突发事件
期刊
高二文理分班,我接手了理科高二(5)班。开学不久,“与众不同、行为反常、爱惹事”的小朱便引起了我的注意。  任课教师多次向我反映小朱课堂上不服从管理,搞得左邻右舍不得安宁,每次说他还要反驳,导致无法上课,这样下去很容易和他发生冲突……我曾试图和他交流,但每次都以我的一言堂收场,自然是我败下阵来,他涛声依旧。  果不其然,一次上课时小朱就和历史老师顶上了。班长赶紧到办公室向我汇报,我匆忙赶到教室及时
期刊
刚接这个班时,对学生不了解,分组的事就没有提上班级议事日程,完全由学生自由组合。过了一段时间,在相处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的矛盾也接二连三地出现了。为了“维护稳定”,更为了充分发挥小组管理和学习的积极作用,重新分组很快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虽然在班级工作中免不了会“老师说了算”,但我还是更愿意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民主观念和主人翁意识,让他们“自己说了算”。十来岁的小学生正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年龄阶段,“自己说
期刊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与河北衡水中学打了一场口水仗。衡水中学以其近年来无与伦比的高考成绩引起教育界高度关注,支持和质疑其管理模式的都大有人在。杨东平无疑属于后者,他写了一篇文章《假如我是衡水中学校长》发表于2014年11月11日的《中国青年报》,指出衡中现象背后是“应试教育对学校的异化,存在着从学校——培训中心——准军营——‘模范监狱’这样强度不同的光谱”。衡水中学马上回应,在学校网站首页刊
期刊
扎克是布鲁斯弟弟的孩子,出生在以色列。三岁的时候,全家搬回美国,临出发的时候,扎克的母亲突然变卦,拒绝回美国,她扔下了丈夫和三个孩子,一个人留在了以色列。这个决定给两个家庭带来伤害。随着孩子长大,伤害逐渐显现出来。回美国之后,扎克的父亲一个人无法照顾几个孩子,于是决定和哥哥布鲁斯一家生活在一起,组成一个大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交给嫂子萨利负责。  生命的神奇——厌学生扎克  扎克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可
期刊
学生议事不可能集中很多时间开会,顶多就是课间休息十分钟。但一个问题十分钟解决不了,该怎么办?在实践中学生们发现,我们可以像切苹果一样,把一个小时切分成五个“八分钟”,每个课间“吃”完一个阶段,一小块一小块地进行,时间还剩下二十分钟呢!  这议事的五小块“苹果”,究竟如何吃呢?  第一块“苹果”:提议——八分钟征集议题  “每周一议”是我们班常规议事时间,主要解决日常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正式议事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