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涵盖了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技能等各种创新创业综合素质的教育,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学科交叉性强。因此,如何紧密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一套适应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求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化工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方案,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19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推动双创升级,着力促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1]。目前,创新创业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动力,着力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高校如何落实改革目标、对接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成为现阶段开创教育体系新局面和人才培养新格局的紧迫课题。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仍有很大改进空间[2],包括创新创业意识[3]、课程设置[4],创新创业师资力量[5]、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度[6]等。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教学需求。本文针对目前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化工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设计,使创新素质、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一、课程体系的设计和构建
(一)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设计和优化课程体系
以工程认证理念和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调整模块,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注重核心能力的培养。以创新创业为导向设置课程体系,强化通识课、专业基础课、平台课、方向课、选修课和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关联,进行课程体系重组。在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和运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针对专业优势和特色进行查找,明确优势和不足,对培养模式进行重复删改,持续调整课程体系。
(二)以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为抓手设置教学方式
首先,在实践教学中,鼓励教师对原有的实践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深入挖掘各专业特色,紧密联系市场对专业的需求,开设创新创业的实训环节。其次,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案例教学、O2O模式、项目驱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再次,鼓励任课教师使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课程教学,如慕课、在线课堂、在线资源库、仿真软件等基本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最后,推进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将那些自身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组织起来成立创新小组,配备专业导师和创业导师进行创新能力培养,及时发现学生想法中的闪光点并加以正向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同时能够激发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热情。
(三)以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为目标设计和优化教学内容
首先,通过专家座谈、企业参与、学生反馈以及课程组研讨等形式,对具体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细化设计,形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内容涵盖毕业要求指标,与培养目标中的核心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相呼应的,可操作可评价的课程体系。其次,根据优化后的课程目标,细化课程大纲内容,如课程描述、教学定位、案例设计、知识点与学时分配等。再次,将课程内容细化为单元教学,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具体化、教学环节和教学思路系统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灵活化、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综合化。
(四)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根本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融共进
不能简单地将“思政教育”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思政教育应该包括科学精神、人文素养、逻辑判断,对世界的正确认知和理解。应根据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来确定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点,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理论知识、实践动手能力等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大学所有课程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要把品德培养、素质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将“诚信”“务实”“求真”的科研精神和道德素养作为德育元素融入到专业知识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杜绝数据篡改、学术造假等不良行为[7]。要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并非易事,需要选择贴切且有深度的教学案例,以“盐溶于汤”的形式呈现在课堂教学中,避免生拉硬套,牵强附会。
(五)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制定新的考核模式
创新考核机制和考核手段,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跟踪与评估,建立教学效果长期评价模式,在考核内容上增加工程应用及创新方面的考核。在培养方案中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行为予以鼓励,鼓励任课教师采取新的考核模式,学生的创新创业过程评价可以折合成课程学分。
二、结语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要充分遵循教学规律,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环节更好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创造力、发挥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2019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18, 12:16-19.
[2]崔伟,施卫,韩冰源.基于OBE理念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0,21: 80-81,84.
[3]梁华,王莎,唐佳.“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人才培养, 2019,10:84-85.
[4]车力木格.“互联網+教育”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 2020,9:165-166.
[5]韩瑜.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0,10: 78-79.
[6]宋根壮,韩伏彬. 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新探——以衡水学院为例[J].衡水学院学报, 2018,1:79-82.
[7]许彬,谢胜旺,李斌,李杰.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实验设计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农产品加工,2019 (19):119-120.
作者简介:
李佳(1978,6-),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GJB1320123)
关键词: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19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推动双创升级,着力促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1]。目前,创新创业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动力,着力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高校如何落实改革目标、对接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成为现阶段开创教育体系新局面和人才培养新格局的紧迫课题。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仍有很大改进空间[2],包括创新创业意识[3]、课程设置[4],创新创业师资力量[5]、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度[6]等。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教学需求。本文针对目前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化工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设计,使创新素质、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一、课程体系的设计和构建
(一)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设计和优化课程体系
以工程认证理念和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调整模块,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注重核心能力的培养。以创新创业为导向设置课程体系,强化通识课、专业基础课、平台课、方向课、选修课和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关联,进行课程体系重组。在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和运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针对专业优势和特色进行查找,明确优势和不足,对培养模式进行重复删改,持续调整课程体系。
(二)以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为抓手设置教学方式
首先,在实践教学中,鼓励教师对原有的实践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深入挖掘各专业特色,紧密联系市场对专业的需求,开设创新创业的实训环节。其次,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案例教学、O2O模式、项目驱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再次,鼓励任课教师使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课程教学,如慕课、在线课堂、在线资源库、仿真软件等基本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最后,推进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将那些自身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组织起来成立创新小组,配备专业导师和创业导师进行创新能力培养,及时发现学生想法中的闪光点并加以正向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同时能够激发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热情。
(三)以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为目标设计和优化教学内容
首先,通过专家座谈、企业参与、学生反馈以及课程组研讨等形式,对具体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细化设计,形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内容涵盖毕业要求指标,与培养目标中的核心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相呼应的,可操作可评价的课程体系。其次,根据优化后的课程目标,细化课程大纲内容,如课程描述、教学定位、案例设计、知识点与学时分配等。再次,将课程内容细化为单元教学,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具体化、教学环节和教学思路系统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灵活化、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综合化。
(四)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根本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融共进
不能简单地将“思政教育”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思政教育应该包括科学精神、人文素养、逻辑判断,对世界的正确认知和理解。应根据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来确定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点,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理论知识、实践动手能力等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大学所有课程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要把品德培养、素质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将“诚信”“务实”“求真”的科研精神和道德素养作为德育元素融入到专业知识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杜绝数据篡改、学术造假等不良行为[7]。要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并非易事,需要选择贴切且有深度的教学案例,以“盐溶于汤”的形式呈现在课堂教学中,避免生拉硬套,牵强附会。
(五)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制定新的考核模式
创新考核机制和考核手段,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跟踪与评估,建立教学效果长期评价模式,在考核内容上增加工程应用及创新方面的考核。在培养方案中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行为予以鼓励,鼓励任课教师采取新的考核模式,学生的创新创业过程评价可以折合成课程学分。
二、结语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要充分遵循教学规律,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环节更好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创造力、发挥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2019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18, 12:16-19.
[2]崔伟,施卫,韩冰源.基于OBE理念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0,21: 80-81,84.
[3]梁华,王莎,唐佳.“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人才培养, 2019,10:84-85.
[4]车力木格.“互联網+教育”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 2020,9:165-166.
[5]韩瑜.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0,10: 78-79.
[6]宋根壮,韩伏彬. 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新探——以衡水学院为例[J].衡水学院学报, 2018,1:79-82.
[7]许彬,谢胜旺,李斌,李杰.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实验设计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农产品加工,2019 (19):119-120.
作者简介:
李佳(1978,6-),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GJB13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