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皮肤病、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湿疹发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发的。
关键词:湿疹;环境影响;治疗
湿疹的临床表现皮疹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以外露部位及屈侧为多见;皮疹往往对称性分布。自觉瘙痒剧烈。病程不规则,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常见特定部位的湿疹有耳湿疹、手足湿疹、乳房湿疹、肛门外生殖器湿疹、小腿湿疹等。皮疹呈多形性,按皮损表现特点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三种。
1、急性湿疹 为多数粟粒大红色丘疹、丘疱疹或水疱,尚有明显点状或小片状糜烂,渗液,结痂。损害境界不清。合并感染时可出现脓疱、脓性渗出及痂屑等。
2、亚急性湿疹 常因急性期损害处理不当迁延而来,皮损以红色丘疹、斑丘疹、鳞屑或结痂为主,兼有少数丘疱疹或水疱及糜烂渗液。
3、慢性濕疹 多有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不愈转化而来,皮损为暗红或棕红色斑或斑丘疹,常融合增厚呈苔藓样变,表面有鳞屑、抓痕和血痂,周围散在少数丘疹、斑丘疹等。皮损在一定诱因下可急性发作。
除遗传之外,很多研究证实环境因素是湿疹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环境包括群体环境与个体环境,人类的群体环境致病因素是指室外大范围的空气、水、土壤、放射源、大面积的致敏花粉植被、大面积的气传致敏菌源等。个体小环境是指个体的生活环境,由于人们的生活约2/3的时间在室内,因此,个体小环境对湿疹的影响更加密切。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指日益增多和复杂的环境性变应原,包括:
1、人造革品、织物,与衣服有关的光亮剂、剂漂白剂、防蛀剂、防霉剂、等现代衣着的环境性变应原。
2、人造食品、方便食品、反季食品,用于食品生产的化肥、农药、人工饲料、饲料添加剂,用于食品加工的防腐剂、矿氧化剂、香料、色素、催熟剂、增稠剂等,现代饮食环境性变应原。
3、人造建筑构件、化学涂料、塑料制品、橡胶制品、人造纤维、胶合剂、防水剂、家用及办公室电子器材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居室清洁剂、杀虫剂的功能现代居住中的环境变应原。
4、洗涤剂工厂中制造洗涤剂所有的酶制剂,塑料工厂的甲苯二异氰酸酯,橡胶工厂的乳胶,制药厂的抗生素及其他化学原料等现代职业的环境变应原。
5、化学燃料燃烧所产生的气体,制造汽车,舟船,飞机的材料,道路的沥青路面,马路旁绿化植物的花粉等现代交通的环境性变应原。
6、某些现代生活方式有关的环境性变应原,如使用化妆品及猫、鹦鹉等。当人体长期生活在这种不良环境因素影响之下时,可导致免疫功能失调,最终造成对环境的变态反应,从而引起湿疹。
饮食因素人类的食物品种极多,一般可分为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在近代的食物中还经常应用一些化学合成的食物如糖精、醋酸、枸橼酸、香精、合成染料等。这些食物可引起食物的变态反应,从而导致湿疹的产生,有文献报道,在我国容易引起变态反应的食物主要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海产类食物,如葱、蒜、洋葱、羊肉等;具有特殊刺激性的食品,如辣椒、酒、芥末、胡椒、姜等;某些生吃的食品,如生葱、生蒜、生西红柿,生食的某些壳类果实,如杏仁、栗子、核桃以及某些水果,如桃、葡萄、荔枝、香蕉、菠萝、桂圆、芒果、草莓等;某些富含细菌的食品,如死鱼、死虾、死螃蟹以及不新鲜的肉类,某些富含真菌的食品,如蘑菇、酒糟、米醋等;某些富含蛋白质而不易消化的食品,如蛤蚌类、鱿鱼、乌贼等;种子类食品,如各种豆类、花生、芝麻等。这些食物除了引起食物变态反应外,近代食物生化研究发现,在香蕉的皮中可以分离出组胺物质,在香蕉、菠萝、茄子、葡萄酒、酵母中含有很高的组胺成分,鸡肝脏、牛肉、香肠内亦含有相当高的组胺,而导致湿疹的发生。湿疹怎么治疗
湿疹的治疗分为以下几种:
脱敏治疗:过敏体质的患者患病,首先就要进行脱敏治疗,这样,可以从根源上进行疾病的治疗。用于脱敏的药物有10%葡萄糖酸钙、10%硫代硫酸钠等,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表现。
糖皮质激素:湿疹有几种治疗方法,糖皮质激素是一种比较有效的。但是,长期使用会对患者的肾脏带来一定的副作用。所以,除了病情比较急的患者,一般不采用这种治疗方法。
免疫调节剂:免疫制剂对于慢性湿疹,以及年纪比较大的湿疹患者有很大的效果。这种治疗方法可以调节患者的免疫,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从而减少疾病的出现。
抗生素治疗:伴有细菌感染,以及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的的患者,就应该选用红霉素等一些抗感染的治疗药物,将感染炎症消退后,再进行湿疹的治疗,综合进行疾病的治疗,减少复发。
当然湿疹的治疗是多方面的,湿疹是皮肤病的易反复病,单靠药物是比较困难的,最好是药物和生活饮食相结合起来,尽可能隔绝致敏源,避免刺激,注意个人皮肤卫生,尽量饮食劳逸相结合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过度紧张。
参考文献:
[1]徐公国,李强,付青姐,李明春. 湿疹的病因病机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 实用医药杂志,2014,03:268-270.
[2]朱明芳. 慢性湿疹的难治性及其相关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7.
[3]刘瓦利,杨蓓蓓. 湿疹与相关因素的关系[J]. 中国临床医生,2011,02:16-18.
关键词:湿疹;环境影响;治疗
湿疹的临床表现皮疹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以外露部位及屈侧为多见;皮疹往往对称性分布。自觉瘙痒剧烈。病程不规则,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常见特定部位的湿疹有耳湿疹、手足湿疹、乳房湿疹、肛门外生殖器湿疹、小腿湿疹等。皮疹呈多形性,按皮损表现特点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三种。
1、急性湿疹 为多数粟粒大红色丘疹、丘疱疹或水疱,尚有明显点状或小片状糜烂,渗液,结痂。损害境界不清。合并感染时可出现脓疱、脓性渗出及痂屑等。
2、亚急性湿疹 常因急性期损害处理不当迁延而来,皮损以红色丘疹、斑丘疹、鳞屑或结痂为主,兼有少数丘疱疹或水疱及糜烂渗液。
3、慢性濕疹 多有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不愈转化而来,皮损为暗红或棕红色斑或斑丘疹,常融合增厚呈苔藓样变,表面有鳞屑、抓痕和血痂,周围散在少数丘疹、斑丘疹等。皮损在一定诱因下可急性发作。
除遗传之外,很多研究证实环境因素是湿疹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环境包括群体环境与个体环境,人类的群体环境致病因素是指室外大范围的空气、水、土壤、放射源、大面积的致敏花粉植被、大面积的气传致敏菌源等。个体小环境是指个体的生活环境,由于人们的生活约2/3的时间在室内,因此,个体小环境对湿疹的影响更加密切。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指日益增多和复杂的环境性变应原,包括:
1、人造革品、织物,与衣服有关的光亮剂、剂漂白剂、防蛀剂、防霉剂、等现代衣着的环境性变应原。
2、人造食品、方便食品、反季食品,用于食品生产的化肥、农药、人工饲料、饲料添加剂,用于食品加工的防腐剂、矿氧化剂、香料、色素、催熟剂、增稠剂等,现代饮食环境性变应原。
3、人造建筑构件、化学涂料、塑料制品、橡胶制品、人造纤维、胶合剂、防水剂、家用及办公室电子器材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居室清洁剂、杀虫剂的功能现代居住中的环境变应原。
4、洗涤剂工厂中制造洗涤剂所有的酶制剂,塑料工厂的甲苯二异氰酸酯,橡胶工厂的乳胶,制药厂的抗生素及其他化学原料等现代职业的环境变应原。
5、化学燃料燃烧所产生的气体,制造汽车,舟船,飞机的材料,道路的沥青路面,马路旁绿化植物的花粉等现代交通的环境性变应原。
6、某些现代生活方式有关的环境性变应原,如使用化妆品及猫、鹦鹉等。当人体长期生活在这种不良环境因素影响之下时,可导致免疫功能失调,最终造成对环境的变态反应,从而引起湿疹。
饮食因素人类的食物品种极多,一般可分为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在近代的食物中还经常应用一些化学合成的食物如糖精、醋酸、枸橼酸、香精、合成染料等。这些食物可引起食物的变态反应,从而导致湿疹的产生,有文献报道,在我国容易引起变态反应的食物主要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海产类食物,如葱、蒜、洋葱、羊肉等;具有特殊刺激性的食品,如辣椒、酒、芥末、胡椒、姜等;某些生吃的食品,如生葱、生蒜、生西红柿,生食的某些壳类果实,如杏仁、栗子、核桃以及某些水果,如桃、葡萄、荔枝、香蕉、菠萝、桂圆、芒果、草莓等;某些富含细菌的食品,如死鱼、死虾、死螃蟹以及不新鲜的肉类,某些富含真菌的食品,如蘑菇、酒糟、米醋等;某些富含蛋白质而不易消化的食品,如蛤蚌类、鱿鱼、乌贼等;种子类食品,如各种豆类、花生、芝麻等。这些食物除了引起食物变态反应外,近代食物生化研究发现,在香蕉的皮中可以分离出组胺物质,在香蕉、菠萝、茄子、葡萄酒、酵母中含有很高的组胺成分,鸡肝脏、牛肉、香肠内亦含有相当高的组胺,而导致湿疹的发生。湿疹怎么治疗
湿疹的治疗分为以下几种:
脱敏治疗:过敏体质的患者患病,首先就要进行脱敏治疗,这样,可以从根源上进行疾病的治疗。用于脱敏的药物有10%葡萄糖酸钙、10%硫代硫酸钠等,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表现。
糖皮质激素:湿疹有几种治疗方法,糖皮质激素是一种比较有效的。但是,长期使用会对患者的肾脏带来一定的副作用。所以,除了病情比较急的患者,一般不采用这种治疗方法。
免疫调节剂:免疫制剂对于慢性湿疹,以及年纪比较大的湿疹患者有很大的效果。这种治疗方法可以调节患者的免疫,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从而减少疾病的出现。
抗生素治疗:伴有细菌感染,以及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的的患者,就应该选用红霉素等一些抗感染的治疗药物,将感染炎症消退后,再进行湿疹的治疗,综合进行疾病的治疗,减少复发。
当然湿疹的治疗是多方面的,湿疹是皮肤病的易反复病,单靠药物是比较困难的,最好是药物和生活饮食相结合起来,尽可能隔绝致敏源,避免刺激,注意个人皮肤卫生,尽量饮食劳逸相结合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过度紧张。
参考文献:
[1]徐公国,李强,付青姐,李明春. 湿疹的病因病机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 实用医药杂志,2014,03:268-270.
[2]朱明芳. 慢性湿疹的难治性及其相关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7.
[3]刘瓦利,杨蓓蓓. 湿疹与相关因素的关系[J]. 中国临床医生,2011,02: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