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设计和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广大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大胆改革创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引入“15/20/10”的课堂模式.它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有效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效课堂;模式;善导;乐学;精练
高效课堂为高效性课堂或高效型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果或效率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完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更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在大力提倡高效课堂的前提下,一种新型的“15/20/10”高效课堂模式在应运而生.这一教学模式,主要是唤醒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体现了以生为本的先进的教学理念.
“15/20/10”教学模式是将一节课的45分钟分成三个阶段:即15分钟温故,自学;20分钟展示交流,点拨提高;10分钟当堂反馈.应该说,这样的课堂模式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满堂灌的陋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目标的达成度,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但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更高,要求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有一种钻研的精神,最后教师要设计适当的练习用来让学生对已学的知识有个全面的巩固.
善导、乐学、精练是这种高效课堂模式下的三要素.如何将导、学、练有机结合,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因此,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关系,使教师在学中导、练中导、学生在导中学、导中练.真正达到高效.
一、15分钟中的善导
多数中职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正确,所以要求中职教师首先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状态,建立浓厚的学习兴趣,导情、导知、导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
1 导情.激发情感是学好数学的前提.要使学生在课堂中,经常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教师必须用自己的教学热情与艺术,去感染学生来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从而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思想境界.例如,在学生已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后,讲圆锥的体积公式时,可以各准备一个同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和大米若干.用圆锥装满大米然后倒入圆柱,请一个学生来演示,然后得出它们两者体积之间的关系.于是,学生由情感的好奇,转为情感思索,即由被动学转化为主动学,最终获得圆锥的体积公式.
2 导知.新知是旧知的延伸与发展.要使学生牢固掌握新知,必须注意旧知向新知的过渡引导,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构建知识网络,并把旧知识纳入新知,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例如,讲复数模公式时,先复习向量的模,再把复数用向量表示,从而通过旧知向量的模,推导新知复数的模.
3 导序.所谓导序,即是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程序和方法.使学生在需要一动机一目标引导下,产生最佳的思维状态、情感状态和认识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20分钟中的乐学
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是内因;教师是主导,是外因.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读题、思题、解题.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思维能力,从而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能力转化.
1 学例题、思方法.例题是学习新知的引索,引导学生自学例题,提出富有启发性问题,从中领悟例题的内涵及思维方法,从而扫除思维障碍,达到接纳新知之目的.
2 学操作,思抽象.根据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必须创设操作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学具式演示,细致观察,认真思考,在头脑中初步形成清晰的表象,然后逐步有感知抽象概括出理知.例如,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定义.可让学生复习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角的关系,然后把直角三角形放在直角坐标系下,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3 学表达,思逻辑.语言表达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前提,也是思维直接表达形式.例如,信号弹有红、绿、黄三种颜色,如果向天空连发3枪表示一个信号,那么共能表示多少种不同的信号?首先让学生读题,审题后,让学生口述:①已知条件是什么?②要求问题是什么?③分几种情况求出这个问题.学生回答:这道题有二个条件,一是共三种颜色,二是发三枪,要求的问题是共多少种不同的信号?分三种颜色①一种颜色②两种颜色③三种颜色.最后把三种情况的结果相加得到最后的解.以上这一过程,实质就是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10分钟中的精练
精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精心组织练习,促进学生由知识转化为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迁移能力、理解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1 练旧知,育迁移能力.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决定了新知识是原有知识的引申发展,它与旧知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新知生长点上,巧妙设计铺垫题,使在新知的连接点上,把学生引进“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实现迁移,启发学生用旧知识去获取新知.
2 练新知,育理解能力.练新知,目的在于知识反馈,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与理解程度,以便及时矫正.练习中,充分运用教材中做一做,让学生动口,动手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3 练类比,育应变能力.许多数学问题,都是相互联系的.教学中必须把握知识的纵横联系,巧妙设计题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进行合理的类比推理,使学生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应用水平,增强应变能力.例如,学好排列、组合后,练习将9本相同的书分给3个人,各有几种分法?①甲1本,乙2本,丙6本.②一人1本,一人2本,一人6本.③甲、乙、丙每人3本.通过练习,让学生分清排列与组合的关系.
4 练引申,育创新能力.在学生基本掌握重点问题并形成一定的运算技能后,为拓展学生思路,增强学生创新意识,要设计一些引申题.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15/20/10”课堂教学模式是完全符合课改理念,而且具有很好的操作性,适应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高解题能力水平是十分有益的.
关键词:高效课堂;模式;善导;乐学;精练
高效课堂为高效性课堂或高效型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果或效率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完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更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在大力提倡高效课堂的前提下,一种新型的“15/20/10”高效课堂模式在应运而生.这一教学模式,主要是唤醒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体现了以生为本的先进的教学理念.
“15/20/10”教学模式是将一节课的45分钟分成三个阶段:即15分钟温故,自学;20分钟展示交流,点拨提高;10分钟当堂反馈.应该说,这样的课堂模式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满堂灌的陋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目标的达成度,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但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更高,要求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有一种钻研的精神,最后教师要设计适当的练习用来让学生对已学的知识有个全面的巩固.
善导、乐学、精练是这种高效课堂模式下的三要素.如何将导、学、练有机结合,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因此,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关系,使教师在学中导、练中导、学生在导中学、导中练.真正达到高效.
一、15分钟中的善导
多数中职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正确,所以要求中职教师首先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状态,建立浓厚的学习兴趣,导情、导知、导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
1 导情.激发情感是学好数学的前提.要使学生在课堂中,经常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教师必须用自己的教学热情与艺术,去感染学生来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从而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思想境界.例如,在学生已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后,讲圆锥的体积公式时,可以各准备一个同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和大米若干.用圆锥装满大米然后倒入圆柱,请一个学生来演示,然后得出它们两者体积之间的关系.于是,学生由情感的好奇,转为情感思索,即由被动学转化为主动学,最终获得圆锥的体积公式.
2 导知.新知是旧知的延伸与发展.要使学生牢固掌握新知,必须注意旧知向新知的过渡引导,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构建知识网络,并把旧知识纳入新知,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例如,讲复数模公式时,先复习向量的模,再把复数用向量表示,从而通过旧知向量的模,推导新知复数的模.
3 导序.所谓导序,即是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程序和方法.使学生在需要一动机一目标引导下,产生最佳的思维状态、情感状态和认识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20分钟中的乐学
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是内因;教师是主导,是外因.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读题、思题、解题.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思维能力,从而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能力转化.
1 学例题、思方法.例题是学习新知的引索,引导学生自学例题,提出富有启发性问题,从中领悟例题的内涵及思维方法,从而扫除思维障碍,达到接纳新知之目的.
2 学操作,思抽象.根据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必须创设操作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学具式演示,细致观察,认真思考,在头脑中初步形成清晰的表象,然后逐步有感知抽象概括出理知.例如,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定义.可让学生复习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角的关系,然后把直角三角形放在直角坐标系下,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3 学表达,思逻辑.语言表达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前提,也是思维直接表达形式.例如,信号弹有红、绿、黄三种颜色,如果向天空连发3枪表示一个信号,那么共能表示多少种不同的信号?首先让学生读题,审题后,让学生口述:①已知条件是什么?②要求问题是什么?③分几种情况求出这个问题.学生回答:这道题有二个条件,一是共三种颜色,二是发三枪,要求的问题是共多少种不同的信号?分三种颜色①一种颜色②两种颜色③三种颜色.最后把三种情况的结果相加得到最后的解.以上这一过程,实质就是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10分钟中的精练
精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精心组织练习,促进学生由知识转化为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迁移能力、理解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1 练旧知,育迁移能力.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决定了新知识是原有知识的引申发展,它与旧知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新知生长点上,巧妙设计铺垫题,使在新知的连接点上,把学生引进“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实现迁移,启发学生用旧知识去获取新知.
2 练新知,育理解能力.练新知,目的在于知识反馈,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与理解程度,以便及时矫正.练习中,充分运用教材中做一做,让学生动口,动手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3 练类比,育应变能力.许多数学问题,都是相互联系的.教学中必须把握知识的纵横联系,巧妙设计题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进行合理的类比推理,使学生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应用水平,增强应变能力.例如,学好排列、组合后,练习将9本相同的书分给3个人,各有几种分法?①甲1本,乙2本,丙6本.②一人1本,一人2本,一人6本.③甲、乙、丙每人3本.通过练习,让学生分清排列与组合的关系.
4 练引申,育创新能力.在学生基本掌握重点问题并形成一定的运算技能后,为拓展学生思路,增强学生创新意识,要设计一些引申题.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15/20/10”课堂教学模式是完全符合课改理念,而且具有很好的操作性,适应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高解题能力水平是十分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