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随意”及其表现
随意,即凭自己的意愿来教,来做,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崭新的境界。过去,我们认识评价教学工作一贯只注重了教学的常规性特点。领导检查备课,要看教学步骤的设计是否齐全,听教师讲课,要看是否紧扣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只看重了教材各方面的知识点(字词、结构、主题、特点等),面面俱到;在练习、考试中,只注重了题目的标准答案。总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太强调了条条框框,而忽略了最能体现教师智慧和能力以及最能考查学生智力水平的“随意性”问题。这是对语文教学的片面理解,是不符合语文学科的独特教学规律的。其实,认真分析语文教师的教学过程,就不难看出,他们在注意教学常规要求的同时,都有很多“随意性”的闪光处。
1.1教学语言的“随意性”。有的教师沉着老练,四平八稳;有的教师富于激情,豪爽正直;有的教师处事圆满,兼及各个方面。他们选择的教学语言,当然也就风格各异。上海的于漪老师阅历丰富,知识面广,教学语言风趣幽默,有力度;原泰安一中宋遂良老师,教学语言极富感染力,听他讲《出师表》,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流泪;魏书生老师上课紧扣教材,语言简洁明快,极为凝炼。他们在“传道、授业、解惑”时,所运用的教学语言随意而为,各有机智,令人赞叹不已。
1.2处理教材的“随意性”。因为每个教师对教材的认识不同,面对的学生情况不同,对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不同,在处理教材时,也就各有侧重。同样讲朱自清的《春》,有的老师侧重于思想内容的分析,有的老师侧重于艺术特点的探讨,有的老师注重通过字词的分析带动课文的讲析,各自都具有极强的“随意性”。因此,每个教师尽可根据自己对教材的认识和自身特长,对教材作出“随意”的处理。但有一个要求,这种“随意”,必须有利于传授知识。
1.3课堂教学过程的“随意性”。我们强调教学过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其中有个怎么学和怎么导的问题。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对事物的认识,对教材的理解也是“活”的。任何一个教师不可能在一堂课前,就考虑到学生会提出的所有问题,会产生怎样的情绪,这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才能产生的。因此,整个教学过程是“活”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只能在学生的“随意而为”中发挥出来。说到底,对于教师而言,每一堂课都是“随意而教”的过程。
2“随意”并非任意
强调语文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并不是语文教师就可以没有拘束,不加限制,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实施教学过程。“随意”只是相对“有意”而言,它有自己的特点。
2.1“随意”有目的性。教授一篇文章或一堂课,总要有教学的过程和目标,“随意”服从于教学目标的需要,适应于教学过程的流动性。如果将“随意”误认为任意,一堂课下来,学生不知道老师讲了些什么,甚至连教师本人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教了些什么,那就谈不上“随意”而教,且有百害而无一利了。
2.2“随意”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学校与学校不同,班级与班级不同,学生与学生的语文基础不同,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多变,使“随意”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基础较好的班级,学生自读能力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增多教学内容,增加教学难度;反之,基础较差的班级,如果用同样的内容和难度教学,那就适得其反了。
2.3“随意”有思想性。“随意”应当有思想性,要紧跟时代步伐,对学生进行积极健康的思想教育。甚至教学过程的每个细节都要蕴含积极向上的思想性。有一位老师上课时,一只小燕子飞进了教室,东碰西撞飞不出去,部分同学的注意力跟着小燕子飞来飞去,不能专心听讲。老师停下课问:“‘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出自哪篇文章?”同学们回答:“《匆匆》。”老师又问:“《匆匆》告诉我们什么?”同学们答:“时间一去不回。”老师马上肯定,并说有去无回就应倍加珍惜时间。学生明白了老师的用意,打开窗子放走了小燕子,又专心地听课了。看似“随意”的问答,其实蕴含了强烈的思想内容,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同时表现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抗敏性。
2.4“随意性”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特征之一,是一种崭新的境界,它区别于任意,具有针对性、时效性、目的性和思想性的特点。所以说,“随意”是有限制的,不是爱怎么样就怎么样,没有一点约束的教学行为和过程。
3“随意”的必要条件
语文课堂教学可以“随意”而教,能否达到“随意”的境界,标志着一个语文教师的能力和水平。要想达到“随意”的境界,首先要正确处理“有意”与“随意”的关系。“随意”和“有意”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认真备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实际,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是“随意”的先决条件。做好了这些“有意”的工作,才能“随意”处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真正做到“随意”而教,也就不枉为人师了。
新形势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走教学和科研并行的路子。任何一个语文教师都应是教学的骨干,科研的能手。只有如此,语文教学的“随意”境界才会洞开,才能产生语文课堂教学的勃勃生机。
随意,即凭自己的意愿来教,来做,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崭新的境界。过去,我们认识评价教学工作一贯只注重了教学的常规性特点。领导检查备课,要看教学步骤的设计是否齐全,听教师讲课,要看是否紧扣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只看重了教材各方面的知识点(字词、结构、主题、特点等),面面俱到;在练习、考试中,只注重了题目的标准答案。总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太强调了条条框框,而忽略了最能体现教师智慧和能力以及最能考查学生智力水平的“随意性”问题。这是对语文教学的片面理解,是不符合语文学科的独特教学规律的。其实,认真分析语文教师的教学过程,就不难看出,他们在注意教学常规要求的同时,都有很多“随意性”的闪光处。
1.1教学语言的“随意性”。有的教师沉着老练,四平八稳;有的教师富于激情,豪爽正直;有的教师处事圆满,兼及各个方面。他们选择的教学语言,当然也就风格各异。上海的于漪老师阅历丰富,知识面广,教学语言风趣幽默,有力度;原泰安一中宋遂良老师,教学语言极富感染力,听他讲《出师表》,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流泪;魏书生老师上课紧扣教材,语言简洁明快,极为凝炼。他们在“传道、授业、解惑”时,所运用的教学语言随意而为,各有机智,令人赞叹不已。
1.2处理教材的“随意性”。因为每个教师对教材的认识不同,面对的学生情况不同,对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不同,在处理教材时,也就各有侧重。同样讲朱自清的《春》,有的老师侧重于思想内容的分析,有的老师侧重于艺术特点的探讨,有的老师注重通过字词的分析带动课文的讲析,各自都具有极强的“随意性”。因此,每个教师尽可根据自己对教材的认识和自身特长,对教材作出“随意”的处理。但有一个要求,这种“随意”,必须有利于传授知识。
1.3课堂教学过程的“随意性”。我们强调教学过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其中有个怎么学和怎么导的问题。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对事物的认识,对教材的理解也是“活”的。任何一个教师不可能在一堂课前,就考虑到学生会提出的所有问题,会产生怎样的情绪,这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才能产生的。因此,整个教学过程是“活”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只能在学生的“随意而为”中发挥出来。说到底,对于教师而言,每一堂课都是“随意而教”的过程。
2“随意”并非任意
强调语文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并不是语文教师就可以没有拘束,不加限制,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实施教学过程。“随意”只是相对“有意”而言,它有自己的特点。
2.1“随意”有目的性。教授一篇文章或一堂课,总要有教学的过程和目标,“随意”服从于教学目标的需要,适应于教学过程的流动性。如果将“随意”误认为任意,一堂课下来,学生不知道老师讲了些什么,甚至连教师本人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教了些什么,那就谈不上“随意”而教,且有百害而无一利了。
2.2“随意”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学校与学校不同,班级与班级不同,学生与学生的语文基础不同,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多变,使“随意”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基础较好的班级,学生自读能力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增多教学内容,增加教学难度;反之,基础较差的班级,如果用同样的内容和难度教学,那就适得其反了。
2.3“随意”有思想性。“随意”应当有思想性,要紧跟时代步伐,对学生进行积极健康的思想教育。甚至教学过程的每个细节都要蕴含积极向上的思想性。有一位老师上课时,一只小燕子飞进了教室,东碰西撞飞不出去,部分同学的注意力跟着小燕子飞来飞去,不能专心听讲。老师停下课问:“‘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出自哪篇文章?”同学们回答:“《匆匆》。”老师又问:“《匆匆》告诉我们什么?”同学们答:“时间一去不回。”老师马上肯定,并说有去无回就应倍加珍惜时间。学生明白了老师的用意,打开窗子放走了小燕子,又专心地听课了。看似“随意”的问答,其实蕴含了强烈的思想内容,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同时表现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抗敏性。
2.4“随意性”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特征之一,是一种崭新的境界,它区别于任意,具有针对性、时效性、目的性和思想性的特点。所以说,“随意”是有限制的,不是爱怎么样就怎么样,没有一点约束的教学行为和过程。
3“随意”的必要条件
语文课堂教学可以“随意”而教,能否达到“随意”的境界,标志着一个语文教师的能力和水平。要想达到“随意”的境界,首先要正确处理“有意”与“随意”的关系。“随意”和“有意”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认真备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实际,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是“随意”的先决条件。做好了这些“有意”的工作,才能“随意”处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真正做到“随意”而教,也就不枉为人师了。
新形势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走教学和科研并行的路子。任何一个语文教师都应是教学的骨干,科研的能手。只有如此,语文教学的“随意”境界才会洞开,才能产生语文课堂教学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