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逆反心理是客观要求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所表现出的强烈的抵触情绪,其实质在于突出主体的某种需要或尊严,突出自我的独立性、自主性或存在价值,表现出对他人的不尊从。而农村初中生的逆反心理普遍存在,因此研究农村初中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并施以疏导,使其健康度过人生的这段特殊成长期,意义重大。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 逆反心理 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6-0209-01
引言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或结论所产生的逆向反应情绪。其表现多是怀疑、抵触和不满。学生一旦产生逆反心理,那么,教师“苦口婆心”的教诲就一点也不会起作用;“防患于未然”的种种措施,就会失去力量。所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正确认识学生的逆反心理,首先是了解其成因,其次是采取恰当方法排除这种消极心理。
一、农村初中生逆反心理成因分析
农村初中生产生逆反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青春期心理特点。逆反心理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是独立意识的觉醒。逆反说明个体已經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开始有了强烈的自尊心和表现欲。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行走在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路上,他们的接触面扩大了,交往的人群也开始复杂。因此,他们需要证明自己是独特的,是独立的,是卓尔不群的。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他们受心智发展的限制,还不能很好地独立处理事情,会遇到障碍或者挫折。而一旦受挫,他们就会表现得很激动或者无助,就只好消极抵抗或者是激动面对。这样,就形成了逆反的心理,变现为不听从家长的劝告,对老师的教导也多有抵触。其次是家庭教育不当[1]。作为中国的父母,尤其是农村父母,总是喜欢对孩子的事情指手画脚,甚或强加干涉;作为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希望有自己独立的自由,对父母的看法和行为总是无法接受。时代在发展,环境在变化,新旧观念的冲突在所难免。父亲的强势和母亲的唠叨,会让初中生产生强烈的反感,这就造成了逆反心理的愈演愈烈。最后老师更喜欢那些听话的、成绩优秀的学生,对于那些标新立异或者言行出格的学生,往往是冷眼相对恶语相加。这也就将一些学生边缘化,使他们走向了逆反。
二、农村初中生逆反心理的解决办法
(一)掌握辩证思维方法,增强情绪调控能力
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的典型心理特点,对于此应该教会学生掌握辩证思维方法,增强情绪调控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清逆反心理的客观存在及科学转化的方法。可以告诉学生,逆反心理是青春期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它在孩子身上表现得比较突出。逆反心理有明显的缺陷:不分是非、不分善恶,一味地排斥、一味地反对。这样做实际上是头脑简单、幼稚的表现[2]。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他们是长辈,学识和经验比较丰富,而且教育青少年都是从良好的愿望出发的,目的是教育、关心和帮助青少年,而不会是故意找茬。也许长辈的态度不太友好方式方法简单粗暴,但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家长和教师的教育,分清是非,有选择地接受。对于学生不良的逆反心理现象,如学生对正确的观点、良好的客观环境要求表现出抵触情绪及相反行为,教育者要敢于否定。同时要善于说服、劝告,减弱以至纠正这种逆反心理现象,以达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之目的。
(二)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调节逆反心理
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而不可或缺的角色,家庭教育的缺失将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成长。中国的家庭教育缺乏专业的指导,不够规范和系统,尤其是在心理教育领域更是无所作为。家长往往将眼光放在孩子的身体成长和学习成绩上,对于孩子微妙的心理变化往往采取简单的说教或者训斥。因此家长要不断学习,提高各方面的素养,及时了解子女的心理发生的变化,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有效预防、消除子女的逆反心理。家长对子女要确立合理的期望,期望水平要适合子女的心理发展的实际水平,要客观了解子女的能力、智力发展情况、兴趣爱好特长等,引领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家长要与子女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充分尊重和信任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和需要,平等对待,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这是预防逆反心理的有效手段。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解决学生逆反心理
教师应努力尊重学生,有逆反心理的学生经常受到教师的斥责、惩罚,一般都比较敏感,对教师怀有敌意, 但他们又需要教师的谅解和信任。为了使他们能更好地接受教育,必须首先使他们解除顾虑、摆脱消极的态度。最根本的方法是调整师生之间的关系。为此,教师应带头真心实意地帮助这些学生。俗话说:“ 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作为教师,我们应改变过去严厉而单一的批评式的语态,尽量对学生和蔼可亲、态度诚恳、多与学生交流、谈心聊天,让这些“特殊”的学生觉得老师真心实意地对他友好,消除他们的敌意和戒备心理[3]。我们还应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尽可能多地鼓励、表扬,而尽可能少地批评、指责。盖杰和伯令纳曾在他们合著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的方法。有时教师忘记了他们对于学生的表扬是多么重要。”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细致地观察、善于发现“难看”的孩子身上的优点,并寻找时机让他发现自己的长处,表现自己,改变他在老师和同学中的形象。
三、结语
在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中,正确合理的与错误不良的因素兼而有之,教育者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分清逆反心理现象及逆反指向的主流与支流,不能以点带面、以偏概全、以现象代替本质,要学会客观、公正、全面、发展地看待自我与非我,从而不断完善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孙永芳. 初中生逆反心理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6.
[2]于洪彦. 针对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家校合作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3]薛亚萍.初中生逆反心理及其疏导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7(19):32-34.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 逆反心理 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6-0209-01
引言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或结论所产生的逆向反应情绪。其表现多是怀疑、抵触和不满。学生一旦产生逆反心理,那么,教师“苦口婆心”的教诲就一点也不会起作用;“防患于未然”的种种措施,就会失去力量。所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正确认识学生的逆反心理,首先是了解其成因,其次是采取恰当方法排除这种消极心理。
一、农村初中生逆反心理成因分析
农村初中生产生逆反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青春期心理特点。逆反心理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是独立意识的觉醒。逆反说明个体已經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开始有了强烈的自尊心和表现欲。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行走在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路上,他们的接触面扩大了,交往的人群也开始复杂。因此,他们需要证明自己是独特的,是独立的,是卓尔不群的。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他们受心智发展的限制,还不能很好地独立处理事情,会遇到障碍或者挫折。而一旦受挫,他们就会表现得很激动或者无助,就只好消极抵抗或者是激动面对。这样,就形成了逆反的心理,变现为不听从家长的劝告,对老师的教导也多有抵触。其次是家庭教育不当[1]。作为中国的父母,尤其是农村父母,总是喜欢对孩子的事情指手画脚,甚或强加干涉;作为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希望有自己独立的自由,对父母的看法和行为总是无法接受。时代在发展,环境在变化,新旧观念的冲突在所难免。父亲的强势和母亲的唠叨,会让初中生产生强烈的反感,这就造成了逆反心理的愈演愈烈。最后老师更喜欢那些听话的、成绩优秀的学生,对于那些标新立异或者言行出格的学生,往往是冷眼相对恶语相加。这也就将一些学生边缘化,使他们走向了逆反。
二、农村初中生逆反心理的解决办法
(一)掌握辩证思维方法,增强情绪调控能力
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的典型心理特点,对于此应该教会学生掌握辩证思维方法,增强情绪调控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清逆反心理的客观存在及科学转化的方法。可以告诉学生,逆反心理是青春期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它在孩子身上表现得比较突出。逆反心理有明显的缺陷:不分是非、不分善恶,一味地排斥、一味地反对。这样做实际上是头脑简单、幼稚的表现[2]。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他们是长辈,学识和经验比较丰富,而且教育青少年都是从良好的愿望出发的,目的是教育、关心和帮助青少年,而不会是故意找茬。也许长辈的态度不太友好方式方法简单粗暴,但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家长和教师的教育,分清是非,有选择地接受。对于学生不良的逆反心理现象,如学生对正确的观点、良好的客观环境要求表现出抵触情绪及相反行为,教育者要敢于否定。同时要善于说服、劝告,减弱以至纠正这种逆反心理现象,以达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之目的。
(二)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调节逆反心理
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而不可或缺的角色,家庭教育的缺失将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成长。中国的家庭教育缺乏专业的指导,不够规范和系统,尤其是在心理教育领域更是无所作为。家长往往将眼光放在孩子的身体成长和学习成绩上,对于孩子微妙的心理变化往往采取简单的说教或者训斥。因此家长要不断学习,提高各方面的素养,及时了解子女的心理发生的变化,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有效预防、消除子女的逆反心理。家长对子女要确立合理的期望,期望水平要适合子女的心理发展的实际水平,要客观了解子女的能力、智力发展情况、兴趣爱好特长等,引领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家长要与子女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充分尊重和信任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和需要,平等对待,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这是预防逆反心理的有效手段。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解决学生逆反心理
教师应努力尊重学生,有逆反心理的学生经常受到教师的斥责、惩罚,一般都比较敏感,对教师怀有敌意, 但他们又需要教师的谅解和信任。为了使他们能更好地接受教育,必须首先使他们解除顾虑、摆脱消极的态度。最根本的方法是调整师生之间的关系。为此,教师应带头真心实意地帮助这些学生。俗话说:“ 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作为教师,我们应改变过去严厉而单一的批评式的语态,尽量对学生和蔼可亲、态度诚恳、多与学生交流、谈心聊天,让这些“特殊”的学生觉得老师真心实意地对他友好,消除他们的敌意和戒备心理[3]。我们还应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尽可能多地鼓励、表扬,而尽可能少地批评、指责。盖杰和伯令纳曾在他们合著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的方法。有时教师忘记了他们对于学生的表扬是多么重要。”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细致地观察、善于发现“难看”的孩子身上的优点,并寻找时机让他发现自己的长处,表现自己,改变他在老师和同学中的形象。
三、结语
在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中,正确合理的与错误不良的因素兼而有之,教育者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分清逆反心理现象及逆反指向的主流与支流,不能以点带面、以偏概全、以现象代替本质,要学会客观、公正、全面、发展地看待自我与非我,从而不断完善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孙永芳. 初中生逆反心理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6.
[2]于洪彦. 针对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家校合作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3]薛亚萍.初中生逆反心理及其疏导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7(19):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