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历经大萧条和二战的摧残,现代社会变得支离破碎,笼罩在人们心头的是恐慌和迷茫。为追寻安全感,人们选择了一种虚幻化的态度对待世界:逃避。然而,可怕而复杂的社会却不容许片刻的逃离,人人其实都无处可逃,生存注定是一个悲剧。这种状态在美国著名剧作家田纳西·威廉姆斯的《玻璃动物园》中得到完美展现。
关键词:逃避 幻想 悲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1929年10月24日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掉穿了盘底”,在其后长达10年时间里,美国经济一蹶不振,人们生活苦不堪言。一切传统价值观念好似在一夜间荡然无存。二战则给人们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创伤,使得一切都毫无意义。整个世界都已经支离破碎,前方横亘一片混乱。战后的“现代社会是可怕地复杂和复杂地可怕”,人们无所适从。于是,他们采取一种拒斥的逃避的虚幻化态度来对待世界:“逃出这个世界而躲进青春期;或者把它保持为一部小说……或虚幻或真实。”
《玻璃动物园》(The Glass Menagerie)是美国著名剧作家田纳西·威廉姆斯(Tennessee Williams, 1911—1983)的成名作。该剧被称为“战后第一部杰出而持久的美国戏剧”,“开创了西方戏剧史的新篇章”。剧中“逃避”的主题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这是一家三口——母亲阿曼达(Amanda)、儿子汤姆(Tom)和女儿劳拉(Laura)的故事。
父亲很早就离家出走,这个犹如一座监狱的家时时刻刻让这三个人窒息。面对“永恒的黑暗”,他们看不到希望。但因力量薄弱,他们无力改变现实而只能逃避,才能获得宽慰和满足。阿曼达沉浸在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对孩子们未来的憧憬中:她逃进了时间。汤姆在电影院欣赏刺激的影片:他逃进了空间。劳拉把自己关在屋里,与收集的玻璃动物为伴:她逃进了幻想。但有一天一个叫吉姆(Jim)的陌生人的到来打乱了他们的生活,把他们拉回到现实。在戏的结尾,阿曼达和劳拉对挂在墙上的父亲的照片笑着说再见,汤姆依然远远逃开,在一个个城市间流浪。
该剧自上演后,评论家大都认为阿曼达和劳拉的微笑表明她们“在漫漫长夜的黑暗里始终没有丧失信心,在艰苦的生活里始终保持着乐观的精神。”但笔者却认为这里有更深层的原因——她们“无处可逃”。
阿曼达和劳拉是田纳西着重塑造的形象。阿曼达“狂热地迷恋着另一个时代和地方”——过去的蓝山(the Blue Mountain)。对她而言过去的美好回忆似乎已成为一个永恒的神话。她不愿面对残酷而令人窒息的现实,在幻想中继续自己浪漫的生活。她的现在就在过去的影子里行进。除此之外,她把精力和希望完全放在儿女身上,憧憬着美好而光明的未来。
劳拉则在自己短短二十多年的生活中历经挫折,加上天生的敏感和羞涩,使她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为逃避现实,她终日从一套玻璃动物那里得到慰藉与欢乐。久而久之,那套玻璃成了折射其脆弱、易碎的一面镜子。正如剧中所说那样,“她像一件亮光照耀着的半透明的玻璃器皿,散发着一种暂时的光彩,既不真实,又不持久”。
母女俩就这样陶醉在梦幻中。然而,“残酷的现实践踏了这一切”。吉姆来了,他与劳拉温馨而浪漫的谈话似乎点燃了劳拉心中的希望之火。而独角兽的出现却是一个小高潮。吉姆告诉劳拉独角兽已经绝迹,它会孤独。在这里,作者巧妙地暗示与独角兽尤其相似的劳拉终究会被生活吞噬,逃避只能是一时。果然吉姆另有所爱,另有追求。他的匆匆来去把温菲尔德一家推向绝境。再加上汤姆出走,希望在现实中化为泡影。绝望中的母女俩决心捡回自尊,完成在极限困境中对生存的悲剧选择。
汤姆虽不是剧中的主角,却是能体现现代人无处可逃这种精神困境的一个角色。仓库工作丝毫不能使天生敏感浪漫的他满足。在现实中,他看到的只是失望,一切都毫无意义。他只好沉醉于刺激的冒险电影以逃避残酷的现实。这却让母亲阿曼达不能忍受。他们时不时会争吵起来。家不能使他内心平静,相反地已成了他最大的苦恼。他便愈加漫游在自己的幻想中,以此接触性地逃避现实。可是,他却逐渐发现幻想世界不过是另一种残酷的现实。徘徊在幻想和现实之间的状态折磨着他,他最终离开了家,去追求一直幻想的幸福。
然而,当他离开家,加入商船队,开始自己梦寐以求的冒险生活时,就真的解脱并成功逃离了吗?在最后的自白中,他说:“劳拉,劳拉,我想法要把你撇开,可我生性忠实,没法按照我的打算来办……”从这里,我们得知,汤姆一直被对家庭的自责内疚折磨着,劳拉的身影如梦魇般挥之不去。尽管他逃离了家,却没有找到真正的自由。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上,生活注定是个悲剧,他一次次被现实拉回,无处可逃。
大萧条和二战的摧残,现代社会支离破碎,没有安全感的人们只能通过“逃避”聊以自慰。剧作《玻璃动物园》通过对温菲尔德一家的刻画,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这个“逃避”主题。但是,它想说明的是人们努力所找寻的安全感只是对死亡的另一种阐释,生存本身就是悲剧,“逃避”只能是暂时,人人都无处可逃。
参考文献:
[1] 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第二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
[2] 张国清,《中心与边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3] Kirszner& Mandell.Literature: Reading, Reacting, Writing [C].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6.
[4] C. W. E. Bigsby,“Entering The Glass Menagerie”, Matthew C. Roudane 编:《田纳西·威廉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
作者简介:冯莹,女,1984—,四川内江人,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2007级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英美语言文学。
关键词:逃避 幻想 悲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1929年10月24日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掉穿了盘底”,在其后长达10年时间里,美国经济一蹶不振,人们生活苦不堪言。一切传统价值观念好似在一夜间荡然无存。二战则给人们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创伤,使得一切都毫无意义。整个世界都已经支离破碎,前方横亘一片混乱。战后的“现代社会是可怕地复杂和复杂地可怕”,人们无所适从。于是,他们采取一种拒斥的逃避的虚幻化态度来对待世界:“逃出这个世界而躲进青春期;或者把它保持为一部小说……或虚幻或真实。”
《玻璃动物园》(The Glass Menagerie)是美国著名剧作家田纳西·威廉姆斯(Tennessee Williams, 1911—1983)的成名作。该剧被称为“战后第一部杰出而持久的美国戏剧”,“开创了西方戏剧史的新篇章”。剧中“逃避”的主题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这是一家三口——母亲阿曼达(Amanda)、儿子汤姆(Tom)和女儿劳拉(Laura)的故事。
父亲很早就离家出走,这个犹如一座监狱的家时时刻刻让这三个人窒息。面对“永恒的黑暗”,他们看不到希望。但因力量薄弱,他们无力改变现实而只能逃避,才能获得宽慰和满足。阿曼达沉浸在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对孩子们未来的憧憬中:她逃进了时间。汤姆在电影院欣赏刺激的影片:他逃进了空间。劳拉把自己关在屋里,与收集的玻璃动物为伴:她逃进了幻想。但有一天一个叫吉姆(Jim)的陌生人的到来打乱了他们的生活,把他们拉回到现实。在戏的结尾,阿曼达和劳拉对挂在墙上的父亲的照片笑着说再见,汤姆依然远远逃开,在一个个城市间流浪。
该剧自上演后,评论家大都认为阿曼达和劳拉的微笑表明她们“在漫漫长夜的黑暗里始终没有丧失信心,在艰苦的生活里始终保持着乐观的精神。”但笔者却认为这里有更深层的原因——她们“无处可逃”。
阿曼达和劳拉是田纳西着重塑造的形象。阿曼达“狂热地迷恋着另一个时代和地方”——过去的蓝山(the Blue Mountain)。对她而言过去的美好回忆似乎已成为一个永恒的神话。她不愿面对残酷而令人窒息的现实,在幻想中继续自己浪漫的生活。她的现在就在过去的影子里行进。除此之外,她把精力和希望完全放在儿女身上,憧憬着美好而光明的未来。
劳拉则在自己短短二十多年的生活中历经挫折,加上天生的敏感和羞涩,使她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为逃避现实,她终日从一套玻璃动物那里得到慰藉与欢乐。久而久之,那套玻璃成了折射其脆弱、易碎的一面镜子。正如剧中所说那样,“她像一件亮光照耀着的半透明的玻璃器皿,散发着一种暂时的光彩,既不真实,又不持久”。
母女俩就这样陶醉在梦幻中。然而,“残酷的现实践踏了这一切”。吉姆来了,他与劳拉温馨而浪漫的谈话似乎点燃了劳拉心中的希望之火。而独角兽的出现却是一个小高潮。吉姆告诉劳拉独角兽已经绝迹,它会孤独。在这里,作者巧妙地暗示与独角兽尤其相似的劳拉终究会被生活吞噬,逃避只能是一时。果然吉姆另有所爱,另有追求。他的匆匆来去把温菲尔德一家推向绝境。再加上汤姆出走,希望在现实中化为泡影。绝望中的母女俩决心捡回自尊,完成在极限困境中对生存的悲剧选择。
汤姆虽不是剧中的主角,却是能体现现代人无处可逃这种精神困境的一个角色。仓库工作丝毫不能使天生敏感浪漫的他满足。在现实中,他看到的只是失望,一切都毫无意义。他只好沉醉于刺激的冒险电影以逃避残酷的现实。这却让母亲阿曼达不能忍受。他们时不时会争吵起来。家不能使他内心平静,相反地已成了他最大的苦恼。他便愈加漫游在自己的幻想中,以此接触性地逃避现实。可是,他却逐渐发现幻想世界不过是另一种残酷的现实。徘徊在幻想和现实之间的状态折磨着他,他最终离开了家,去追求一直幻想的幸福。
然而,当他离开家,加入商船队,开始自己梦寐以求的冒险生活时,就真的解脱并成功逃离了吗?在最后的自白中,他说:“劳拉,劳拉,我想法要把你撇开,可我生性忠实,没法按照我的打算来办……”从这里,我们得知,汤姆一直被对家庭的自责内疚折磨着,劳拉的身影如梦魇般挥之不去。尽管他逃离了家,却没有找到真正的自由。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上,生活注定是个悲剧,他一次次被现实拉回,无处可逃。
大萧条和二战的摧残,现代社会支离破碎,没有安全感的人们只能通过“逃避”聊以自慰。剧作《玻璃动物园》通过对温菲尔德一家的刻画,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这个“逃避”主题。但是,它想说明的是人们努力所找寻的安全感只是对死亡的另一种阐释,生存本身就是悲剧,“逃避”只能是暂时,人人都无处可逃。
参考文献:
[1] 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第二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
[2] 张国清,《中心与边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3] Kirszner& Mandell.Literature: Reading, Reacting, Writing [C].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6.
[4] C. W. E. Bigsby,“Entering The Glass Menagerie”, Matthew C. Roudane 编:《田纳西·威廉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
作者简介:冯莹,女,1984—,四川内江人,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2007级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英美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