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友好意识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最初体现,它是建立在分享、合作、尊重的基础之上的。友好意识是指在心理上具有接纳他人,友愛他人的意识和倾向性。帮助幼儿树立友好意识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对幼儿进行友爱教育。
如今社会的孩子,都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日常生活中常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要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特别是小班新入园的幼儿,从家庭的个体,走到一个新的环境——幼儿园小班这一大集体中,其角色、生活内容、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而产生了众多的不适应感。如入园要家长陪伴,自控能力较差,为争抢玩具抓伤其他小朋友,爱咬人,入园哭闹等。针对这些情况,为了让孩子能尽快融入集体,和大家一起友好相处,逐步摆脱对成人的依靠,克服因环境改变而产生的“入学不适应症”,增强幼儿适应环境的能力,我们应该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小班幼儿进行同伴间的友爱教育。
一、帮助幼儿适应新环境,熟悉新伙伴
因为幼儿从家庭走出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中,不同性格的孩子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热情大方、无拘无束,有的则胆小拘谨、无所适从。为了让幼儿尽快熟悉环境,并逐渐适应环境,我们利用新生幼儿入园式活动、与大班孩子结对散步活动、“我与我心爱的花草一起成长”活动、混龄活动、班级户外活动等,让幼儿参观幼儿园,在他们渐渐消除了陌生感之后,我们又开展了一些如“猜猜我是谁”等活动,让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并在活动中试着与同伴接触,激发他们交往的愿望;又如晨间区域活动时让他们一起搭积木、玩玩具,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使彼此之间消除了障碍。
二、“爱孩子”,以教师的良好行为来陶冶幼儿
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幼儿总是以老师作为模仿效法的对象,老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幼儿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加里宁有这样一段话:“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前,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窥伺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做幼儿的良好榜样,以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严谨持重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幼儿,启迪幼儿,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
教师的爱是对幼儿进行友爱教育的前提,每个幼儿都渴望能得到我们老师的爱与关注。幼儿喜欢我们,那是因为我们满足了幼儿的被人爱与关注的需要。在我们的工作中发现,幼儿喜欢我们老师,那是因为“她打电话叫我妈妈来接我”“她给我梳头打辫子”“她常摸我的头”“她说她喜欢我”“她上课看着我笑”“她去过我家”“我尿裤子后,X老师帮我换。”“我不喜欢X老师,因为我叫她,她不应我。”“我不喜欢X老师,因为她骂过我。”“我喜欢X老师,因为她经常对我笑,还经常弯下腰来跟我说话。”我们的行为,有些是有意的,有些是无意的,但在幼儿的眼里却是对他们的关注和爱。我们要想得到幼儿的爱戴,那我们就应该经常对幼儿表示我们对他们的爱与关注。
三、培养幼儿对他人的友好意识和行为
游戏是幼儿最乐意参加的活动,但由于在家独来独往惯了,加之缺乏自控能力,游戏中就常会出现一些矛盾,如独占玩具、争抢吵闹、不遵守规则等,我们利用一些主题活动如玩具大家玩,让幼儿懂得玩具是大家的不能抢,并通过看图讲述“我和你一起玩”等,开始学着和同伴一起来游戏,不争抢,并通过“有礼貌的好宝宝”这一主题,学习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在游戏中,让幼儿试着学用,在学用、学讲的活动中,让幼儿友好的交往。
此外,我们还努力抓住“随机教育”这一契机,通过日常生活的各个途径,引导幼儿发现周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好人好事的同伴,并向他们学习;对于那些攻击性极强的孩子,我们也努力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所取得的进步加以表扬。
由于家庭环境不同,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同,幼儿的性格习惯不同,因此幼儿的友爱行为表现有着个体差异,为了使全班幼儿都具备良好友爱的意识和行为,我们及时挖掘幼儿的闪光点,以点带面,促进全班幼儿共同进步,如我班有一位调皮的小男孩叫吴明恢,但他却乐意帮助他人,帮他们穿衣服,帮老师整理玩具。我们及时发现幼儿的长处,并在全班幼儿面前树立榜样,知道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使幼儿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享受到合作带来的方便与快乐。
四、家园配合,使幼儿的友好行为成为习惯
在一日活动中,我们让幼儿学习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在幼儿进行交往的同时,提醒他们说话要礼貌、谦让,行为要文明。
在幼儿园教育的同时,我们还利用“家园联系栏”让家长积极配合,通过家访、随访、电话联系等形式,与家长沟通,针对幼儿的特殊情况,争取家园同步教育,采取一致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友爱教育”落到实处。
通过座谈、随访、校讯通等途径,向家长宣传“友爱教育”这方面的知识,使家长转变观点,以重智力开发为重视孩子行为习惯,特别是独生子女。如小朋友,在家常常说一不二,而且没有关心他人的意识,经过家访,家园配合后,家长逐步对他进行友爱意识的教育,让他学着帮别人做些锁事,如拿本书,搬个椅子,给大人拿双拖鞋等。
通过培养,幼儿已从开学的独来独往逐渐学着与同伴交往,并在交往中能做到友爱、谦让,但有许多不足之处,如礼貌用语的使用还不够确切等,需进一步加强,以期使每位幼儿都有一个大的进步。
如今社会的孩子,都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日常生活中常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要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特别是小班新入园的幼儿,从家庭的个体,走到一个新的环境——幼儿园小班这一大集体中,其角色、生活内容、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而产生了众多的不适应感。如入园要家长陪伴,自控能力较差,为争抢玩具抓伤其他小朋友,爱咬人,入园哭闹等。针对这些情况,为了让孩子能尽快融入集体,和大家一起友好相处,逐步摆脱对成人的依靠,克服因环境改变而产生的“入学不适应症”,增强幼儿适应环境的能力,我们应该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小班幼儿进行同伴间的友爱教育。
一、帮助幼儿适应新环境,熟悉新伙伴
因为幼儿从家庭走出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中,不同性格的孩子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热情大方、无拘无束,有的则胆小拘谨、无所适从。为了让幼儿尽快熟悉环境,并逐渐适应环境,我们利用新生幼儿入园式活动、与大班孩子结对散步活动、“我与我心爱的花草一起成长”活动、混龄活动、班级户外活动等,让幼儿参观幼儿园,在他们渐渐消除了陌生感之后,我们又开展了一些如“猜猜我是谁”等活动,让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并在活动中试着与同伴接触,激发他们交往的愿望;又如晨间区域活动时让他们一起搭积木、玩玩具,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使彼此之间消除了障碍。
二、“爱孩子”,以教师的良好行为来陶冶幼儿
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幼儿总是以老师作为模仿效法的对象,老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幼儿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加里宁有这样一段话:“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前,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窥伺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做幼儿的良好榜样,以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严谨持重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幼儿,启迪幼儿,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
教师的爱是对幼儿进行友爱教育的前提,每个幼儿都渴望能得到我们老师的爱与关注。幼儿喜欢我们,那是因为我们满足了幼儿的被人爱与关注的需要。在我们的工作中发现,幼儿喜欢我们老师,那是因为“她打电话叫我妈妈来接我”“她给我梳头打辫子”“她常摸我的头”“她说她喜欢我”“她上课看着我笑”“她去过我家”“我尿裤子后,X老师帮我换。”“我不喜欢X老师,因为我叫她,她不应我。”“我不喜欢X老师,因为她骂过我。”“我喜欢X老师,因为她经常对我笑,还经常弯下腰来跟我说话。”我们的行为,有些是有意的,有些是无意的,但在幼儿的眼里却是对他们的关注和爱。我们要想得到幼儿的爱戴,那我们就应该经常对幼儿表示我们对他们的爱与关注。
三、培养幼儿对他人的友好意识和行为
游戏是幼儿最乐意参加的活动,但由于在家独来独往惯了,加之缺乏自控能力,游戏中就常会出现一些矛盾,如独占玩具、争抢吵闹、不遵守规则等,我们利用一些主题活动如玩具大家玩,让幼儿懂得玩具是大家的不能抢,并通过看图讲述“我和你一起玩”等,开始学着和同伴一起来游戏,不争抢,并通过“有礼貌的好宝宝”这一主题,学习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在游戏中,让幼儿试着学用,在学用、学讲的活动中,让幼儿友好的交往。
此外,我们还努力抓住“随机教育”这一契机,通过日常生活的各个途径,引导幼儿发现周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好人好事的同伴,并向他们学习;对于那些攻击性极强的孩子,我们也努力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所取得的进步加以表扬。
由于家庭环境不同,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同,幼儿的性格习惯不同,因此幼儿的友爱行为表现有着个体差异,为了使全班幼儿都具备良好友爱的意识和行为,我们及时挖掘幼儿的闪光点,以点带面,促进全班幼儿共同进步,如我班有一位调皮的小男孩叫吴明恢,但他却乐意帮助他人,帮他们穿衣服,帮老师整理玩具。我们及时发现幼儿的长处,并在全班幼儿面前树立榜样,知道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使幼儿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享受到合作带来的方便与快乐。
四、家园配合,使幼儿的友好行为成为习惯
在一日活动中,我们让幼儿学习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在幼儿进行交往的同时,提醒他们说话要礼貌、谦让,行为要文明。
在幼儿园教育的同时,我们还利用“家园联系栏”让家长积极配合,通过家访、随访、电话联系等形式,与家长沟通,针对幼儿的特殊情况,争取家园同步教育,采取一致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友爱教育”落到实处。
通过座谈、随访、校讯通等途径,向家长宣传“友爱教育”这方面的知识,使家长转变观点,以重智力开发为重视孩子行为习惯,特别是独生子女。如小朋友,在家常常说一不二,而且没有关心他人的意识,经过家访,家园配合后,家长逐步对他进行友爱意识的教育,让他学着帮别人做些锁事,如拿本书,搬个椅子,给大人拿双拖鞋等。
通过培养,幼儿已从开学的独来独往逐渐学着与同伴交往,并在交往中能做到友爱、谦让,但有许多不足之处,如礼貌用语的使用还不够确切等,需进一步加强,以期使每位幼儿都有一个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