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的那一刻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ong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上上网,我在彤的空间里留言:“很想念你那些充满灵性的文字!”不一会儿,她回复:“老师啊,杨紫薇说,您好像欠我们一节课吧?”
  是啊,我还欠他们一节课呢!一节口语交际课——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上最后一个口语交际训练“这一刻,我想对你说”。这次训练是要学生们在毕业前对大家或某个人说说心里话,或感激、或道歉、或追忆、或憧憬……还记得当时他们强烈要求上这节课,我对他们说:“咱们等到临毕业考试前再上这节课吧,那时候就真的该分别了。”大家都同意了。后来好像又有人提过,再次被我搪塞了过去。再后来,就毕业了。今天,彤向我提起欠他们的这节课,心,一下子又空了——那是被我故意遗忘的一节课……
  六年的朝夕相处,话别时定然会被泪水浸泡。此刻的我,是禁不住这份伤感的,索性硬下心肠逆了他们的心意吧!何况,这六年来,我在他们面前已然流过了许多的眼泪:讲述我们自己的亲情故事,大家一起痛哭失声;王坤转学走了,送别时我们一起洒下难舍的泪水;给他们读余光中的《乡愁》,被诗中的思乡之情感动得热泪盈眶;5·12地震时,动员他们捐款泪流满面……该去的总会去的,此刻分别,我不敢再让他们看到我软弱的一面了。因为,再多的眼泪也留不住时光的流转,世事的变迁……
  然而,他们还是又见到了我的眼泪。毕业考试结束,他们在教室集合,等着我宣布放学。我一次次地叮嘱他们,等成绩的这些天要注意安全,一遍又一遍地嘱咐他们还要复习,以迎接中学的分班考试,又再次强调了分班考试的重要。啰里啰唆地说了一大堆话,到最后,我没话可说了,可仍不甘心就此说出放学的话来,便问他们:“你们还有什么话要问吗?”哪知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没有了!”我终于无话可说了,宣布:“那好,你们走吧,路上小心!”
  我站在讲台上靠近门口的地方,看着他们排队鱼贯而出,教室渐渐空了。我的心一下子缩成一团,没有疼痛,那是一种类似十月怀胎的子宫,一下子被取出婴儿后的感觉——空荡荡的,整个人也如同刚刚分娩完一样虚脱了——靠勇气支撑着熬过之后,松懈下来的感觉。
  这时候,不知谁经过我面前,抬手挥了一下,说了一句:“老师,再见!”眼泪终于忍不住了,决堤而下。“老师,再见!”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句话了,两千多个日子里,我听过无数次这句道别的话,每次我都含笑回应。只是今时今日,这“再见”的含义却成了“再难相见”了。六年来,我已经习惯了每日与他们相见,而今,该如何面对此后再也不见的日子?
  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在他们还没有全部走出教室的时候,我奔到角落里对着墙壁痛哭起来。脑中没有过电影,往日的景象没有闪现。心也没有一直恐惧的疼痛,它只是在那里缩成一团,不停地颤抖,告诉我,六年里我紧紧搂在怀里的他们,终于离我而去了……
  身后传来了抽泣声,我回头,看见女生们在我身后两三步远的地方齐刷刷地站着,像犯了错一样低着头抹眼泪。我赶忙转回头,不要他们看到我狼狈的样子。哭声响了起来,我背对着他们,忍住哭声说:“你们都走吧!”没有人动,我们都站在那里痛哭……
  不记得在谁的空间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有些人是用来爱的,而有些人是用来思念的。我想,在已经逝去的那六年里,我们是相互爱着的,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是相互思念着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唐马路小学)
其他文献
苏教版小语教材安排转转盘识字,意在让学生初步建立形声字的声旁与形旁的基本概念,掌握声旁表音,称为声符;形旁表义,称为形符的知识。因此,教学中用好转盘尤为重要。  【案例】  一用转盘——认识偏旁  上课伊始,教师转动转盘,复习学过的偏旁,认识新偏旁“目字旁”和“竖心旁”。教师利用课件演示两个偏旁的演变,既激趣又使学生认识了新偏旁,可谓一举两得。  二用转盘——认识汉字,了解规律  1.教师在黑板上
“兔子达利比有着一双与众不同的大脚,那脚,大得那么离谱,那么引人注目。于是,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不知道自己的大脚究竟有什么用场。为了寻找迷失的自我,为了发现大脚的价值,他模仿鸟儿飞翔,学习蝙蝠倒挂……一次次被失败锤击得鼻青脸肿。直到有一天,他无意中抬起大脚,将黄鼠狼一脚踹飞,成了众人仰慕的英雄。”——这就是绘本故事《我不知道我是谁》。栩栩如生的画面,奇特丰富的想象,精彩生动的情节,引得同学们对它
“摘抄”是一种传统的学习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我们有没有考虑过:学生喜欢摘抄吗?几年级的学生适合开始采用摘抄的读书方法?他们知道如何进行摘抄吗?下面就其中的几个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  一、 摘抄,所有年级都适用?  仔细阅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会发现“课标”中没有明确提出读书做摘抄的要求,只在“课程目标与内容”部分的“第二学段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提出“积累课
阅读教学与语言训练往往是紧密联系的。本文所指的“三点”,即文本中的语言点,教学中的训练点及交流时的评价点。  语言点,文本中往往会隐藏着许多语言现象,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语言点,并选取其中的部分进行充分品读。  训练点,任何一种语言现象都需要经过实践来落实,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品读语言点为基础,找准语言训练点,进行迁移运用,使文本的理解与言语的表达互为融合。  评价点,安排学生语言训练后,要进行
每当梅雨时节、杨梅成熟的日子,甚至每看到杨梅、吃到杨梅时,便会勾起我对老家那棵杨梅树深深的怀念……  那棵杨梅树是我家茶林中唯一的参天大树。主干三四个大人才可围抱,它那黛青色的树冠,犹如苍穹静卧。那高高的主干上,向四面伸出的分枝均有碗口般粗细,虬曲苍劲,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那茂密细长的树叶四季苍翠。或许是年岁已久的缘故吧,连它那树皮都是深灰色的,给人一种饱经风霜而富内涵的感觉。无论何时,无论何人,
当前产品同质现象日益严峻,由此消费者的品牌转换频率较高,为企业带来巨大损失,这一问题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然,当前关于品牌转换行为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内涵、类型及负面口碑等
汉字是表意文字,相当一部分汉字的字形能直接或间接地体现汉字的意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在趣味性教学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汉字背后潜藏的理据。  一、 趣味故事,要符合情理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形象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成一个个小故事,提高了识字的效率。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应该同时发现:小学生的注
关于写作,我一直倡导“我手写我心”,总是以赞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习作。我带的这个班从三年级起,就规定每周至少修改三篇学生的习作给儿童刊物投稿。这三篇习作来自同学们的大作、小作和日记,凡是写得好的,我批阅后就写个大大的红字:“投”。会打字的,自己打好发给我;不会打字的,我就帮着打。  清楚地记得,我班第一个发表习作的学生是虞颖超,她的《老师的照相机》一文发表在《作文导报》上。当时我把报纸带进教室,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