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一猜,谁的习作发表了?”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tsan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写作,我一直倡导“我手写我心”,总是以赞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习作。我带的这个班从三年级起,就规定每周至少修改三篇学生的习作给儿童刊物投稿。这三篇习作来自同学们的大作、小作和日记,凡是写得好的,我批阅后就写个大大的红字:“投”。会打字的,自己打好发给我;不会打字的,我就帮着打。
  清楚地记得,我班第一个发表习作的学生是虞颖超,她的《老师的照相机》一文发表在《作文导报》上。当时我把报纸带进教室,异常兴奋:“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班虞颖超同学的习作发表了!她可是我们班第一个发表习作的同学!”我的话音未落,教室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虞颖超在掌声里走上了讲台,激动地朗诵了自己的习作。
  尽管评讲时,我在班上读过这篇习作,虞颖超现在又读了一遍,可同学们好像还是不过瘾,一下课就把虞颖超围了个水泄不通,你摸摸报纸,他摸摸报纸。一个调皮的学生还捧起报纸仔细审查是不是“如东县马塘小学301班的虞颖超”,当他不仅看到了“虞颖超”的名字,而且看到了指导老师的名字时,他心服口服地说:“真的,真的。”看来,对小学生来说,能发表文章是一件多么神圣的事情啊!我得好好地抓住这个契机,充分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我班第二个发表习作的学生是凌越。她的《原来如此》一文发表在《作文与考试》上。那天,我把样刊带进教室,没有直接告诉同学们是谁发表了习作,而是让他们猜。许多学生都猜是班长张挚,张挚则充满期待地看着我,神情是那么专注,使我不忍心公布答案。当凌越走上讲台的时候,我发现了张挚那羡慕的眼神。我安慰她:“没关系,你发表习作是迟早的事。”果然,那年暑假,她一下子就给我发来了18篇习作,其中有一篇超过了2000字。后来,她的习作接二连三地发表了,一跃成为我班发表习作最多的学生。从此,她疯狂地喜欢上了写作,课堂习作、各种征文、考场作文,什么文章都难不倒她了。看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伙伴的影响是巨大的。
  “猜一猜,谁的习作又发表了?”我举着一本杂志又开始发问了。
  “是秦诗淇!”
  “不对!”
  “是刘汤琪!”
  “也不对!”
  “是我!”金马驭满怀期待地说。
  “暂时还不是,我已给你投了五、六篇习作了。只要投出去了,就投出了希望,总有一天你的习作也会发表的。”我安慰他说。
  “是顾单龙!”
  终于猜对了,顾单龙自己也没想到,他的《早读课的风波》一文发表在《小作家选刊》上。他很激动,迫不及待地走上讲台朗读起来。其实,让学生猜一猜发表习作的作者是我的激将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帮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让他们在同伴的激励声中找到自己的价值。被提到名字的学生一定会这样想:连小伙伴都觉得我能发表文章了,我一定好好写,争取早日发表文章。
  渐渐地,写文章,投文章,已成了我班学生非常热衷做的事情。经常习作本、日记本刚交上来,就有学生催着我:“施老师,你什么时候评讲习作啊?”言下之意,他的习作能不能够得上投稿的资格。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两个最调皮、最怕写作的男生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杨沈靖浩写了《一个大雾的早晨》,篇幅不长,但我还是给他改了、投了,并和他有了一个君子协定:只要他每次习作都认真写,写出了他自己的最高水平,我就给他投稿。看到班上越来越多的同学发表了习作,调皮鬼丁莅洋心里也痒痒的,他自己不好意思跟我说,却叫妈妈给我打电话,表达想发表习作的意愿。后来,他的习作《我的电脑老师》发表在《学生阅读与写作》上。从此,课堂上再也看不到他调皮捣蛋的身影。是啊,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班学生的习作源源不断地发表了,五年级时已有150多篇。我跟同学们还有一个美好的约定,就是在小学毕业前,争取全班人人有文章发表,届时把全班同学发表的文章编成习作选,给大家留作毕业纪念。
  (作者单位:南通市如东县马塘小学)
其他文献
一、 渗透人文性  学生的个体间存在着明显的智力发展水平和认知方式的差异。因此,一刀切的作业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所以,我在教学中,力求尊重差异,分层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时,根据学生的智力、能力、习惯、基础等方面的情况综合考虑,将学生分为ABC三个等级。A是潜能生,基础差、习惯不太好;B是中等生,学习能力和习惯都一般;C是优秀生,习惯和学习能力都比较强
苏教版小语教材安排转转盘识字,意在让学生初步建立形声字的声旁与形旁的基本概念,掌握声旁表音,称为声符;形旁表义,称为形符的知识。因此,教学中用好转盘尤为重要。  【案例】  一用转盘——认识偏旁  上课伊始,教师转动转盘,复习学过的偏旁,认识新偏旁“目字旁”和“竖心旁”。教师利用课件演示两个偏旁的演变,既激趣又使学生认识了新偏旁,可谓一举两得。  二用转盘——认识汉字,了解规律  1.教师在黑板上
“兔子达利比有着一双与众不同的大脚,那脚,大得那么离谱,那么引人注目。于是,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不知道自己的大脚究竟有什么用场。为了寻找迷失的自我,为了发现大脚的价值,他模仿鸟儿飞翔,学习蝙蝠倒挂……一次次被失败锤击得鼻青脸肿。直到有一天,他无意中抬起大脚,将黄鼠狼一脚踹飞,成了众人仰慕的英雄。”——这就是绘本故事《我不知道我是谁》。栩栩如生的画面,奇特丰富的想象,精彩生动的情节,引得同学们对它
“摘抄”是一种传统的学习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我们有没有考虑过:学生喜欢摘抄吗?几年级的学生适合开始采用摘抄的读书方法?他们知道如何进行摘抄吗?下面就其中的几个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  一、 摘抄,所有年级都适用?  仔细阅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会发现“课标”中没有明确提出读书做摘抄的要求,只在“课程目标与内容”部分的“第二学段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提出“积累课
阅读教学与语言训练往往是紧密联系的。本文所指的“三点”,即文本中的语言点,教学中的训练点及交流时的评价点。  语言点,文本中往往会隐藏着许多语言现象,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语言点,并选取其中的部分进行充分品读。  训练点,任何一种语言现象都需要经过实践来落实,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品读语言点为基础,找准语言训练点,进行迁移运用,使文本的理解与言语的表达互为融合。  评价点,安排学生语言训练后,要进行
每当梅雨时节、杨梅成熟的日子,甚至每看到杨梅、吃到杨梅时,便会勾起我对老家那棵杨梅树深深的怀念……  那棵杨梅树是我家茶林中唯一的参天大树。主干三四个大人才可围抱,它那黛青色的树冠,犹如苍穹静卧。那高高的主干上,向四面伸出的分枝均有碗口般粗细,虬曲苍劲,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那茂密细长的树叶四季苍翠。或许是年岁已久的缘故吧,连它那树皮都是深灰色的,给人一种饱经风霜而富内涵的感觉。无论何时,无论何人,
当前产品同质现象日益严峻,由此消费者的品牌转换频率较高,为企业带来巨大损失,这一问题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然,当前关于品牌转换行为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内涵、类型及负面口碑等
汉字是表意文字,相当一部分汉字的字形能直接或间接地体现汉字的意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在趣味性教学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汉字背后潜藏的理据。  一、 趣味故事,要符合情理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形象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成一个个小故事,提高了识字的效率。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应该同时发现:小学生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