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沙如海,却难寻两颗相同的沙粒;树叶如云,却难觅两片相同的树叶。从无际的宇宙,到飞扬的尘埃,事物之间多少存在着差异。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幼儿的差异性是一个很现实问题,下面以小班美术活动《甜西瓜》为例进行阐述。
一、反步骤差异性探索
幼儿思维的年龄特点呈现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对事情的兴趣保持时间很短,在活动中教师采用游戏化语言,使幼儿在活动中眼睛、耳朵始终保持积极状态。例如:在小班美术活动《甜西瓜》中,教师没有使用示范操作来完成“一块西瓜”的畅通式演变,而出示果盘中的一块“成品”西瓜,让幼儿感受这份作品的魅力,然后观察这份作品如何折叠出来。
第一步是自由探索。教师提问:果盘中这份西瓜多好!这块西瓜是怎么做成的?这些游戏性的语言吸引幼儿积极地进行观察。在教师引导下,他们小心地拆开成品,用反步骤理解作品的演变过程。他们惊奇地说:两个圆纸片能变成这么有趣的立体西瓜!真是奇妙!
第二步是目的性探索。教师提出难点问题:为什么这份西瓜能在盘中站稳?幼儿进行更为细致的观察:原来这块瓜是立体的!
第三步是提高性探索。教师追问:猜猜这些纸片怎能变成立体的呢?幼儿:对折一下。教师:怎样才能对折,两个半圆才能一样大呢?幼儿:要一样大!教师示范要点:绿片片对折,边对边,两条边一样平,下面的边压一压。红圆片也同样方法对折,然后在红圆片上用勾线笔画上小点。幼儿:西瓜籽。教师:折出的红圆片就像一个大嘴巴,一口咬住绿圆片,一块甜西瓜变出来了。
教师成功使用“反步骤分步教学”:自由感受——目的性探索——提高性探索,三个步骤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层层化解。教师始终作为幼儿的伙伴参与其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举一反三使幼儿的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升华。
二、循环差异性操作
同一个教材如何落实差异性?在小班美术活动中,如何合理用好短短的一刻钟,让一刻钟体现层次性是一个比较深层的问题,我们在活动中进行尝试。可以试用这种思路:同教材、同进度、异要求。同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完全一样,适当调整和组织教学内容,促使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差异性达成,使得活动呈现出循环状态。
第一步是认识标记。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装在白色的盘子里,盘子上用红色“?”做了层次性标记。设计使用相同的材料,其间却蕴藏着不同的层次性。选用材料分别用不同个数的“?”作难度区别,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需求,可以自主选择不同“?”操作,随着活动的深入,逐渐从选择1个“?”内容转向多个“?”
第二步是比较图示。在试探幼儿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教师接着问:图二表示什么意思?能看懂吗?幼儿:为什么比上面的操作图多了个人圆呢?教师:表示要给两个圆片涂色,大圆是绿色,小圆是红色。幼儿:画一把剪刀表示什么呢?教师:先涂后剪,这份要求高点。
第三步对是应性选择。教师每一个细小的提问都包含不同的要求,真实落实让幼儿自我调控,独立判断。幼儿对学习内容的选择性是一个不断内化,自我发展的过程。让幼儿有一个自我评估和自我选择的过程十分必要,幼儿在看完这些图示后,开始思考自己会选择哪一个层次的操作内容。
差异性操作不是消除差异的存在,不是达到幼儿发展的完全一致,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使得幼儿在螺旋发展中获得更高层次的差异性。
三、整合差异性体验
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一个生态系统,是教师、幼儿、教材、环境四要素的和谐整合。陈先生说过:小孩子好游戏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工作。环境具有参与性和操作性,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就能变为主动,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适合小班幼儿参与美术活动。
第一步是落实操作。例如:在小班美术活动《甜西瓜》中,教师设计了三个不同难度的操作层次,这些不同的操作层次能满足幼儿的差异性发展需求,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操作,从而获得不同要求的成功体验。
第二步是整合时间。差异性操作的真实性还体现在时间的合理使用,同样的时间段内,幼儿的操作难度不同,体验不同,形成一个合理的时间阶梯。例如选择一个“?”和二个“?”操作材料,两个不同能力的幼儿所花时间相近。选择二个“?”和三个“?”操作材料的两个幼儿所花的时间相近。选择选择一个“?”操作材料的幼儿又去尝试二个“?”操作材料,所花的时间相近。
第三步是真实评价。注重幼儿的评价活动,可以让一个优秀的活动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幼儿看到不同的操作材料有了不同的结果,体验到了成功,也通过横向的比较发现同伴的成功,对其他层次的操作就产生新的探索需求,这就让教学活动有了延续性,幼儿的自主性学习进一步得到落实,这也体现了设计活动时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的真实性。教师:一大盆的西瓜切好了,爸爸妈妈一定很高兴,完成一个“?”操作材料的幼儿一定很开心!完成两个“?”操作材料的幼儿操作时一定很专注。玩成三个“?”的幼儿操作难度很大,一定非常细心哦。
综上,承认幼儿的差异性,在每个三步走中呈现规律,回归幼儿差异性发展,教师必须将教学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教学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世界,而高于生活世界。陶先生提出: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为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城北幼儿园 江苏】
一、反步骤差异性探索
幼儿思维的年龄特点呈现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对事情的兴趣保持时间很短,在活动中教师采用游戏化语言,使幼儿在活动中眼睛、耳朵始终保持积极状态。例如:在小班美术活动《甜西瓜》中,教师没有使用示范操作来完成“一块西瓜”的畅通式演变,而出示果盘中的一块“成品”西瓜,让幼儿感受这份作品的魅力,然后观察这份作品如何折叠出来。
第一步是自由探索。教师提问:果盘中这份西瓜多好!这块西瓜是怎么做成的?这些游戏性的语言吸引幼儿积极地进行观察。在教师引导下,他们小心地拆开成品,用反步骤理解作品的演变过程。他们惊奇地说:两个圆纸片能变成这么有趣的立体西瓜!真是奇妙!
第二步是目的性探索。教师提出难点问题:为什么这份西瓜能在盘中站稳?幼儿进行更为细致的观察:原来这块瓜是立体的!
第三步是提高性探索。教师追问:猜猜这些纸片怎能变成立体的呢?幼儿:对折一下。教师:怎样才能对折,两个半圆才能一样大呢?幼儿:要一样大!教师示范要点:绿片片对折,边对边,两条边一样平,下面的边压一压。红圆片也同样方法对折,然后在红圆片上用勾线笔画上小点。幼儿:西瓜籽。教师:折出的红圆片就像一个大嘴巴,一口咬住绿圆片,一块甜西瓜变出来了。
教师成功使用“反步骤分步教学”:自由感受——目的性探索——提高性探索,三个步骤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层层化解。教师始终作为幼儿的伙伴参与其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举一反三使幼儿的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升华。
二、循环差异性操作
同一个教材如何落实差异性?在小班美术活动中,如何合理用好短短的一刻钟,让一刻钟体现层次性是一个比较深层的问题,我们在活动中进行尝试。可以试用这种思路:同教材、同进度、异要求。同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完全一样,适当调整和组织教学内容,促使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差异性达成,使得活动呈现出循环状态。
第一步是认识标记。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装在白色的盘子里,盘子上用红色“?”做了层次性标记。设计使用相同的材料,其间却蕴藏着不同的层次性。选用材料分别用不同个数的“?”作难度区别,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需求,可以自主选择不同“?”操作,随着活动的深入,逐渐从选择1个“?”内容转向多个“?”
第二步是比较图示。在试探幼儿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教师接着问:图二表示什么意思?能看懂吗?幼儿:为什么比上面的操作图多了个人圆呢?教师:表示要给两个圆片涂色,大圆是绿色,小圆是红色。幼儿:画一把剪刀表示什么呢?教师:先涂后剪,这份要求高点。
第三步对是应性选择。教师每一个细小的提问都包含不同的要求,真实落实让幼儿自我调控,独立判断。幼儿对学习内容的选择性是一个不断内化,自我发展的过程。让幼儿有一个自我评估和自我选择的过程十分必要,幼儿在看完这些图示后,开始思考自己会选择哪一个层次的操作内容。
差异性操作不是消除差异的存在,不是达到幼儿发展的完全一致,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使得幼儿在螺旋发展中获得更高层次的差异性。
三、整合差异性体验
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一个生态系统,是教师、幼儿、教材、环境四要素的和谐整合。陈先生说过:小孩子好游戏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工作。环境具有参与性和操作性,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就能变为主动,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适合小班幼儿参与美术活动。
第一步是落实操作。例如:在小班美术活动《甜西瓜》中,教师设计了三个不同难度的操作层次,这些不同的操作层次能满足幼儿的差异性发展需求,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操作,从而获得不同要求的成功体验。
第二步是整合时间。差异性操作的真实性还体现在时间的合理使用,同样的时间段内,幼儿的操作难度不同,体验不同,形成一个合理的时间阶梯。例如选择一个“?”和二个“?”操作材料,两个不同能力的幼儿所花时间相近。选择二个“?”和三个“?”操作材料的两个幼儿所花的时间相近。选择选择一个“?”操作材料的幼儿又去尝试二个“?”操作材料,所花的时间相近。
第三步是真实评价。注重幼儿的评价活动,可以让一个优秀的活动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幼儿看到不同的操作材料有了不同的结果,体验到了成功,也通过横向的比较发现同伴的成功,对其他层次的操作就产生新的探索需求,这就让教学活动有了延续性,幼儿的自主性学习进一步得到落实,这也体现了设计活动时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的真实性。教师:一大盆的西瓜切好了,爸爸妈妈一定很高兴,完成一个“?”操作材料的幼儿一定很开心!完成两个“?”操作材料的幼儿操作时一定很专注。玩成三个“?”的幼儿操作难度很大,一定非常细心哦。
综上,承认幼儿的差异性,在每个三步走中呈现规律,回归幼儿差异性发展,教师必须将教学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教学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世界,而高于生活世界。陶先生提出: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为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城北幼儿园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