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互联网以强劲的势头掀起了全球信息革命的狂潮,把人们带进了一个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势不可挡的网络热潮同时也涌入校园,引起了广大学生的极大兴趣和踊跃参与。作为一种极具感染力的信息传播工具,网络的影响力远大于任何一种传统教育手段。我们看到:作为一种便捷的传播手段,它对学校的教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其中网络对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尤为突出。
青少年时期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并内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影响是显而易见、不容忽视的。可以预见,互联网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将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在于调查网络对本校学生品德形成影响的具体情况,以及时发现问题。为引导学生正常上网、养成健康心理。同时,使学校德育工作以积极的态度适应网络的发展,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因势利导,进一步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新路,让德育工作适时、有效地开辟、占领、利用这快新阵地;为全面提高学生品德,形成良好态势提供重要依据。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本校5——6年级学生及部分家长和相关教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
2、研究方法:调查法。学生及家长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之以访谈法。教师主要以访谈为主。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200份(五、六年级各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5份,回收率97.5%。家长问卷30份,回收30份,有效率100%。
经过对这195份学生问卷和30份家长问卷的统计、分析,我了解到一些情况,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基本情况:
我校高年级学生坦言都有上网的经历。其中有16.7%的人经常上网。这些人中男生居多,占13%。调查显示,100%的学生在学校都能上网。32%的学生经常上网是因为家庭配置了电脑。60%的学生是到网吧上网。有14.1%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平均半小时至两小时。通过访谈我了解到孩子们经常使用的门户网站为搜狐、新浪、雅虎、163.COM。超过50%的学生上网是为了玩网络游戏和聊天,使用电子邮件的只有1.6%。17.6%的青少年用户使用Q与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联系。有60.8%的学生对互联网的需求主要是“获得新闻”、“满足个人爱好”、“提高学习效率”、“研究有兴趣的问题”以及“结交新朋友”。
(二)网络对小学生品德形成影响的主要方面表现在:
通过调查,我发现网络对于小学生来说,还可以说是一种新鲜事物,网络的积极影响对小学生意义更深远一些。主要有以下几点:
1、拓宽了视野
互联网世界是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它为孩子们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
2、扩大了交际
互联网为青少年体验他人心理感受、进行双向交流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渠道。
3、增强了自信
很多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少有机会获得成功,而不论在网络游戏还是在网络学习探索中,学生们获得成功的机会更大。
四、建议:
1、加强校园网建设,营造绿色网络环境
学校要抓住网络对学生具有强烈吸引力的这一特点,充分利用好、搞好校园网上的资源,加强德育板块建设,如反映学生身边的事,最热门的话题以及开辟学生悄悄话、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主题活动,或者把雷锋、赖宁等英雄人物的音容笑貌及其事迹展现在网站中;把国内外优秀的影视作品、世界名著搬上网站;在网上建立学生的作品展以及把教师制作的优秀的课件搬上网站等,组织学生有目的的浏览。特别是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校园网建设当中,哪怕是一个小的动画设计,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这些生动活泼、富有特色的栏目,将会把学校德育工作延伸到网上。对学生的品德形成施加正面引导,促进学生的品德向预期目标发展。
2、当好网络引路人,构建绿色网络课堂
小学生对网络道德缺乏认知,一上网便会为所欲为,处于道德的任意状态,从而容易滋生品德问题。因此,计算机课上教师应设置网络道德课程,让学生掌握网络道德的行为规范,强化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道德的责任感,以此防范网络对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产生的不良影响,促进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同时,当今学科整合教学之风日渐强劲。各科教师都有着不可推却的网络德育任务,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开展网络德育与自身学科整合的课题研究。挖掘课堂中每一份网络资源,在向学生展示网络知识的同时渗透网络德育。构建绿色网络课堂。
3、重视校外网络教育,打造绿色网络阵营
学生上网,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外。家庭、社会同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问卷结果显示,家长对学生上网进行指导的比例只有8.5%,相当低。学校应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定期联系等手段,和家长配合对学生进行教育。家长也应指导学生上一些青少年教育类网站,作为对课堂知识的延伸和拓展。针对部分家长网络知识教贫乏的情况,学校可以搞一些定期的家长网络知识培训活动,作为学校社区教育的又一道风景线。
参考资料:
[1]叶丽琳、李伟强:网络暗流与学校德育对策。《班主任》2002,8。
[2]应良帆:要加强对少年网虫的教育。《班主任》2002,10。
[3] 魏宁:网络成瘾。虚拟空间对青少年的挑战及对策。《北京教育》2003,7—8。
作者单位:昆山市陆家中心校
21世纪,互联网以强劲的势头掀起了全球信息革命的狂潮,把人们带进了一个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势不可挡的网络热潮同时也涌入校园,引起了广大学生的极大兴趣和踊跃参与。作为一种极具感染力的信息传播工具,网络的影响力远大于任何一种传统教育手段。我们看到:作为一种便捷的传播手段,它对学校的教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其中网络对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尤为突出。
青少年时期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并内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影响是显而易见、不容忽视的。可以预见,互联网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将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在于调查网络对本校学生品德形成影响的具体情况,以及时发现问题。为引导学生正常上网、养成健康心理。同时,使学校德育工作以积极的态度适应网络的发展,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因势利导,进一步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新路,让德育工作适时、有效地开辟、占领、利用这快新阵地;为全面提高学生品德,形成良好态势提供重要依据。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本校5——6年级学生及部分家长和相关教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
2、研究方法:调查法。学生及家长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之以访谈法。教师主要以访谈为主。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200份(五、六年级各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5份,回收率97.5%。家长问卷30份,回收30份,有效率100%。
经过对这195份学生问卷和30份家长问卷的统计、分析,我了解到一些情况,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基本情况:
我校高年级学生坦言都有上网的经历。其中有16.7%的人经常上网。这些人中男生居多,占13%。调查显示,100%的学生在学校都能上网。32%的学生经常上网是因为家庭配置了电脑。60%的学生是到网吧上网。有14.1%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平均半小时至两小时。通过访谈我了解到孩子们经常使用的门户网站为搜狐、新浪、雅虎、163.COM。超过50%的学生上网是为了玩网络游戏和聊天,使用电子邮件的只有1.6%。17.6%的青少年用户使用Q与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联系。有60.8%的学生对互联网的需求主要是“获得新闻”、“满足个人爱好”、“提高学习效率”、“研究有兴趣的问题”以及“结交新朋友”。
(二)网络对小学生品德形成影响的主要方面表现在:
通过调查,我发现网络对于小学生来说,还可以说是一种新鲜事物,网络的积极影响对小学生意义更深远一些。主要有以下几点:
1、拓宽了视野
互联网世界是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它为孩子们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
2、扩大了交际
互联网为青少年体验他人心理感受、进行双向交流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渠道。
3、增强了自信
很多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少有机会获得成功,而不论在网络游戏还是在网络学习探索中,学生们获得成功的机会更大。
四、建议:
1、加强校园网建设,营造绿色网络环境
学校要抓住网络对学生具有强烈吸引力的这一特点,充分利用好、搞好校园网上的资源,加强德育板块建设,如反映学生身边的事,最热门的话题以及开辟学生悄悄话、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主题活动,或者把雷锋、赖宁等英雄人物的音容笑貌及其事迹展现在网站中;把国内外优秀的影视作品、世界名著搬上网站;在网上建立学生的作品展以及把教师制作的优秀的课件搬上网站等,组织学生有目的的浏览。特别是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校园网建设当中,哪怕是一个小的动画设计,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这些生动活泼、富有特色的栏目,将会把学校德育工作延伸到网上。对学生的品德形成施加正面引导,促进学生的品德向预期目标发展。
2、当好网络引路人,构建绿色网络课堂
小学生对网络道德缺乏认知,一上网便会为所欲为,处于道德的任意状态,从而容易滋生品德问题。因此,计算机课上教师应设置网络道德课程,让学生掌握网络道德的行为规范,强化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道德的责任感,以此防范网络对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产生的不良影响,促进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同时,当今学科整合教学之风日渐强劲。各科教师都有着不可推却的网络德育任务,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开展网络德育与自身学科整合的课题研究。挖掘课堂中每一份网络资源,在向学生展示网络知识的同时渗透网络德育。构建绿色网络课堂。
3、重视校外网络教育,打造绿色网络阵营
学生上网,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外。家庭、社会同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问卷结果显示,家长对学生上网进行指导的比例只有8.5%,相当低。学校应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定期联系等手段,和家长配合对学生进行教育。家长也应指导学生上一些青少年教育类网站,作为对课堂知识的延伸和拓展。针对部分家长网络知识教贫乏的情况,学校可以搞一些定期的家长网络知识培训活动,作为学校社区教育的又一道风景线。
参考资料:
[1]叶丽琳、李伟强:网络暗流与学校德育对策。《班主任》2002,8。
[2]应良帆:要加强对少年网虫的教育。《班主任》2002,10。
[3] 魏宁:网络成瘾。虚拟空间对青少年的挑战及对策。《北京教育》2003,7—8。
作者单位:昆山市陆家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