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艺术心理学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kloopp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者对于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为了应对用户独立装修房屋造成的建筑能耗过高问题,建筑业对商品房的标准化统一设计正在形成趋势。面对建筑空间陈设物品的设计,当下的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提出了消费者对陈设艺术的潜在需求。
  2016年4月24日,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首届名为“中国陈设艺术理论体系的创立——兼议陈设艺术设计市扬的拓展”的论坛,在南京召开了。本次论坛同时也昭示了原本散乱的、不成体系的陈设艺术需要逐步理论化、专业化,从而加速我国陈设艺术质量的提高。
  专委会主任,东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高样生教授认为中国陈设设计现在缺乏理论体系,陈设艺术设计理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资料、图片;第二层次是设计方法论;第三层次是哲学理论。陈设艺术是一种空间和视觉的艺术,它的基本面是装饰艺术,一种更加强调视觉的艺术。本论文将在装饰艺术的哲学美学层面上展开研究,以回应时代对于装饰理论的需要。
  研究展开的首要依据主要来自艺术史家贡布里希的装饰理论扛鼎之作《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这部哲学美学层面的著作回答了一个艺术史上的根本问题:装饰艺术何以会有一部历史?贡布里希在回忆中明确表示他对纯设计的兴趣比错觉心理学要早很多。早在维也纳大学学习期间,他就显示出这样的研究倾向,并对阿洛瓦·李格尔的两本代表著作《风格问题——装饰艺术史的基础》《罗马晚期的工艺美术》做过专门研究,正是在李格尔的研究基础上持续探索,终成《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简称《秩序感》)。本文立足于这条装饰艺术心理学的主要发展线索提出论题:《预先匹配——装饰艺术心理学从李格尔到贡布里希的发展研究》。然而,在诸多对贡布里希的研究文献中对这条线索的梳理难以寻觅。只能从相关方面作现状与趋势的介绍。
  《秩序感》最有价值的部分是贡布里希贯穿全书,创造性的研究方法,也就数他在导论中进行宏观阐释的知觉——心理学——生物学层面的特殊手段,该手段是贡氏建构装饰艺术心理学的具体方式,也是本论题所指的装饰艺术心理学在贡布里希对装饰研究中的发展与体现。最终,“预先匹配”装饰心理学理论得以诞生。对于预先匹配理论的研究国内最深入的是南京师范大学博士陈琳。陈琳在其博士论文《<秩序感>研究》里面首先理清了“秩序感”的概念,然后解析了贡布里希与前辈的装饰理论的关系,最后对《秩序感》,《象征的图像》和《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做了联系,从著作整体上描述了预先匹配理论的发展脉络及其与其他理论的大致关系。“秩序感”的概念是心理学理论“预先匹配”研究装饰艺术的成果。
  除此之外,将贡布里希与前辈的装饰理论的进行联系时,可以发现李格尔和阿恩海姆对贡布里希的心理学产生过影响。在李格尔方面,贡布里希用历史情境理论替代了艺术意志理论,重新解决了历史的动力问题。接着,在艺术意志动力下产生的历史的研究方方法也被置换了,贡布里希用证伪主义重新解释历史的论证方式。在阿恩海姆方面,格式塔理论是系统地反对把知觉过程视为被动记录刺激信号过程的第一种知觉理论,贡布里希在此基础上批驳了那种认为艺术家具有“纯真之眼”的观点,并认为大脑不是原封不动的把刺激信号都留在记录信息的书版上,而是把他们存入预先安排好的格位里面,就像磁铁一样,将外界的铁粉在磁场的作用下重新排成具有秩序感的图案。
  《秩序感》,《象征的图像》和《艺术与错觉》都是贡布里希的视觉艺术心理学三联著作,尤其是《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和《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在使用副标题和结构方面都很相似,这是为了强调这两项研究的互补性性,一项关心的是纯设计问题,另外一项则是关心在现问题,前者是在后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来的。
  在论文方面,涉及到预先匹配理论的较有代表性的是彭力群的论文《秩序与非秩序——贡布里希<秩序感>的知觉理论》,该文对秩序感的概念梳理有一定价值。刘国柱的论文《贡布里希与波普爾——艺术理论与科学理论的平行》展示出了贡布里希各种研究成果之间的有机联系。《新美术》2009年第四期发表了几篇颇有分量的,纪念贡布里希的文章,其中有关贡布里希的综述性文章:《恩斯特·贡布里希》给予了贡布里希较为全面的评价,文中也有提及《秩序感》一书。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除了阿洛瓦·李格尔的两本代表著作《风格问题——装饰艺术史的基础》和《罗马晚期的工艺美术》,还有陈平的《李格尔与艺术科学——西方李格尔研究述要》和《李格尔与艺术意志的概念》。在《李格尔与艺术科学——西方李格尔研究述要》上,作者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知觉心理学与艺术史关系的新视角。虽然李格尔的艺术史阐释以及它所依赖的19世纪心理学已经过时,但通过对李格尔以及他的后人——20世纪艺术史家的实践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心理学方法给艺术史研究带来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靠单一的心理学是不能回答艺术史上的风格变迁与形式发展的问题的,还必须运用文化史、科技史、思想史等等有关知识,依靠学科的交叉研究,才能提出更加令人信服的假设,贡布里希正是推进了这一点并做出了贡献。
  李格尔的“艺术意志”的概念引发了许多艺术史家的思考,他们对这一概念的解释和评说,涉及到许多关于艺术史理论与方法问题,而这些问题至今仍是学术界的基本问题。对这个概念的不同态度,就是他们不同艺术史观与方法论的分野。通过贡布里希自己对艺术意志的理解,他提出了情景邏辑理论重新解释了艺术史的动力。
  而有关格式塔及阿恩海姆的研究有诸如《眼睛的潜力》(冯能保)、《关于审美知觉的特性问题——评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彭立勋)和《论格式塔心理美学中的“表现性”》徐晶晶),周彦的《视觉艺术心理的历时性考察——贡布里希的(艺术与幻觉)研究》等文章也有论及视知觉在审美心理学意义上的运用,而较少涉及其对装饰设计的能动作用。另有王倩在《科教文汇》(2008年第22期)的《贡布里希的秩序感理论研究——兼与阿恩海姆的比较及其发展》中论及贡布里希与阿恩海姆对于视知觉、秩序及秩序感的观点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国外的研究状况也是如此,目前能搜集到的研究文献有“Arnheim and Gombrich in Social Scientific Perspective”,主要论及贡布里希和阿恩海姆艺术思想的差异;而“The Sense of Sense:AnExchange by Ernst Gombrich”(Replied by Henri Zemer,in The NewYork Review of Books Volume 26,Number 1 4,September 27,1979),有关《秩序感》,贡布里希和哈佛大学策纳教授有相关的通信探讨,这三封书信的内容紧紧围绕《秩序感》这本书展开,观点针锋相对,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从当前的中国设计界蓬勃的发展趋势和有关贡布里希其他方面丰富的研究成果来看,《秩序感》以及立足于这本著作的艺术心理学的研究状况不尽如人意。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可能是因为人们对贡布里希的研究多集中在其再现艺术的研究成果方面,对同样重要的装饰理论著作《秩序感》予以的关注极不平衡。
  作者简介:胡帅,四川美术学院2015级图像与媒介理论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素描是一切绘画及至整个视觉艺术的基础,王沂东安格尔的素描人物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学者,他们笔下的人物唯美生动,富有灵气。无论是安格尔或王沂东,从他们的素描各素描观来看,有许多方面还是共同的。他们都极其重视素描在绘画中的作用,绘画风格也都体现了古典主义的美。  【关键词】: 王沂东;安格尔;古典主义;素描;传承  王沂东与安格尔的素描影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绘画学者,在他们笔下的人物用线是
期刊
【摘要】:本雅明是福兰克福学派奠基人,同时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那个博大精深,理论独具一格。《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是他最具颠覆性的作品,由于科技的进步使艺术品变得大众化并加快了文化的传播与普及,人们逐步进入机械复制时代并衍生出的新的一种艺术形式,即“电影”。它是机械复制时代最重要的产物,随着它的产生与运用进而造成了艺术品的“韵味”丧失。  【关键词】:本雅明;韵味;机械复制 
期刊
【摘要】: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的抗战热潮中,承受着最深重的苦难和动荡。置身在洪流之中的广大艺术工作者抛开师承与流派的堡垒,汇聚在一起,他们以文化作为武器,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不畏艰险,勇敢地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负伤的雄狮蕴藏着坚毅的力量已悄然觉醒。  【关键词】:抗战时期;徐悲鸿;美术;新格局;艺术活动  一、抗战爆发后的新格局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
期刊
【摘要】:平面设计作为现今社会中最普遍、最直接的设计形式,是视觉传达的主要设计形式,平面设计不仅从设计的视觉上、功能上和表现形式上都在随着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而发生着改变。  极简主义一词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是现代艺术运动重要的风格流派之一,又称“极少主义”、“简约主义”和ABC艺术,它的出现对绘画、时尚、文学、音乐以及设计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反应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方式
期刊
【摘要】:由于西部天然的地理位置因素,導致了这里比其他地区的发展更加滞后缓慢,在我国的西部地区,仍然以农耕维持生计的家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换句话说,这里大部分的居民都没有更好的收入来源,但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柴、米、油、盐、孩子读书、老人看病等等处处都需要钱,即使国家扶持力度已经很大,但却仍然不能满足人口众多的社会家庭,为了创造更多的收入,为孩子老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更多的年轻人选择了外出打拼,因此
期刊
【摘要】:山水画是一种人生的美学艺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具体特征。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关系到人生的,生活的和自然的美学艺术。山水画令人折服在人与自然的融合相关,表现人体会到的深远自然,诗性的精神,通过现象言本体。本文通过对山水画的探讨,刍议山水画中的山水美学精神  【关键词】:意境;美学;精神;心灵映射;山水画;山水诗  不同的哲学背景导致不同的艺术追求。西方崇尚科学,绘画重写实。而山水画的产生
期刊
读书与治学是我们终身都要做的事情,正如古人所说“活到老学到老”,而读书与治学中,治学方法也很重要,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在这学期学习的史老师的《治学方法与论文写作》中正是教会了我们在治学中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一些论文写作的技巧。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也想简单的谈一下我学习这门课的一些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我认为在论文写作中选题与读书的方法是比较重要的环节,错误的方法有可能事倍功半,而正確的学习方法则会
期刊
【摘要】:《红日》是吴强所创作的表现孟良崮战役的革命历史小说,是红色经典小说的代表之作。进入新世纪之后,一股改编红色经典的热潮兴起,小说《红日》作为战争题材的小说也进入了改编者的视野。经改编的《红日》与小说有诸多不同,本文通过对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创作理念的分析来深入解读其中的异同。  【关键词】:《红日》;创作理念;小说;电视剧  一.《红日》故事梗概  《红日》是一部正面描写战争的宏篇巨制,以
期刊
【摘要】:艺术与设计都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分清二者的关系,可以让二者有着长远的发展。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中,设计与艺术的关系也随之发生着巨大变化。在这些变化中,二者时而融合,时而对立,这些关系的不断变化,使得艺术与设计的界限变得模糊。艺术与设计的关系还在争论之中,本文意在通本质、创作过程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梳理艺术与设计的关系,以便更加清晰地看到艺术与设计的异同。  【关
期刊
【摘要】:设计美学是一门随着设计学和美学不断发展的学科, 对于设计实践和美学发展都有重要促进作用,以室内设计为例,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美学与人的关系以及对设计的影响.人们通过多感知因素对室内环境中美学因素的认知,达到满足审美情感需求,同时蕴含地域文化和时代特色,符合现代生活功能需要并具有审美价值的室内设计环境。  【关键词】:设计美学;室内设计;美学应用  创造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关键,也是人类最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