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广大高中数学教师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学生多少内容,教得是否认真,而是指学生学不学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因此,数学教师要努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成为高中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积极主动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因此,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求知欲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学生的学习要有对知识的渴求,也就是求知欲。有了求知欲,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想对未知事物的了解,是激发学习求知欲的一个切入点,才能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作为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数学必修3《概率》这一内容时,我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一次考试中,每位考生要在8道口试题中随机抽出2道题回答,若答对其中1题即为及格。那么(1)某位考生会答8道题中的5道题,这位考生及格的概率有多大?(2)若一位考生及格的概率小于50/100,则他最多只会几道题?通过问题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把这些日常生活中可能随时用到,而学生一时又无法解答的问题讲出来,还可以在教学时利用教材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通俗形象。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不像语文的描述性、美术的直观性、体育的身体参与性。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适当安排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检查认知目标的主要手段,安排适量有效的课堂练习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有效的课堂练习还能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从而修改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践表明,有效的课堂练习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必要手段。
第一、适当的课堂练习要有时间保证。要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的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效用。有效的课堂练习必须紧扣教学目标,选择练习的数量与质量要精。适当的课堂练习时间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第二、有效的课堂练习要运用最近发展的理论,实施分层练习。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主要是因为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按同一目标发展,必然导致有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又“吃不了”。而实施分层练习具体可以这样操作:将练习分成A、B、C三个层次,并且对应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A层为基础层,要求必须完成;B层为提高层,要求大多数同学完成;c层为创新能力层,要求学有余力的少数同学完成。分层递进练习是班级授课制中实施个别化辅导教学的新探索,是最近发展理论的深化和具体应用。
第三、适当的课堂练习可以使学生对知识形成真正的理解。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可以这样来判断:能否用自己的话来表达所学知识,能否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能否运用知识解决变式问题,能否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有效的课堂练习能够促使学生自我调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效的课堂练习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和能力。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这么想?是否还有其它解题途径,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方法,今天所学知识和以前所学的数学知识之间有联系吗?
三、重视先做后讲,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主动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先做后讲”是让学生先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体验与探索,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先做后讲”强调了学生在做中学习,既承认模仿练习与机械记忆的技能性训练阶段,更注重了在做的过程中对数学过程的感悟与体验。“讲”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师讲,给出问题,小结方法,总结步骤,揭示规律,感悟思想方法等;二是学生讲,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或看法,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先操作、实践,后讲感悟、体会,既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抓住学习的重点,又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评价方式多样化
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向预期目标的发展,都需要依赖反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肯定的评价,同时学生自我评价的参与,可以大大的改善学生学习数学的进程。
第一,教师在课上和课后要经常与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在交往的过程中要多倾听学生对学习数学的体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交往时应充满爱心和耐心,争取建立一种合作、默契、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二,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由于评价不仅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要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评价方式要多种多样,不要只采用考试成绩。
第三,实施反馈的时间间隔要利用学生的练习按日反馈进行调节,而学习结果的强化方式应尽量使学生自己去领悟、去总结自己的收获或教训。
第四,自我评价的参与问题,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自我评估计计划,养成自我评估的习惯。例如:在学完一个单元后,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如自己掌握了哪些技能、自己的解题能力得到了何种提高?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求知欲与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行分层次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学生多少内容,教得是否认真,而是指学生学不学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因此,数学教师要努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成为高中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积极主动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因此,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求知欲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学生的学习要有对知识的渴求,也就是求知欲。有了求知欲,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想对未知事物的了解,是激发学习求知欲的一个切入点,才能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作为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数学必修3《概率》这一内容时,我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一次考试中,每位考生要在8道口试题中随机抽出2道题回答,若答对其中1题即为及格。那么(1)某位考生会答8道题中的5道题,这位考生及格的概率有多大?(2)若一位考生及格的概率小于50/100,则他最多只会几道题?通过问题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把这些日常生活中可能随时用到,而学生一时又无法解答的问题讲出来,还可以在教学时利用教材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通俗形象。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不像语文的描述性、美术的直观性、体育的身体参与性。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适当安排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检查认知目标的主要手段,安排适量有效的课堂练习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有效的课堂练习还能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从而修改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践表明,有效的课堂练习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必要手段。
第一、适当的课堂练习要有时间保证。要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的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效用。有效的课堂练习必须紧扣教学目标,选择练习的数量与质量要精。适当的课堂练习时间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第二、有效的课堂练习要运用最近发展的理论,实施分层练习。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主要是因为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按同一目标发展,必然导致有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又“吃不了”。而实施分层练习具体可以这样操作:将练习分成A、B、C三个层次,并且对应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A层为基础层,要求必须完成;B层为提高层,要求大多数同学完成;c层为创新能力层,要求学有余力的少数同学完成。分层递进练习是班级授课制中实施个别化辅导教学的新探索,是最近发展理论的深化和具体应用。
第三、适当的课堂练习可以使学生对知识形成真正的理解。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可以这样来判断:能否用自己的话来表达所学知识,能否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能否运用知识解决变式问题,能否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有效的课堂练习能够促使学生自我调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效的课堂练习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和能力。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这么想?是否还有其它解题途径,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方法,今天所学知识和以前所学的数学知识之间有联系吗?
三、重视先做后讲,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主动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先做后讲”是让学生先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体验与探索,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先做后讲”强调了学生在做中学习,既承认模仿练习与机械记忆的技能性训练阶段,更注重了在做的过程中对数学过程的感悟与体验。“讲”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师讲,给出问题,小结方法,总结步骤,揭示规律,感悟思想方法等;二是学生讲,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或看法,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先操作、实践,后讲感悟、体会,既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抓住学习的重点,又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评价方式多样化
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向预期目标的发展,都需要依赖反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肯定的评价,同时学生自我评价的参与,可以大大的改善学生学习数学的进程。
第一,教师在课上和课后要经常与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在交往的过程中要多倾听学生对学习数学的体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交往时应充满爱心和耐心,争取建立一种合作、默契、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二,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由于评价不仅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要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评价方式要多种多样,不要只采用考试成绩。
第三,实施反馈的时间间隔要利用学生的练习按日反馈进行调节,而学习结果的强化方式应尽量使学生自己去领悟、去总结自己的收获或教训。
第四,自我评价的参与问题,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自我评估计计划,养成自我评估的习惯。例如:在学完一个单元后,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如自己掌握了哪些技能、自己的解题能力得到了何种提高?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求知欲与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行分层次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