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凭借,它的内容充实、素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能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活用素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得更快乐;拓展素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掌握自主的学习方法;创新素材,并给予他们亲身体验的机会,在实践中巩固知识,让学习变得更扎实。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素材;活用;拓展;创新;学习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数学教学就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让学生乐于求知,乐于探索,乐于做生活的有心人。
在数学中,笔者一直细细地品读着教材的内容及编排。笔者发现,很多教材内容充实、素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着实能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笔者感到这样的教材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较好地理解教材、运用教材、创新教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辅以开放的教学方法,注重情感体验的学习过程,那么,孩子们在求知的同时更能感受到作为发现者的快乐。
一、用活素材,让学习更快乐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孩子有了兴趣就会爱学、乐学、勤学。数学教学同样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为此,笔者试着适当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将教材中的内容用较生动的情景展现出来吸引学生,这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时,考虑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还比较抽象。为了让学生有充分的感性认识和丰富的表象积累,笔者将他们领到操场上,让学生说说太阳从哪里升起、落下,各个建筑物的方位……回到课堂上,学生们精神饱满、热情高涨,不时相互交流,还用手比划着。在亲身体验后教学变得十分轻松,学生的理解与想象能力也比以往强了许多。
又如在学习“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时,笔者觉得这一内容比较适合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可以放手让他们尝试计算、提出问题、验证答案。因此,笔者把教材中的情境图搬进了教室,在教室里安排了一个小型商店,将教材中枯燥的数字放在具体可感的实物中。由于形式比较逼真,又十分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学生们在开心地“买卖”中快乐地探究着,主动地学习着“小数简单加减法”。课后,学生们还意犹未尽地说:“这节课真有趣!”
二、拓展素材,让学习更主动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定理、证明、概念、定义、理论、公式、方法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是数学的心脏,只有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地为学生铺设积极探索的道路,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然后通过问题的深入探究学习,使“有疑——释疑”的教学过程成為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掌握自主的学习方法。
如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在引导学生发现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笔者让学生自己小组内合作探究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们个个兴高采烈地开始了讨论,当他们纷纷表述自己的意见,最终形成科学的结论时,成功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这时笔者又说道:“谁有信心去研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当然这是很有难度的。”话音刚落,同学们都纷纷举起了手:“我有信心……”课后,笔者发现有许多同学还三三两两地凑在一起讨论着,有的还主动与笔者交流能被6整除的数的特征,有些学生还回家请教了家长。有了疑惑才有了探索的冲动,这份敢于挑战、乐于钻研的精神,令笔者很是欣慰。
三、创新素材,让学习更扎实
教材并不是不可改变的。教师可根据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教材,甚至重组教材。
如在教学“吨的认识”时,笔者在第一个班中根据教材的编排,用四只小动物过桥的情境引入新课。从学生们的反应中看出,他们非常喜欢这样的情境导入。然而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他们显得被动了许多。当笔者让学生举例时,他们的回答让笔者有点吃惊:大电视机的重量用吨表示、房子的重量可以用吨表示……一节课结束后,学生们对于“吨”这一概念仍很模糊。课后,笔者进行了认真的反思:虽然情境导入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从这四只小动物引出“吨”这一概念,学生们的感性认识还很不够,以致学生们后来的举例那么不切实际。于是,在第二个班的教学中,笔者改变了教材原来的编排思路。上课伊始,先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图片,复习千克、克,再由孩子们经常接触的矿泉水的重量导入新课,还让孩子们亲身体验20千克的重量,最后通过讨论得出1吨的概念。而将“四只动物过桥”作为一个基础练习,在孩子们思维疲惫时出示,这样既复习了“1吨等于1000千克”的知识,又重新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两节课相比较,第二个班的学生对于吨的理解比第一个班的学生要透彻得多。
“体验数学”是现代数学课堂教学中所倡导的,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在第一堂课中,虽然小动物们很惹人喜爱,但现在很多的孩子都没有亲眼看到过牛、马等动物,很难感受到四种动物合起来的重量。用教材中学生没有生活体验的东西来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会越来越弱。相反,在第二节课中,笔者抛开了教材中的图片,用他们熟悉的事物作铺垫,并给了他们亲身体验的机会,学生们心中有底,学起来自然踏实多了。因为踏实,他们也显得更有信心,更为主动。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凭借,但教师在教材面前不应是被动的执行者,而应积极地做教材建设的参与者。也就是说,教师不能做教材的奴隶,只讲教材,而要做教材的主人,学会灵活运用教材。教师应根据课程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求和水平进行深入了解,并根据自己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补充和调整教材的内容,这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并最终创造性地完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素材;活用;拓展;创新;学习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数学教学就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让学生乐于求知,乐于探索,乐于做生活的有心人。
在数学中,笔者一直细细地品读着教材的内容及编排。笔者发现,很多教材内容充实、素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着实能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笔者感到这样的教材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较好地理解教材、运用教材、创新教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辅以开放的教学方法,注重情感体验的学习过程,那么,孩子们在求知的同时更能感受到作为发现者的快乐。
一、用活素材,让学习更快乐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孩子有了兴趣就会爱学、乐学、勤学。数学教学同样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为此,笔者试着适当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将教材中的内容用较生动的情景展现出来吸引学生,这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时,考虑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还比较抽象。为了让学生有充分的感性认识和丰富的表象积累,笔者将他们领到操场上,让学生说说太阳从哪里升起、落下,各个建筑物的方位……回到课堂上,学生们精神饱满、热情高涨,不时相互交流,还用手比划着。在亲身体验后教学变得十分轻松,学生的理解与想象能力也比以往强了许多。
又如在学习“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时,笔者觉得这一内容比较适合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可以放手让他们尝试计算、提出问题、验证答案。因此,笔者把教材中的情境图搬进了教室,在教室里安排了一个小型商店,将教材中枯燥的数字放在具体可感的实物中。由于形式比较逼真,又十分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学生们在开心地“买卖”中快乐地探究着,主动地学习着“小数简单加减法”。课后,学生们还意犹未尽地说:“这节课真有趣!”
二、拓展素材,让学习更主动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定理、证明、概念、定义、理论、公式、方法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是数学的心脏,只有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地为学生铺设积极探索的道路,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然后通过问题的深入探究学习,使“有疑——释疑”的教学过程成為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掌握自主的学习方法。
如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在引导学生发现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笔者让学生自己小组内合作探究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们个个兴高采烈地开始了讨论,当他们纷纷表述自己的意见,最终形成科学的结论时,成功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这时笔者又说道:“谁有信心去研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当然这是很有难度的。”话音刚落,同学们都纷纷举起了手:“我有信心……”课后,笔者发现有许多同学还三三两两地凑在一起讨论着,有的还主动与笔者交流能被6整除的数的特征,有些学生还回家请教了家长。有了疑惑才有了探索的冲动,这份敢于挑战、乐于钻研的精神,令笔者很是欣慰。
三、创新素材,让学习更扎实
教材并不是不可改变的。教师可根据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教材,甚至重组教材。
如在教学“吨的认识”时,笔者在第一个班中根据教材的编排,用四只小动物过桥的情境引入新课。从学生们的反应中看出,他们非常喜欢这样的情境导入。然而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他们显得被动了许多。当笔者让学生举例时,他们的回答让笔者有点吃惊:大电视机的重量用吨表示、房子的重量可以用吨表示……一节课结束后,学生们对于“吨”这一概念仍很模糊。课后,笔者进行了认真的反思:虽然情境导入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从这四只小动物引出“吨”这一概念,学生们的感性认识还很不够,以致学生们后来的举例那么不切实际。于是,在第二个班的教学中,笔者改变了教材原来的编排思路。上课伊始,先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图片,复习千克、克,再由孩子们经常接触的矿泉水的重量导入新课,还让孩子们亲身体验20千克的重量,最后通过讨论得出1吨的概念。而将“四只动物过桥”作为一个基础练习,在孩子们思维疲惫时出示,这样既复习了“1吨等于1000千克”的知识,又重新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两节课相比较,第二个班的学生对于吨的理解比第一个班的学生要透彻得多。
“体验数学”是现代数学课堂教学中所倡导的,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在第一堂课中,虽然小动物们很惹人喜爱,但现在很多的孩子都没有亲眼看到过牛、马等动物,很难感受到四种动物合起来的重量。用教材中学生没有生活体验的东西来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会越来越弱。相反,在第二节课中,笔者抛开了教材中的图片,用他们熟悉的事物作铺垫,并给了他们亲身体验的机会,学生们心中有底,学起来自然踏实多了。因为踏实,他们也显得更有信心,更为主动。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凭借,但教师在教材面前不应是被动的执行者,而应积极地做教材建设的参与者。也就是说,教师不能做教材的奴隶,只讲教材,而要做教材的主人,学会灵活运用教材。教师应根据课程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求和水平进行深入了解,并根据自己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补充和调整教材的内容,这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并最终创造性地完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与任务。