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众多的网络信息也不断的涌入了当今大学生群体的生活与学习之中,从而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想认知、行为意志等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影响,并因此随之给当今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和挑战。而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及引导的重要责任担当者,在以往的大学教育中往往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话语权。因此,本文建立在高校辅导员对组织、实施和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立体化层面的基础之上,就高校辅导员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利用网络技术及网络媒体的新机遇争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话语权提出了相应的针对性措施,以求不断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互联网时代;网络技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教学措施
引言:
当今社会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传递已经在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群体中,网络科技的普及率也就更加的广泛,因此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也越来越受到网络媒介的影响。因此,在这种现状下,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及其意识形态建设的宣传工作也更应该引发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直接关系着对未来社会输出人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对大学生的终身发展及思想意识领域的建设起着方针性的指导作用。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力量,应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潮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科技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网络媒介相结合,争取大学辅导员在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话语权,从而更加针对性和高效性的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开展。
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辅导员话语权的现状
(一)部分高校辅导员对自身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话语权的重视不足
虽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当今互联网时代影响下的当代大学生是十分必要且必须要进行开展的教育环节,但是依然存在部分高校辅导员思想因循守旧,未能及时顺应时代的变化及教育的变革,进而未能对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出深刻的认识;其次,部分高校辅导员闭目塞听,未能将教育教学的眼光投向新时代影响下的广阔领域,只在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进行摸索;再者,受制于高校辅导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欠缺,本身对新时代下的教育变革处于被动状态[1]。
(二)部分高校辅导员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
部分高校辅导员虽然意识到了网络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变革的重要性,但是对其的解读和理解却存在着误区,未能准确进行工作的开展。首先,高校辅导员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误区表现在错误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上,高校辅导员一味地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生搬硬套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去,现实教学状况与教学模式之间的不融合性,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在网络时代下所应该具备的思想言论的话语自由[3]。高校辅导员依照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负面化言论严格的进行评判和压制,在网络时代的信息传递特性下很难进行开展,而且一旦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则更加难以控制。
二、提升辅导员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话语权的策略
(一)增强高校辅导员自身理论及网络素养的培训学习
网络在实现知识信息高速传递与普及的同时,也难以避免的出现了负面信息泛滥的现象,这些负面及不健康的网络信息通过网络媒介的传播进而渗透进了当今高校大学生生活与学习的方方面面,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培养和形成不断起着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及不健康的网络信息,并非都是流于语言表面就能进行辨别的,这些信息中有很多是经过语言及形式包装后的非历史唯物主义的错误思想,極易迷惑处于思想建设时期的高校大学生。因此,高校辅导员要不断据此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及学习,以过硬的理论知识素养及时纠正大学生在网络时代下的思想政治错误及误区,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引导者。
(二)辅导员要重视加强学生在网络平台中的道德及法律行为规范教育
网络平台因其言论的自由化备受当今大学生群体的热衷,但是作为辅导员必须明白任何的自由都是相对的,也就是说网络平台下的自由也必须在符合社会道德及法律的规范要求之内。辅导员如若一味地只是在学生的行为规范出现问题时再进行打压和阻拦,不仅会激发学生的逆反情绪,而且更会使得学生的行为造成侵害他人权益的违法行为事实[2]。因此,通过主动宣传及加强学生在网络平台中的道德及法律规范知识,培养其法律道德意识,使学生在网络平台中可能发生的违法行为防患于未然才是高校辅导员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核心手段。
结语:
总而言之,当今网络时代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复杂而多变的,需要高校辅导员努力提升自身网络理论素养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及法律规范的宣传和灌输,不断提升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傅戈.论如何提升辅导员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话语权[J].才智,2018(01):68.
[2]刘运显,舒大凡.论如何提升辅导员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话语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8): 66-68.
[3]吴光梅.“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O2O模式研究——基于辅导员的视角[J].才智,2018(22):36-37.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张伟莹(1983年7月),女,吉林长春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作者:张玢(1984年8月),女,吉林长春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互联网时代;网络技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教学措施
引言:
当今社会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传递已经在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群体中,网络科技的普及率也就更加的广泛,因此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也越来越受到网络媒介的影响。因此,在这种现状下,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及其意识形态建设的宣传工作也更应该引发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直接关系着对未来社会输出人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对大学生的终身发展及思想意识领域的建设起着方针性的指导作用。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力量,应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潮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科技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网络媒介相结合,争取大学辅导员在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话语权,从而更加针对性和高效性的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开展。
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辅导员话语权的现状
(一)部分高校辅导员对自身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话语权的重视不足
虽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当今互联网时代影响下的当代大学生是十分必要且必须要进行开展的教育环节,但是依然存在部分高校辅导员思想因循守旧,未能及时顺应时代的变化及教育的变革,进而未能对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出深刻的认识;其次,部分高校辅导员闭目塞听,未能将教育教学的眼光投向新时代影响下的广阔领域,只在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进行摸索;再者,受制于高校辅导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欠缺,本身对新时代下的教育变革处于被动状态[1]。
(二)部分高校辅导员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
部分高校辅导员虽然意识到了网络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变革的重要性,但是对其的解读和理解却存在着误区,未能准确进行工作的开展。首先,高校辅导员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误区表现在错误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上,高校辅导员一味地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生搬硬套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去,现实教学状况与教学模式之间的不融合性,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在网络时代下所应该具备的思想言论的话语自由[3]。高校辅导员依照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负面化言论严格的进行评判和压制,在网络时代的信息传递特性下很难进行开展,而且一旦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则更加难以控制。
二、提升辅导员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话语权的策略
(一)增强高校辅导员自身理论及网络素养的培训学习
网络在实现知识信息高速传递与普及的同时,也难以避免的出现了负面信息泛滥的现象,这些负面及不健康的网络信息通过网络媒介的传播进而渗透进了当今高校大学生生活与学习的方方面面,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培养和形成不断起着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及不健康的网络信息,并非都是流于语言表面就能进行辨别的,这些信息中有很多是经过语言及形式包装后的非历史唯物主义的错误思想,極易迷惑处于思想建设时期的高校大学生。因此,高校辅导员要不断据此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及学习,以过硬的理论知识素养及时纠正大学生在网络时代下的思想政治错误及误区,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引导者。
(二)辅导员要重视加强学生在网络平台中的道德及法律行为规范教育
网络平台因其言论的自由化备受当今大学生群体的热衷,但是作为辅导员必须明白任何的自由都是相对的,也就是说网络平台下的自由也必须在符合社会道德及法律的规范要求之内。辅导员如若一味地只是在学生的行为规范出现问题时再进行打压和阻拦,不仅会激发学生的逆反情绪,而且更会使得学生的行为造成侵害他人权益的违法行为事实[2]。因此,通过主动宣传及加强学生在网络平台中的道德及法律规范知识,培养其法律道德意识,使学生在网络平台中可能发生的违法行为防患于未然才是高校辅导员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核心手段。
结语:
总而言之,当今网络时代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复杂而多变的,需要高校辅导员努力提升自身网络理论素养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及法律规范的宣传和灌输,不断提升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傅戈.论如何提升辅导员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话语权[J].才智,2018(01):68.
[2]刘运显,舒大凡.论如何提升辅导员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话语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8): 66-68.
[3]吴光梅.“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O2O模式研究——基于辅导员的视角[J].才智,2018(22):36-37.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张伟莹(1983年7月),女,吉林长春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作者:张玢(1984年8月),女,吉林长春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