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克林、戴克明:一门双虎将 兄弟两将军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戴克林原名戴道驹,戴克明原名戴道奎,按红安的话说,两个人是共爹(大别山人将爷爷称为爹)的兄弟。参加革命十年后,二位堂兄弟因不在一个部队,见了面竟然不相识。这种一门双虎将、兄弟两将军的现象,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并不多见。
  戴克林少将
  在众多的开国将领中,戴克林将军是一位传奇式的“大怪人”。他的脑袋布满伤疤,却是公认的聪明过人;他指挥作战喜欢喝水,一喝水就有妙计打败敌军;他爱笑爱唱歌,无论是在战场还是在和平的家园,他都能给身边的人带来欢乐和前进的勇气。
  戴克林原本有12个哥哥姐姐,但先后都病死、饿死,他便成了独子,是父母心里的“宝”。这个戴家的宝贝独子喜欢听说书,最喜欢听革命故事,12岁就在本村的童子团当上了大队长。每次看到村里扛着土枪、土炮、大刀、长矛的农民自卫军,他就特别羡慕。
  1929年,16岁的戴克林带着父母的牵挂,离家参加了红军,成了不折不扣的“红小鬼”,从此走上了烽火征程。
  刚参加红军的戴克林年纪太小,只能担任通讯员、警卫员这样的工作。1930年12月和1931年4月,先后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两次反“围剿”后,戴克林成长为红军战士,在红四方面军第12师第34团特务连任班长,参加黄安战役。
  1935年5月,戴克林任红九军第27师第80团连指导员、连长,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两过雪山,三过草地,最终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共2.28万人西渡黄河,组成“西路军”经河西走廊向新疆方向前进。蒋介石指使“马军”(马步芳、马步青等部)进行围追“兜剿”。
  1937年过完年没多久,在与“马军”的一次战斗中,戴克林左脚被子弹打穿,与部队失去联系。脚伤使戴克林行动艰难,但他还是坚持着,一心一意要回到红军队伍。他踏着一尺多厚的积雪翻了几座山,实在走不动了,就在山里开辟空地,捡些枯枝枯叶,住了一个多月,经常一两天吃不上东西,饿得皮包骨头。
  等脚伤好了,戴克林就下山找队伍。山下“马军”很多,戴克林白天躲进附近的小山洞,天黑后才悄悄出来赶路。他凭着星星辨别方向,沿着长城往东走。就这样,怀着对革命的坚定信念,戴克林终于找到了部队,回到党的怀抱。
  1938年春天,中央决定在“抗大”(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抽调40余人去前线参加新四军工作,其中就包括还没毕业的戴克林。
  1940年,在新“江抗”(江南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第一次会议上,戴克林被任命为新。江抗”第一支队支队长。会议还没结束,日军就来进犯。刚被任命的支队长戴克林连乔装所用的长袍、礼帽都来不及脱下,就跑到阵地上,自我介绍说:“我是支队长,这个仗由我指挥!”然后爬上房顶用望远镜看,发现日军在公路上成纵队冲过来。他调来一挺捷克式轻机枪,亲自带头打。机枪一响,步枪跟着开火,把敌人打蒙了。不久二支队前来增援,共同击退了日军。
  这一仗在苏(苏州)、常(常熟)、太(太仓)一带影响很大,重振了“江抗”军威,鼓舞了东路人民的抗战热情。
  1950年,戴克林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20军59师师长,率领59师第一批跨过了鸭绿江。过江后,戴克林立即接到命令要定时赶往长津湖地区,却路遇海拔2000多米的牙得岭挡道。戴克林和战士们忍受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背着枪,攀着铁轨爬了一整夜,排除万难,及时赶到目的地投入长津湖战役,将美军陆战一师截为三段。之后,59师奉命坚守死鹰岭阵地阻敌南逃。
  一位美军中校回忆这场逃亡时说:“海军陆战队用了近4天的时间,走了20公里的路。这不是一次漫步,而是从死神的怀抱里逃出来的挣扎。这在海军陆战队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1964年,戴克林晋升为少将军衔。
  戴克明少将
  戴克明,1915年6月出生,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七里乡人。原名戴道奎,绰号“戴蛮子”,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戴克明生于贫农家庭,1929年参加黄安县赤卫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戴克明历任少共黄冈县区委书记、黄安县特务大队大队长、红25军排长、中共光山县委书记兼光山县便衣队大队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作战,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戴克明历任新四军第4支队电台警卫队队长、支队供给处会计科科长、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中共伊川县委书记兼独立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戴克明历任中原军区第1纵队8团政委、鄂豫军区潢川军分区4团政委、河南军区潢川军分区副司令员、洛阳军分区副司令员。
  中原突围时,指挥8团抢渡襄河,为主力部队打开通道。8团被国民党军两个整编师包围,他身先士卒,率全团杀出重围,到豫西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受到纵队通电表扬。
  新中国成立后,戴克明任江西军区宁都军分区副政委。1964年,戴克明晋升为少将军衔。
  兄弟都是将军
  1939年7月,戴克明作为新四军四支队的代表出席了在皖南泾县云岭石头尖村召开的中共新四军第一次代表大会。报到后,戴克明与新四军三支队一位名叫戴克林的侦察参谋分在了一间房子里居住。他内心感到很奇怪,怎么这位同志的名字与自己只有一字之差?巧!这个世界上的事还真是巧,但接下来的事就更“巧”了。
  戴克明进屋后,戴克林已经住进来了,双方在打过一声招呼后,都相互打量起对方,也许在戴克林的心里同样也感到奇怪。这时,戴克林主动地给戴克明递了一支烟,拉开了话匣子:“伙计,听你的口音,我们好像还是湖北老乡啊!”
  “是啊,这么说你也是湖北人了?”戴克明顿时觉得双方的关系又近了一层。
  “是啊,湖北黄安的,1932年随红四方面军去了川陕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了!”戴克林感慨道。
  “哦?那你是黄安哪个地方的人?”戴克明更加惊奇了。
  “紫云区檀树乡戴家塘村,唉!别提了,全家人当年被国民党基本上杀光了,有一个小堂弟被我带出来参加革命,也不知道还在不在这个世上……”戴克林显然被戴克明的问话激起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你是道驹哥哥吗?”戴克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道奎兄弟!”戴克林上前一把抱住了弟弟。
  戴克明原名戴道奎,戴克林原名戴道驹,按红安的话说,两个人是共爹(大别山人将爷爷称为爹)的兄弟。大革命失败后,戴家由于参加革命的人多,家里的妇孺老幼被国民党杀了一大半,戴克明与母亲侥幸逃得性命后,四处流浪,1929年才回到故乡,不久,已经参加红军的戴克林回乡时,将戴克明从家中带出来参加革命。可自从戴克明到黄安县委参加工作后,近10年的时间,二位堂兄弟因不在一个部队,就再也没有见过面,10年中,兄弟二人都分别更名为克林、克明,相隔干山万水的兄弟,更改的名字竟也如此接近,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亲情的感应。
  另外,戴克林不仅和戴克明将军是堂兄弟.他和程启文少将还是表兄弟。戴克林的母亲和程启文的父亲是亲兄妹。上世纪50年代,程启文、戴克林、戴克明三人同在军事学院相会,在老表的提议下,还合了一张影。
  (据《发现》、《开国将帅》)
其他文献
第六任军长 昊瑞林  (任职时期:1955.03-1957.09)  (1915-1995)四川省巴中市人。1955年被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吴瑞林将军原名吴尚德,1915年7月出生于四川大巴山麓的一个贫农家庭。1928年加入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共党员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革命战争的烽火中,他从一个小泥瓦匠成长为统
期刊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汪东兴是方志敏创建的红十军的一名战士。先后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47年春,他被调到毛泽东等领袖身边担任警卫工作,得到毛泽东等领导的器重,见证了众多惊心动魄的历史大转折和经典瞬间。  见证“进京赶考”的历史壮举  汪东兴,1916年出生于江西弋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1932年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党员,参加方志敏等人创建的
期刊
(1955年授少将军衔)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它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的党走上成熟的党的标志。当年参加遵义会议的人员基本已作古,只有曾美将军,是当今目睹过遵义会议的唯一健在的见证人。遵义会议选会址,历史关头作贡献  1914年,曾美出生在江西兴国县的一个贫苦农民之家。1930年,16岁的曾美走上了革命道路,开始了漫长的戎马生涯。  
期刊
第二任政委 张池明  (任职时期:1949.05-1952.04)  (1917.8-1997,11)河南省新县泗店乡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17年8月24日,张池明出生于河南省新县泗店傅山村傅家洼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少先队和共产主义青年团,改名为张赤民,抗日战争后期又更名为张池明。  1927年,刚满10岁的
期刊
第一任政委 赖传珠  (任职时期:1948,12-1949.05)  (1910.4-1965.12)号鹏英,江西赣县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并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赖传珠,1910年4月3日生于江西赣县大埠圩赖村一个农民家庭。其父苦于祖辈没文化,给他取号“鹏英”,期望他“大鹏展翅高飞,留下一世英名”,六岁那年,赖传珠进入私塾。1924年秋,在大埠小学念了一年初
期刊
第七任军长 庄田  (任职时期:1957.09-1960.05)  (1907-1992)海南省万宁县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同时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庄田,原名庄振凤,1906年11月19日生于琼崖万州龙滚圩(今万宁市龙滚镇)文渊村。由于家境贫苦,1924年离开家乡至新加坡当劳工。期间接触到马列思想,深为振奋,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于1929年
期刊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  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集体告别仪式结束后,张力雄单独留下来,陪伴在皮定均遗体旁,轻轻抚摸皮定均的脸庞,失声痛哭……  鏖战太行,战友情深  张力雄,1913年出生,福建上杭人,开国少将,曾任云南省军区政委、江西省军区政委、福州军区顾问,是我军屈指可数的百岁老红军。  1943年,侵华日军在“扫荡”豫北和豫西的同时,采用“以华制华”的
期刊
第四任政委 冯白驹  (任职时期:1952,07 -1958.07)  (1903,6-1973.7)海南省琼山市人。别名冯裕球、冯继周。1955年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冯白驹,原名冯裕球,学名冯继周,海南琼山县(现属海口)云龙镇长泰村人,1903年6月7日出生于农民家庭。冯白驹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领导海南军民坚持武装斗争,23年红旗不倒,被周恩来誉为“琼崖人民的一
期刊
蒋介石败退台湾以后,一直念念不忘反攻大陆。其间,美国人曾三次考虑用原子弹袭击中国大陆,但蒋介石三次都反对。  志愿军入朝作战,杜鲁门考虑使用原子弹  蒋介石1950年12月1日日记记载:杜鲁门与美国朝野主张对中共使用原子弹,应设法打破之。  1950年入朝的志愿军先后在西线和东线发起攻击,美军受到沉重打击。美军统帅麦克阿瑟惊呼:“投入北朝鲜的中国军队是大量的,其数量还在不断增加”,“我们所面临的是
期刊
在关于出兵朝鲜的问题上,中国学界和社会上长期以来流传着一个说法,即毛泽东本来想请林彪挂帅出征,但林彪反对出兵,故称病不出。但从目前出版的文献资料看,中共中央最初决定带兵赴朝作战的人不是林彪,而是粟裕。  根据《毛泽东军事文稿》,1950年7月6日夜,毛泽东致电正在筹备台湾战役的总指挥粟裕:“现有重要任务委托粟裕同志执行,请粟于7月16日前将三野事务处理完毕,于7月18日来到北京接受任务,粟来时可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