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友爱教育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1192573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友好意识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最初体现,它是建立在分享、合作、尊重的基础之上的。友好意识是指在心理上具有接纳他人,友愛他人的意识和倾向性。帮助幼儿树立友好意识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对幼儿进行友爱教育。
  如今社会的孩子,都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日常生活中常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要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特别是小班新入园的幼儿,从家庭的个体,走到一个新的环境——幼儿园小班这一大集体中,其角色、生活内容、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而产生了众多的不适应感。如入园要家长陪伴,自控能力较差,为争抢玩具抓伤其他小朋友,爱咬人,入园哭闹等。针对这些情况,为了让孩子能尽快融入集体,和大家一起友好相处,逐步摆脱对成人的依靠,克服因环境改变而产生的“入学不适应症”,增强幼儿适应环境的能力,我们应该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小班幼儿进行同伴间的友爱教育。
  一、帮助幼儿适应新环境,熟悉新伙伴
  因为幼儿从家庭走出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中,不同性格的孩子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热情大方、无拘无束,有的则胆小拘谨、无所适从。为了让幼儿尽快熟悉环境,并逐渐适应环境,我们利用新生幼儿入园式活动、与大班孩子结对散步活动、“我与我心爱的花草一起成长”活动、混龄活动、班级户外活动等,让幼儿参观幼儿园,在他们渐渐消除了陌生感之后,我们又开展了一些如“猜猜我是谁”等活动,让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并在活动中试着与同伴接触,激发他们交往的愿望;又如晨间区域活动时让他们一起搭积木、玩玩具,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使彼此之间消除了障碍。
  二、“爱孩子”,以教师的良好行为来陶冶幼儿
  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幼儿总是以老师作为模仿效法的对象,老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幼儿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加里宁有这样一段话:“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前,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窥伺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做幼儿的良好榜样,以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严谨持重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幼儿,启迪幼儿,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
  教师的爱是对幼儿进行友爱教育的前提,每个幼儿都渴望能得到我们老师的爱与关注。幼儿喜欢我们,那是因为我们满足了幼儿的被人爱与关注的需要。在我们的工作中发现,幼儿喜欢我们老师,那是因为“她打电话叫我妈妈来接我”“她给我梳头打辫子”“她常摸我的头”“她说她喜欢我”“她上课看着我笑”“她去过我家”“我尿裤子后,X老师帮我换。”“我不喜欢X老师,因为我叫她,她不应我。”“我不喜欢X老师,因为她骂过我。”“我喜欢X老师,因为她经常对我笑,还经常弯下腰来跟我说话。”我们的行为,有些是有意的,有些是无意的,但在幼儿的眼里却是对他们的关注和爱。我们要想得到幼儿的爱戴,那我们就应该经常对幼儿表示我们对他们的爱与关注。
  三、培养幼儿对他人的友好意识和行为
  游戏是幼儿最乐意参加的活动,但由于在家独来独往惯了,加之缺乏自控能力,游戏中就常会出现一些矛盾,如独占玩具、争抢吵闹、不遵守规则等,我们利用一些主题活动如玩具大家玩,让幼儿懂得玩具是大家的不能抢,并通过看图讲述“我和你一起玩”等,开始学着和同伴一起来游戏,不争抢,并通过“有礼貌的好宝宝”这一主题,学习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在游戏中,让幼儿试着学用,在学用、学讲的活动中,让幼儿友好的交往。
  此外,我们还努力抓住“随机教育”这一契机,通过日常生活的各个途径,引导幼儿发现周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好人好事的同伴,并向他们学习;对于那些攻击性极强的孩子,我们也努力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所取得的进步加以表扬。
  由于家庭环境不同,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同,幼儿的性格习惯不同,因此幼儿的友爱行为表现有着个体差异,为了使全班幼儿都具备良好友爱的意识和行为,我们及时挖掘幼儿的闪光点,以点带面,促进全班幼儿共同进步,如我班有一位调皮的小男孩叫吴明恢,但他却乐意帮助他人,帮他们穿衣服,帮老师整理玩具。我们及时发现幼儿的长处,并在全班幼儿面前树立榜样,知道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使幼儿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享受到合作带来的方便与快乐。
  四、家园配合,使幼儿的友好行为成为习惯
  在一日活动中,我们让幼儿学习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在幼儿进行交往的同时,提醒他们说话要礼貌、谦让,行为要文明。
  在幼儿园教育的同时,我们还利用“家园联系栏”让家长积极配合,通过家访、随访、电话联系等形式,与家长沟通,针对幼儿的特殊情况,争取家园同步教育,采取一致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友爱教育”落到实处。
  通过座谈、随访、校讯通等途径,向家长宣传“友爱教育”这方面的知识,使家长转变观点,以重智力开发为重视孩子行为习惯,特别是独生子女。如小朋友,在家常常说一不二,而且没有关心他人的意识,经过家访,家园配合后,家长逐步对他进行友爱意识的教育,让他学着帮别人做些锁事,如拿本书,搬个椅子,给大人拿双拖鞋等。
  通过培养,幼儿已从开学的独来独往逐渐学着与同伴交往,并在交往中能做到友爱、谦让,但有许多不足之处,如礼貌用语的使用还不够确切等,需进一步加强,以期使每位幼儿都有一个大的进步。
其他文献
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如何在灵性与秩序之间找到平衡点,让他们既能保持那份童真,又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在不断地读书学习中,慢慢摸索,慢慢探寻。目前来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是个不错的办法。那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自学兴趣与能力的一种有限途径,很多学校和老师都在探索、尝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关键是组
期刊
家庭和幼儿园同样担负着教育儿童的职责,家长是幼儿园老师的合作伙伴,积极有效地开展家长助教活动,能够促进家园联系,为家长和老师搭建一个互动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更好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自从家长助教活动开展以来,我园共有30余名家长报名参加了家长助教活动,刚开始,他们对“家长助教”不太理解,以为只是来充当活动的被动配合者。但是,通过两次培训后,他们认识到了家长助教活动意义重大,家长助教活动是一项任重而
期刊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的生活情景,让地理知识贴近生活,让学生感悟到地理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需求。生活经验是学生自己的实践检验过的感性認识,是学生最为可信,也是最能从浅显中见深奥,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材料。教学时及时联系生活可使教学内容变得亲切可感,使难点易化。地理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让地理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喜欢的
期刊
人类的绘画能力从一出生就有,大家都有描绘眼前所看及心里所感受的诉求和能力。国外很多自闭症的儿童和成人患者有不少是以绘画作为治疗手段的,他们都没学过画画,但每每有很多惊人的画作。而文字,是抽象的文字符号。它不象视听艺术那样直接诉诸于人的感官而且借助于想象进行再创造。目前绝大多数的中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他们对形象的记忆能力比抽象的东西强得多。因此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多种感觉的感知材料、丰富多
期刊
1.课堂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不但能加强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個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并且能提高学习成绩。  2.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善读,不仅要乐于读书,而且要会读书  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有的文章要精读,要一个字一个字地细读,自己品味。要善于从选材立意,布局
期刊
近年来,农村里越来越多的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只能交给爷爷奶奶管护。在我所人教的班级里共有29名学生,期中就有24名留守儿童。由于长辈的过分宠爱,养成骄横、自私,在教室里爱打伙伴,拖欠作业等多种不良现象。像这样的留守儿童有很多,加之小学生正是生性好动的时期,自控能力差,遇事缺乏自信,不善与人交流,自律能力差,普通表现为学习观念淡薄,学习成绩滑坡,成为所谓的“后进生”。那么,作为一名农村的教育工作者,一
期刊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指导下,追求教学方法和体例的创新,一直是我们在幼教实践活动中的不懈追求。我们认为,依托大量的教学实践,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反思总结,是能在教学方法上推陈出新的。传统意义上的幼儿游戏材料开发,我们基本走的是两条路,即教师开发和幼儿自主开发。前者对材料的开发投放,完全是站在教学的基础之上,其依托的是成人化视角和标准,并不一定能完全满足幼儿游戏的现实需要。但是如果让幼儿随
期刊
今年高考(新课标)的压轴题是一道滑块滑板叠加模型,分值为20分,所占的分值比重较大。這种试题涉及到两个物体,相互接触面间都存在摩擦力,是一个多过程问题,还结合了图象,使得问题难度上升,综合性强。  解决这样的问题,要注意几点:第一,要做好受力分析,分析每个物体的受力情况,特别是要注意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正确判断摩擦力的方向。第二,要注意两个物体间的摩擦力在两个物体相对静止时会发生
期刊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是个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更需要强化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工作。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我们的认识和做法。  一、丰富社会实践活动,扩大交往范围  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在与成人或同伴的共同活动、相互交往、相互影响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幼儿的直接经验越丰富,种类越多,他们所接受和贮存的社会领域的概念就越多,就越有助于孩子社会性发展,因而实践活动和多方位、多层次的交往至关重要。为此我们有目的、有
期刊
一、本课题选题背景、意义和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本课题研究所要达成的目标  (一)选题背景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用怎样的一个角色才能把新课程的理念体现于教学中,已经有了不少结论,诸如,学习指导者,教学研究者,行为规范的示范者等。但实施新课改多年来,一些边境地区学校,由于受历史、自然条件以及学校教育设施、教师素质、学生素质等因素影响,课改成效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距甚远。教师与学生之间还保持着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