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因施工管理不健全,施工技术限制,使得工民建土木发生许多质量问题,埋下诸多安全隐患。混凝土施工技术严重影响了土木工程质量,因此,必须加强混凝土质量管理,强化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提升混凝土施工水平,进而确保土木工程的整体质量。本文主要对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各建筑施工单位应保证施工中每项施工技术严格落到实处,这不仅可从根本上确保施工的质量,而且可使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更加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只有不断完善及改进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并将其管理水平提升至更高的平台,施工的每一个相关主体则应共同努力,才能使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变得更科学、更先进。
一、混凝土材料的技术选择
从混凝土材料的角度看,水、骨料和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构成物,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水平,预防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通病要从材料选择上加以控制,在具体的混凝土施工中应该做好如下的技术选择与控制。
1、水的选择
水的清洁度是选择水的核心,由于混凝土成分复杂,具有杂质和污染物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在没有处理的前提下,将不能在混凝土施工中应用。这些污染水中可能会含有杂质,还可能会出现酸碱度超出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求,这会引起混凝土凝固過程中出现其他理化反应,降低混凝土强度与质量。在混凝土施工中应该选择合格的水源,要对水体的污染物和酸碱度进行检验,以确保混凝土能够达到规范的强度和质量。
2、水泥的选择
水泥是混凝土构成的最主要材料,水泥的种类、标号不同,混凝土凝固的时间和形成的强度也存在很大的区别,如果出现水泥选择的错误,则会给混凝土结构的功能形成带来影响。在混凝土施工中,应该根据土建工程的设计选用规范厂家生产的合格水泥,同时要注意水泥的类型、标号和生产时间,这样才能做到对混凝土质量的保证,同时也才能够做到对材料和成本的有效控制。
3、骨料的选择
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结构材料,骨料如果出现含泥量、径级、形状、理化性能方面的问题,则会出现对混凝土结构强度、形状、结构的影响,进而使土建工程的设计目标难于完成。在选择骨料的过程中要重点控制骨料的技术要点,特别要对含泥量、理化性能和径级等关键参数加以强化,以确保土建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
二、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1、混凝土的配制
在配制混凝土的过程中,通常会因混凝土的生产方责任意识较弱,或者其技术的局限性等因素,导致其生产的混凝土将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致使不能够更好的满足于土木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要求。因此,在混凝土的配制比例方面应根据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予以严格要求。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强度可对土木工程竣工后的建筑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但混凝土的强度大小取决于生产者对混凝土的配制比例,因此,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配置的比例应按照标准范围合理设计,尽可能的保证其合理性、准确性及科学性。除此之外,在调配混凝土比例的实验过程中,应以经济的最大化为前提,追求合理性及科学性,从而更好的满足于土木工程建筑的需求和竣工之后的工程耐久性,因此,工程施工方对提交的实际材料,应予以严格抽检与对比程序,以确保土木工程工作的有效性及合理性。
2、混凝土的拌制
混凝土的拌制对土木工程项目的建设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混凝土的施工者需对搅拌混凝土的相关材料予以反复核算并严格控制。在每一项土木建设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都需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然而,对于混凝土的拌制这项操作,少数搅拌混凝土的相关工作人员由于缺乏一定的知识技术及相关经验,其无法正确的理解关于拌制混凝土的合理性、科学性,其中加水过多是最为常见的问题。若在搅拌混凝土时加入的水量过多,则会出现多余水分,当混凝土变硬后,剩余水分将极易变成水泡,而当水泡被蒸发后,混凝土将会形成大量的水封,从而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因此,拌制工作人员在进行混凝土的拌制操作时,需全面掌握关于如何控制水量等基本技能,并准确掌握搅拌的时间,从而提升混凝土的性能,并在土工工程施工中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
3、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的运输也是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在运输过程中耗费太多的时间,则很容易出现离析或初凝现象,因此,若想要缩短混凝土的运输时间,运输司机可尽可能的将路程缩短。一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施工方可以在浇筑混凝土的附近找一个适合于混凝土的拌制地点,从而有利于混凝土的快速运输,特别是对于以滑模施工的无缝浇筑而言,比运输混凝土的要求上更高,其中包括浇筑混凝土期间绝不可中断对混凝土的供应,且在运输的方法上,也具有一定的要求。通常把混凝土的运输种类分为三类,垂直运输、楼面运输、平面运输。楼面运输的主要方式为双轮手推车;垂直运输则具有更多的方法,如混凝土泵的运输、井架的运输、快速提升架的运输等;而平面运输则主要采用自卸汽车和混凝土运输车。
4、做好混凝土的浇灌工作
4.1混凝土浇筑前检查
混凝土浇筑前应该对重点部位进行检查,特别对于钢筋笼结构、垫块分布、模板结构等重点环节要加强检查,要避免模板、支架、钢筋、垫块出现位置移动,防止混凝土结构出现挪位、扭曲和变形,以此来确保浇筑过程的速度与质量。
4.2混凝土浇筑前处理
应该在混凝土浇筑前做好底部的处理,一般是在浇筑面试验铺筑与混凝土相匹配的砂浆,以此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同时,对混凝土存在的毛边、凹凸部位进行处理,以便提高混凝土浇筑后的稳定性。
4.3混凝土浇筑的关键环节
混凝土浇筑要以形成整体性的混凝土结构为出发点,因此,尽量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如果出现必要的间歇,则应该在尽量缩短间歇时间的基础上,确保先后浇筑混凝土结构的连续性。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设计采用预定的方式进行振捣,要控制振捣点的分布形式和振捣强度,避免过度振捣而产生离析问题。当采用分层下料进行浇筑时,应该根据设计进行严格的分层振捣,要将浇筑厚度和振捣强度控制于设计的范围内,不要出现厚度超标或振捣不足。
4.4混凝土浇筑的技术监督
应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设置专门的技术人员辅助检查和监督,要重点对模板、支架进行强度和外观检验,经常敲打混凝土浇筑部位的模板,以便能够对浇筑的过程和质量有严密的掌握。
三、混凝土的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工作中,养护是其结束后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由于水泥和水发生水化反应,致使混凝土凝结并硬化,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为了使混凝土更快更好的发生反应,首先应选择科学、合理有效的手段,创造适合于发生水化反应的良好环境。
若要使水化反应快速、充分的完成,并使凝结、硬化的速度加快,则有必要对过度吹风、干燥、暴晒等环境做好一定的防护措施,从而有效防止混凝土发生异常或裂缝遭受破坏,因此,当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完成时,为使其表面保持湿润,相关工作人员应及时做好洒水等工作,这样可防止因表面太过干燥而生成裂缝。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不可间断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而且养护期间养护的建筑表面需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应短于4周;洒水操作需于混凝土浇筑结束后8h~16h内进行;对于低塑性混凝土而言,在浇筑工作完成后应立即进行喷雾等一系列养护工作,然后再进行洒水等养护工作。
结束语
土木工程企业应该建立质量、进度、管理等方面的意识,要将混凝土技术灵活而全面地应用于工程施工的各个层面,使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水平得到提升,为全面提升土木工程质量、广泛提高工程效益做到技术方面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杨炜康,王智磊.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及配合比的优化[J].江西建材,2014,(06):82-83.
[2]邱文会,张新冉.建筑转换层混凝土施工中的注意事项分析[J].江西建材,2014,(06):109-110.
[3]马健.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问题及防治[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2):133-134.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各建筑施工单位应保证施工中每项施工技术严格落到实处,这不仅可从根本上确保施工的质量,而且可使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更加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只有不断完善及改进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并将其管理水平提升至更高的平台,施工的每一个相关主体则应共同努力,才能使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变得更科学、更先进。
一、混凝土材料的技术选择
从混凝土材料的角度看,水、骨料和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构成物,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水平,预防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通病要从材料选择上加以控制,在具体的混凝土施工中应该做好如下的技术选择与控制。
1、水的选择
水的清洁度是选择水的核心,由于混凝土成分复杂,具有杂质和污染物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在没有处理的前提下,将不能在混凝土施工中应用。这些污染水中可能会含有杂质,还可能会出现酸碱度超出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求,这会引起混凝土凝固過程中出现其他理化反应,降低混凝土强度与质量。在混凝土施工中应该选择合格的水源,要对水体的污染物和酸碱度进行检验,以确保混凝土能够达到规范的强度和质量。
2、水泥的选择
水泥是混凝土构成的最主要材料,水泥的种类、标号不同,混凝土凝固的时间和形成的强度也存在很大的区别,如果出现水泥选择的错误,则会给混凝土结构的功能形成带来影响。在混凝土施工中,应该根据土建工程的设计选用规范厂家生产的合格水泥,同时要注意水泥的类型、标号和生产时间,这样才能做到对混凝土质量的保证,同时也才能够做到对材料和成本的有效控制。
3、骨料的选择
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结构材料,骨料如果出现含泥量、径级、形状、理化性能方面的问题,则会出现对混凝土结构强度、形状、结构的影响,进而使土建工程的设计目标难于完成。在选择骨料的过程中要重点控制骨料的技术要点,特别要对含泥量、理化性能和径级等关键参数加以强化,以确保土建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
二、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1、混凝土的配制
在配制混凝土的过程中,通常会因混凝土的生产方责任意识较弱,或者其技术的局限性等因素,导致其生产的混凝土将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致使不能够更好的满足于土木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要求。因此,在混凝土的配制比例方面应根据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予以严格要求。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强度可对土木工程竣工后的建筑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但混凝土的强度大小取决于生产者对混凝土的配制比例,因此,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配置的比例应按照标准范围合理设计,尽可能的保证其合理性、准确性及科学性。除此之外,在调配混凝土比例的实验过程中,应以经济的最大化为前提,追求合理性及科学性,从而更好的满足于土木工程建筑的需求和竣工之后的工程耐久性,因此,工程施工方对提交的实际材料,应予以严格抽检与对比程序,以确保土木工程工作的有效性及合理性。
2、混凝土的拌制
混凝土的拌制对土木工程项目的建设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混凝土的施工者需对搅拌混凝土的相关材料予以反复核算并严格控制。在每一项土木建设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都需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然而,对于混凝土的拌制这项操作,少数搅拌混凝土的相关工作人员由于缺乏一定的知识技术及相关经验,其无法正确的理解关于拌制混凝土的合理性、科学性,其中加水过多是最为常见的问题。若在搅拌混凝土时加入的水量过多,则会出现多余水分,当混凝土变硬后,剩余水分将极易变成水泡,而当水泡被蒸发后,混凝土将会形成大量的水封,从而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因此,拌制工作人员在进行混凝土的拌制操作时,需全面掌握关于如何控制水量等基本技能,并准确掌握搅拌的时间,从而提升混凝土的性能,并在土工工程施工中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
3、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的运输也是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在运输过程中耗费太多的时间,则很容易出现离析或初凝现象,因此,若想要缩短混凝土的运输时间,运输司机可尽可能的将路程缩短。一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施工方可以在浇筑混凝土的附近找一个适合于混凝土的拌制地点,从而有利于混凝土的快速运输,特别是对于以滑模施工的无缝浇筑而言,比运输混凝土的要求上更高,其中包括浇筑混凝土期间绝不可中断对混凝土的供应,且在运输的方法上,也具有一定的要求。通常把混凝土的运输种类分为三类,垂直运输、楼面运输、平面运输。楼面运输的主要方式为双轮手推车;垂直运输则具有更多的方法,如混凝土泵的运输、井架的运输、快速提升架的运输等;而平面运输则主要采用自卸汽车和混凝土运输车。
4、做好混凝土的浇灌工作
4.1混凝土浇筑前检查
混凝土浇筑前应该对重点部位进行检查,特别对于钢筋笼结构、垫块分布、模板结构等重点环节要加强检查,要避免模板、支架、钢筋、垫块出现位置移动,防止混凝土结构出现挪位、扭曲和变形,以此来确保浇筑过程的速度与质量。
4.2混凝土浇筑前处理
应该在混凝土浇筑前做好底部的处理,一般是在浇筑面试验铺筑与混凝土相匹配的砂浆,以此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同时,对混凝土存在的毛边、凹凸部位进行处理,以便提高混凝土浇筑后的稳定性。
4.3混凝土浇筑的关键环节
混凝土浇筑要以形成整体性的混凝土结构为出发点,因此,尽量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如果出现必要的间歇,则应该在尽量缩短间歇时间的基础上,确保先后浇筑混凝土结构的连续性。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设计采用预定的方式进行振捣,要控制振捣点的分布形式和振捣强度,避免过度振捣而产生离析问题。当采用分层下料进行浇筑时,应该根据设计进行严格的分层振捣,要将浇筑厚度和振捣强度控制于设计的范围内,不要出现厚度超标或振捣不足。
4.4混凝土浇筑的技术监督
应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设置专门的技术人员辅助检查和监督,要重点对模板、支架进行强度和外观检验,经常敲打混凝土浇筑部位的模板,以便能够对浇筑的过程和质量有严密的掌握。
三、混凝土的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工作中,养护是其结束后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由于水泥和水发生水化反应,致使混凝土凝结并硬化,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为了使混凝土更快更好的发生反应,首先应选择科学、合理有效的手段,创造适合于发生水化反应的良好环境。
若要使水化反应快速、充分的完成,并使凝结、硬化的速度加快,则有必要对过度吹风、干燥、暴晒等环境做好一定的防护措施,从而有效防止混凝土发生异常或裂缝遭受破坏,因此,当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完成时,为使其表面保持湿润,相关工作人员应及时做好洒水等工作,这样可防止因表面太过干燥而生成裂缝。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不可间断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而且养护期间养护的建筑表面需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应短于4周;洒水操作需于混凝土浇筑结束后8h~16h内进行;对于低塑性混凝土而言,在浇筑工作完成后应立即进行喷雾等一系列养护工作,然后再进行洒水等养护工作。
结束语
土木工程企业应该建立质量、进度、管理等方面的意识,要将混凝土技术灵活而全面地应用于工程施工的各个层面,使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水平得到提升,为全面提升土木工程质量、广泛提高工程效益做到技术方面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杨炜康,王智磊.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及配合比的优化[J].江西建材,2014,(06):82-83.
[2]邱文会,张新冉.建筑转换层混凝土施工中的注意事项分析[J].江西建材,2014,(06):109-110.
[3]马健.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问题及防治[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2):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