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习近平关于人类如何把握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并遵循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规律的系统性认识,包含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关系等内容,必须在把握理论精髓基础上,通过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和具体保障制度建设去实现。
【关键词】: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科学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开启了我国生态文明从理念启蒙与宣传到法律政策制定与实施的新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并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对此,习近平总书记通过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想、新论断,本文拟对其丰富内涵与实现路径进行探讨。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系统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全面深刻地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方针原则、目标任务和历史使命[1],包含丰富而富有逻辑的内涵。
1.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习近平深刻论述了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大意义,集中体现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总结,科学回答了生态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揭示了生态决定文明兴衰的客观规律。
2.融入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
习近平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反映了习近平对加强环境保护,走绿色发展道路的高度重视,是实现绿色GDP的重要逻辑注解。[2]习近平还曾指出:“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双赢。[3]习近平还明确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出“发展不能断送了子孙的后路。因此,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4]
3.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民生保障和公平正义的高度
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总体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根本遏制。[5]面对生态环境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产生严重冲突的当前局势,习近平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上升到民生保障和公平正义高度。2013年习近平在海南考察时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关系做出的新思考,包含丰富的内容。
(一)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关系论
对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讨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首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基本观点:
1.生态生产力理论: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
根据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观点,劳动的一切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的自然生产力属于生产力的两个基本构成,[]而自然生态环境属于自然生产力的范畴,应当属于生产力的范围。习近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这一论述实际上强调了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的观点。
2.协调发展理论:经济与生态同步协调发展
习近平指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只有认识到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势才会变成经济优势,只有这种认识才是体现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也才是辩证地看待二者关系。可见,习近平在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上坚持的是协调发展理论观点,要实现的目标是二者辩证统一。对此,他明确指出:“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双赢。”
3.绿色經济理论:顺应和遵循绿色发展趋势
绿色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和必由之路。对此,习近平指出,“中国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分享,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向世界宣布了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此外,习近平还认为,注重绿色发展就是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和全过程,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文明建设关系论
生态文明是政治文明的基础和前提,政治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能够给予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反作用。在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期待和诉求日益提高的背景下,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党的执政能力体系,不仅是党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也是在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政治文明建设也将对生态文明建设产生积极影响,如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执政党的总体布局,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在各领域推行,也有助于通过具体的制度机制加快建设进度。
(三)生态文明建设从实际出发论
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必须立足我国实际,不管在指引理念的确立上,还是在发展规划、制度设计以及政策设定上都应当以我国客观现实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对此,习近平指出,“不仅在经济建设中要始终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也要始终牢记初级阶段。”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实现路径
古语讲:“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那么,如何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就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一)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精髓,以科学理念引导生态文明事业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化和与时俱进的体现,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理论先导。因此,我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習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精神实质。对此,习近平指出,“磨刀不误砍柴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思想认识上的收获,比我们在发展上的收获更有长远意义”。[] (二)加大体制与机制改革力度,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事业
我国长期工业化发展带来的生产方式粗放、资源浪费严重以及破坏生态等问题,一定程度反映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以完善。对此,笔者认为,当前至少应做到以下点:第一,建立健全严格的污染防治监管体制;第二,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生态保护监管体制;第三,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体制;第四,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环境监测和预警体制;第五,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生态环境执法体制;第六,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生态环境责任追究体制。
(三)注重整体谋划和顶层设计,强化制度保障
1.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谋划和顶层设计
习近平指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改革和党的建设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交融,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从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顶层设计,再到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发展理念、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等,从不同角度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谋划进行完善,必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科学有序推进。
2.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
习近平指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关键是要发挥制度的引导、规制、激励、約束等功能,规范各类开发、利用、保护行为,让保护者受益、让损害者受罚”。[]就我国而言,至少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第二,完善生态保护相关标准体系;第三,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第四,建立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第五,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第六,健全价格、财税、金融等政策,激励、引导各类主体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第七,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第八,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注释:
段蕾、康沛竹:《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背景、内涵与意义》,《科学社会主义》( 双月刊) 2016 年第2 期,第129页。
陈慧:《习近平绿色发展观的发生逻辑及内在旨趣》,《广西社会科学》2016年第11期。
习近平:《实现经济发展与经济建设双赢》,《浙江日报》2004年4月12日第1版。
习近平:《发展不能走老路》,《浙江日报》2005年2月18日第1版。
刘浚、赵淑妮:《论习近平的生态观》,《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7期。
作者简介:王喻(1989.1—),女,汉,籍贯:河南郑州,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單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科学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开启了我国生态文明从理念启蒙与宣传到法律政策制定与实施的新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并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对此,习近平总书记通过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想、新论断,本文拟对其丰富内涵与实现路径进行探讨。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系统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全面深刻地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方针原则、目标任务和历史使命[1],包含丰富而富有逻辑的内涵。
1.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习近平深刻论述了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大意义,集中体现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总结,科学回答了生态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揭示了生态决定文明兴衰的客观规律。
2.融入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
习近平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反映了习近平对加强环境保护,走绿色发展道路的高度重视,是实现绿色GDP的重要逻辑注解。[2]习近平还曾指出:“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双赢。[3]习近平还明确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出“发展不能断送了子孙的后路。因此,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4]
3.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民生保障和公平正义的高度
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总体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根本遏制。[5]面对生态环境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产生严重冲突的当前局势,习近平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上升到民生保障和公平正义高度。2013年习近平在海南考察时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关系做出的新思考,包含丰富的内容。
(一)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关系论
对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讨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首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基本观点:
1.生态生产力理论: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
根据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观点,劳动的一切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的自然生产力属于生产力的两个基本构成,[]而自然生态环境属于自然生产力的范畴,应当属于生产力的范围。习近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这一论述实际上强调了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的观点。
2.协调发展理论:经济与生态同步协调发展
习近平指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只有认识到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势才会变成经济优势,只有这种认识才是体现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也才是辩证地看待二者关系。可见,习近平在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上坚持的是协调发展理论观点,要实现的目标是二者辩证统一。对此,他明确指出:“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双赢。”
3.绿色經济理论:顺应和遵循绿色发展趋势
绿色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和必由之路。对此,习近平指出,“中国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分享,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向世界宣布了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此外,习近平还认为,注重绿色发展就是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和全过程,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文明建设关系论
生态文明是政治文明的基础和前提,政治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能够给予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反作用。在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期待和诉求日益提高的背景下,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党的执政能力体系,不仅是党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也是在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政治文明建设也将对生态文明建设产生积极影响,如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执政党的总体布局,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在各领域推行,也有助于通过具体的制度机制加快建设进度。
(三)生态文明建设从实际出发论
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必须立足我国实际,不管在指引理念的确立上,还是在发展规划、制度设计以及政策设定上都应当以我国客观现实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对此,习近平指出,“不仅在经济建设中要始终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也要始终牢记初级阶段。”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实现路径
古语讲:“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那么,如何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就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一)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精髓,以科学理念引导生态文明事业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化和与时俱进的体现,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理论先导。因此,我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習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精神实质。对此,习近平指出,“磨刀不误砍柴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思想认识上的收获,比我们在发展上的收获更有长远意义”。[] (二)加大体制与机制改革力度,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事业
我国长期工业化发展带来的生产方式粗放、资源浪费严重以及破坏生态等问题,一定程度反映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以完善。对此,笔者认为,当前至少应做到以下点:第一,建立健全严格的污染防治监管体制;第二,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生态保护监管体制;第三,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体制;第四,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环境监测和预警体制;第五,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生态环境执法体制;第六,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生态环境责任追究体制。
(三)注重整体谋划和顶层设计,强化制度保障
1.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谋划和顶层设计
习近平指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改革和党的建设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交融,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从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顶层设计,再到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发展理念、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等,从不同角度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谋划进行完善,必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科学有序推进。
2.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
习近平指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关键是要发挥制度的引导、规制、激励、約束等功能,规范各类开发、利用、保护行为,让保护者受益、让损害者受罚”。[]就我国而言,至少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第二,完善生态保护相关标准体系;第三,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第四,建立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第五,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第六,健全价格、财税、金融等政策,激励、引导各类主体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第七,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第八,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注释:
段蕾、康沛竹:《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背景、内涵与意义》,《科学社会主义》( 双月刊) 2016 年第2 期,第129页。
陈慧:《习近平绿色发展观的发生逻辑及内在旨趣》,《广西社会科学》2016年第11期。
习近平:《实现经济发展与经济建设双赢》,《浙江日报》2004年4月12日第1版。
习近平:《发展不能走老路》,《浙江日报》2005年2月18日第1版。
刘浚、赵淑妮:《论习近平的生态观》,《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7期。
作者简介:王喻(1989.1—),女,汉,籍贯:河南郑州,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單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