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后现代主义是现代西方盛行的一股综合性的哲学与文化思潮。它批判性地反思现代性,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又提供了一些可被利用的因素。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这一思潮的影响,做到因势利导,恰当应对,努力使大学生成长为符合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015-02
后现代主义是当前大学校园影响深远的思潮。这股思潮因其对文学、艺术、哲学、历史和社会问题的广泛关注而引起大学生的兴趣。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学生头脑,就需要对后现代主义思潮进行深入剖析,正确引导,以使大学生用其利,避其害,确立正确的理论立场和价值取向。
一、后现代主义与现代性
后现代主义一词(Postmodernism)最早出现于1934年出版的F.奥尼斯的《1882年—1923年西班牙、拉美诗选》中,被用来描述现代主义发生的逆动[1]。而它作为一种思潮,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在法国、美国兴起,到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逐渐风靡西方,并向世界其他地方蔓延,影响到文学、艺术、美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学以及自然科学等领域。
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社会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全面反思,是对现代性的审视与批判。现代性即现代社会的特性或特征,具体就是欧洲中世纪之后资本主义时代的特征。所以,后现代主义既与资本主义带给人们的痛苦体验相联系,又“和科学技术革命的开展,和新的重大科学发现相适应”[2]。基于此,后现代主义思想家们几乎都接受了德里达提出的“反逻各斯中心主义”、“反在场的形而上学”和奥利塔提出的“让我们向统一性开战” 的立场,主张摧毁现代理性企图统治一切的霸权[3]。
首先,他们反传统,反理性。后现代主义认为,人生呈现出来的只是差异性、解构性、多元性和不确定性。他们主张,应以浓厚的生态意识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消除以人对自然的统治和占有为目的的自我中心主义。
其次,他们反同一性。后现代主义否认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认为事物之间只有差异性,整个世界都是“碎片化”的,不存在起决定作用的“中心”。利奥塔在《后现代状况》一书的结束语中这样号召:“让我们向统一的整体开战,让我们成为不可言说之物的见证者,让我们不妥协地开发各种歧见差异,让我们为秉持不同之名的荣誉而努力。”[4]与此相适应,后现代主义主张生活方式的随意性和休闲化。
第三,反基础主义、本质主义和权威主义。罗蒂将人类的知识、理性等现代性的东西称为基础主义,把现象与本质、外在和内在加以区分的观念称为本质主义。他主张,对人压抑与束缚的基础主义、本质主义必须予以消解,独尊必须予以破除,公民的自由交流必须作为社会政治生活的基础,局部和边缘则必须予以解放。
二、后现代主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后现代主义的上述理论特征对我国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峻挑战。
第一,后现代主义反对理性,否定传统,造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人类文明成果的否定。
后现代主义的主张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目标存在巨大的反差。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向大学生传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高扬人的主体地位,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也是以最先进的科学成就为基础的。后现代主义却对理性大力批判,把科学说成反人类的力量,拒绝承认现代文明的价值。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努力促使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道德。后现代主义却极力使人类历史“碎片化”,试图摧毁人类文明的积累,主张疏离传统。由于这种反差,如果任由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误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着力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和塑造,以及优秀传统思想道德的发扬光大必将受到拒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或将无果而终。
第二,后现代主义反对整体性和同一性,崇尚解构,过分强调多样性,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头脑,追求远大的社会理想。后现代主义却认为,世界上不存在统一万物的第一原理,差异才是世界的现状。在后现代主义看来,“任何理想都是虚无缥缈的乌托邦,任何关于未来的美好信念都是诱人误入迷途的海市蜃楼”[5]。这种观点运用于现实,就会造成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对中国共产党的否定,成为阻碍改革开放和人类进步的破坏力量。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知识的积累和对社会的认知不足,如果没有作为主导意识形态的正确的价值观念的指引,面对多元化价值选择就会无所适从,陷入迷茫和误区。“跟着感觉走”,或者“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都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
第三,后现代主义否定人的主体性,会妨碍大学生对崇高境界的追求和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及人类进步事业的积极投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激发大学生的主体自觉意识。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说:“人同作为类存在物的自身发生现实的、能动的关系……实际上把自己的类的力量统统发挥出来,而这首先又是只有通过异化的形式才有可能。”[6]在这里,马克思把人的主导地位的显现当作人的本质。后现代主义却认为任何个人都必须灭除主体意识。这只会造成大学生丧失理想、意志消沉。一些大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不求上进,打牌聊天混时光,无所作为,就是受了后现代主义这种颓废观点的影响。
三、后现代主义中可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利用的因素
毋庸置疑,后现代主义思潮是对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现代性反思的产物。它反传统,反整体性,反基础主义,反主体性的过分扩展。它的这种特征为我们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这种教育中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和工业化及其相关问题提供了可供利用的因素。 第一,后现代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反思与批判,有利于大学生加深对资本主义制度负面性的认识,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后现代主义者主张解构现代性。著名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吉登斯认为,现代性有两个含义或维度,资本主义就是其中的一个含义或维度,而资本主义的特征就是私有制、工人出卖劳动力、资本家剥削和压迫工人、以市场经济为基本的经济制度。从而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各种社会危机的表现形式——即资本主义的罪恶,这些罪恶马克思早就在他的著作里进行过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否定了其存在的合理性。德里达、福柯等人反对将资本主义作为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须尊奉的准则,并主张以对现代资本主义不合作的方式将资本主义抛弃。这些因素无疑有助于我们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促使我们向资本主义说不。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密切关注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冷静反思,结合学习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罪恶的揭露和批判,就能使大学生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的腐朽本质,从而不被资本主义的耀眼光环所迷惑,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这一点在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的情况下尤其重要。
第二,后现代主义部分思想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现代工业文明成果,从而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深远意义。
吉登斯把工业主义看成构成现代社会特征即现代性的另外一个维度。他认为,这一维度同样有着诸多的病症。吉登斯指出,现代性的工业主义所造成的机械化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成为机器的奴隶,使生态环境被破坏,使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在全球化过程中丧失。[7]
我们了解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工业主义的切中要害的批评,了解工业主义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就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胡锦涛总书记和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必然性和时代必要性,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在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努力避免西方现代性中所存在的问题,不断推动中国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而这也正是把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的合格公民作为重要目标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第三,后现代主义对极权主义的批判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民主意识。
德里达、福柯、利奥塔等人所主张的对现代性的解构中包含对极权主义的抛弃。他们对现代性的否定就必然地包含了对极权主义的否定。而否定极权主义就意味着对民主和个性自由的高扬。我国改革开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使人民群众在享受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能够享受高度的政治文明,真正成为自己和社会的主人。大学生作为有知识和自觉的群体,应该有积极建设政治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认识到后现代主义对极权主义的批判,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民主自由意识。
此外,利用后现代主义对现代资本主义的物化批判,还能够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使他们不致于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方向。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后现代主义的应对
鉴于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同时,鉴于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挥积极作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思潮,并采取恰当的应对之策,以期避害取利,实现引导大学生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支持和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第一,对大学生进行主导意识形态的教育,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使其能对后现代主义思潮进行有效地分析和辨别。
从根本上说,后现代主义是一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对于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与理论的认识,最有效的方法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对其进行深入剖析。当前,我国主导意识形态的核心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应该通过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系统掌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
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这是历史的必然,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现代科学技术是人类生产力水平提高的表现。我国积极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是完全必要的。由于在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目标还没有实现、我国科学技术水平还相当落后,此时讨论反对和解构现代性则更加错误,因为这会中断我们的现代化进程,使我们的富民强国的目标不能实现。我们应该教育引导大学生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能够对后现代主义作出上述分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他们避免受后现代主义的误导而否定我国工业化,积极发展科学技术和推动社会进步所做的一切努力,才能教育引导他们积极拥护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积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而不是反对改革开放,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离心离德。
第二,坚决摒弃后现代主义平庸化和边缘化的价值取向,引导大学生追求远大的社会理想和政治抱负。
后现代主义以反基础主义,反传统,反整体主义,来否定工业化,否定资本主义,阻挠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社会继续向前发展。这种主张存在着对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历史必然性与现实合理性的片面的、极端的否定这种理论缺陷。如果在我国大学生中传播,容易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庸俗化,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对事关国家前途和社会发展的大事漠不关心。这种情况无论对国家社会,还是对个人都是极其有害的。我们必须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社会理想和政治抱负,不断在振兴中华民族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中建功立业。
第三,发挥后现代主义合理性成分在大学生认识事物和分析问题中的积极作用,又要防止它扰乱大学生的思想,误导大学生背离我国的时代主题。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种种问题的揭露都是相当中肯和切中要害的。正确利用他们对资本主义弊端的揭露和抨击,能够引导大学生在确定自身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被资本主义暂时的发展和繁荣所迷惑。但是,他们对工业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批判,适不适合我国还有待于对我国工业化和科学技术发展作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在这个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帮助大学生面对思潮的来袭保持正确的态度和立场,切勿将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和观点乱搬乱套。
除了以上三点,我们还可以对后现代主义的一些主张加以适当的利用。如利用后现代主义的批判特征和反权威倾向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民主精神,利用后现代主义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消除以人对自然的统治和占有为目的的自我中心主义的主张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意识等等。
注释:
[1]邢贲思主编.当代世界思潮[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版.第218页.
[2]王岳川、尚水编.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05页.
[3]洪晓楠.当代西方社会思想及其影响[M].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版.第180页.
[4][法]利奥塔.后现代状况[M].岛子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第211页.
[5]任鸿杰.后现代主义的价值取向[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2) .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版.第163页.
[7]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作者简介:席英僡,毕业于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现工作于燕京理工学院国际商学院。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015-02
后现代主义是当前大学校园影响深远的思潮。这股思潮因其对文学、艺术、哲学、历史和社会问题的广泛关注而引起大学生的兴趣。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学生头脑,就需要对后现代主义思潮进行深入剖析,正确引导,以使大学生用其利,避其害,确立正确的理论立场和价值取向。
一、后现代主义与现代性
后现代主义一词(Postmodernism)最早出现于1934年出版的F.奥尼斯的《1882年—1923年西班牙、拉美诗选》中,被用来描述现代主义发生的逆动[1]。而它作为一种思潮,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在法国、美国兴起,到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逐渐风靡西方,并向世界其他地方蔓延,影响到文学、艺术、美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学以及自然科学等领域。
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社会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全面反思,是对现代性的审视与批判。现代性即现代社会的特性或特征,具体就是欧洲中世纪之后资本主义时代的特征。所以,后现代主义既与资本主义带给人们的痛苦体验相联系,又“和科学技术革命的开展,和新的重大科学发现相适应”[2]。基于此,后现代主义思想家们几乎都接受了德里达提出的“反逻各斯中心主义”、“反在场的形而上学”和奥利塔提出的“让我们向统一性开战” 的立场,主张摧毁现代理性企图统治一切的霸权[3]。
首先,他们反传统,反理性。后现代主义认为,人生呈现出来的只是差异性、解构性、多元性和不确定性。他们主张,应以浓厚的生态意识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消除以人对自然的统治和占有为目的的自我中心主义。
其次,他们反同一性。后现代主义否认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认为事物之间只有差异性,整个世界都是“碎片化”的,不存在起决定作用的“中心”。利奥塔在《后现代状况》一书的结束语中这样号召:“让我们向统一的整体开战,让我们成为不可言说之物的见证者,让我们不妥协地开发各种歧见差异,让我们为秉持不同之名的荣誉而努力。”[4]与此相适应,后现代主义主张生活方式的随意性和休闲化。
第三,反基础主义、本质主义和权威主义。罗蒂将人类的知识、理性等现代性的东西称为基础主义,把现象与本质、外在和内在加以区分的观念称为本质主义。他主张,对人压抑与束缚的基础主义、本质主义必须予以消解,独尊必须予以破除,公民的自由交流必须作为社会政治生活的基础,局部和边缘则必须予以解放。
二、后现代主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后现代主义的上述理论特征对我国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峻挑战。
第一,后现代主义反对理性,否定传统,造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人类文明成果的否定。
后现代主义的主张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目标存在巨大的反差。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向大学生传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高扬人的主体地位,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也是以最先进的科学成就为基础的。后现代主义却对理性大力批判,把科学说成反人类的力量,拒绝承认现代文明的价值。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努力促使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道德。后现代主义却极力使人类历史“碎片化”,试图摧毁人类文明的积累,主张疏离传统。由于这种反差,如果任由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误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着力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和塑造,以及优秀传统思想道德的发扬光大必将受到拒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或将无果而终。
第二,后现代主义反对整体性和同一性,崇尚解构,过分强调多样性,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头脑,追求远大的社会理想。后现代主义却认为,世界上不存在统一万物的第一原理,差异才是世界的现状。在后现代主义看来,“任何理想都是虚无缥缈的乌托邦,任何关于未来的美好信念都是诱人误入迷途的海市蜃楼”[5]。这种观点运用于现实,就会造成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对中国共产党的否定,成为阻碍改革开放和人类进步的破坏力量。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知识的积累和对社会的认知不足,如果没有作为主导意识形态的正确的价值观念的指引,面对多元化价值选择就会无所适从,陷入迷茫和误区。“跟着感觉走”,或者“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都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
第三,后现代主义否定人的主体性,会妨碍大学生对崇高境界的追求和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及人类进步事业的积极投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激发大学生的主体自觉意识。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说:“人同作为类存在物的自身发生现实的、能动的关系……实际上把自己的类的力量统统发挥出来,而这首先又是只有通过异化的形式才有可能。”[6]在这里,马克思把人的主导地位的显现当作人的本质。后现代主义却认为任何个人都必须灭除主体意识。这只会造成大学生丧失理想、意志消沉。一些大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不求上进,打牌聊天混时光,无所作为,就是受了后现代主义这种颓废观点的影响。
三、后现代主义中可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利用的因素
毋庸置疑,后现代主义思潮是对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现代性反思的产物。它反传统,反整体性,反基础主义,反主体性的过分扩展。它的这种特征为我们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这种教育中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和工业化及其相关问题提供了可供利用的因素。 第一,后现代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反思与批判,有利于大学生加深对资本主义制度负面性的认识,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后现代主义者主张解构现代性。著名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吉登斯认为,现代性有两个含义或维度,资本主义就是其中的一个含义或维度,而资本主义的特征就是私有制、工人出卖劳动力、资本家剥削和压迫工人、以市场经济为基本的经济制度。从而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各种社会危机的表现形式——即资本主义的罪恶,这些罪恶马克思早就在他的著作里进行过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否定了其存在的合理性。德里达、福柯等人反对将资本主义作为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须尊奉的准则,并主张以对现代资本主义不合作的方式将资本主义抛弃。这些因素无疑有助于我们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促使我们向资本主义说不。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密切关注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冷静反思,结合学习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罪恶的揭露和批判,就能使大学生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的腐朽本质,从而不被资本主义的耀眼光环所迷惑,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这一点在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的情况下尤其重要。
第二,后现代主义部分思想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现代工业文明成果,从而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深远意义。
吉登斯把工业主义看成构成现代社会特征即现代性的另外一个维度。他认为,这一维度同样有着诸多的病症。吉登斯指出,现代性的工业主义所造成的机械化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成为机器的奴隶,使生态环境被破坏,使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在全球化过程中丧失。[7]
我们了解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工业主义的切中要害的批评,了解工业主义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就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胡锦涛总书记和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必然性和时代必要性,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在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努力避免西方现代性中所存在的问题,不断推动中国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而这也正是把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的合格公民作为重要目标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第三,后现代主义对极权主义的批判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民主意识。
德里达、福柯、利奥塔等人所主张的对现代性的解构中包含对极权主义的抛弃。他们对现代性的否定就必然地包含了对极权主义的否定。而否定极权主义就意味着对民主和个性自由的高扬。我国改革开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使人民群众在享受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能够享受高度的政治文明,真正成为自己和社会的主人。大学生作为有知识和自觉的群体,应该有积极建设政治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认识到后现代主义对极权主义的批判,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民主自由意识。
此外,利用后现代主义对现代资本主义的物化批判,还能够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使他们不致于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方向。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后现代主义的应对
鉴于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同时,鉴于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挥积极作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思潮,并采取恰当的应对之策,以期避害取利,实现引导大学生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支持和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第一,对大学生进行主导意识形态的教育,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使其能对后现代主义思潮进行有效地分析和辨别。
从根本上说,后现代主义是一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对于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与理论的认识,最有效的方法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对其进行深入剖析。当前,我国主导意识形态的核心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应该通过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系统掌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
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这是历史的必然,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现代科学技术是人类生产力水平提高的表现。我国积极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是完全必要的。由于在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目标还没有实现、我国科学技术水平还相当落后,此时讨论反对和解构现代性则更加错误,因为这会中断我们的现代化进程,使我们的富民强国的目标不能实现。我们应该教育引导大学生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能够对后现代主义作出上述分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他们避免受后现代主义的误导而否定我国工业化,积极发展科学技术和推动社会进步所做的一切努力,才能教育引导他们积极拥护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积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而不是反对改革开放,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离心离德。
第二,坚决摒弃后现代主义平庸化和边缘化的价值取向,引导大学生追求远大的社会理想和政治抱负。
后现代主义以反基础主义,反传统,反整体主义,来否定工业化,否定资本主义,阻挠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社会继续向前发展。这种主张存在着对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历史必然性与现实合理性的片面的、极端的否定这种理论缺陷。如果在我国大学生中传播,容易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庸俗化,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对事关国家前途和社会发展的大事漠不关心。这种情况无论对国家社会,还是对个人都是极其有害的。我们必须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社会理想和政治抱负,不断在振兴中华民族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中建功立业。
第三,发挥后现代主义合理性成分在大学生认识事物和分析问题中的积极作用,又要防止它扰乱大学生的思想,误导大学生背离我国的时代主题。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种种问题的揭露都是相当中肯和切中要害的。正确利用他们对资本主义弊端的揭露和抨击,能够引导大学生在确定自身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被资本主义暂时的发展和繁荣所迷惑。但是,他们对工业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批判,适不适合我国还有待于对我国工业化和科学技术发展作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在这个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帮助大学生面对思潮的来袭保持正确的态度和立场,切勿将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和观点乱搬乱套。
除了以上三点,我们还可以对后现代主义的一些主张加以适当的利用。如利用后现代主义的批判特征和反权威倾向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民主精神,利用后现代主义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消除以人对自然的统治和占有为目的的自我中心主义的主张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意识等等。
注释:
[1]邢贲思主编.当代世界思潮[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版.第218页.
[2]王岳川、尚水编.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05页.
[3]洪晓楠.当代西方社会思想及其影响[M].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版.第180页.
[4][法]利奥塔.后现代状况[M].岛子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第211页.
[5]任鸿杰.后现代主义的价值取向[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2) .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版.第163页.
[7]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作者简介:席英僡,毕业于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现工作于燕京理工学院国际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