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师要有“旧”思想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h_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对广大教师提出做一个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好教师的要求;他也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路人。但是不可否认,我们有一些教师存在方法固化、情感淡化、知识退化等问题,难以吸引学生,难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引路人。
  在新时代,教师受到了更多的重视,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也承担了更加重大的责任。新时代教师想要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的使命,就必须重塑自我,用自身行动与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最终互相成就。
  那么,新时代教师要具备什么条件呢?我们认为,新时代教师要有“旧”思想,即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
  一、仁:仁爱
  仁,即仁爱之心。什么叫有仁爱之心呢?这个要进行量化有点难,但实践并不难。实际上,仁爱就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面对学生,保持微笑,一个简单的微笑可能就让你走入了学生的心灵世界,获得了他们的信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用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的无心之失,用理解的态度来对待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并在以后纠正错误,获得进步。
  仁爱中带有严格,才是真正的爱。爱和关怀并不意味着迁就或放纵,而是教师施展教育的艺术,自始至终把爱心融化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在适当的情形下,用恰如其分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志趣,激励学生的上进心,从而让他们获得成长,变得成熟。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丰富情感的鲜活生命,因此,仁爱是新时代教师需要具备的最重要品质。新时代教师要用爱去教育和感染学生,教会学生学会生存、体验生活、感悟生命。教育是塑造人心灵和灵魂的伟大事业,而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二、义:情义
  义,即情义。人们总喜欢有情有义的人,学生也不例外。义是一名教师的必备素养,那么,教师如何做到有情有义呢?
  走近学生。在生活中走近学生,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情况,不仅有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还能够建立师生之间的情义;在课堂中走近学生,帮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而不是游离于课堂学习之外。
  做个乐观积极向上的教师,然后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选择做一名积极的教师,积极的心态是会传染的,而基于此建立起来的感情是更加牢固的。
  向学生表示感谢。“谢谢你的帮助”“谢谢你的分享”,简单的谢谢,表达出了自己的情感,也让学生感受到被欣赏和鼓励。作为一名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感谢。
  三、礼:尊重
  礼,即相互尊重。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我们要尊重他们,而不是把他们都变成一模一样的人。
  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管是好学生,还是问题学生,都应该得到关注。每一个学生背后都有其特有的成长环境,每一个行为背后总有其特定的原因,我们不能以偏概全,而是要深入了解,去发现学生产生问题的深层原因。
  私底下处理学生的错误行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犯错是在所难免的,谁都不愿意在大众面前出丑,所以要私底下处理学生的错误行为,给予学生改正的机会,这是对学生尊重。
  对待学生切忌冷嘲热讽,而是多一点人性化。“连这个都不会,太笨了!”“闭嘴!”……有一些教师的言辞不但有时候伤害到了学生,也让自己和学生的关系陷入了僵局。学生回答问题即使错了,但他们有积极去提问、订正,就说明他们还是很愿意学習的。所以,要用更人性化的方式来给予学生解答,帮助学生提高,而不是一味呵斥。
  对学生独特个体的尊重,还可以体现在对学生表达出你发现了他们的优点,让他们有被重视的感觉;然后再试图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让他们逐步建立起信心。
  四、智:学识
  智,即扎实学识。一名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要以扎实的学识为基础,不然难以顺利完成自己的使命,难以获得学生的认同与喜爱。扎实学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精心备课。课堂是教师的舞台,同时也是学生的舞台,如何让这个舞台绽放出最美的风采,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是教师要精心备课。教师只有在备课时全心全意,丰富材料,系统设计,并在上课时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有所收获,才能获得学生的青睐。
  因材施教。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而不是根据心中的“理想状态”来进行教学;当然,教师还要有足够的能力与学识,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终身学习。知识的更新换代十分迅猛,一名教师不能在原有的学识上停留不前,否则就难以跟学生形成良性互动。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甚至求得更高的学历,才能应对时代的变更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寓教于乐。学生总喜欢有趣的东西,即使是枯燥的知识,如果能够通过有趣的形式呈现出来,也能让学生产生兴趣,并获得肯定。寓教于乐是一种师生自得其乐的理想状态,教师喜欢讲课而学生喜欢学习,而这同样离不开教师的扎实学识。
  五、信:信誉
  信,即良好信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人无信不立”……诸多的名言都告诫我们,诚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讲信誉,更要看到良好信誉能够带来的诸多利处。
  信誉是教师的立教之本。在校园里在一课堂上,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声誉。不讲信誉的教师是难以让学生信服的,甚至会让教学工作难以开展。
  讲信誉是负责任的表现。我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而教师担负着如园丁般的责任。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是负责任的,而讲信誉既是对学生负责任,也是对教师自己负责任。一名不讲信誉的教师,不可能是一名负责任的好教师,也难以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
  新时代教师须要有新面貌,要适应新要求,但“仁义礼智信”的优秀传统,不但不能遗落,反而更应该继承发展,甚至赋予其新的内涵。应当讲,在新时代,教师只有很好地具备了这五项素质品格,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其他文献
王崧舟老师走上讲台的那一瞬间,人们就已经为他那神清气定的风度所折服。他从容自若的微笑,总会不经意间透射出一种稳操胜券的自信。而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精彩不是“偶尔露峥嵘”,而是全程一以贯之。其间很少有慷慨激昂的情绪渲染,更无故弄玄虚的铺陈张扬;而是在平缓的叙说中,其诗意的语言与深邃的思想,像山涧泉水一样,叮咚作响而又“道法自然”地流泻出来,让人在身心愉悦的精神享受中,抵达课文的内涵深层,并领悟他的独特
期刊
家校合作是教育的永恒话题,按照家校互动的方式,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以教师走访为主,家长比较被动的10时代;以教师电话访谈为主,家长逐渐主动的20时代;以家校群沟通为主,家长趋于能动的30时代。如何更好地发挥家校群在家校合作中的作用,是当前比较迫切的课题。  家校群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一个分支,必须从顶层设计开始构建文化的系统性,从多维度挖掘文化的鲜活性,塑造具有文化号召力的和谐家校群,使其发挥
期刊
“主题式”显性校园文化构建是为了提升校园显性文化建设水平,它主张校园文化要有主题,且形成以主题统领下,年段二级文化和班级三级文化的层级式系统的、全面的文化建构模式。针对新建的学校,把主题式的显性文化构想有机融入到校园的前期建筑,能使校园文化布置介入更早、融入更深、氛围更浓。为此,笔者谈谈在参与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以下简称“二实小”)开发区校区筹建工作中,对“主题式”显性文化融入校园前期建设的一些实
期刊
本文基于学习性评价的理念,以三位教师执教“分数的意义”为课例,围绕习题设计的序列性、拓展性、创新性三个要素展开阐述,力图实现学习性评价所倡导的,习题不是为了考评学生的等级层次,而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学目标。  苏教版五下“分数的意义”一课,依据《教师指导用书》的要求,本课需要完成教材52页的练一练1、2及56页的练习八1、2、3、4等习题。(图略)三位教师都尊重了教材设计的习题并加以充分使用,但整体
期刊
近年来,各大综艺诗词节目的热播,掀起了学习古诗词的热潮,这也从侧面告诉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越来越重要,学习诗歌必须从小培养。统编版语文教材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古诗词篇目的大幅度增加,古诗词教学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传承经典文化的重担。统编版教材所选的古诗词,用寥寥数十字,或借景抒情,或借物喻理,启蒙学生的诗意,为提升语文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一、有效教学,追寻诗意课堂  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如何在学生
期刊
小学数学教材是一个有机的知识整体,具有很强的系统性。而教材的编排是将知识点分散在一个个章节,这易造成教师局限于每个章节的知识点来备课,容易忽视知识发展的逻辑性与数学思想的渗透。笔者认为教师要整体把握数学教材,向学生传递一个完整的数学认知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建构知识。  一、梳理有序——在思维迷茫处  小学数学知识结构体系是一个逐步螺旋上升的形态,同一领域的知识在不同年级教材中的教学目标、知识结构都
期刊
鲁洁教授曾说过,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生活实践课程,从生活出发还必须让它再回到生活中去,使它在与生活的其他方面不断发生动态联系和作用中真正融入生活世界,成为其中的一个“活性因子”去改善人们的生活和生活方式,促使人们学会过一种有道德的社会生活。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师教学生活化意识不强。  自课程开设以来,本
期刊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30~31页。  【教学目标】  1. 能根据乘法算式中的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估算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并感知不同估算方法的结果与准确结果之间的关系。  2.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体会并读懂多种算法,发现不同算法之间的联系,能用竖式正确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 在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分析推理能
期刊
2019年10月26日下午,来自浙江省嘉兴市的朱德江老师,在第七届“新课堂·新教师”海峡两岸基础教育交流研讨活动中,执教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一课,围绕着“图形的旋转”要学什么,其本质是什么,如何让学生体会本质特征;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设计恰当的问题或学习任务,让学生的“学”真实发生;如何让学生在表达与思辨中,激发深度思维,形成“深究型对话”等内容进行教学。本文从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激发学
期刊
【编者按】数学模型,是指用数学所创造出来的概念、原理、方法,来理解、描述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一类问题。帮助学生建构数学模型,在实践中应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进而培养模型思想提升数学素养,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关键任务。但在实际教学中,只重结论与应用,忽视学生在模型建构中的真实体验,弱化模型思想的培养等问题时有发生。本期话题围绕“重视模型建构过程,强化模型思想培养”展开。  何为“数学模型”?目前尚无公认的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