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理念引领
美国南弗罗里达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科勒(John.M.Keller)于1983年设计出了动机设计模型,并提出了围绕该模型的教学设计过程,因其简便和可操作性强,在教学设计领域影响很大。科勒认为影响动机的要素有四个方面:注意(Attention)、相关(Relevance)、信心(Confidence)、满意(Satisfaction),即ARCS模型。
二、现实意义
基于ARCS动机模式的动机成绩→教学影响→理论出发,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四类要素:一是注意,教学应引起并维持学生的好奇和注意;二是切身性,将教学与学生的重要需要和动机相结合;三是自信,教学应发展学生对成功的自信,使学生对学习效果产生积极的期望;四是满足感,即教学应组织强化,将学习成绩置于学生的控制之下,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满足。
在初中美术校本课程设计中,ARCS动机设计模型的理论的运用,可以调动学生个人美术学习的动机,把注意和兴趣放在学科上,使他明白完成美术活动是和他自身有关的,通过教师有效的教学设计,激发其成功的自信,使其在享受美术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就的喜悦。
三、ARCS动机模式在初中美术校本课程中的实践
根据ARCS动机模式和初中美术教育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尝试将ARCS动机模式整合到教学过程中,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经验,让他们在激发兴趣的同时,享受美术的乐趣。
(一)以ARCS动机模式设计校本课程
第一,课程设计重视兴趣性
重视美术课兴趣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良好的情绪中获取新知识,创造新作品。
【案例一】建筑设计师是许多学生梦想,在《我是餐厅设计师》单元课程中,空间、色彩、环境、氛围等在学生画笔的演绎下,传递给我的不仅仅是作品中流淌出来的真实,更是他们的自信和尝试成功的快乐。
第二,课程设计激发自信心
自信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在课程设计时,及时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表现,运用夸张、变形及拟人的手法去表达对相同主题的不同感受。
【案例二】《我的梦》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性格不同,他们笔下的画面也会有差异,我就鼓励他们大胆实践。虽然每个人的梦想、梦境都不同,但通过学生的交流展示,都可以看到作品中的自信和真诚。
第三,课程设计凸显综合性
运用现代教学方式,培养独立思考、自己动手及与人合作的能力,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选择加工单元课程内容,把握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维度的课程目标,注重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为学生的主动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
【案例三】《心中的色彩》单元课程中,我就运用网路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通过反馈机制和线上交流机制,了解学生喜爱的色彩和他们的心理情况,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通过心理测验和模拟空间环境,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色彩空间,提高学生的满足感和成功感。
(二)ARCS动机模式在单元教学中的实践
将以学生自主研究为主的单元课程《色彩和心理空间》的教学设计分为五课时,从心理空间的感性认识、心理空间的理性认识、心理空间的运用、心理空间的图像分析与表现、色彩与心理空间分别进行教学。课程的设计以教师引导为辅;学生课堂参与、讨论,课后继续学习、探索为主,形成良好的“心理空间”,激发学生的创作动力。
第一,拓展型单元课程《色彩和心理空间》的教学设计
【案例4】
第二,ARCS模式的四要素在《色彩和心理空间》中的实践
(三)重视学生的参与
初中美术教育教学因受传统教育观念与模式的影响,常常会“重讲授轻参与、重技法轻创造”,使学生没有足够的思维空间,更谈不上认知、技能、兴趣、创造等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在主动参与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案例五】在《花季色彩》课程时,引导学生尝试享用色彩,培养自己的色彩意识。我恰当地运用了ARCS模式的四要素,正好体现了美术的人文性质。通过这一过程,引导学生用激情去调配属于自己的花季色彩,用画笔表现时代少年风彩。
教师尝试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教学手段,缩短在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美术活动创造条件。
(四)多样评价激发信心
建立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关注学生艺术独特认知、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我对课程进行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师生互评激励。
互评中尝试用赏识的目光、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幅作品,更能激励学生的兴趣,而且也能更全面地反映学生学习及发展的真实水平,从而更深层次地激发学生的满足感。
二是作品展示评价。
学生的作品不应仅是一时的课堂展示评价,而应放入更大的舞台,充分利用班级美术角,甚至是学校艺术长廊或艺术墙展示。在更广阔的展示平台更能激发信心,激发成就感。
三是表格量化评价。
将学生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和表现情况分成不同的指标,以表格形式让其填写并打分,不仅能引发学生参与整体活动的积极性,更能体现ARCS模式的特征和要素。
传统的打星、打分评价虽简单,但也是学生喜欢的评价方式。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信心,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ARCS动机模式在初中美术校本课程中的初步成效
以《心中的梦想》《色彩和心理空间》这样的单元课程为例,对学生来说,美术作业完成的整个过程,就是他们展示个性、表达自我的过程。学生交上来的作品,无论是构图、画面的完整性还是不同色彩的运用,都是他们对自己、对梦想的真实、自信演绎。由此可见,基于ARCS动机模式的课程教学的实践,从各方面的反馈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点成效。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运用ARCS动机模式,整合美术课程,符合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能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兴趣。学习兴趣高,学习效果也随之提高。
(二)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运用ARCS动机模式,能把学生置于开放多元的教学环境,提供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也给了学生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和舞台。从师生间的交流、教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递进性以及学生的作品,都可以看出学生在享受美术课程的乐趣。
(三)提升学生的学习感受
引导学生置于教学氛围中,切身感受整个教学环节,结合学生自己的实际生活逐步完善人格,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得到更深层次的满足感。
五、实践中的反思
(一)体验尝试,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
本课程运用ARCS动机模式尝试各种教学活动,将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起来,可以激发较高的水平,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提升信心达到最佳状态。
(二)有效设计,引导学生的自主思考
学生自主思考、学习是获得新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运用ARCS动机模式能够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三)改变思路,拓展教师的教学外延
教师要拓展教学空间,扩大课堂外延,开发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做到课内课外相连、学科与学科整合,并运用ARCS动机设计模式构建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体系。
基于ARCS动机设计模式,在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究的理性思考,确实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的“注意、切身性、自信、满足感”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ARCS动机设计模式在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是有效的,今后,我将进一步进行深入实践和研究。
美国南弗罗里达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科勒(John.M.Keller)于1983年设计出了动机设计模型,并提出了围绕该模型的教学设计过程,因其简便和可操作性强,在教学设计领域影响很大。科勒认为影响动机的要素有四个方面:注意(Attention)、相关(Relevance)、信心(Confidence)、满意(Satisfaction),即ARCS模型。
二、现实意义
基于ARCS动机模式的动机成绩→教学影响→理论出发,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四类要素:一是注意,教学应引起并维持学生的好奇和注意;二是切身性,将教学与学生的重要需要和动机相结合;三是自信,教学应发展学生对成功的自信,使学生对学习效果产生积极的期望;四是满足感,即教学应组织强化,将学习成绩置于学生的控制之下,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满足。
在初中美术校本课程设计中,ARCS动机设计模型的理论的运用,可以调动学生个人美术学习的动机,把注意和兴趣放在学科上,使他明白完成美术活动是和他自身有关的,通过教师有效的教学设计,激发其成功的自信,使其在享受美术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就的喜悦。
三、ARCS动机模式在初中美术校本课程中的实践
根据ARCS动机模式和初中美术教育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尝试将ARCS动机模式整合到教学过程中,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经验,让他们在激发兴趣的同时,享受美术的乐趣。
(一)以ARCS动机模式设计校本课程
第一,课程设计重视兴趣性
重视美术课兴趣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良好的情绪中获取新知识,创造新作品。
【案例一】建筑设计师是许多学生梦想,在《我是餐厅设计师》单元课程中,空间、色彩、环境、氛围等在学生画笔的演绎下,传递给我的不仅仅是作品中流淌出来的真实,更是他们的自信和尝试成功的快乐。
第二,课程设计激发自信心
自信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在课程设计时,及时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表现,运用夸张、变形及拟人的手法去表达对相同主题的不同感受。
【案例二】《我的梦》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性格不同,他们笔下的画面也会有差异,我就鼓励他们大胆实践。虽然每个人的梦想、梦境都不同,但通过学生的交流展示,都可以看到作品中的自信和真诚。
第三,课程设计凸显综合性
运用现代教学方式,培养独立思考、自己动手及与人合作的能力,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选择加工单元课程内容,把握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维度的课程目标,注重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为学生的主动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
【案例三】《心中的色彩》单元课程中,我就运用网路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通过反馈机制和线上交流机制,了解学生喜爱的色彩和他们的心理情况,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通过心理测验和模拟空间环境,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色彩空间,提高学生的满足感和成功感。
(二)ARCS动机模式在单元教学中的实践
将以学生自主研究为主的单元课程《色彩和心理空间》的教学设计分为五课时,从心理空间的感性认识、心理空间的理性认识、心理空间的运用、心理空间的图像分析与表现、色彩与心理空间分别进行教学。课程的设计以教师引导为辅;学生课堂参与、讨论,课后继续学习、探索为主,形成良好的“心理空间”,激发学生的创作动力。
第一,拓展型单元课程《色彩和心理空间》的教学设计
【案例4】
第二,ARCS模式的四要素在《色彩和心理空间》中的实践
(三)重视学生的参与
初中美术教育教学因受传统教育观念与模式的影响,常常会“重讲授轻参与、重技法轻创造”,使学生没有足够的思维空间,更谈不上认知、技能、兴趣、创造等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在主动参与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案例五】在《花季色彩》课程时,引导学生尝试享用色彩,培养自己的色彩意识。我恰当地运用了ARCS模式的四要素,正好体现了美术的人文性质。通过这一过程,引导学生用激情去调配属于自己的花季色彩,用画笔表现时代少年风彩。
教师尝试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教学手段,缩短在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美术活动创造条件。
(四)多样评价激发信心
建立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关注学生艺术独特认知、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我对课程进行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师生互评激励。
互评中尝试用赏识的目光、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幅作品,更能激励学生的兴趣,而且也能更全面地反映学生学习及发展的真实水平,从而更深层次地激发学生的满足感。
二是作品展示评价。
学生的作品不应仅是一时的课堂展示评价,而应放入更大的舞台,充分利用班级美术角,甚至是学校艺术长廊或艺术墙展示。在更广阔的展示平台更能激发信心,激发成就感。
三是表格量化评价。
将学生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和表现情况分成不同的指标,以表格形式让其填写并打分,不仅能引发学生参与整体活动的积极性,更能体现ARCS模式的特征和要素。
传统的打星、打分评价虽简单,但也是学生喜欢的评价方式。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信心,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ARCS动机模式在初中美术校本课程中的初步成效
以《心中的梦想》《色彩和心理空间》这样的单元课程为例,对学生来说,美术作业完成的整个过程,就是他们展示个性、表达自我的过程。学生交上来的作品,无论是构图、画面的完整性还是不同色彩的运用,都是他们对自己、对梦想的真实、自信演绎。由此可见,基于ARCS动机模式的课程教学的实践,从各方面的反馈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点成效。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运用ARCS动机模式,整合美术课程,符合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能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兴趣。学习兴趣高,学习效果也随之提高。
(二)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运用ARCS动机模式,能把学生置于开放多元的教学环境,提供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也给了学生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和舞台。从师生间的交流、教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递进性以及学生的作品,都可以看出学生在享受美术课程的乐趣。
(三)提升学生的学习感受
引导学生置于教学氛围中,切身感受整个教学环节,结合学生自己的实际生活逐步完善人格,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得到更深层次的满足感。
五、实践中的反思
(一)体验尝试,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
本课程运用ARCS动机模式尝试各种教学活动,将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起来,可以激发较高的水平,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提升信心达到最佳状态。
(二)有效设计,引导学生的自主思考
学生自主思考、学习是获得新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运用ARCS动机模式能够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三)改变思路,拓展教师的教学外延
教师要拓展教学空间,扩大课堂外延,开发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做到课内课外相连、学科与学科整合,并运用ARCS动机设计模式构建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体系。
基于ARCS动机设计模式,在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究的理性思考,确实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的“注意、切身性、自信、满足感”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ARCS动机设计模式在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是有效的,今后,我将进一步进行深入实践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