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为例,谈整本书阅读策略,即“三读”法,具体来讲,就是速读了解,判读价值;细读梳理,深入文本;赏读品悟,分享收获。
关键词:阅读策略;“三读”法;《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曹文轩教授认为,阅读短幅作品培养的是一种精巧和单纯的思维方式,而长篇作品培养的是一种宏阔、复杂的思维方式。可见读整本书之必要。整本书阅读是部编教材的重要内容,中高年级教材还设有专门的阅读策略单元,以指导学生阅读。如何高效阅读整本书呢?笔者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为例,总结出“三读”法。
一、速读了解,判读价值
信息社会,各种移动终端的讯息随时随地冲击着人们的大脑,怎样才能以顽强的毅力和专注的精力快速读完整本书呢?那就需要尽快直面文字,拿到书后在一两周之内快速读完。清晨、午休、睡前或候车、等人时都可用来读书。这段时间,包里装着它,床头放着它,空闲捧起它,让这本书成为亲密的伙伴。
雁过留声。速读要适当圈画,或写法独特,或富有哲理,皆可有印记。如《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这本书,讲述一个少年圣地亚哥不甘重复父辈的生活,为了梦想云游四方,在途中遇到一个个神秘之人。在他们不断启发引导下,少年踏上寻宝之路,历经坎坷,终获成功。书中反复出现老人的一句话:“当你想要某种东西时,整个宇宙会合力助你实现愿望。”这句话像指南针一样指引着少年前行的方向,同样也令读者深思。这样的句子就可圈画下来。读后初步了解该书的内容,判断对自己的价值。如果不大,便放下;如果有必要,就准备细读。
二、细读梳理,深入文本
1.全面了解作品
见树木更要见森林。为全面了解一部作品,在速读后要重新审视:封面、腰封、插图、作者、出版社以及封底的相关评论等,把书上所有的信息、细节揣摩一下,也许会有新的收获。如,起初笔者看该本书的封面,只见一个少年手拿长杆,赶着五六只羊向前方的几座山走去。速读后又端详,才发现前方不是山,而是金字塔。金字塔一直是少年前行的目标与梦想!瞧,封面设计也富有寓意。
2.发现精巧构思
一部作品从设想、构思、创作、问世,无不凝结着作者的心血和智慧。这就需要读者用心去研读、发现。如,在速读该本书后,笔者隔几天又捧起了它,重温了作品的开头,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立即查看结尾,恍然大悟:原来最后少年挖到宝藏之处,正是开头少年和羊群歇脚的老教堂。也就是说,他的出发点就是自己的归宿!看,作者的构思多么精巧!
3.理清故事脉络
小说的情节就像一颗颗晶莹的珍珠,线索就是串起珍珠的金线。阅读一本书后,有必要理清故事的脉络,以便更清楚地了解作者的匠心设计,从读者和作者的双重视角来审视作品。如在梳理該本书的故事脉络时,笔者边再次浏览边画线路图,逐一画、标、记出牧羊少年所到之处的时间、地点、遇到什么人、给他什么启示或教训,同时在书上按人物出现的顺序写上序号和身份。画好了路线图,也如跟着少年再次经历了奇幻之旅,令人感叹。
在旅途中,第一个出现在少年视野中的是纺织店商的女儿。这个女子,让他感觉到和她在一起的“每一天都会是新的一天”。第二个是吉卜赛的老妇人,她解了少年常做的梦,但不会把梦变成现实。第三个是老撒冷之王。老人告诉男孩“世界上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当你想要某种东西时,整个宇宙会合力助你实现愿望”。第四个是少年,他骗走了男孩所有的钱币。这使男孩明白:自己和别人一样,总是以理想的眼光看待世界,看不到事情的真相。第五个是水晶店的老板、第六个是爱读书的英国人、第七个是沙漠商队的头领、第八个是沙漠中的女子、第九个是神秘骑士、第十个是抢劫男孩财物的难民领头人。男孩从他们身上分别体会到了不同的人生哲理。梳理到这儿,笔者不由想到这句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哪怕是挫折和磨难。通过梳理,对故事脉络有了“一览众山小”的俯瞰。
三、赏读品悟,分享收获
读一本书要及时整理收获,适时分享,以达到深化、内化之目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这部作品,作者是巴西作家保罗·柯艾略。他以奇绝独特的视角、隽永如水的文字、精巧奇妙的构思,将哲学沉思、宗教元素、宇宙语言及时代印记等宏阔背景,以童话寓言相融合的形式,营造了一个亦真亦幻、耐人寻味的阅读世界。首尾呼应的巧妙构思、主人公一路寻宝的清晰主线、沿途与所遇之人的各种对话以及穿插其中的各种资讯等,都将作者的人生哲思蕴含其中,令人回味无穷。
笔者读完此书后,便向六年级学生推荐、分享。学生第一周速读了解,第二周细读梳理,第三周交流展示。通过三周时间和这本书亲密接触,学生呈现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成果,在交流中,笔者也及时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孩子们进行思想碰撞。笔者还组织学生把读书成果制作成版面展览,并以公众号形式向家长及全校教师推送,让读书成果之花绚丽绽放。
整本书阅读,速读了解,判读价值;细读梳理,深入文本;赏读品悟,分享收获。“三读”法不失为一种高效的阅读策略。
参考文献:
[1][巴西]保罗·柯艾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M].丁文林,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7.
[2][美]莫提默·J.艾德勒,等.如何阅读一本书[M].郝明义,朱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关键词:阅读策略;“三读”法;《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曹文轩教授认为,阅读短幅作品培养的是一种精巧和单纯的思维方式,而长篇作品培养的是一种宏阔、复杂的思维方式。可见读整本书之必要。整本书阅读是部编教材的重要内容,中高年级教材还设有专门的阅读策略单元,以指导学生阅读。如何高效阅读整本书呢?笔者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为例,总结出“三读”法。
一、速读了解,判读价值
信息社会,各种移动终端的讯息随时随地冲击着人们的大脑,怎样才能以顽强的毅力和专注的精力快速读完整本书呢?那就需要尽快直面文字,拿到书后在一两周之内快速读完。清晨、午休、睡前或候车、等人时都可用来读书。这段时间,包里装着它,床头放着它,空闲捧起它,让这本书成为亲密的伙伴。
雁过留声。速读要适当圈画,或写法独特,或富有哲理,皆可有印记。如《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这本书,讲述一个少年圣地亚哥不甘重复父辈的生活,为了梦想云游四方,在途中遇到一个个神秘之人。在他们不断启发引导下,少年踏上寻宝之路,历经坎坷,终获成功。书中反复出现老人的一句话:“当你想要某种东西时,整个宇宙会合力助你实现愿望。”这句话像指南针一样指引着少年前行的方向,同样也令读者深思。这样的句子就可圈画下来。读后初步了解该书的内容,判断对自己的价值。如果不大,便放下;如果有必要,就准备细读。
二、细读梳理,深入文本
1.全面了解作品
见树木更要见森林。为全面了解一部作品,在速读后要重新审视:封面、腰封、插图、作者、出版社以及封底的相关评论等,把书上所有的信息、细节揣摩一下,也许会有新的收获。如,起初笔者看该本书的封面,只见一个少年手拿长杆,赶着五六只羊向前方的几座山走去。速读后又端详,才发现前方不是山,而是金字塔。金字塔一直是少年前行的目标与梦想!瞧,封面设计也富有寓意。
2.发现精巧构思
一部作品从设想、构思、创作、问世,无不凝结着作者的心血和智慧。这就需要读者用心去研读、发现。如,在速读该本书后,笔者隔几天又捧起了它,重温了作品的开头,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立即查看结尾,恍然大悟:原来最后少年挖到宝藏之处,正是开头少年和羊群歇脚的老教堂。也就是说,他的出发点就是自己的归宿!看,作者的构思多么精巧!
3.理清故事脉络
小说的情节就像一颗颗晶莹的珍珠,线索就是串起珍珠的金线。阅读一本书后,有必要理清故事的脉络,以便更清楚地了解作者的匠心设计,从读者和作者的双重视角来审视作品。如在梳理該本书的故事脉络时,笔者边再次浏览边画线路图,逐一画、标、记出牧羊少年所到之处的时间、地点、遇到什么人、给他什么启示或教训,同时在书上按人物出现的顺序写上序号和身份。画好了路线图,也如跟着少年再次经历了奇幻之旅,令人感叹。
在旅途中,第一个出现在少年视野中的是纺织店商的女儿。这个女子,让他感觉到和她在一起的“每一天都会是新的一天”。第二个是吉卜赛的老妇人,她解了少年常做的梦,但不会把梦变成现实。第三个是老撒冷之王。老人告诉男孩“世界上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当你想要某种东西时,整个宇宙会合力助你实现愿望”。第四个是少年,他骗走了男孩所有的钱币。这使男孩明白:自己和别人一样,总是以理想的眼光看待世界,看不到事情的真相。第五个是水晶店的老板、第六个是爱读书的英国人、第七个是沙漠商队的头领、第八个是沙漠中的女子、第九个是神秘骑士、第十个是抢劫男孩财物的难民领头人。男孩从他们身上分别体会到了不同的人生哲理。梳理到这儿,笔者不由想到这句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哪怕是挫折和磨难。通过梳理,对故事脉络有了“一览众山小”的俯瞰。
三、赏读品悟,分享收获
读一本书要及时整理收获,适时分享,以达到深化、内化之目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这部作品,作者是巴西作家保罗·柯艾略。他以奇绝独特的视角、隽永如水的文字、精巧奇妙的构思,将哲学沉思、宗教元素、宇宙语言及时代印记等宏阔背景,以童话寓言相融合的形式,营造了一个亦真亦幻、耐人寻味的阅读世界。首尾呼应的巧妙构思、主人公一路寻宝的清晰主线、沿途与所遇之人的各种对话以及穿插其中的各种资讯等,都将作者的人生哲思蕴含其中,令人回味无穷。
笔者读完此书后,便向六年级学生推荐、分享。学生第一周速读了解,第二周细读梳理,第三周交流展示。通过三周时间和这本书亲密接触,学生呈现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成果,在交流中,笔者也及时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孩子们进行思想碰撞。笔者还组织学生把读书成果制作成版面展览,并以公众号形式向家长及全校教师推送,让读书成果之花绚丽绽放。
整本书阅读,速读了解,判读价值;细读梳理,深入文本;赏读品悟,分享收获。“三读”法不失为一种高效的阅读策略。
参考文献:
[1][巴西]保罗·柯艾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M].丁文林,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7.
[2][美]莫提默·J.艾德勒,等.如何阅读一本书[M].郝明义,朱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