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纠纷处理培养幼儿的社会性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y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者利用有关幼儿间发生纠纷及教师介入处理的录像,对日本幼儿园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其是如何看待幼儿的纠纷和教师的介入的。访谈发现,教师们普遍认为,幼儿间发生的纠纷对幼儿的成长有帮助,可以提高幼儿的社交技能;教师应适时适当地介入幼儿的纠纷,可先对幼儿的感受表示理解,等幼儿情绪稳定后,再鼓励幼儿思考解决办法。教师重视利用纠纷让幼儿学习理解他人,学会换位思考。日本的经验值得借鉴。
  【关键词】日本;幼儿园教师;幼儿间的纠纷;社会性培养;访谈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2)07/08-0088-04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年轻女性的学历不断提高,就业率不断上升,不过伴随而来的晚婚晚育现象也日益严重,〔1,2〕从而加剧了日本社会的少子化现象,家庭中兄弟姐妹的数量和近邻中同龄孩子的数量逐渐减少。〔3〕也许与少子化原因有关,许多家长容易过度干涉、保护自己的孩子,导致日本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有所下降。众所周知,通过解决自由玩耍中产生的同伴纠纷,幼儿会逐渐懂得别人的想法与自己的不同,不断提高忍让程度,从而与同伴继续友好相处。〔4-8〕正因为如此,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引导幼儿通过自由的同伴交往促进其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社会性培养负有重要的责任。〔9〕本研究通过调查日本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纠纷的看法,包括如何看待纠纷的意义、如何选择介入纠纷的方法等,深入分析日本幼儿园教师是如何通过处理幼儿纠纷来培养幼儿的社会性的。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本研究以日本4所公办幼儿园的10名骨干教师为调查对象,分别进行半结构式的个别访谈。访谈程序如下。
  第一步,就幼儿间发生纠纷的意义进行访谈。提问:“幼儿间发生的纠纷对幼儿的成长有帮助吗?如果有,那么对幼儿成长的哪些方面有帮助?”
  第二步,请教师观看幼儿间发生纠纷的录像。本研究采用的是研究者在幼儿园3岁班拍摄的录像片段,反映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之间发生的纠纷。这一题为《发卡》的录像符合研究的需要:幼儿围绕玩的东西发生了纠纷,很清楚谁是当事人,很清楚纠纷产生的原因和责任所在,纠纷发生时有其他幼儿在旁边观看。教师观看从幼儿间发生纠纷到教师介入纠纷前的录像片段。观看结束后,研究者问教师会如何介入幼儿的纠纷:“如果你遇到录像中的场面,你会怎样介入?”
  第三步,请教师观看录像中教师介入纠纷的片段,然后对教师进行访谈。“你认为录像中教师的介入怎么样?”
  研究者对访谈内容进行文字转录,然后进行归类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教师对幼儿纠纷意义的看法
  受访教师普遍认为幼儿间发生的纠纷对幼儿的成长有帮助。说到对幼儿成长的哪些方面有帮助,教师的回答如表1所示。
  教师A:非常有帮助。正是因为发生了纠纷,幼儿才会努力了解对方的心情和感受,同时也会想办法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幼儿在处理纠纷时,有时候需要忍耐,有时候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情。幼儿就是这样逐渐学会如何与别人打交道的。
  教师B:幼儿间的纠纷对幼儿的成长有好处。幼儿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我认为,幼儿只有发现了不可能所有事情都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他才会知道原来别人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是不一样的。通过解决纠纷,幼儿可以掌握与别人打交道的本领。
  从访谈结果看,教师们普遍认为幼儿间发生的纠纷可以帮助幼儿学会如何与他人打交道。所有受访教师都提到幼儿间发生的纠纷“可以让幼儿了解别人的感受,提高协调性”。幼儿要解决同伴间的纠纷,“有时候需要忍耐,有时候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情”。幼儿正是在解决纠纷的过程中学习与他人打交道的方法的。
  2.教师对介入幼儿纠纷方法的看法
  录像片段如下。
  A女孩与B女孩分别戴着不同的发卡①。一起玩的时候,A女孩想要B女孩头上的发卡。她什么话都没说,直接伸手去B女孩的头上取发卡,拽了几下没拽下来,却把发卡拽坏了。两人发生了纠纷。B女孩拿着被拽坏的发卡去找教师了。
  对于“如果你遇到录像中的场面,你会怎样介入”的问题,教师的回答如表2所示。
  从表2看,在介入幼儿纠纷时,受访教师几乎都是先了解幼儿的感受并表示理解,然后再采用一些重视和满足幼儿心理需求的方法去介入的,如给幼儿准备相同的物品,或引导幼儿承诺明天把玩具借给对方玩,或引导幼儿遵循按拿到东西的先后顺序玩的规则等。
  教师C:先让两个孩子知道对方的心情和感受,然后和孩子们一起想想该怎么办。如果A女孩还是觉得B女孩的那个发卡好,那么让她想一想并说一说为什么觉得那个发卡好。如果那个发卡对A女孩来说是很具有吸引力的,那么就试着让两个女孩交换着玩,或者试着帮她们找到相同的发卡玩。
  教师D:我可能会先对发生纠纷的两个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然后再找一个相同的发卡给她们玩。我会对孩子说:“这样可以吗?”不过我想,如果找不到相同的发卡,A女孩还是想要B女孩的那个发卡,那怎么办?我也许会让先拿到发卡的B女孩先玩一会儿,然后引导她和A女孩交换着玩,或者是对B女孩说:“今天你用这个发卡,明天借给A女孩,行吗?”就算A女孩说“我想要B女孩的发卡”,我想我也不会马上让B女孩把发卡借给A女孩。
  从对教师的访谈中可以看出,教师在介入幼儿纠纷时几乎都会先对当事幼儿的感受表示理解,等幼儿的情绪平稳后再采用一些方法解决问题。教师会和幼儿商量,一起想办法,最终用让双方都满意的方法去解决纠纷。也就是说,教师认为双方各有各的想法,正是因为双方的想法有分歧,才会产生纠纷。
  3.教师对录像中教师介入幼儿纠纷的看法
  教师观看录像的后半部分,即教师介入的片段。内容如下。
  教师问拽发卡的A女孩:“你为什么拽发卡呢?”A女孩回答说:“B女孩戴的那个发卡好,我也想要。我还一次都没有戴过呢!”教师对A女孩说:“如果你想要的话,为什么不跟B女孩商量,两个人换着戴呢?”教师花了很长的时间介入调解,但是始终没有对拽发卡的A女孩的感受表示理解。在旁边观看的幼儿纷纷对A女孩说:“我的这个好,我借给你吧!”最后B女孩也愿意把发卡借给A女孩,可是A女孩却不想要了。这时,收拾整理玩具的时间到了,介入也就结束了。   对于“你认为录像中的教师的介入怎么样”的问题,教师的回答如表3所示。
  教师E:我认为作为教师,这时首先要了解幼儿的心情和感受,表示理解。这比评价谁对谁错更重要。在录像里,拽发卡的女孩向教师申辩了理由。在孩子自己还没有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前,教师已经把解决方法说出来了。如果是我,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会让幼儿先自己考虑该怎样解决,引导幼儿商量解决办法。
  受访教师都不赞成录像中教师的介入方法,因为录像中的教师没有对拽发卡幼儿的感受表示理解。“作为教师,这时首先要了解幼儿的心情和感受,表示理解。这比评价谁对谁错更重要。”可见,受访教师非常重视理解幼儿的感受。
  三、结论与启示
  访谈发现,日本幼儿园教师都认为可以利用幼儿间的纠纷提高幼儿的社交技能,在幼儿自己能解决纠纷的情况下尽量让幼儿自己解决;在介入纠纷时,教师应按一定的介入顺序去介入,即先对幼儿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共鸣,等幼儿情绪稳定后,再鼓励幼儿思考解决办法;教师重视通过纠纷让幼儿学会理解他人,学会换位思考。教师认为,当幼儿了解了对方的想法后,会有能力自己解决纠纷的,教师不要过早或过多地干预幼儿。可见,在日本,教师重视通过纠纷让幼儿体验与同伴相处时需要遵循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会自律和尊重他人。他们认为纠纷能使幼儿明白自己和他人有着不同的想法,这是让幼儿考虑如果想和同伴玩下去,自己该怎么做的一个好机会。〔10〕唐泽真弓等人的研究证明,在日本幼儿园,在幼儿没有危险的情况下,教师很多时候都选择不干预幼儿的纠纷,这反映了在日本普遍存在的利用幼儿之间的纠纷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文化观念和实践方法。〔11〕
  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并给予回应是日本的优良传统。然而,随着出生率的下降,家庭结构和幼儿的家庭人际关系日趋单一,使得这一优良传统在逐渐消失。〔12〕许多家长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认为当代日本幼儿需要接受学前教育的主要原因是在家里缺乏对社会复杂性的体验。成人过多的干预会扰乱社会的复杂性,让幼儿无法了解真实的社会。〔13〕在日本公办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较少。从早上9点幼儿入园开始,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幼儿都在和自己喜欢的同伴自由玩耍。〔14〕教师有充分的时间介入幼儿间的纠纷,或者说通过纠纷培养幼儿的社会性,从而为幼儿日后进一步发展更复杂的同伴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实施30余年,城市家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许多幼儿在和同龄幼儿的相处中会遇到困难,难以维持与同伴的良好关系。另外,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视、电脑等设备日益普及。许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将电视、电脑等当作幼儿的“保姆”。又因为居住在高楼大厦,由祖父母养育等原因,许多幼儿缺少和同伴一起玩耍的机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和日本一样,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让幼儿通过和同伴自由地玩耍来培养幼儿的社会性显得日益重要。然而,中国的大多数幼儿园教师习惯通过说教或者训练的方式教幼儿一些社会规则。为了保证集体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常常在幼儿间即将发生纠纷时制止幼儿,或者是在介入纠纷时像裁判一样明确告诉幼儿谁对谁错。这些都说明许多教师还没有认识到让幼儿通过处理纠纷学会与他人相处的重要性,以致错过了许多培养幼儿社会性的好机会。我们可以学习日本的经验,利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培养幼儿的社会性。第一,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时间和同伴自由玩耍。第二,在不会发生危险的情况下,不过早制止幼儿之间的纠纷。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幼儿间的纠纷,让幼儿亲身感受人际交往的失败经验,从而更加理解他人的感受,学会关心他人。第三,在介入纠纷时,教师不要急于评价谁对谁错,而是要先对双方的感受表示理解,在幼儿情绪稳定后,鼓励幼儿自己去思考解决纠纷的办法,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劉海紅,倉持清美.集団保育の役割について中国の保育者の考え方―日本の保育者との比較から―〔J〕.日本家政学会誌,2009,(12):987-988.
  〔2〕鄭金洲.日中社会変化発展と発展環境―少子化と発展環境の変化―〔J〕.神戸大学発達科学部研究紀要,2004,10(3):98-99.
  〔3〕劉海紅,倉持清美.日本と中国の保育者の保育観〔J〕.東京学芸大学紀要:総合教育科学系Ⅱ,2010,61:51-64.
  〔4〕岡本依子,亀井美弥子,菅野幸恵.公園デビューと地域子育てにおける公園の役割-育児中の親および育児非経験者への面接を通して-〔C〕//日本保育学会.日本保育学会大会研究論文集.东京:日本保育学会,2002:390-391.
  〔5〕倉持清美.幼稚園の中のものをめぐる子ども同士のいざこざ-いざこざで使用される方略と子ども同士の関係-〔J〕.発達心理学研究,1992,(3):1-8.
  〔6〕高坂聡.幼稚園児のいざこざに関する自然観察的研究:おもちゃを取るための方略の分類〔J〕.発達心理学研究,1996,(7):62-72.
  〔7〕朝生あけみ,斉藤こずゑ,荻野美佐.いざこざ場面における2~3歳児の方略〔C〕//日本教育心理学会.日本教育心理学会第33回総会発表論文集.东京:日本学会事務センター,1991:93-94.
  〔8〕本郷一夫,杉山弘子,玉井真理子.子ども間のトラブルに対する保母の働きかけの効果―保育所における1~2歳児の物をめぐるトラブルについて-〔J〕.発達心理学研究,1991,(1):107-115.
  〔9〕〔10〕劉海紅,倉持清美.遊び場面における中国の保育者の子どもへのかかわり方〔J〕.日本家政学会誌,2010,(8):453-461.
  〔11〕〔13〕唐泽真弓.日本学前教育中的文化传承与变化〔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0,493(11):11-13.
  〔12〕约瑟夫·托宾.学前教育中的文化〔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0,493(11):2-3.
  〔14〕斉藤こずゑ,木下芳子,朝生あけみ.仲間関係〔M〕//無藤隆·内田伸子·斉藤こずゑ.子どもの時代を豊かに:新しい保育心理学.東京:恵友社,1986:59-62.
  
  Cultivate Children’s Sociality through Dispute Intervention:Based on Interviews with Japanese Preschool Teachers
  Liu Haihong
  (Tibe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Xianyang, 712082)
  【Abstract】The researcher studied the video of Japanese teacher’s intervention of children’s dispute and interviewed the teachers on the cultivation of children’s sociality through dispute intervention. And the interviews revealed that the teachers believed that the disputes were helpful for children’s growth. During the intervention, the teacher would first show understanding for children’s feeling. And when they calmed down the teacher would encourage them to think about the solutions. The teacher put emphasis on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and empathy through handling disputes. The Japanese practice offers inspirations for us.
  【Keywords】Japan; preschool teacher; dispute between children; cultivation of sociality; interview
其他文献
主持人语:在探讨了汪曾祺之后,本期推出其老师沈从文创作和史料研究专辑,正当其时。本辑的3篇论文各具特色,或以史料新鲜见长,或以论证深入取胜。吴晓东的答问颇具分量。他强调对于沈从文这样的大作家,研究者应该对其作品进行充分的细读,尽可能地打开其文学文本的内部空间,文中对鲜为人注意的沈从文生前未能发表的长诗《黄昏和午夜》的分析,就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尝试。刘奎的论文探讨沈从文1936年自编《从文小说习作选》
盐放入热油中没有立即溶化!用筷子搅了搅,发现盐只是变碎了,却并没被油溶化。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物质在液体中是否能溶解取决于它的溶解度。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在20℃的水中,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100克20℃的水中能溶解36克氯化钠) ;而在20℃的油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却小于1克。另外,氯化钠也会像其他物质一样,溶解度会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增加幅度却不大。另外,氯化钠的熔点是801℃。也就是
林常青接到韩薇的电话时,正要去参加自己的退休宴。  退休宴是胡小刚安排的。他在城郊圈了二十多亩地,开了家颇具田园风情的农家乐。菜园子里种满了各色蔬菜,养着鸡鸭鱼鹅兔子鹌鹑和鸽子,客人想吃什么自己摘,自己逮,精挑细选了送到厨房去加工出来,生意十分火爆。最难得的是,他在酒店外面修饰了一大块草坪,摆上炉子可以自主烧烤,长条桌上摆放盘碗刀叉就可以安排自助餐。胡小刚建议可以隆重点,在草坪上安一个鲜花装饰的拱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匹兹堡市男子乔纳森·哈奇克趁父母外出度假,在家里搞了一场恶作剧,用总长9.7万米的1000卷透明胶带将自家房子围得水泄不通。乔纳森邀请朋友一起来帮忙完成这个“大工程”。他们将约10卷胶带套在一个木棍上提高效率,然后开始漫天地撕扯、缠绕,将房子的外围、屋顶、甚至是厕所里都贴满了胶带。乔纳森将整个过程拍摄下来,上传至网上。他在视频中说:“我的父母出城几天,希望我可以好好照顾
5月25日,大悟县委统战部与夏店镇山背村开展“支部联会”活动,“第一书记”给党员讲党课,还就精准扶贫、农业农村、重点项目推进等工作进行讨论交流。385个县直机关党支部以精准扶贫驻村结对安排为依据,以支部为单位,与267个农村党支部一对一或一对地开展活动。到目前为止,全县机关党支部已到所驻村开展活动700余场次,为村兴办实事3000余件。通过以党课联讲、工作联述、考核联评、幫生产发展、帮条件改善“三
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优秀教师”“模范教师”通常是一种荣誉称号,是上级主管部门认定的,那代表着一种形式的认可。也有些教师,他们不一定拥有多少荣誉称号,甚至根本就没有,但能得到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认同,这又属于另一种认可。  偶然间听到李茂老师说“杰出教师”“教师英雄”,让我对什么样的老师是真正的好老师有了新的思索。是的,用“杰出教师”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他们可以没有较高的职称,不是学校的干部,也没有
十堰经濟技术开发区探索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新模式,聚焦聚力组织体系、运行机制、服务供给,在辖区推行社区党组织引领“居委会 业委会 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治理机制,有效破解三方在社区治理中互相观望、推诿扯皮、出工不出力等顽疾,开出了“小区病”治理良方,完善了“微治理”工作体系,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新路子。 (罗丹 周塬林)
如今,在教学实施中,“目标管理”作为科学测评的有效机制,早已风行海内。从当代管理学来说,“目标管理”其实是教学意图的外化和量化。但不管是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还是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对目标的达成度都不甚满意。每当我们回到教学现场,都会因为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意图而心生遗憾和懊恼。  当我们回到美国教育家杜威的视角看,他的说法颇为叫人咋舌:教育本没有目的,教学亦然。既然没有“目的”,那“目标管理”、“
知道阅读可以从一出生就开始,所以,还在孕期我就为小意订了口碑不错的《婴儿画报》。画报内容很少,担心不积攒一些,更新的速度赶不上阅读的速度。《婴儿画报》每期的主题故事一般都比较精彩,画工也极好,我常常被其中的小小趣味逗得咯咯直笑。儿歌和亲子游戏每期都有,看着它,我就自然地陷入未来给孩子念儿歌、带孩子做游戏的美好想象。  可小意出生之后,我几乎每天都只断断续续地睡上六七个小时,二十四小时不让人休息地折
[摘要]《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就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十条意见。《若干意见》着力解决当前的“入园难”,致力于推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长远科学发展以及和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对《若干意见》的出台背景、核心精神、主要内容等进行解读,有利于我们深刻领会《若干意见》精神,以求实的态度,坚定地朝着既定目标努力,推动学前教育发展。  [关键词]《国务院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